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不同时期对台方针:(不同时期大陆、美国政府、台湾当局的态度和方针)一、第一个时期:1949年——1955年1、大陆对台方针:武力解放台湾“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1949年3月15日,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任务就是解放全中国,直到解放台湾、海南岛和属于中国的最后一寸土地为止。”这是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5月下旬,上海战役结束后,中央军委责成第三野战军从各方面进行解放台湾的准备。解放军第7、10兵团奉命作战,虽然完成了解放沿海岛屿的任务,但在金门岛和登步岛小受挫折,显示了渡海攻台的艰巨性。7月10日,毛泽东致信周恩来,非常明确地指出:“我们必须准备攻台湾的条件,……可以考虑选派三四百人去远方(注:指苏联)学习六至八个月,同时购买飞机一百架左右,连同现有的飞机,组成一支攻击部队,掩护渡海……”12月31日,中共中央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在1950年的光荣战斗任务,就是解放台湾、海南岛和西藏,歼灭蒋介石匪帮的最后残余,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这里明确提出了以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1950年4、5月,海南岛、舟山群岛相继解放。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决定在1951年条件基本具备后择机实施攻台作战行动,由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粟裕、海军司令员萧劲光任正、副总指挥。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突然爆发。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美国海军第7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公然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中央军委正式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解放台湾的战役计划被搁置下来。1953年7月,朝鲜战争结束,台湾当局自9月起开始加紧推动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新中国军事斗争的重心再度转向东南沿海。9月3日我军开始炮击金门,台湾当局空袭了大陆一些目标,出现了所谓第一次台海危机。12月2日,美国政府与蒋介石集团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正式纳2入美国西太平洋防线上的一环,置于美国的武装保护之下。1955年1至2月间,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海战役,解放了—江山岛和大陈岛。大陈列岛战役结束后,国共两党对沿海岛屿的争夺战基本结束,武力对抗有所缓和。鉴于美国插手台湾事务,出现台湾问题复杂化、国际化的倾向,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了对美对台的政策,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2、美国政府的态度:“划峡而治”“台湾地位未定论”1949年2月23日,为澄清美国对台政策上的混乱,美国国务院发出了题为《关于台湾的政策指示》的第28号密令,以统一在台湾问题上的宣传口径。“强调台湾从历史上、地理上和战略上都是中国的一部分,纯属中国的责任范围,与美国无关”。新中国成立后,杜鲁门政府的立场没有改变。1950年1月5日,杜鲁门代表美国政府发表了《关于台湾问题的声明》。该声明再次确认历次有关台湾问题的国际决议,表示不干涉中国内政,确认联合国大会于1949年12月8日通过决议中对中国的原则:尊重中国领土完整,要求一切国家避免在中国领土内获得势力范围。1950年1月12日,国务卿艾奇逊又在“全国新闻俱乐部”发表了美国国务院称之为“美国基本立场”的著名讲话(又称《中国的危机———对美国政策的审查》),讲话声言:“谁破坏中国领土完整,谁就是美国的敌人。”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的态度变了。6月27日杜鲁门发表著名的6.27声明,声称“朝鲜战争爆发说明共产主义已只不限于使用颠覆手段来征服独立国家,而且立即会使用武装进攻,这种情况下共产党军队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区域的安全,”因此,他“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之任何攻击”,同时他提出“台湾未来的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考虑。”29日,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包括6艘驱逐舰、2艘巡洋舰驶入台湾海峡。8月4日,美国空军第十三航空队进驻台湾。杜鲁门声明提出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是武装干涉中国内政,破坏中国的主权,完全违反《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以及战后中国事实上实现了对台湾主权的现实,而且也完全推翻了他自己上任以来屡次信誓旦旦的讲话。3接着,美国主动与台湾当局以换文形式签订了所谓《台美联防协定》。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的台湾省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1958年8月,我炮击金门期间及其以后,美国加紧推行“划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图谋。美国政府还长期以各种借口,极力维持台湾当局的“国际地位”,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台湾当局的态度:武力对抗,主张一个中国,一个政府(国民政府)二、第二个时期:1955年——20世纪70年代1、大陆对台方针——和平解放台湾(“一纲四目”)“联蒋抵美”从1955年春开始,中国政府从两个方面开展了争取和平解放台湾的工作。一是敦促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谈判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就台湾问题发表声明,指出:“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局势的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这一声明得到美方的响应,由此促成了历时15年的中美大使级会谈(即日内瓦—华沙谈判),谈判的核心就是台湾问题。中美两国共举行了一百三十六次大使级会谈,但在缓和与消除台湾海峡地区紧张局势这个关键问题上,未取得任何进展。但当时双方的谈判对于缓和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起到了重大作用。1971年10月,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二七五八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驱逐台湾当局的“代表”。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公报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二是向台湾当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1955年4月,周恩来在访问缅甸期间与吴努总理会谈时说:“如果美军撤退,我们可能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如蒋介石接受,我们欢迎他派代表来北京谈判”。5月13日,周恩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明确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与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4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1956年后,新中国进入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不仅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中国进一步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并提出与国民党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1956年1月25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古人有言,不咎既往。只要现在爱国,国内国外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都团结起来,为我们的共同目标奋斗。”“国共已经合作了两次,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合作”。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提出后,毛泽东、周恩来在不同场合进一步阐明具体方针政策,其要点为:省亲会友,来去自由;既往不咎,立功受奖;国共合作,爱国一家;和平解放,互不破坏。中国在处理台湾问题时,坚决反对外国势力的干预和插手。自第一次台海危机后,美国政府一直逼迫蒋介石集团撤出金门、马祖,以造成海峡两岸“划峡而治”的“两个中国”局面。这一阴谋遭到了海峡两岸中国人民的共同反对。1958年毛泽东指挥了闻名中外“八·二三”炮击金门战役,并提出“联蒋抵美”策略,得到海峡对岸的共鸣,粉碎了外国势力搞两岸“划峡而治”、分裂中国的阴谋。蒋介石也顶住美国压力,坚持“一个中国”不分裂祖国。毛泽东因此曾说,“台湾放在蒋先生的手中我放心,对蒋介石我们可以等待。”解放台湾的任务不一定要我们这一代完成,可以留交下一代人去办。此后,中央军委决定对金门“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炮击金门随后进入单日打双日不打,以至“打打停停、半打半停”阶段。1963年,周恩来将中国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为:(1)台湾统一于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2)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蒋的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4)双方互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从民族大义出发,提出“和平解放”,为后来制订“和平统一”方针提供了方向,奠定了基础,也为“一国两制”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但限于历史条件,这个时期的“和平解放”思想还是要求在统一以后,台湾的制度要与大陆的相一致,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也就是“一国一制”。52、美国政府的态度从1955年到1970年的15年的中美大使级会谈(即日内瓦—华沙谈判),谈判的核心就是美国从台湾撤兵问题。中美两国共举行了一百三十六次大使级会谈,没有取得结果。中美三个联合公报:1972年2月28日,中国总理周恩来与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在“上海公报”中,关于台湾问题,中方重申,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健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巳归还祖国,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美方则表示:它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异议。中美“上海公报”奠定了中美两国建交谈判的基石。1977年1月卡特出任美国总统,表示美国可以有条件地接受中国政府提出的中美关系正常化三原则(与台湾断交、废约、撤军三个原则)。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公报。建交公报明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商定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建交公报发表当天,中美两国政府分别发表声明。美国政府在声明中表示,在中美建交的同日,“即1979年1月1日,美利坚合众国将通知台湾,结束外交关系,美国和中华民国之间的共同防御条约也将按照条约的规定予以终止”。美国还声明,在4个月内从台湾撤出美国余留在台湾的军事人员。1981年12月4日,中美开始就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进行谈判。经过艰巨的谈判,双方终于在1982年8月15日达成协议,8月17日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八一七公报”)。在这一公报中,中美双方重申了中美“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确认的各项原则,美方承诺: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6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美国还表示承认中国关于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的一贯立场。众所周知,中国的一贯立场是:根据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美国最终必须完全停止向台湾出售武器。“八一七公报”使中美双方在解决建交遗留下来的美国售台武器问题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中美就解决美国向台出售武器问题的公告》(简称《八一七公报》)所确立的各项原则,构成了中美关系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切实履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所规定的各项原则,中美关系中台湾问题的障碍才会得到排除。3、台湾当局的态度:蒋氏父子坚持反对台独,反攻大陆的政策1958年,蒋介石提出“建设台湾,反共复国”的方针。1960年,蒋介石通过“国民大会”修订了“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获得连任而成为“终身总统”。同时,蒋介石在人事和组织安排上为传子进行部署,国民党的最高权力开始向蒋经国过渡。蒋氏父子对党政军各界实行严格的控制,对于各种反对势力则采取严厉打击的高压政策。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自由中国事件”:1960年9月,《自由中国》杂志的创办人雷震因筹组中国民主党而被国民党当局以“涉嫌叛乱”的罪名逮埔。自1955年以后中共中央就向台湾当局发出和平谈判和重新实行国共合作的建议。由于台湾当局依仗外国势力拒不接受,中共
本文标题:不同时期对台方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55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