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参考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参考——题及参考答案三、部分论述题答案提示:1.宋代诗人王禹偁有诗曰“可怜诗道日已替,风骚委地何人收”,这里的“风骚”指的是什么?它们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风骚”指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优良传统,即代表《诗经》的《国风》所形成的“风”诗传统和代表《楚辞》的《离骚》所形成的“骚”诗传统。所谓的“风”诗传统。是现实主义精神的世代相传;“骚”诗传统则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2)《国风》民歌的现实主义的思想内容和现实主义的表现艺术对后世的影响表现在:汉乐府民歌、建安风骨、北朝民歌、杜甫的“诗史”、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宋代王禹偁、金代元好问的诗歌;关汉卿的杂剧、曹雪芹的《红楼梦》——从一个高峰走向另一个高峰,最终走向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泰山极顶”。(3)“骚”诗的积极浪漫主义影响于后世的曹植、阮籍、鲍照、李白、李贺以至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吴承恩的《西游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曹雪芹《红楼梦》——大大丰富了人们的伟大想象力,大大充实了古代文学的艺术世界。2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有哪几种说法?《诗经》采编的目的是什么?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说法是献诗说、采诗说。先秦有公卿士大夫献诗的制度,献诗的目的是运用诗歌进行讽谏或者赞誉,表达对政治的评价。《诗经·大雅》《小雅》、《国风》中的卿士大夫的政治美刺诗可能就是通过这条途径搜集起来的。采诗制度先秦古籍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这种制度应该是存在的。进行采诗的应该是周王朝以及各诸侯国的乐官,《国风》以及《小雅》中的许多诗就是这样汇集在一起的。《诗经》采编的目的是多重的,其政治功利目的包括:劝谏君王、补察时政,作为贵族子弟的伦理教科书;其娱乐目的包括参照民间音乐,制礼作乐,满足耳目之娱,作为音乐教程。3试举例说明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记载了周人从产生、发展到最终灭商建周的历史;如周民族始祖后稷的出生、周人从邰至豳和从豳至周原的迁徙、文王讨伐崇、密的战争、武王灭商的经过,在周民族史诗中都有记载。二是再现了当时周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的情况。如姜嫄生子的传说说明了当时对生育现象的认识水平还很低,后稷发明农业的传说,再现了当时的农业生产的情况。(三是比较充分地展示了周民族崇高的审美意识,如他们对祖先伟大英雄的热烈崇拜,以及对祖先业绩的虔诚尊重。)4试结合作品,论述周民族史诗的艺术特色。周民族史诗的艺术特色表现为:(1)故事与抒情、描写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方式:如《公刘》一首叙述公刘率领族人迁居豳地的历史,诗歌每章都用“笃公刘”起首,表达了周人对公刘的赞美和爱戴。(2)讲究谋篇布局的章法结构:周民族史诗大多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其中有的用相同词语领起一章,形成章节之间的排笔,增强了层次感,又使深层内容紧密相连。(3)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史诗的形象性,如《生民》用一系列的排笔描写后稷种植庄稼。《绵》中用瓜瓞自小变大比喻周民族的由弱变强。(4)擅长使用叠音词来摹声摹态,不仅生动传神,还增加了诗的节奏感。如《生民》中“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大豆一片茁壮生,种了禾粟嫩苗青,麻麦长得多旺盛,瓜儿累累果实成)。5如何理解《诗经》中的农业祭祀诗的价值?试举例说明。农业祭祀诗是指《诗经》中描写春夏祈谷、秋冬报赛等祭祀活动的诗歌,如《小雅·楚茨》、《小雅·信南山》等。其价值表现在:(1)记录了周人为祈求丰收进行的宗教活动及其相关风俗礼制,如《楚茨》对祭祀场面的描写;(2)具体描写了周人农业生产的方式、规模等情况,如《载芟》中描述的耦耕方式及田间劳作情况;(3)表明了统治集团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提倡,鼓舞了人民的生产热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6关于《豳风·七月》,《诗序》认为是周公所作,建国后的学者多以为是被剥削的农奴在倾诉自己的痛苦悲哀,试结合作品和有关典籍,阐述一下你自己对《豳风·七月》的理解。《豳风·七月》是一首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从内容看,诗中以描写一年十二月的物候、农活和农奴终年的劳苦为主,所以诗的主体应该是出于熟悉农业生产的农奴之手。但其中还描写了领主们喜气洋洋的宴饮场面,这应该是乐官代领主而言。从用途来看,《七月》是可以用于迎节、祈年、祭腊的乐歌,语调也雍容和缓,应该是经过了乐官的加工。因此它可能是周朝乐官在豳地农奴所作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而形成的一首代言体诗,代农奴和领主两者立言,既保留了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生活的原貌,思想艺术上又具有某些乐官加工润饰的痕迹.7试以《豳风·七月》为例,论述《诗经》中农业生活诗的社会历史意义及其文学价值。《诗经》农业生活诗的社会历史价值表现在;(1)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阶级差异、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周朝阶级对立的社会本质和农奴的不幸悲哀;(2)多方面反映了西周时期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为研究西周的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其文学价值表现在:(1)充满农业生活气息的独特表达方式。如以物候描写形象地表现季节的更替;(2)撷取富有深意的生产生活片断,造成含蓄隽永的韵味,如“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暗示着行将出嫁的女子对父母家人的依依不舍。8以《鹿鸣》、《宾之初筵》、《伐木》等诗为例,分析《诗经》燕飨诗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艺术价值。燕飨诗是反映古代燕礼、飨礼等礼仪活动的诗。其主要内容是描写宴饮的盛况以及宾主之间的互相赞美称誉。1、政治价值:周代统治者普遍运用燕飨之礼和睦九族,沟通上下,巩固统治秩序;燕飨诗则要告诫人们遵循燕飨礼仪,突出其政治目的。2、道德价值:燕飨诗在对燕飨活动中美德的褒奖,对丑行的鞭挞中,体现了燕飨之礼依礼而行的道德价值。3、历史价值:燕飨诗具体记载了许多燕飨之礼的程序和仪式,是研究周代礼仪制度的重要史料。如:三爵之礼,酬币之礼。4、文化价值:燕飨诗是世界文学史上唯一单纯反映古代燕飨活动的一组诗歌,在人类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粉饰太平成为瑕不掩瑜。5、审美价值:巧妙借助种种寓意丰厚的自然物象烘托渲染,将燕飨的热烈场面转换为可视可感的艺术形象;还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了燕飨席上种种不同的贵族形象。9试析《诗经》战争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及其思想价值。《诗经》战争诗所表现的情感内容包括:(1)主体民族的自豪感,如《小雅·六月》等;(2)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战斗精神,如《秦风·无衣》;(3)怨恨战争、思念家乡的心情,如《小雅·采薇》、《豳风·东山》。其思想价值表现为:反映了周代战争的历史和周人对战争的态度.表现了周人爱国爱家、明辨善恶的可贵品格。积极投身正义战争,敢于批判和诅咒非正义战争,使其成为具有崇高性质和教育人的艺术。10试结合作品分析《诗经》徭役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诗经》徭设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深切的思乡、念亲之情,如《鸨羽》中对父母无人奉养的忧心,《君子于役》中对在远方服役的丈夫的牵念;(2)对个人劳苦和命运不公的感叹,如《小雅·何草不黄》中“独为匪民”的怨愤。《诗经》徭役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如《鸨羽》中以呼天式的抒情倾诉自己的痛苦;《君子于役》以平实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描绘最典型的黄昏之时农村生活的画面,将女主人公忧伤怅惘的思念之情放在宁静温馨的背景之中,更突出了徭役诗给人们的痛苦;《何草不黄》用萎黄干枯的野草起兴,暗示了征夫役卒在繁重的劳役驱使下,也如野兽般疲敝憔悴。11、《诗经》中的讽喻规谏诗和怨刺批判诗在思想情感上有哪些异同?讽喻规谏诗的作者大多是贵族中地位较高的人物,其主要内容是对统治者的谆谆劝告儆诫,如《板》《桑柔》,其感情基调表现为对周王朝行将倾圮的命运的忧心如焚,即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怨刺批判诗的作者大多是等级制度中的受压迫者或失意者,其主要内容是对社会的黑暗现实直言不讳的大胆批判,如《十月之交》,其感情基调表现为抒愤述伤,即感慨个人际遇的忧生之情。其精神实质上的共同点是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现实政治的关注,它们共同构成了《诗经》的讽喻精神。12创作《诗经》讽喻怨刺诗的讽喻诗人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格,这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讽喻诗人都是周代贵族中的优秀分子,其精神品格包括两个方面:(1)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是他们与周王朝休戚相关的命运决定的。(2)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表现为对“礼”的笃信并恪守“德”的规范,用此自律并以之律他。讽喻诗人的这种精神品格在中国封建社会具有一定的典范意义,对后世诗人及其作品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如屈原的至死不悔的爱国之情,他忧愤深广的政治抒情诗《离骚》;唐代“诗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他的“三吏”、“三别”等“诗史”作品;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等,都是对《诗经》讽喻精神和讽喻诗人的精神品格的继承发扬。13《诗经》中的婚恋诗包括哪几类内容?试举例说明。《诗经》婚姻爱情诗的内容非常丰富多彩,主要包括:(1)男女的相恋相思,如《郑风·叔于田》写女子对男子的悦慕;《郑风·溱洧》、邶风·静女》写男女的欢会;《子衿》、《采葛》写刻骨铭心的相思;《蒹葭》写求而不得的惆怅;《鄘风·柏舟》写对恋爱婚姻自由的大胆争取。(2)对结婚场景的描绘、对新婚的祝贺,如《硕人》对贵族女子出嫁时盛大的场面的描写、《桃夭》对新嫁娘的赞美。(3)对不幸婚姻的悲叹,如《氓》中的弃妇对自己悲惨命运的诉说。14结合作品分析《诗经》婚恋诗的思想艺术成就。《诗经》婚恋待的思想性表现在它们所表达的感情是真诚的、高尚的、纯洁的。如《关睢》中对爱情的积极健康的迫求;《出其东门》中对爱情的忠贞;《子衿》中对爱人的真诚思念等。《诗经》婚恋诗的艺术成就表现为:(1)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它真实地再现着用代社会男女之间相爱相恋的世俗生活,抒发着他们真实的哀乐情感;(2)特点鲜明的形象塑造。诗人通过直接的情感倾诉,在抒情诗中塑造了许多鲜活的少男少女形象。(3)深含意蕴的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或用来衬托感受,或用来寄托情意,如《蒹葭》中以凄清的秋景衬托怅惘的心情,《桃夭》以烂漫的桃花暗示婚礼气氛的热烈和新嫁娘容貌艳丽。(4)生动活泼的语言,如《溱洧》中男女的对答、《子衿》中女子对情人的抱怨等。16为什么说《诗经》是中国上古文化一部形象化的历史?它从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上古的文化精神?《诗经》的诗篇从各个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了自殷商到春秋中叶社会的历史风貌,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如创业开国的英雄祖先、辛苦劳作的农人、风尘仆仆的征夫役卒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婚恋等,都以诗的形式形象化展现出来。《诗经》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了上古的文化精神:(1)根植于农业生产的乡土情蕴:如史诗中对创造和平安定的农业生产环境的英雄祖先的赞美,农事诗中对农业生产生活和农业祭祀的描写,徭役诗中对破坏农业生产的战争徭役的怨恨。(2)浓厚的宗族伦理情味和宗国情感:如燕飨诗中表现的父兄君臣朋友之间的血肉亲情,祭祖诗中对英雄祖先的尊奉等。(3)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平凡人的世俗生活和情感是《诗经》诗篇的最主要内容,如他们的农事、燕飨、战争、徭役、婚姻、恋爱等。(4)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这表现在:a《诗经》是直面现实的艺术,周人把诗的创作看作对自己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b《诗经》直面现实的情感抒发,周人以个体的抒情表现了周民族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17.和原始歌谣相比,《诗经》作品的创作有哪些新的发展?《诗经》作品的创作与原始歌谣相比,有以下三方面的发展:(1)功利主义的自觉创作,周人开始自觉地有目的的创作诗歌,标志着中国诗歌创作自觉的开始,并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在明确的政治功利目的的指导下进行创作的优秀作品。(2)个体诗人的出现,诗歌从表达群体意识的集体歌唱向独抒个人情感的个体创作过渡发展,个体诗人的出现,是中国诗歌发展史的一件大事,这是诗人对个体自我认知的显示,这是人性的一种初步觉醒;(3)艺术水平的提高,周人开始自觉地在诗歌创作中追求美,从而提高了《诗经》的艺术表现水平,艺术上再创造虽然已经不具有原创性质,但它却可以客观的印证原创诗歌,即《诗经》在艺术上已经达到的高度。18、简叙《诗经》抒情诗创作取得的成就。《诗经》标志着小国抒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参考题及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66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