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上虞市城市规划建设分析一、发展定位上虞市位于杭州、宁波两大城市群之间,嘉绍高速跨江大桥的建设更是把上虞市纳入上海市二小时经济圈范围,优越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给上虞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前景,上虞市发展将积极投身长三角,接轨大上海,发展成为杭州湾南翼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浙东北商贸强市和旅游休闲之都。二、城市化水平预测上虞2005年全市现状总人口(含暂住人口)约为100.37万人,预测到2010年上虞市总人口为117.50万人;2020年为142.00万人。市域城市化水平为:2010年城市化水平为62%左右;2020年为75%左右。三、市域空间布局规划将市域空间发展确定为“北工、中城、南闲”的总体格局。北部区包括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沥海、盖北、谢塘和崧厦4镇,面积435平方公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的优势,规划作为未来产业重点发展区域,突出桥头堡作用,建设新兴的现代工业新城。中部区包括上虞中心城市、道墟、小越、驿亭、梁湖、丰惠等镇,面积大约359平方公里,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联动周边城镇发展,形成人口集聚,产业高端发展的城镇-产业密集区。南部区包括长塘、上浦、汤浦、章镇、永和、下管6镇和陈溪、丁宅、岭南3乡,面积约601平方公里,山丘广布,大部分为本市河流水系的上源,需加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未来重要的生态保障基地。同时规划发展成为长三角南翼重要的休闲度假胜地。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构建了“1-4-30”型“群星拱月”式城乡一体的居民点体系框架。其中“l”为一个中心城市,通过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辐射作用,加快人口和二、三产业向中心城市的集聚。“4”为4个各具特色的中心镇,分别为章镇、丰惠、小越、崧厦镇,将通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产业要素集聚,形成具有片区服务功能,能带动周边乡镇共同发展的中心城镇:“30”为建设30个左右的示范新农村(中心村),通过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成为宜居的新型社区化农村。这样市域整体上形成镇、村围绕中心城市的“群星拱月”式发展框架。除“1-4-30”包括的镇村外,其他城镇按一般镇建设发展,村庄整合后按基层村标准建设。五、风景旅游规划结合上虞市自然山水分布特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交通网络建设状况,确定上虞市旅游开发的总体空间布局围绕“一心一带三区”及六大支撑品牌展开,即: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曹娥江为主要纽带串连其他旅游区块,形成在功能上相互呼应、相互补充的各具特色的三大旅游功能区,六大支撑品牌为“中国英台之乡、水上运动中心、中华孝园景区、养生休闲基地、四季鲜果之旅、浙东新商都”。六、社会服务设施规划市域范围内按照现状条件,根据国家专业部门规定的指标,结合各部门“十一五”发展规划,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设施等社会服务设施进行合理布局。实现基本服务设施就近布局,以方便人民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高级服务设施集中布局,提升服务质量。七、综合交通规划以绍嘉高速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为契机,形成“北上、南拓、西连、东出”的“十”字型交通发展格局。1、铁路规划:利用杭甬城际客运铁路建设的机遇,完善站场建设配套,实现客货分流。2、公路规划:完善公路网络,提高公路等级,形成以杭甬高速、上三高速、104国道、329国道,以及新建的世纪大道、展望大道、嘉绍高速、滨海大道、长海线等为主干线的公路网。3、水运规划:形成外港(上虞港)、内河(杭甬运河)联运的水运主线,与公路、铁路共同组成综合运输网。八、市政工程设施规划从城乡统筹、共建共享的角度,对供排水、供电和电讯等市政工程设施统盘规划,综合考虑规划整体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至规划期末,将着力建立稳定通畅的供排水网、稳定充裕的能源保障网、灵活快速的数字化信息网、安全可靠的防灾减灾安全网等四张网。第一部分市域总体规划)一、规划期限、规划编制范围(一)规划期限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0年以远。(二)规划编制范围上虞市全市域,面积1395.35平方公里。二、发展目标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经济结构向工业化后期跃进,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到2010年,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2020年,中心城区达到42万人口规模,在全市域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三、市域城乡布局规划方案构思(一)城市化发展水平预测上虞2005年全市现状总人口约为100.37万人,预测到2010年上虞市总人口为117.50万人;2020年为142.00万人。市域城市化水平为:2010年城市化水平为62%左右;2020年为75%左右。(二)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1、职能结构规划结合城乡体系等级、城镇区位特点、综合实力,以及主要产业发展趋势,近期发展重点为,优先完善中心城区功能,拉大中心镇框架、促进中心镇综合实力的迅速提升,分类建设一般镇,提升中心村的综合实力和服务功能。远期,发展重点为:继续突出中心城区的地位,加快形成与完善虞北新区,发挥中心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其他城镇发展,继续完善中心村功能。2020年上虞市城乡居民点体系职能结构等级类型个数乡镇名称职能描述备注一级综合型1主城区全市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二级综合型3虞北新区(包括沥海、盖北、谢塘)上虞市产业发展基地-三级中心镇4崧厦、章镇、丰惠、小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节-越点四级一般乡镇11道墟、驿亭、永和、长塘、上浦、汤浦、下管、梁湖、丁宅、陈溪、岭南乡镇经济中心,特色经济发展基地考虑到远期行政区划调整五级中心村30略新农村建设的基层服务中心考虑到远期行政区划调整六级基层村331略以居住和生产功能为主考虑到远期行政区划调整2、规模等级结构由于城乡体系中居民点的职能分工不同,人口增长速度差异较大。未来,中心城区人口迅速集聚,其他城镇人口增长较为平稳。农村居民点总体上人口规模较小,但地区内差异较大。规划期内,居民点人口规模等级如下表所示。规划期内城镇人口规模等级表2010年人口名称2020年人口名称大于30万中心城区大于40万中心城区大于3万崧厦镇、丰惠镇、小越镇大于5万崧厦镇、小越镇2万~3万道墟镇、梁湖镇4万~5万丰惠镇、梁湖镇1万~2万章镇镇、汤浦镇、谢塘镇3~4万道墟镇、章镇镇5000~1万长塘镇、上浦镇、永和镇、驿亭镇1~3万以下汤浦镇、驿亭镇小于5000人下管镇1万及以下长塘镇、下管镇、上浦镇、永和镇3、城镇组群协作与功能分区划分综合功能区分为四大区域,即虞北城镇群(虞北分区)、中心城区城镇群(中心城市分区)、东南城镇群(丰惠分区)、西南城镇群(章镇分区)。市域城乡功能分区一览表分区名称名称主要功能虞北城镇群(虞北分区)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盖北镇、沥海镇、谢塘镇市域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杭州湾跨海大桥桥头堡中心城区城镇群(中心城市分区)中心城区、道墟镇、崧厦镇、小越镇和梁湖镇城镇-产业密集区东南城镇群(丰惠分区)丰惠镇、永和镇、下管镇、丁宅乡、岭南乡和陈溪乡特色旅游休闲度假区西南城镇群(章镇分区)章镇镇、上浦镇和汤浦镇上虞南大门,水源保护区,农业特色区。4、空间布局规划近期,城镇空间组织按“一心、多组团”结构进行规划引导,即以中心城区为全市城镇体系组织的核心,各乡镇及各自工业功能区形成互相促进的发展组团,形成相互协调的城镇空间结构。远期,城镇空间组织按照“一心、一带、四极”进行规划引导。即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包括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和港区、沥海镇、盖北镇在内的虞北新区为沿杭州湾的产业带,以崧厦镇、章镇镇、丰惠镇、小越镇为四极,辐射周边乡镇和地区,构建未来城镇空间结构。四、基础设施规划(一)综合交通规划以绍嘉高速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为契机,形成“北上、南拓、西连、东出”的“十”字型交通发展格局。1、铁路规划:利用杭甬城际客运铁路建设的机遇,完善站场建设配套,加强铁路运输与地方运输的兼容性。2、公路规划:完善公路网络,提高公路等级,形成以杭甬高速、上三高速、104国道、329国道,以及新建的世纪大道、展望大道、嘉绍高速、滨海大道、长海线等为主干线的公路网。3、水运规划:形成外港(上虞港)、内河(杭甬运河)联运的水运主线,与公路、铁路共同组成综合运输网。设置曹娥、通明、上浦、崧厦、上虞港、沥海、杭州湾新区等七个主要作业区。并在临近旅游景点设置四处主要旅游客运码头。(二)市政工程设施规划从城乡统筹、共建共享的角度,对供排水、供电和电讯等市政工程设施先行规划研究,综合考虑规划整体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至规划期末,除市域综合交通网外还将着力建立稳定通畅的供排水网、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网、数字化信息网、防灾减灾安全网等四张网。(三)社会服务设施规划在市域范围内按照现状条件,根据国家专业部门规定的指标,结合各部门十一五发展规划,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设施等社会服务设施进行合理布局。实现基本服务设施就近布局,以方便人民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高级服务设施集中布局,提升服务质量。(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以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加强生态系统的调控能力,建设布局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示范区。按照《浙江省环杭州湾都市圈发展战略规划》要求,对沿海、沿江、沿主干线及产业功能区之间必须预留足够的绿色生态廊道;加强虞南山区及虞北生态湿地的保护。规划分别提出水、气、声和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防治措施,提出相应环卫设施布局及规模的设想。至规划期末(2020年),全市环境污染得到全面控制,物质和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生态市建设成果不断完善和深化,全面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复合系统的良性循环。(五)旅游规划结合上虞市自然山水分布特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交通网络建设状况,确定上虞市旅游开发的总体空间布局围绕“一心一带三区”及六大支撑品牌展开,即: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曹娥江为主要纽带,串连其他旅游区块,形成在功能上相互呼应、相互补充的各具特色的虞舜文化旅游区、虞北休闲旅游区和虞南生态旅游区三大旅游功能区。五、近期建设规划(一)建设发展重点完善以高速公路为主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对外交通与城镇内交通的衔接,巩固和提升上虞市在浙东南的交通枢纽地位。重点加强现代化电网和天然气工程建设,保障能源供给安全,优化能源结构。统筹城镇上下水管建设和市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高城乡共享基础设施的水平。推进通信、广播电视、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打造信息网络平台,推进信息化,初步构建“数字上虞”。(二)城乡建设规模规划近期将全市人口容量控制在115—120万人以内,其中城镇人口70—75万人,农村人口40—45万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75平方公里以内,市域非农建设用地控制在220平方公里以内。第二部分中心城区规划一、发展目标城市发展总目标:构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生活殷实、文明开放的滨江生态型现代化城市。二、城市性质上虞市的城市性质拟定为:浙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型城市,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具有滨江特色的生态城市。三、中心城区规模(一)人口规模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010年32.50万人;2020年42万人。(二)用地规模规划近期用地规模达34平方公里,人均105平方米;远期用地规模应达到44平方公里,人均105平方米。四、中心城市规划总体布局(一)城市用地发展战略1、发展战略:上虞市发展以“龙山”、“曹娥江”、“杭州湾”三个时代并进的战略;在中心城区的规划建设上,确立主攻城北新区的发展战略。2、发展思路:北进西扩、南拓东连、沿江开发、提升老城。K%['?o2T9P9oyM!G'K@(二)城市形态与结构规划布局结构:“一轴一核三心三环”一轴:指曹娥江景观轴。曹娥江从市区中部穿过,两侧规划生态景观绿地,改善城区环境,体现滨江城市、山水城市的特色。一核:指整个上虞市的市民中心,位于城北核心区域,曹娥江以北,为近期实施的主要项目。三心:指老城区的市级商业中心、城北新区商业中心和开发区商业中心。三环:指由现状的舜江路和凤山路、渡江路、大桥路连成城区内环,缓解市中心区交通压力,作为一个保护环。(三)
本文标题:上虞城市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45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