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个人作业1-张家界旅游业发展报告
北京林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综合实习报告——张家界(湘西)地区旅游业发展综合调查报告班级:旅游10-1班姓名:马丽学号:100324120指导老师:张玉均、石玲日期:2013-9-12张家界(湘西)地区旅游业发展综合调查报告班级:旅游10-1班姓名:马丽学号:100324120【前言】我们本次实习考察的区域主要涉及张家界市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两个区域。旅游业在该区域产业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该区域也是国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资源类型丰富且品位高,资源类型组合、资源空间组合条件好,自然、文化都保持着极高的原生性和独特性。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该区域旅游业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将通过在实习考察中的分析和总结,来对张家界(湘西)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作综合的陈述和报告。【关键词】张家界(湘西)旅游业发展调查【正文】一、张家界(湘西)区域旅游业发展现状1.1旅游资源概况湘西州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奇特的山水风光,给世人以神秘莫测之敢感。拥有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凤凰),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永顺小溪),两个国家森林公园(不二门、难华山),三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溪州铜柱、老司城、里耶战国古成遗址),一个全省唯一的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湘酒鬼城)和五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凤凰古城、吉首德夯、永顺猛洞河、古丈栖凤湖、龙山乌龙山)。凤凰古城、吉首德夯、永顺猛洞河正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凤凰古城、里耶战国古城遗址正在作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这些自然、人文风景名胜,充分战士了神秘湘西、秀美湘西迷人的风采。凤凰古城,被称为21世纪最有美丽的“中国新的旅游热点”。八百年土司王朝故都老司城,被称为研究土家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龙山里耶战国古城遗址,出土3万多枚价值连城的“秦简”,在考古界和旅游界引起了轰动,被称为“惊世发现”。原国务院总理朱容基2001年4月视察湘西州指出“发展旅游业是详细今后最大的门路”。国家旅游局赞誉湘西州为中国西部旅游的桥头堡,湖南省旅游巨局称湘西州为全省旅游的新亮点和新的增长极,要求将湘西州打造成为湖南省的精品旅游目的地,建设成国内外指明的旅游胜地。(如下图该区域旅游资源分布图:蓝色字体均为旅游资源)1.2旅游业发展现状湘西州是湖南省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唯一地区,湘西州人民政府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将旅游产业带动战略作为全州作为全州六大发展战略之一,提出了建设旅游大州的构想。随着旅游产业带动战略的大力推进,湘西州旅游业呈现超常规跳跃式发展态势。2002年,全州接待游客2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9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49.77%和23.4%,旅游业总产出占全州GDP比例由上年的3.3%上升到4.5%。截止目前,湘西州旅行社发展到23家、星级旅游饭店发展到23家、家庭旅馆发展到300多家,宾馆饭店客房总数6887间。旅游车队5家,豪华旅游车120台。旅游船队5家,大小旅游船(艇)200多只(艘)。旅游时常开发工作先进、旅游安全生产先进、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先进、旅游信息统计工作先进,湘西州旅游业发展,已成为全省高增长地区。湘西州旅游业发展有两大特点:其一是形成了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其二是形成了“政府主导,公司运作,群众参与”的创新模式。1.3旅游业发展目标根据湘西州人民政府旅游产业带动战略总体要求,按照“突出重点,体现特色,产品分级,功能分区。原则,湘西州旅游业发展思路是:以古首为中心,以凤凰为龙头,依托两翼(张家界、铜仁机场),实行猛洞河(栖风湖)一古首—凤凰“一线三点”重点开发,着力打造凤凰历史文化名城游和里耶战国古城游世界级品牌、古首德夯民族风情游和猛洞河土家族文化及生态游国家圾品牌、乌龙山火岩溶洞群、古苗河、沅水酉水风光带区域型品牌。到2005年,全州年接待中外旅游者300万人次以上,旅游业总产出占全州GDP比例达到8%,建成支柱产业。到2015年,全州年接待中外旅游者700万人次,旅游业总产出占全州ODP比例达到20%以上,建成旅游大州。(如下该区域旅游业发展空间结构图:操作部分)二、张家界(湘西)区域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2.1宏观竞争态势分析世所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奇观,加上举世罕有的天门山等大量高品位高密度集聚于行政区域内的山水胜景,使张家界在世界性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具有资源性优势。张家界赖以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具有独特性,因之而生产出来的旅游产品也具有独有性。但是,相对于山岳型这个大类而言,却不能说没有同类产品与张家界抢客源争市场。游览张家界,到张家界度假,不可能成为旅游消费者的唯一选择。就国际市场而言,抑或是就全国市场而言,具有与张家界争抢市场能力的山岳型旅游产品并不在少数。张家界已意识到的产品转型、价值核心转型、产业结构转型、经营方式转型等等,竞争对手同样已有觉悟。张家界要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大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不容易。更何况,张家界还没有真正进入国际旅游市场。就宏观竞争而言,张家界还将面对若干制衡。例如,在国家层面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张家界的地位还未能适得其所,被关注程度仍有待提高。而在区域性的如省一级的旅游规划中,张家界被赋予的带动使命和责任,与其获得的关注与投入未成正比。省级规划,往往强调的是省级行政区划这个大面及其中心城市,而非张家界这个单元性旅游经济区域及其中心城市。张家界被封为“湖南旅游龙头”的最大意义,是承担着把全省其他旅游产品装上张家界的促销车,一块儿去抢市场。旅游促销的“锥型渗透”理论和精品意识,常常被行政指挥所左右。在有如赶集一般的旅游博览会或交易会上,张家界常常被淹没于成千上万个产品汇集的海洋中。2.2区域竞争态势分析张家界需研究应对的区域竞争,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以常德为主要竞争对手的有关旅游依托城市地位及其旅游城市功能的竞争。二是以湘西为主要竞争对手的有关旅游参观点的竞争。须知,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假冒伪劣产品挤垮名优产品的竞争现象并不少见。旅游产品也不例外。张家界,因为城市旅游的不配套,因为世界遗产保护的严格限制,以致于“观光单一型产品”向“观光度假复合型产品”转变战略的确立未能与“市”俱进,其竞争力已较大程度上受挫于凤凰等周边城市与景点。另外,一直注重于人次的旅游统计,往往会让人忽略:市域交通条件的大为改善,以及景区内索道、升降梯、环保车以及小火车等现代游览设施的使用,使得游览时间大为缩短,过去的“几日一游”已成为今天的“一日几游”。人次统计数字成倍增长的同时,则是旅游者在张家界逗留时间的减少。前些年旅游者在张家界市域内较为普遍的3日游程,被湘西至少切割了一日。而这一点,从人次的统计数上是难以看出的。张家界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着眼于市场需求,着力于休闲度假,着力于文化体验。张家界,凭着自身特有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凭着优于周边竞争产品的区位优势,以富有创意的产品策划和精品建设理念,积极地科学地实施产品、价值核心、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的转型,绝对可以巩固抢切客源蛋糕的强者地位。对于周边城市和景点的无序争抢、分流张家界客源,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发挥有效拦截和平衡协调作用。三、张家界(湘西)区域旅游业发展战略如果说张家界早期的开发是顺应了社会的发展,是刚好踩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鼓点节奏,是纯朴的资源导向刚好迎合了市场需求,那么,面对今天旅游市场上的狼烟四起,张家界作为一个还未真正进入国际市场、还未完善的旅游产品,进行积极主动的旅游发展战略研究,尤显重要。可以认为,张家界旅游开发开放三十年,已经成长为一个在国内市场上有影响的成熟的观光产品。但是,张家界还不是一个度假产品,张家界还未真正进入国际旅游市场,距高端旅游度假产品,差距仍然巨大。面对如此现状,笔者认为张家界的旅游经济发展应作如下战略选择:(一)产品转型战略由“观光单一型”向“观光度假复合型”转变。张家界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在国内拥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在国外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进步有目共睹,旅游消费也已逐步平民化。早期的中国旅游,只是一种单纯的走出家门去看山水风景或参观名胜古迹,这时候的旅游产品(即线路),多是跨区域的长途奔波,追求的是经历而不是享受,是饱眼福而不是体验与感悟。早期的张家界旅游开发,生产出来的就是为满足这类需求的纯观光产品,是没有什么文化含量的观光产品。当国内外旅游市场的需求,尤其是国际旅游市场的需求,快速向度假型产品转变时,张家界因为城市的不配套和综合性基础条件的不具备,难以及时调整其产品战略,以致开发开放三十多年了,仍然是单一的观光产品,仍未真正进入国际市场。现在,面对国际市场走俏的产品已由“一游几国”的线式观光游,向“一游一地”的点式度假游转变的趋势,我们应感压力巨大。前些年,当旅游理论界开始呼吁产品转型时,张家界也曾有人提出由“观光产品”向“度假产品”转变的口号,也还有为跟“主题公园”之风而提出把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打造成“文化公园”的口号。这都未免失之偏颇。其实,度假旅游并不排斥观光。无法设想不能观光的度假地,其度假旅游的生存空间有多么理想。张家界举世罕有的自然风光是张家界成为旅游胜地的基础性资源,也是张家界成为旅游城市的立市之本。凭观光起家的张家界,不能片面地把理论界提出的“产品转型”理解为“非此即彼”,不应该也不必要放弃“观光”不提。前些年笔者经研究后提出,张家界的产品转型应该是:由“观光单一型产品”向“观光度假复合型产品”转变。毋庸置疑,这是符合张家界实际的正确提法。(二)载体调整战略张家界要进一步从“旅游经济等同于景区经济”的认识误区中走出来,充分认识到:城市,才是旅游经济的最大载体。其实,只有城市才是旅游经济的最大载体。旅游业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至少有五大要素的承载体应是城市。而景区,尤其是自然景区,承载的只是“游”这一个要素。当年把景区城市化,企图让景区成为全部旅游产业的载体,主要原因有:第一是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旅游即景区,旅游经济就是景区经济;第二则是大庸、慈利、桑植三个县市各自开发相连的同一块地方,因为县城与景区的距离较远,而交通设施的落后又夸大了人们的距离感,于是,慈利县在军地坪、桑植县在泗南峪再造零距离于景区的旅游接待城镇,似乎便成为理所当然。而大庸县城就在山下,距锣鼓塔才三十公里,本可不再让锣鼓塔城市化,但因为存在着另两个县零距离于景区建城镇的竞争和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具有相对独立性这两个因素,也就顾不得经济学家于光远和当时省领导的“山上游、山下住”的告诫了。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和学术界都已认识到城市对于旅游经济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张家界这个城市不仅要真正成为旅游依托城市,而且要解决好旅游城市不能进行城市旅游的问题。随着城市南面的天门山投放市场,市城的旅游中心城市地位从区域方位上已获得了一定的认同。让城市成为区域旅游经济的最大载体,把旅游经济载体作战略性调整,形成旅游城、镇、村网络型载体,高度集聚高级消费于城市,是势在必行的战略选择。(三)文化内涵战略要让张家界这个旅游产品富有地方的、民族的文化内涵。《易经》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般认为,“文化”的出典在于此,文化的精要也在于此。张家界作为一个旅游产品概念,应该有丰富的文化含量。因为,即便是纯自然风光,当它一旦成为旅游观赏对象时,就已经被“文化”了。可以认为,旅游的一切活动,都不是纯物质的享受,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享受。所以,让我们的旅游产品更具文化内涵,必须上升到战略选择的高度。张家界作为一个旅游产品概念,从空间范围讲,它应包括城市和景区。让我们的产品更有文化的着力点,应该是城市而不是需要严格保护的自然景区。对于自然景区,让它的生态不受破坏和影响,让其自然资源永续服务于人类,就应该是人类最伟大的文化了。可以说,我们的城市文化底蕴厚重,发展空间广阔,我们有丰富的可供承继的历史和民族的文化,我们也具备了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发展进步的,适宜当代、惠及后人的张家界旅游文化的基础和条件,而且在旅游演艺文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但是,张家界的旅游文化现状仍不能盲目乐观。第一,我们对文化的认知还存在较大缺陷。很多人只把能够愉悦旅游者的
本文标题:个人作业1-张家界旅游业发展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29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