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国古代思想科技文化专题练习
第1页共5页中国古代思想科技文化专题练习1.【2010年肇庆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第二次统一测试】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因关心环保议题,开拍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记录地球生态所将面临的浩劫,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面对地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你认为中国哪一思想学派最能回应此议题?A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解析】题干的主题是环保问题,因人类的过度开发而导致人与自然的矛盾突出,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道家认为“道”为万物之源,无为而为,与题意相符;墨家主张“非攻”、“兼爱”、“尚同”等;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与礼,主要关注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关问题;法家主张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2.“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时期的A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解析】“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大意是:(君主对于)贤人便选拔上来使其处于高位,给他富贵,让他做官长;没有才能之人便免去职位,使之贫贱,让他做奴仆。反映了墨子的尚贤主张。3.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汉武帝对此言论十分欣赏,主要是其有利于CA.光大儒家B.恢复礼乐秩序C.加强中央集权D.建立教育体系【解析】董仲舒强调“君权神授”和等级秩序,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因此得到汉武帝的赏识。4.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C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解析】理学强调的“理”是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理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成为官方正统儒学,故C项错误。5.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用笔记文学体裁写成《梦溪笔谈》,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地学以及机械、造纸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书中记载的当时的发明应该是CA.造纸术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解析】“当时的发明”注意应该是宋代。而四个选项中只有活字印刷术在北宋。6.宋代以后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兴起并发展起来。风俗画的特点是“通俗化,面向生活,朴实,热烈,色彩鲜艳、细腻”。该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B.统治者提倡C.民间文化的发展D.画家的性格【解析】宋代以后,伴随着商业的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7.2010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引用了古人的一句名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用以明志。与这一名言出处作品属于同一艺术风格的小说是C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解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出自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与《西游记》一样同属浪漫主义文学作品。8.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BA.人与自然的和谐B.社会现实B.人与社会的和谐D.人的生命解析:诸子百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产生的,虽然各家主张不同,但他们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提出应对社会大变革的主张。第2页共5页9.有学者认为,孟子的学说主要发扬孔子在“仁”方面的思想,“孔言仁而孟子之以言”。这一观点主要在孟子主张CA.“制天命而用之”B.以德治民C.施行“仁政”D.“以法为本”10.温家宝总理曾公开一封私人信件,高度评价明清时期黄宗羲(1610-1695)的学术思想:“我喜读黄宗羲著作,在于这位学问家的许多思想有着朴素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温家宝总理称赞黄宗羲思想具有民主性,其原因之一是黄宗羲AA.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B.提倡人性,反对神性C.批判程朱理学,提倡个性自由和男女平等D.批判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11.朱熹说:“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言、勿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而听、而言、而动),便是人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DA.心即理也B.反对人的各种欲望C.理是万物的本原D.反对人们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解析:从朱熹的话来看,他极力要求人们遵循“礼”,哲理的“礼”就是他所说的“天理”。二他所说的“天理“指的是封建伦理道德。其主要意思就是要求人们”存天理,灭人欲“,压制人的欲望,为封建统治服务。12.《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B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B.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的权利C.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解析:本题考查李贽的思想,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和“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字”可知,李贽强调的是人的自我思考的重要性,B正确;A\C\D\Z在材料中并未涉及。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们主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法律加以详细的规定,法律是专为促进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而制定的……法家的这些原则为秦统治者所采纳时,其效能显示了出来。秦统治者利用这些原则开始征服其他诸侯,建立第一个帝国。材料二西汉建国初期,由于经过长期的混乱,社会经济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时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裁什二三”的境地。西汉统治者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出于恢复和发展经济、安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的需要,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来了一个大转变……材料三……到西汉中期,具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急功近利,一反其先辈“清静无为”的方针,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外事四事,内兴功利”。在这样形势下,主张加强专制皇权和维护封建大一统的董仲舒新儒学便应运而生,而以新儒学为特征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也开始形成。(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法家的这些原则”是哪些原则?为什么秦统治者采纳“法家的这些原则”?(2)依据材料二,指出西汉初期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政治法律思想”?(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是如何建立新儒学的?(4)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导致统治思想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的“他们主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法律加以详细的规定,法律是专为促进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而制定的”可归纳出“法家的这些原则”的内容;结合法家思想的内容和秦朝的阶段特征分析秦统治者采纳“法家的这些原则”的原因。第(2)问,面对西汉初年的经济凋敝,统治者实行了无为而治的政策。第(3)问,董仲舒的新儒第3页共5页学是三教合一的产物。第(4)问,从时代背景和统治阶级的需要等方面作答。(1)原则:主张以法治国,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因为法家的这些原则符合君主专制的需要,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2)西汉统治者采取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与民休息。(3)董仲舒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五行学说来改造儒学;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宣扬“君权神授”,加强了君权;还提出了“三纲五常”,以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4)因素:历史发展的需要;巩固、维护统治的需要。第4页共5页第5页共5页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思想科技文化专题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65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