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上海高三历史复习第二轮考点详解.
2013年历史高考C级考点复习(二)七、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文化——传播与融合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人类在其社会历史发展中不断创造、总结、积累下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我(季羡林)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理解:•古代世界,人类形成了几个相对隔绝、独自发展的文明中心以及相应的文化圈,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文明,以其辉煌灿烂的文化积极贡献于世界,同时世界优秀的文明成就也逐渐融入中国固有的文化。•明清时期,随着欧美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古老的中国文明日益黯淡,鸦片战争的失败凸现了西方文明的先进,中国被迫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显示,使得古代中国文化和近代西方文明碰撞。(一)中国古代文化形成:第一阶段:儒家文化为核心,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交流。(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胡服骑射等。汉时儒学主流地位。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双向交流,互相渗透,丰富中国文化。)第二阶段:中国文化深受中亚、西亚、南亚文化影响。(唐朝出现中国化的佛教;西方艺术、建筑等影响)第三阶段:中国文化深受西洋文化影响(西学东渐)。(明末清初,西方自然科学,基督教神学,西洋建筑等)(二)中国文化对世界影响:(分四个时期分析)•1)秦汉文明开始走向世界•2)隋唐文明基本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3)宋元文明西传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4)明清之际的东学西传,对欧洲的启蒙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一时期:辐射东亚——公元前3世纪(秦汉)开始,中国文化传人越南、朝鲜、日本等东亚国家。•文化影响内容:儒家思想(儒学)成为官学、私学;中国体制(科举制)的影响;修建文庙、祭孔大典等礼俗;伦理规范、风俗习惯的影响。地缘因素的自然交流;单方面传出的交流特征。第二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第一次大规模双向交流:时期——唐朝。1、交流特点:规模大、范围广;与中亚、南亚、西亚直接双向交流;相互融合(欧洲通过阿拉伯人——间接交流)。交流的途径:丝绸之路全盛(陆上、海上)交流的内容:政治交流(使节,留学生,典章制度);经济交流(粟特人等胡商,商品);文化交流(科技、宗教、儒家文化、音乐舞蹈等)2、中国文化对国外影响:①东亚:朝鲜的留学生,日本的“遣唐使”。典章制度、儒学、科技、中国化的佛教等。②西亚、欧洲:中国的思想文化、造纸术等科技工艺。3、外国文化对中国影响:中亚、西亚、南亚:音乐、舞蹈;建筑;宗教等。第三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第二次大规模单向交流时期——宋元1、交流特点:范围广;经济双向交流,科技文化以输出为主。交流的途径:海上丝绸之路;蒙古人西征;元朝的中西交通盛极一时。交流的内容:经济交流(输入输出的商品);文化交流(输出三大发明等)2、中国文化对西方影响:①文学上——活字印刷术,14世纪传到欧洲,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打破欧洲贵族垄断文化。有利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②战争上——火药和火药武器,13世纪,蒙古人传人阿拉伯和欧洲,军事技术发展,征服自然力等。③航海上——指南针,13世纪传人欧洲,促进航海业,新航路开辟。第四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第三次大规模双向交流时期——明末清初1、交流特点:中西(欧洲)文化第一次大规模直接“双向交流”(西学东渐与东学西传)。交流的途径: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出现;欧洲传教士来华(人物?)。明朝开海禁,民间海外贸易发展。交流的内容:经济——丝银对流的经济交流;文化——中国的儒家文化传人欧洲;西学传人中国(欧洲文艺复兴及以前的自然科学,人文学术,基督教)2、中国文化对西方影响:中国商品、儒家文化传入→→欧洲出现了“中国热”;对启蒙思想产生积极影响。3、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①开阔眼界;②反思传统;③促进文化发展。(三)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丝绸之路(theSilkRoad;theSilkRoute)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南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欧洲、北非)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玉门关阳关今新疆1、西汉:丝绸之路开辟范围:连接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欧洲、北非。作用:对东西间的商品贸易、政治往来、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2、唐朝:丝绸之路全盛•原因:设有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管辖当地事务、并驻军防守。•表现: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等中国特有的工艺技术与思想文化向西传播;西方的物品以及音乐、舞蹈、绘画、建筑艺术、雕塑、天文、历算、医药和宗教信仰也由此输入中国,南亚的佛教传入中国后经历了一个中国化的过程,至唐代形成多个佛教宗派。中国化的佛教对中国本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表现??)•影响:唐都长安成为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会,是东西方的交通枢纽;中国文化以亚洲诸国为中介,与世界文化进行了交流与融合;成为沟通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重要媒介。•交往地区:西域、大食、波斯、天竺等亚洲诸国。唐朝丝绸之路全盛的原因:•第一、唐朝西部疆域的拓展超过汉朝,设有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管辖当地事务,并驻军防守,使得唐朝丝绸之路交通更加安全畅通。•第二、唐朝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强大的国家。•第三、唐朝对外政策开明,对“远夷”不歧视。唐太宗认为自己对华夷是一视同仁的。•第四、唐朝对以汉文化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高度自信。唐朝坚信“盛世无忌”和中华传统文化有吸收、改造外来文化的巨大功能,而毫不惧怕外来文化的冲击。丝绸之路的作用西方东方马匹、皮毛、瓜果蔬菜、香料、药材、珠宝、音乐、舞蹈、宗教等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冶铁技术、蚕种和养蚕技术、造纸术、印刷术等友谊之路作用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3、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1、由于西夏兴起,中原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受阻;•2、商业繁荣和经济重心的南移;•3、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4、造船业发达和航海技术提高。明州泉州广州高丽、日本苏门答腊岛印度阿拉伯半岛东非4、宋代的海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概况:1、海外贸易发达,三大外贸港(广州、泉州、明州)。海上丝绸之路以泉州为起点2、政府重视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管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番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番市”(用于番货交易)。3、外贸内容:丝织品、瓷器、茶叶—香料、珠宝、药材等4、外贸范围: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阿拉伯等5、影响:使宋朝政府获得了巨额的财政收入,给通商各国的文明进程增添了活力4、明朝:朝贡贸易特点:厚往薄来,宣扬国威,重政治、轻经济,不以盈利为目的。影响:海外贸易萎缩;东南沿海形成一些规模不等的武装走私集团,明朝中期酿成“倭患”,使当地的民生和社会经济遭受严重摧残。(不能忘了明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5、清朝:从海禁到闭关锁国海禁:原因:清初,为隔离东南沿海的反清武装,朝廷颁布“迁海令”,实行较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取消海禁,重开海外贸易:原因:因局势趋于稳定内容:康熙帝在位中期指定在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上海)设立海关,允许外国商船前来贸易。闭关锁国:原因:清朝统治着出于对西方势力的戒备以及自然经济下自大、保守的心态。内容:乾隆时规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通商,而且须遵守种种限制。影响:阻碍了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历史潮流,并进而受到西方国家的侵略。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整理时期交往国家交通人物内容影响秦汉中亚、西域、欧洲■丝绸之路:东起长安,向西穿过河西走廊,经敦煌,北出玉门关,越葱岭,抵安息,再向西到大秦(古罗马)。南道取于阗越葱岭,到大月氏、安息再抵达大秦。张骞■与中亚:用丝绸换回马匹和玉器,引进了新的作物和果品,如葡萄、苜蓿、胡桃、胡萝卜等。■西域和欧洲:中国丝绸、冶铸、水利技术传至西域和欧洲唐朝鲜半岛、中亚、西亚、地中海东岸、天竺■陆路:以长安为中心,往东到达朝鲜半岛,往西经过敦煌,越过葱岭,经中亚、西亚,可达地中海东岸,往南可达天竺。■海路:从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到达欧洲、北非。■粟特人是重要的媒介■吉备真备■留学生■遣唐使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西方:香料、琉璃、胡椒等文化:中国: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西方:佛教(玄奘西游)、基督教、伊斯兰教;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包括宗教信仰输入中国。唐通过丝绸之路,以亚洲诸国为中介,与世界文化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融合。丝绸之路促成了东西方文明的互相渗透。宋元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阿拉伯、非洲■宋:以中国泉州为起点,向北可通往日本、高丽;向南可到东南亚、印度、波斯、阿拉伯乃至东北非洲。■元:两条丝绸之路,中外交通发达。元代:马可波罗宋代输入的商品有:香料、珍宝、药材等,输出商品有:丝织品、瓷器、茶叶等等。■宋时海上丝绸之路为政府获得了巨额的财政收入,也给通商各国的文明进程增添了活力;■元朝对外交往盛极一时明清欧洲,东南亚24个国家和地区。■晚明时,政府允许民间商船经福建漳州海澄县的月港出洋从事海外贸易。西达欧洲,遍历东南亚24个国家和地区。■清康熙在位中期,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在今上海)设立海关。晚期,对外贸易路线加以收缩。乾隆时闭关。规定广州一地通商。利玛窦■输出的商品有生丝、丝织品、瓷器和蔗糖,进口为香料之类的奢侈品。■西学传入对外闭关锁国,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时期交往国家交通人物内容影响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特点•⑴由开放走向闭关:中国古代对外政策,总体上以开放为主,特别是明清时期以前。但是到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变化的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根本)、外国侵略势力的影响等。•⑵路线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是海路为主。变化原因: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科技因素,包括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的进步等。•⑶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⑷交往形式以和为主:和平交往: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战争: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皇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入侵。中外贸易的相关考题问题:(12分)•(1)唐和清乾隆时期,西欧分别处于怎样的形势?(4分)•(2)根据材料分析,从唐到清,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怎样的逆转?(8分)唐朝对外政策允许外国人入境居住允许外国人参政做官外国人和汉人法律地位平等允许异族或异国居民通婚允许外国僧侣传教清乾隆《防夷五事》夷商每年五月到十月,才可到广州贸易,过期就要回国或回澳门。……夷商在贸易期间,必须住在商馆之内,……不准到街上购买东西,不准购买中国书籍。盛世外交(12分)•(1)答案:要求有具体史实和整体概括,4分•·唐时:采邑改革、庄园制、封建等级制、基督教神学笼罩等,西欧处于封建制度形成时期。2分•·清乾隆时期:英国革命、法国革命、启蒙运动、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等,西欧处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2分•(2)归纳出逆转并根据材料分析。(8分)•·逆转:由宽容、开放走向保守、封闭。2分•根据材料分析:其一,文化上,唐时文化开放,“允许外国人自由传教”,清朝不许“购买中国书籍”。其二,政治上,唐时允许外国人参与政治,法律地位平等,清朝推行防夷政策。其三,社会生活上,唐时对外国人宽容宽松,允许居住、通婚,清时对外国人严加限制,排斥的心态。(6分)唐朝出现“丝绸之路全盛”的原因?全盛的表现?•丝绸之路全盛具备的因素:①路途环境——安西、北庭都护府设立,丝绸之路安全畅通;广州出现了海上丝绸之路。②政策环境——宽容、开放的唐文化。③社会环境——大唐盛
本文标题:上海高三历史复习第二轮考点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43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