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三维设计文言文8高考题研读.
三维设计文言文8高考文言文题目研读8篇高考文段研读•一、(2014·安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阕,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奏请仿汉熹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畯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劝朴学之士。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辄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精读设计]•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览奏,异之异:认为……奇特•B.卒以撰述名于时名:闻名•C.盖自先生发之发:发现•D.惟恐不至,即有过辄掩覆之过:过错•解析:选CC项,“发”为多义词,“出发”“产生”“表现”“打开”“启发”等,联系语境“卒以撰述名于时”,推知“发”应为“启发”。•A项,“异”为不及物动词,一般不能带宾语,此句带有宾语“之”,则为意动用法,据此可推断“异”在此解释为“认为……奇特”正确。•B项,“名”在此句中为名词活用作动词,解释正确。•D项,“过”为多义词,根据语境,此处为“过错”,不能翻译为“拜访”。•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解析:选BB项,“之”均为助词,的。•A项,第一句中“于”为介词,在;第二句中的“于”为介词,对。•C项,第一句中“其”为代词,那;第二句中的“其”为代词,他。•D项,第一句中的“为”为动词,成为;第二句中“为”是动词,做。•3.下列选项中的句式与“深于经术训诂之学”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A.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B.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C.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D.祠其主于乡贤•解析:选DD项,与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A项,“为”表被动的被动句。•B项,判断句,“者”表判断。•C项,定语后置句,应为“攀辕走送闽士,数百里不绝”。•4.把原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4分)•选择儒臣加以校正,并在太学中立起石碑,奉皇帝谕旨一点点校正,于是又写了《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收藏在家中。•(2)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劝朴学之士。(3分)•他在安徽督管学政,表彰婺源的已故名士江永、汪绂等,在乡里为他们立牌位祭祀他们,用来劝勉从事朴学(清代考据之学亦称“朴学”)研究的读书人。•(3)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3分)•先生为人坦率没有心机,在家里与兄弟友善,而在外喜好交游,称赞别人的好处,唯恐说的不够。•[高考原题]•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逸:散失•B.奏请仿汉熹平、唐开成故事故事:先例•C.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遇:得志•D.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殷勤:周到•解析:选DD项,“劝”为“劝勉”之义,“语意”指语气神情。因此,此处“殷勤”翻译为“周到”明显不当,应为“诚恳殷切”的意思。•A项,“采录”为“采集收录”的意思,据此可推断“逸”在此解释为“散失”正确。•B项,“故事”作为古今异义词有“过去的事例”即“先例”之义,与此语境义相吻合,正确。•C项,“未遇时”与后句中的“名于时”前后对比,由此可推断“遇”的解释正确。•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解析:选AA项,均为副词,才。•B项,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结果,以致。•C项,代词,……的人;代词,……的地方。•D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筠才智过人,淡泊功名。他年少时即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深得赏识;志趣超脱,不汲汲于仕途。•B.朱筠倾心学问,推进学术。他倡导整理文化典籍并身体力行;重视文字训诂之学,对当时学人产生深远影响。•C.朱筠兴趣广泛,豪爽好客。他爱好金石书法、藏书考古,喜游名山大川;家中坐客常满,饮酒论学终日不辍。•D.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解析:选DD项,“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的说法错误,原文中的表述是“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诸生贤者”意为“贤能的生员”,并非其“门下学子”。•8.把原文中画单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先生认为经学应以文字训诂为基础,(便)在安徽印刷发行许慎的《说文解字》来教育读书人。•(2)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在资历老、声望高以后,(他)便大力倡导文人学士应把读书和培养品德作为本分,不能趋附巴结权贵。•(3)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他的文章才思新奇气势豪放,在义理、事物、情态方面无所不包,想要说的意思都能透彻地表达出来。•参考译文:•先生姓朱,名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进入京师,十三岁通晓《五经》,在文学上很有名声。先生年少时杰出卓异,卓越的品性超出常人,与弟弟文正公朱珪,都因擅长写文章而闻名,被文学大家认可赏识。等到父亲去世回家服丧,丧期满后,不肯再出来做官,想去游历名山大川。恰逢文正公入朝觐见皇帝,皇上向他询问朱筠,朱筠才不敢再以疾病为由拒绝做官,他对弟弟说:“你败坏了我的雅兴啊。”•先生认为经学应以文字训诂为基础,(便)在安徽印刷发行许慎的《说文解字》来教育读书人。他又上奏请求朝廷采集《永乐大典》中散失的文章,皇帝看完奏章,认为他与众不同,于是命令开设四库全书书馆,亲自写诗歌来记录此事。又因为《十三经》文字在流传抄写中有错误,他上奏朝廷请求仿照汉代熹平年间和唐代开成年间的先例,选择儒臣加以校正,并在太学中立起石碑,奉皇帝谕旨一点点校正,于是又写了《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收藏在家中。这时皖、闽等地的读书人听到朱筠的一些言论,才知道做学问要讲求追根究底,天下喜好学习能够写文章的人,都仰慕先生希望与他交往。而戴震、王念孙等人,深谙经术和文字解释的训诂之学,没有得志时都在先生的府中,最终都凭借着他们撰写的文章而闻名当世,这都是先生启发他们的。•先生性格刚直,疾恶如仇,庸俗之人不敢到他的门前,出身寒微的读书人有一点美德,他就赞不绝口。他在京师时,载着酒登门求教的人的车辆都堵塞了道路;他所到之处,跟从游学的有几十上百人。在资历老、声望高以后,(他)便大力倡导文人学士应把读书和培养品德作为本分,不能趋附巴结权贵。他在安徽督管学政,表彰婺源的已故名士江永、汪绂等,在乡里为他们立牌位祭祀他们,用来劝勉从事朴学(清代考据之学亦称“朴学”)研究的读书人。在福建,与弟弟朱珪互相替换职务,一时之间被传为美事,而福建的读书人拉着车辕跑着相送的人,绵延数百里不断绝。那以后文正公主持文教,天下名流都因此暗中受到提拔,这些人大多都是先生所赏识的人,所以世人称赞研究经术喜好古文的读书人为“朱派”。•先生一生致力于考订古代文献、事物,又喜好金石文字的研究,认为可以为经史提供佐证。写文章模仿司马迁、班固,尤其擅长叙事。书法精通六书,有隋朝以前的字体风格。他的家里藏书万卷,家中常常坐满客人,交谈辩论倾倒当世之人。每到名山大川,搜寻奇事美景,京师读书人传诵吟咏,到现在不断绝。•(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先生为人坦率没有心机,在家里与兄弟友善,而在外喜好交游,称赞别人的好处,唯恐说的不够,即使别人有了过错,他也加以隐瞒,后进之士多因他的称许而获得名声。先生房中从早到晚,不曾没有客人,整日整夜跟客人饮酒谈笑,博学强记却不衰减。他还时常在闲暇时写点文章,他的文章才思新奇气势豪放,在义理、事物、情态方面无所不包,想要说的意思都能透彻地表达出来。(先生)当学政时,遇到贤能的老师和学生,跟他们说话谈论就好像同辈人一样,劝别人为学要先从识字开始,语气神情诚恳殷切,离开之后别人喜欢回想他说的话。他想要写的书没有写成,有诗文集若干卷。•(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2014·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欧阳行周文集序•[唐]李贻孙•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①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汩没②之饥氓也。未知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唯恐不及。•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欧③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一命而卒,天其绝邪!•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于外氏为一家。故其属文之内名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予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价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注]①窅(yǎo):怅惘。②汩没:沦落。③欧:通“瓯”。•[精读设计]•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逮风月清晖逮:遇到•B.伏圣人之教伏:通“服”,信服•C.洎君并数百岁杰出洎:等到•D.而词竟未就竟:竟然•解析:选D“竟”为多义词
本文标题:三维设计文言文8高考题研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13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