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东北农大家禽环境卫生学作业整理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家畜环境卫生学作业题(一)一、名词解释(20分)体温:指身体深部的温度,是衡量动物热平衡唯一可靠的指标,一般以直肠温度作为深部体温的代表。传导散热:畜体体表将热量传递给与其直接接触的低温物体的过程。化学调节:在非常热或非常冷的环境中,仅仅依靠散热调节已不足以维持体温恒定时,则必须减少或增加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以减少或增加热的产生,这种调节称为产热调节或化学调节。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单位:g/m3。光周期:光照时间和黑暗时间交替循环变动的规律。皮温:皮肤表面的温度称为皮温。它受身体本身和外界条件的双重影响。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C),在1秒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用λ表示,单位为瓦/米·度(W/m·K,此处的K可用℃代替)。采光系数:窗户的有效采光面积同舍内地面面积之比。机械通风:利用通风机械(风机)强制进行舍内外空气的交换。集中采暖:由一个集中的热源(锅炉房或其它热源),将热水、蒸汽或预热后的空气,通过管道输送道舍内或舍内的散热器。二、回答下列问题(80分)1.影响家畜等热区和临界温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动物种类:大型动物的临界温度低,等热区宽,小型动物则反之;年龄和体重:随着年龄和体重的增加,动物的临界温度降低,等热区变宽;皮毛状态:被毛绵密、皮下脂肪厚的动物,临界温度较低,等热区较宽;饲养水平:饲养水平越高,动物的临界温度越低,等热区越宽;生产水平:生产力水平越高,动物的临界温度越低,等热区越宽;管理制度:群饲、较厚的垫草或保温良好的地面,都可使临界温度降低,等热区变宽;对气候的适应性:长期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动物,临界温度较低,等热区较宽,炎热地区的则反之;其它气象条件:风速的增大、湿度的提高,都使临界温度提高,等热区变窄。2.考虑主风和地势,畜牧场各区应如何配置?管理区位于地势较高处并处于上风向,辅助生产区位于管理区与生产区之间,生产区位于全场的中心地带,并位于隔离区的上风向,地势也高于隔离区,隔离区位于地势最低处,处于下风向。各区间设隔离设施和隔离距离。最好画图管理区生产辅助区生产区隔离区畜牧场各区根据地势、风向配置示意图主风方向3.影响畜舍自然采光的因素有哪些?1.窗户面积:采光系数:窗户的有效采光面积同舍内地面面积之比。2.窗户入射角:窗户上缘外侧或屋檐一点到畜舍地面纵中线所引直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3.窗户透光角:窗户上缘外侧和下缘内侧分别向畜舍地面纵中线所引两条直线形成的夹角。4.舍朝向与舍间距:其它建筑物与畜舍的距离,应大于建筑物本身高度的二倍。5.玻璃的洁净程度:脏污玻璃阻止15%~50%可见光,结冰玻璃阻止80%可见光。6.舍内反光面7.舍内设施及畜栏构造与布局4.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的条件有哪些?1.沼气池应密闭,保持厌氧环境;2.原料中含有充足的有机质(干物质:水=1:10);3.合理搭配原料,保证合适的碳氮比(C:N=25:1);4.保持适宜的发酵温度(沼气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35℃);5.保持沼气池内pH为6.4~7.2。5.寒冷地区冬季如何搞好畜舍的防寒管理?1.增加饲养密度,提高舍内温度;2.防止舍内潮湿,减少外围护结构散热和通风换气散热;3.铺设垫草,减少畜体散热;4.控制气流,防止贼风产生;5.利用温室效应,提高畜舍温度;6.加强饲养管理工作(提高日粮能量浓度,提高饮水温度)。6.紫外线的生物学作用有哪些?1)杀菌作用:紫外线可改变细菌细胞DNA的结构,使DNA失去正常的功能,从而影响细菌的正常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甚至引起核蛋白变性。照射剂量足够大时,可使蛋白凝固,细菌因此而死亡。用于空气、物体外表的消毒以及对于表面感染的治疗。2)抗佝偻病、软骨症作用:动物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作用后可转变为维生素D3,而维生素D具有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使血液中的钙、磷达到饱和,保证骨骼的正常钙化过程的作用,因而紫外线具有预防和治疗佝偻病、软骨症的作用。3)增强抗病能力:紫外线的照射刺激了血液凝集素的凝集,使其滴定效价增高,因而提高了血液的杀菌力,增强了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4)红斑作用:在紫外线照射下,被照射部位的皮肤出现潮红、隆起的现象。5)色素沉着作用:在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的共同作用下,皮肤颜色变深的现象。色素沉着作用能增强皮肤对光线的吸收能力,防止大量的光辐射透入组织深部造成损害,同时还使汗腺加速排汗散热,避免机体过热。6)光敏性皮炎:动物吃了三叶草、苜蓿等光敏物质后,皮肤出现红肿、瘙痒、水泡等症状,称光敏性皮炎。7)光照性眼炎:紫外线对眼睛过度照射时,可发生结膜炎和角膜炎,称光照性眼炎。8)皮肤癌: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会使皮肤表层的基底细胞肿胀,发生癌变——皮肤癌。7.造成畜牧场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畜牧业经营方式及饲养规模的转变2.畜牧场由农区、牧区转向城镇郊区3.农业由使用有机肥料逐渐转向使用化学肥料8.为什么高温高湿比高温低湿更热?(1)高温时畜体以蒸发散热为主;(2)高湿抑制了畜体的蒸发散热;(3)低温时以非蒸发散热为主家畜环境卫生学作业题(二)一、名词解释(20分)辐射散热:当外界环境温度地狱畜体皮肤温度时,畜体皮肤以长波辐射方式放散体热的过程。红斑作用:在紫外线照射下,被照射部位的皮肤出现潮红、隆起的现象。通风换气:总传热系数:当舍内外温度相差1℃时,每小时通过1m2面积的畜舍外围护结构传导的热量(w/m2·℃)。露点: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因气温下降,使空气达到饱和,这时的温度称为“露点”。大气污染:空气的正常组成成分之外又增加了新的成分,或者原有某种成分骤然增加,以至对人、畜和其它生物的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甚至会引起自然界的某些变化。自然通风:不需要机械设备,而依靠自然界的风压或热压,产生空气流动,通过畜舍外围护结构的空隙所形成的空气交换。局部采暖:由火炉(包括火墙、地龙等)、电热器、保温伞、红外线灯等就地产生热能,供给一个或几个畜栏。透光角:窗户上缘(或屋檐)外侧和下缘内侧分别向畜舍地面纵中线所引两条垂线形成的夹角。微粒:以固态或液态微小颗粒形式存在于空气中的分散胶体,它们以空气为介质,或混合,或化合,形成复杂的气溶胶。二、回答下列问题(80分)1.家畜体内热量散失的途径包括哪几方面?1.辐射散热:当外界环境温度低于畜体皮肤温度时,畜体皮肤以长波辐射方式放散体热的过程。2.传导散热:畜体体表将热量传递给与其直接接触的低温物体的过程。3.对流散热:气温低于畜体体表温度时,通过空气的运动带走体表热量的过程。4.蒸发散热:通过畜体皮肤表面和呼吸道表面水分的蒸发散失体热的过程。2.红外线的生物学作用有哪些?1)光热作用:适量的红外线照射,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强,可促进畜禽的生长发育。(局部取暖)2)消肿作用:由于红外线能够加强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使局部渗出物易被吸收清除,因此红外线具有消肿作用。3)镇痛作用:由于红外线对感觉神经有镇静作用、又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因而对多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具有减轻作用。4)日射病:波长600~1000nm的红光和红外线能穿透颅骨,使脑的温度升高,引起日射病。5)损害眼睛:波长1000~1900nm的红外线长时间照射在眼睛上,可使水晶体及眼内液体的温度升高,引起羞明、视觉模糊、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等眼睛疾病。3.消除或减少畜舍内有害气体的综合措施?1.合理进行场址的选择、场区规划和布局;2.合理设计排水系统、清粪系统和粪尿处理设施;3.加强畜舍的卫生管理;4.合理组织畜舍的通风换气系统;5.做好畜舍的保温、防潮工作;6.使用垫料和吸附剂;7.提高饲粮的消化率。4.选择畜牧场场址时对社会联系的要求?(一)地理位置:既不污染周围环境,也不能受到周围环境的污染。要求位于居民点的下风处,地势低于居民点,但要离开居民点污水排出口,且不应选在化工厂、屠宰场、制革场等容易造成污染企业的下风处或附近。(与居民点的距离:一般场:300~500m;大型场:至少1000m;畜牧场之间的距离:一般场:150~300m;大型场:1000~1500m)(二)交通运输条件交通便利,但要保证畜牧场的卫生防疫工作。与交通干线的距离:国道、省际公路和铁路:500m;省道、区际公路:300m;县级和地方公路:200m;一般道路:100m;畜牧场要修建专用道路与主要公路相联。(三)供电条件:必须具备可靠的电力供应。尽量靠近输电线路,并应有备用电源。(四)饲料供应条件:饲料资源丰富,特别是草食家畜,最好有饲料地。(五)其它社会条件:考虑产品销售,以及粪污和废弃物的就地处理。5.自然通风的原理(风压换气和热压换气)?风压换气:当风吹向建筑物时,迎风面形成正压,背风面形成负压,气流由正压区开口流入,由负压区开口排出所形成的自然通风。热压换气:舍内空气被畜体、采暖设备等热源加热,膨胀变轻、上升,在畜舍上部形成高压区,畜舍上部如有开口,空气就会排出舍外;下部因冷空气不断受热上升,形成低压区,舍外较冷的新鲜空气不断渗入舍内,如此循环,形成的自然通风。6.利用畜禽粪便进行腐熟堆肥的条件?1.堆体内充足的氧气供应(5%~10%的氧气浓度);2.堆体内保持适宜的发酵温度(50~60℃);(55℃以上维持3天——无害化标准)3.堆肥底料适宜的碳氮比(C:N=26~35:1);4.堆肥底料水分含量合适(40%~60%);5.堆料的容重为600kg/m3左右。7.为什么低温高湿比低温低湿更冷?(1)低温时以非蒸发散热为主(2)高湿抑制了畜体的蒸发散热;8.影响等热区和临界温度的因素有哪些?动物种类:大型动物的临界温度低,等热区宽,小型动物则反之;年龄和体重:随着年龄和体重的增加,动物的临界温度降低,等热区变宽;皮毛状态:被毛绵密、皮下脂肪厚的动物,临界温度较低,等热区较宽;饲养水平:饲养水平越高,动物的临界温度越低,等热区越宽;生产水平:生产力水平越高,动物的临界温度越低,等热区越宽;管理制度:群饲、较厚的垫草或保温良好的地面,都可使临界温度降低,等热区变宽;对气候的适应性:长期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动物,临界温度较低,等热区较宽,炎热地区的则反之;其它气象条件:风速的增大、湿度的提高,都使临界温度提高,等热区变窄。家畜环境卫生学作业题(三)一、名词解释(20分)基础代谢:指饥饿、休息、温度适宜和消化道没有养分可吸收的情况下的产热量。体增热:饥饿动物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称为“体增热”。蒸发散热:通过畜体皮肤表面和呼吸道表面水分的蒸发散失体热的过程。有效温度:指能较有效地代表环境温热程度的空气温度。即不同的气温、气湿、气流三个主要气象因素,在相辅相成或相互制约的条件下,对机体的热调节产生相同影响的空气温度。色素沉着作用:在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的共同作用下,皮肤颜色变深的现象。风压换气:当风吹向建筑物时,迎风面形成正压,背风面形成负压,气流由正压区开口流入,由负压区开口流出,所形成的风压作用的自然通风。自然采光:风冷指数:将气温和风速相结合以估计寒冷程度的一种指标。水体污染:排入天然水体的污染物质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改变了水体的组成并使水质恶化,给人畜带来危害。腐熟堆肥法:将家畜粪尿和垫草等固体有机废弃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堆积起来,利用好气微生物,控制其活动的条件,使有机物分解为能被植物利用的腐殖质的过程。二、回答下列问题(80分)1.高温条件下畜体是如何进行热调节的1.加速外周血液循环:皮肤血管扩张,皮温升高,非蒸发散热增加;血液循环总量增加,血液含水量增加,皮肤和呼吸道蒸发散热增加。2.提高蒸发散热量:通过呼吸速度的加快和汗腺分泌的加强以提高机体的蒸发散热量。3.减少产热量:首先表现为采食量减少或拒食,生产力下降,肌肉松弛,嗜眠懒动,以减少热的产生。继而内分泌机能开始活动,最明显的是甲状腺分泌减少。2.蛋鸡生产中恒定光照制度是如何控制的?0~3日龄:23L∶1D或24L∶0D,全日照使仔鸡熟悉周围的环境,找到料槽、水槽。4日龄~20周
本文标题:东北农大家禽环境卫生学作业整理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09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