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古代文化史复习参考
一、名词解释1.四库全书:由纪昀编撰于乾隆后期的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是对传世古籍的一次总整理。全书结集了上古至乾隆时期的主要古籍,总数近80000卷,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其中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对文献的整理和保存有重大作用;但纪昀在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曾大量销毁和删改旧书,使传统文化遗产遭到极大破坏。2.永乐大典:明永乐年间编成的一部类书。由解缙主持,《大典》收书8000多种,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经史子集百家之言以及天文地志、人事名物、农业手工业科学、古典文学戏文杂剧、僧道典籍等无所不包,成为后世辑佚逸书的资料宝库。清末毁于战乱,现存世量较少。3.宗族制度:4.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儒家的重要经典。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现存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又称《国风》,即15国风,保存大量民歌,是《诗经》的精华。《雅》分《小雅》和《大雅》,多是贵族歌颂帝王功绩的作品,有些篇章和后世叙事诗很接近。《颂》《周颂》、《鲁颂》、《商颂》,内容是祭祀或大朝会时用于歌功颂德的颂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据部分诗篇考察,最早约作于西周初年,最晚约作于春秋中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后代各类诗体的基础,并开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5.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6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7.中庸:《中庸》为儒家思孟学派的代表著作,原为《礼记》的一篇,主要阐述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著作。在义理之学兴起的宋代获得空前发展,经由程朱理学派的推崇尊奉,《中庸》单独成篇,并列为“四书”之一,对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元明清各代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8.古文字运动:唐时期由韩愈领导、得到柳宗元大力支持、有“韩门弟子”参加的,以“文以载道”相号召,以古文反对骈文的一场运动。主张恢复六朝以前的质朴自然的文风,提倡言之有物。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它带来了散文创作的大繁荣,造成了中国古典散文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古文运动扭转了六朝至唐初骈文统治文坛的局面,在散文的思想与艺术发展上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9.察举制:汉代选官制度之一,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元光元年冬,初令郡国每年选举孝廉各一人,从此之后郡国每年推选孝廉的察举制正式确立了。除孝廉一科为察举取士的主要科目外,武帝还不定期设立茂才、贤良方正、文学等科察举取士,以广泛的吸收地主阶级优秀人才。随着时间推移,察举制逐渐演变为一种门生故吏制度,很难再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至东汉末年,此制因为战乱和自身弊病逐渐废弛。10.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曹丕称帝后,采纳陈群的建议,制定了九品官人法,具体内容是通过品评,将士人分为九等,朝廷任命中正官到各地主持品评,被评为上等的人士将推荐到各级行政机构中去做官。九品中正的实行结束了两汉以来乡举里选的的察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改革,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11.科举制:科举制是隋唐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新制度。大致分制科和常科两项,制科由皇帝临时安排,以待非常之才,官员和平民子弟都可参加。常科基本每年一次,科目主要有进士,明经等六科。其中进士一科要考经典,诗赋和时务策论,难度大,录取率低,中举后前程却好,所以特别受士于重视。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12.孔子: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仁”是孔子的政治观和社会观的核心和最高价值,在教育上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13.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约与孔子同时,其著作《老子》探讨了宇宙本原问题,提出了道的哲学范畴。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使民无知无欲。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但认为事物发展是简单循环,从而走向相对主义。二.列举题:1.列举儒家十三经:《诗经》《尚书》《周易》《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大学》《中庸》2.享誉世界的中国八大文化典籍是:《周易》《道德经》《孙子兵法》《本草纲目》《三国志》《红楼梦》《菜根谭》《三字经》3.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4.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白朴《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王实甫《西厢记》5.史学体裁及成就纪传体:《史记》《汉书》;编年体:《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纪事本末体:《通鉴纪事本末》;政书:《通典》《文献通考》史评:史学评论代表作——《史通》史事评论代表作——《读通鉴论》6.列举类书和丛书:类书:《皇览》《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丛书:《儒学警悟》《四库全书》(近代《四部从刊》《四部备要》)7.列举文字形态的演变过程:图画文字(表形文字)甲骨文到目前为止,出土的带字甲骨,据不完全统计约有近20万片,其中流失海外者有26700片,其中日本有12443片。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约6000个。甲骨文字上承陶器刻划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也是可识的最古的汉字体系。金文(钟鼎文)篆文隶书楷书8.古代书籍的几种形态简策简策大约出现在殷商时代,与甲骨并存。商代的简策未能传下来。与竹简并行的书籍还有木板的书——版牍金刻:铸或刻在铜器上的铭文。石刻:刻在石头上的碑文。帛书纸张二、简答题:1.学在官府到私学兴起的意义与影响?(1)“学在官府”局面的被打破,表明文化教育不再为少数所垄(2)使学术下移,促使政与教的分离,官与师的离,从而使教育成为一门专业;(3)为教育的发展、教育对象的扩大,社会进步创造了条件。2.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①在科学技术上,在中国古代比较发达的科学中,几乎都渗透着阴阳五行学说。②在社会历史观上,形成五德终始历史循环论。③在政治伦理上形成尊阳卑阴观念。④在哲学上,形成了几乎整个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五行概念和辩证直觉的思维方式。⑤消极影响就是在神秘化过程中形成的谶纬神学和天人感应说。3.唐代文化的特征:第一,唐代文化具有开放性。它不断地吸纳其他民族、其他地区的文化,同时也将自己的文化毫无保留地输出去,对周边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第二,唐代文化具有兼容性。在唐代文化的各个层面,深深打上了外来文化的烙印:舞蹈、审美观、思想文化方面等。第三,唐代文化具有典范性。1、对当时周边地区而言,唐代文化成为别国竟相效仿的样本。日本:遣唐使;“大化革新”2、唐代文化对后世的垂范作用。制度文化:三省六部制、史官制度、科举制度思想文化:宗教、书画、哲学思潮4、中国古典文学的文化特征1、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2、“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3、写意手法与中和之美4、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永久魅力一是爱国忧民的情怀;二是具有永恒魅力的艺术形象;三是脍炙人口的语言——音韵之美与强烈的表现力。5.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1、伦理中心2、中庸务实3、人文传统4、尊君重民5、延绵韧性6.道家之老子学说?孔子的教育思想?1.以“道”为本的自然主义世界观;2、无为而治的政治观第一,为君者应卑弱自处。第二,君王不轻易出言第三,君王不轻易有为3、去礼取道的伦理观4、回归原始的社会历史观5、冥想直觉的认识论6、有无相生的辩证法7、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审美观孔子的教育事业与教育思想①“有教无类”的教育观②“学而知之”、“学思并重”的学习方法③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举一反三的辩证教学法④“上智下愚”、“生而知之”的认识论7.明清小说的成就?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的极盛阶段,作家如云,作品如星,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三国演义》,长篇历史小说,罗贯中所作;《水浒传》,长篇英雄小说,施耐庵所作;《西游记》,长篇神话小说,吴承恩所作;《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所作;《儒林外史》,讽刺小说,吴敬梓所作。《红楼梦》,曹雪芹所作;8.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成就?魏晋文学与六朝骈文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陶渊明的田园诗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干宝《搜神记》、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评论——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萧统《昭明文选》9.古代教育思想的特点一是综合观,即大教育观,突出教育的重要地位;二是辩证观,强调教育的必要性;三是内在观,强调启发主体的内在道德功能和自觉性。10.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首先,中国史学构成了传统文化的主干和基本内容之一。其次,我国古代史著数量相当可观,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系统而完整的记载。最后,中国古代史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历史著作涵盖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11.古代文化典籍的现代意义?(略)四、论述题1.我国古代有哪些科技成就?为什么16实际开始落后?(1)天文学天象记录天体测量:测天仪器、《甘石星经》、“敦煌星图”、子午线长度的确定历法(2)数学十进位制是中国的一大发明计算与《九章算术》祖冲之与圆周率宋元算学与开方术和方程论(3)医学1、中医学理论概况:《皇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传统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是迄今世界上最完备的中医药典2、临床治疗技术:人工呼吸的最早应用;全身麻醉外科手术;免疫法的先驱:人痘接种法的发明独具一格的针灸疗法(二)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迟滞的原因1、封建制度的扼制2、传统科技思维的局限其一是重实用,轻理论。其二,重印象,轻分析。3、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等传统观念的束缚重政轻技就是重视政治轻视科技。中国是一个文化政治化倾向非常强烈的国家。可以说,从古至今,推崇政治。重视作官,鄙视技艺,轻视学问,成为整个国家的时尚。重道轻器,就是重视宏观之道的探索,重视事物总体特质、事物与环境关系的探求,而轻视一事一物具体形质的研究。轻视社会生产领域具体器物、具体技能的研究。3.古代选官制度?科举制度的演变?1、原始氏族社会的民主选举和“禅让”2、夏商周时期的世卿世禄制3、春秋战国时期的“选贤任能”4、两汉时期的察举和征辟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6、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度唐代科举制度(一)常科1、科目:明法、明算、明字、进士、明经2、考试内容:进士科考诗赋、时务策、帖经;明经科考帖经和墨义3、考试程序:解送(乡试);省试(礼部试)选试(身言书判)(二)制科制科有贤良方正和直言极谏等名目武举考步射、马射、负重等生源:生徒、现任品级较低的官员宋时期的科举制度1、取消了“公荐”和“纳公卷”;2、创立了“糊名”和“誊录”制;3、建立了“殿试”制度。元时期的科举制度1、考试重经义而轻诗赋;2、蒙古人、色目人和汉人、南人分开考试,分别登榜。明清科举制度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考试程序童试:县试、府试和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考试内容和文体:以《四书五经》来命题,要求用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作文章。4.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略)5.如何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略)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文化史复习参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66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