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学案.2
1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学案一、【中国古代史导学纲要】中国古代史起自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时,结束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前,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就其发展阶段特征而言,大致可划分为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鸦片战争以前)六个时期。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构成中国古代政治长时期的特点;中国古代经济成就辉煌,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古代史按大专题体例分为三大部分(1)政治史:中央统治、地方制度、民族关系、对外关系;(2)经济史:农业、手工业、商业、货币、城市;(3)文化史:文学、艺术(音乐、绘画、书法、雕刻等)、哲学、科学。、二、计算历史年代及历史时间表述方法的要点总结1.中国古代史教材叙述历史时间的阶段特殊性(1)凡是原始社会阶段的时间,都使用“距今××万年”、“距今××千年”的提法,而未采取“公元前多少年”的提法。(2)从夏朝建立到“国人暴动”这一阶段,教材一律使用“公元前××世纪”的提法,而不再用“距今”的提法,更不可能有“公元前××年”的说法,因这时的中国历史尚无确切纪年。(3)从“周召共和”到西汉末年,教材一般采用“公元前××年”的说法。因从“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开始,中国历史有了确切纪年。书写这一时期的历史时间,务必在年代数据前冠以“公元前”三字。(4)教材从“公元9年王莽称帝”开始,以后的历史时间不再冠以“距今”、“公元前”等字样,而是直书年代数据。如唐朝建立于618年。王莽称帝虽非公元前后的分水岭,但“公元8年”是教材上出现的第一个公元后的时间。(5)西汉是中国古代史上,惟一的一个跨越公元前后的朝代。2、历史时间的计算与对换(1)如果同是公元前或公元后的历史时间,计算时间差直接用“减法”。如果有月份差,一般是月差在半年及其以上者,就在年差上增加一年。如:太平天国运动(1851.1—1864.7)年差13年,月差6个月,故谓“坚持战斗14年”。如果月差小于半年,则舍去不提。如“文化大革命”(1966.5—1976.10)月差不足半年,故舍去月份而称“十年内乱”。(2)如果计算公元前后的时间差,则以公元前与公元后的时间直接相加,所得之和再减去一年。因公元前1年过后就是公元后1年,中间无“公元0年”的时界。(3)民国纪元与公元纪年的时间对换。若将民国年对换为公元年,则是“1911年+民国年”;若将公元年对换为民国年,则为“公元年-1911年”。切忌以1912年相加减,因1912年已经是民国元年了。(4)切莫将距今约4000多年的黄帝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建立误解为相距近2000年。因公元前后相加,夏朝距今已有4000年左右了。3、世纪、年代及阶段的划分(1)世纪。一般是100年为一个世纪,只有公元前1世纪和公元后1世纪分别为99年。因无“公元0年”,因此,从公元1年到99年为1世纪,而公元100年则为2世纪的开始。(2)年代。一般是10年为一个年代。如:1870—1879年为19世纪70年代。但每个世纪的最初20年,不称“××年代”而称“××世纪初”,如1905年同盟会建立,可说“建立于20世纪初”,不能说“建立于20世纪10年代”。(3)一个世纪内的阶段划分。一种是二分法,即把一个世纪分为前半期和后半期两个阶段(亦称上半期和下半期)。另一种是三分法,即把一个世纪分为早、中、晚三期。以19世纪为例;1800—1829年为早期;1830—1869年为中期;1870—1899年为晚期。(4)两个世纪之交的特殊称谓。一般把上一世纪的最后20年到下个世纪的最初20年称为“××世纪末××世纪初”。由于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史教材上,很多大事集中于19世纪的最后10年和20世纪的最初10年,故习惯上把1890—1909年称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4、.中国历史教材涉及的几种纪年法(1)天干地支纪年。教材上多有“甲子”、“戊戌”、“辛亥”等提法。但需注意,可以说1898年是戊戌年,不能说戊戌年是1898年。因干支纪年每隔60年又是戊戌年。(2帝王纪年:以皇帝年号纪年。如贞观元年、康熙年间等。中国以年号纪年开始于汉武帝时期,但中学历史教材上出现的第一个用年号纪年的时间是“汉灵帝中平元年,即184年”。(3民国纪年。1912年孙中山宣布“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是民国元年(1年),1913年是民国2年,以此类推民国38年换算成公元纪年法是:1912+38-1=1949。(4公元纪年。①受基督教影响产生。②教材上的历史时间,多采用公元纪年,但中国历史上正式采用公元纪年是从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开始的。③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采用公元纪年法。【探究思考】近代中国纪年法的不断变化说明了什么?近代中国纪年方法经历了“天干地支纪年、帝王纪年、民国纪年、公元纪年”的发展,体现了中国与国际接轨的趋势、融入世界的趋势,同时我们也保留自己的传统文化。三、了解历史的途径与分类1、了解历史的途径古迹、出土文物、教科书、史书记载、博物馆、图书馆等。2、历史史料分类:按获取途径分:第一手资料:遗址、文物等;第二手资料:史书、传说等按载体分:文字类:史书等;音像类:电影录音等:实物类:遗址、文物等。可信度最强的是:第一手资料。【巩固与练习】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这是学习历史的必备素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古代以皇帝年号纪年,如“贞观之治”,“贞观”是指哪个皇帝的年号?“开元盛世”中“开元”时期的诗人,你最熟悉的是哪位?(写出一个即可)(2)、古代还以天干地支纪年,如“甲午中日战争“中的“甲午”年,这一年有一位民族英雄留芳后世,请写出他的英雄事迹。用天干地支纪年表示事件的,请你再举一例,并说明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2(3)、公元纪年法是近代以来国际通用的,它是受哪种宗教影响产生的?中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4)、从秦始皇统一到宣统退位,帝制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多少年?(5)、国民党统治时期采用民国纪年。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发生在民国多少年?中国古代史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史【专题概述】:本专题包括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和杰出的政治家等基本内容。其中,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全面掌握重要政治人物的活动,要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认识,以其活动是否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是否符合中华民族最高利益为基本标准来衡量和评价历史人物。【专题知识和网络要点】1、王朝更替(1)原始社会(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2)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形成、发展、鼎盛和瓦解)(3)封建社会(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2、政治制度(1)禅让制(2)王位世袭制(3)分封制(4)中央集权制①形成:战国——韩非子从理论上提出。②建立:秦朝建立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③巩固:西汉——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④完善:隋唐——隋时科举制正式形成,唐朝科举制完备起来。⑤加强:北宋——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权力。⑥发展:元朝——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⑦顶峰:明清——明:废丞相,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控制;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直接对皇帝负责;设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组织;采取八股取士;削藩。清:设军机处由皇帝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大兴文字狱。3、清明治世西汉——文景之治;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清——康乾盛世。【要点总结】中国古代史朝代顺序歌黄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西东晋,南朝北朝相对立;隋唐五代和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巩固与练习】(1)、图示法表示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夏→商→(2)古代几个重要历史阶段特征:秦汉时期:;隋唐时期:;明清时期:;(3)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封建王朝有:、、、。(4)统一的封建王朝有:、、、、、、、。(5)几次重要的民族大融合时期:、。(6).从政治文明的发展阶段看,下列哪一组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组?()A.西周、东周B.西汉、东汉C.西晋、东晋D.南宋、北宋(7)古代史发展进程中,为“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出现作出贡献的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乾隆帝(8)下列历史发展的阶段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统一国家的建立②政权分离与民族融合③经济在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④③①②4、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考点考查角度具体内容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统一六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措施政治:中央:地方:经济:文化:思想:军事:评价秦始皇3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文化教育:军事:中外交往:评价汉武帝贞观之治与唐太宗时间李世民即位后,于次年改年号为“贞观”治国思想“贞观之治”的含义武则天评价开元盛世时间唐玄宗时期特征和影响5、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存在时间很长得人才选拔制度,是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一大贡献考查角度具体内容诞生完善前期作用明清时期发展及影响结束【对接中考】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被许多西方学者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在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历史上,广西共有9位状元。6位出自桂林,因此桂林获得了“状元城”的美誉。假如你是《科技文化报》的记者,准备写一篇关于科举制度的文章,请你谈谈完成下列文章主题的三个设想。(1)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呢?(2)请你在文章中简单介绍科举制度在隋、唐、明三个时期的发展状况。(3)结合我们今天的考试制度,请你简要谈谈科举制度的利弊。中国古代史专题二中国古代对外交流史一、专题导入我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海纳百川,如汉、隋唐、宋朝、元朝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到明清时期由于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才逐渐落伍。今天我们倡导学习各地区、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学习中国古代对外交流史,我们可以感受到开放促进发展。从这个角度学习:丝绸之路、遣唐使、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对外关系的发展等内容,具有现实意义。二、对外关系知识要点归类:中外交往既有和平交流也有暴力冲突1、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武帝时)2、隋唐:我国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有往来。日本13次派“遣唐使”来华。唐朝玄奘在太宗时去天竺研究佛经,著有《大唐西域记》促进中印文化交流。唐朝鉴真六次东渡日本最终成功,在日本居留十年,传播唐文化。3、元: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元世祖时来华,居住十几年,并流传有《马可·波罗游记》。4、明:郑和:1405—1433年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带去丝绸和瓷器,受到各国欢迎,郑和从西洋购得珠宝、香料、药材等土特产。这一时期反侵略斗争有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斗争。5、清:抗击沙俄对黑龙江地区的侵略,雅克萨之战。三、中外文化交流,取长补短1、唐朝: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2、宋朝:印刷术外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元朝时: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到欧洲。3、明清之际,总结性的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海外。四、古代对外关系要点练习:1、西汉:张骞通西域(汉武帝)第一次:公元前年。目的:联合西域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公元前年4(1)西域都护:设立时间:意义:(2)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武帝时)①条件:张骞通西域,为的开辟奠定了基础;的设立,加强了对西域各国的管辖,有效地保护了商旅的往来。②路线:长安往西————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③意义: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2、唐朝:(1)“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如。(2)鉴真东渡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学案.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64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