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中国国地地理理复复习习•1、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2.东北区工业基地建设发展情况•3.长江中下游区域发展条件•4.西南区的主要地貌特征•5.香港和澳门的经济特点•6.我国农业生产的重大地域差异,以及各大区域的农业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特点•7.西北区的主要气候特征•8.晋陕内蒙古土地利用特点•9.东北区农业基地建设发展情况•10.西南区的主要的地貌单元•11.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12.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基本情况,特点、区位优势、存在问题与措施1、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中国经济地理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整个国土为区域范围的,它属于区域经济地理学范畴,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整个国土(包括陆地和海洋)及其各个区域为范围,研究各个经济——产业部门的空间分布及各个产业的地域组合形成发展的条件、特点与规律。•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即指贯穿于全国总论与区域分论两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5个方面:•①条件:是指对全国或各个经济区经济——产业发展、布局有影响的主要条件,如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人口——劳动力资源、经济——产业发展和布局的历史基础、技术条件和其他社会经济条件等,对他们进行科学分析、评价,以便为全国经济——产业布局的形成提供依据,或作为全国总论和区域分论中地区优势评述的主要内容。•②结构:即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产业结构问题,是全国或各个经济区的主要经济——产业部门的地区组合•③区域:在中国经济地理研究中要注重区域分析,加强和突出区域观念。具体是要加强和突出:经济——产业发展与布局的区域分布、区域特点、区域差异和区域综合分析。•④潜力:在了解经济产业布局现状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分析经济——产业地区布局的合理性,以及揭示经济——产业布局诸条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从调整改善布局着手,挖掘进一步发展经济的潜力的前景。•⑤方向:在对经济——产业布局现状进行分析,指出问题与潜力的基础上,要明确产业布局发展方向与具体途径。具体要求从全局、长远角度、宏观的高度,探讨并概略指出今后各个经济区的区域经济、主要产业部门布局的发展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总之,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区域经济——产业布局为主题,区域综合研究为手段,突出地区差异,探讨区域经济——产业发展与布局的潜力和方向,从而为国土开发——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东北区工业基地建设发展情况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基地建设东北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前期以钢铁、机械为重点,后期以石油开采加工为重点,逐步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为主体的重型工业结构。(一)以钢铁工业为主的冶金工业基地钢铁工业是东北区工业的基础,以鞍(山)钢、本(溪)钢为主,建起了包括大连钢厂、抚顺钢厂、北满钢厂,以及通化、齐齐哈尔、凌源等钢铁厂在内全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的经济发展。(二)以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为中心的机械工业基地以沈阳、齐齐哈尔为主,形成机床、重型机械、冶金设备、矿山设备生产基地。以长春、大连为中心形成运输机械制造中心,能够生产汽车、内燃机车、船舶、铁路客车、拖拉机、收割机等。以哈尔滨为中心形成动力机械制造业基地,能够生产大、中型水电、火电发电机组及先进的输变电设备。(三)利用资源优势,建立了能源生产基地煤是本区主要常规能源。全区煤炭储量约723×104t,煤集中分布在本区东部和西部。石油储量和产量长期约占全国的1/2左右,是我国最大的储油和产油区。其中80%的储量集中分布在大庆。(四)以大庆、吉林、辽阳、大连、盘锦、锦西、抚顺为主的化工工业基地石油加工能力占全国29%,以硫酸、纯碱、烧碱、硼酸为主的基本化工原料工业,以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精细化工、橡胶加工等为主的化学工业在全国有相当的优势。化工产值占全国的12.6%。以石油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可成为全区最具有潜力的支柱产业。(五)其他骨干产业得到良好发展全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食品工业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发展远景;建材工业也有相当规模;木材加工及综合利用工业也具有优势。3.长江中下游区域发展条件(1)优越的区位条件:本区地处我国经济“T”形总体布局框架的交叉结合部,兼有沿江和沿海的双重地缘优势。(2)良好的空间资源:低平坦的地势与丰富的水热资源的良好结合。(3)投资环境优越:水运四通八达、铁路、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纵横交织。上海、武汉是我国重要的航空港。(4)人力资源丰富:人口素质较高,文教卫生等社会条件较好。(5)资本雄厚,技术较先进。(6)市场容量大。本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其自然资源较少,人多地少,基础设施、生态建设与发展尚不相适应。4.西南区的主要地貌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川西滇西山地自北而南的走向清晰地反映了山脊线、高原面和谷地海拔沿同一方向递降的特点。地势起伏之大也为其他各区所罕见,最大高差相差近7500m。(1)宏观地貌格局深受大地构造制约。构造背景对西南区地貌格局的决定性作用是导致其多山地、高原。(2)岩石性质强烈影响地貌发育,喀斯特地貌、红色丘陵广泛分布。喀斯特地貌在西南区的分布极其普遍。较为集中的数滇东地区、贵州、四川盆地南缘和广西。(3)流水的深切割塑造了独特的峡谷地貌。西南区在我国以多深而长的峡谷著称。川西、滇西山地,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大河及其支流的纵向构造谷地,大多以峡谷占优势。重庆市东部切穿巫山形成了著名的三峡。(4)冰川作用对西部高原山地地貌影响巨大。(5)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西南区的许多山地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十分发育。5.香港和澳门的经济特点香港:①国际航运枢纽香港航运历史悠久,20世纪80年代后期成为世界第一大货柜港,并保持至今。就货运吞吐量、使用港口设施的船只数目、吨位、装卸货物量而言,香港港口是世界最繁忙的港口,是世界最大的独立商船队总部和远东国际航运中心。香港也是世界最繁忙和操作效率最高的航空港之一。②国际贸易中心香港是自由港,对外贸易一向是香港的支柱和主导产业。2001年进出口贸易总额30491.81亿港元,是世界第7大贸易经济区。香港在国际经贸事务中占有重要地位,1995年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创始成员,是亚太经济合作成员之一。对外贸易网络遍布世界220个国家和地区。③国际信息中心香港是全球电讯设施最普及的地区之一,享有世界最先进的电讯服务。香港在新闻传播媒介、广播电视、邮政服务、印刷出版等方面也都发展迅速,与世界各国和地区有着广泛的联系。④东南亚旅游中心之一香港是东西方文化荟萃之地,世界贸易、金融中心、“购物天堂”,又是进入中国内地的门户,交通便捷,旅游设施、服务质量优良,因而成为亚洲最受欢迎的旅游地和国际会议、商品交易的会展中心。2000年香港旅游业收入78.8亿美元,位居世界第8位,亚洲第1位,旅客人数1306万人次。旅游业已成为香港赚取外汇的第2大行业。⑤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是仅次于纽约、伦敦的第3大金融中心。香港金融市场的规模和深度也居世界前列。与伦敦、纽约、苏黎世一直并列为全球四大黄金市场。证券市场规模,以市值计算位居世界第7,亚洲第2(仅次于东京)。⑥远东制造业中心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后,香港制造业的地位、在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就业人数中的比重都在下降,但电子、纺织、钟表、塑胶玩具等制造业在经济社会中还是相当重要的,仍是远东制造业中心之一。澳门:(1)出口加工业:20世纪50年代以前,以生产爆竹、火柴、神香等产品为主;60年代以后,主要生产纺织服装制品,占出口总额的70%以上。(2)旅游博彩业:澳门以博彩业著称于世,号称世界三大赌城之一,有“博彩天堂”、“东方蒙地卡罗”之称,同时博彩业带动旅游业,成为澳门经济支柱之一和外汇主要来源。(3)金融保险业:比较发达,银行数量多,信贷业务比重大,与世界各大金融市场进行交易,近年保险业发展很快。(4)房地产建筑业:年产值占生产总值10%左右,20世纪90年代每年建筑面积都在100×104m2以上,2001年建筑业从业人数达29.14万人。6、我国农业生产的重大地域差异,以及各大区域的农业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特点1、东北区:本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除朝阳地区外)三省及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地区共181个县(市)自然环境:土地、水和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热量资源不够充足,由于纬度高,冬季严寒,无霜期由北至南80-180天,除辽南外,大部分地区只能一年一熟。北部地区6-8月的作物生长期内常出现低温冷害造成减产。农业生产特点:(1)具有全国意义的粮食、大豆、甜菜生产基地。本区是大农业结构比较完整,农、林、牧、渔业俱全的农业地区。玉米、大豆、甜菜的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2%,45%和54%,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甜菜、亚麻、柞蚕茧产量分别占全国的54%,90%和82%,均为本区的重要工业原料作物。(2)以农区舍饲为主的畜牧业。本区畜牧业既有与耕作业紧密结合的舍饲畜牧业,也有以放牧为主的畜牧业,但以舍饲为主。全区产奶量约占全国的1/4,是中国主要产奶区。(3)具有全国意义的用材林基地。东北区是全国最大的天然用材林区,全区林地总面积约4665×104hm2,其中有林地3550×104hm2。东北林区基本上为国有林区。全国130多个森林工业局有82个分布于本区。•本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改变粗放经营,在提高单产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耕地面积;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抵御低温冷害和洪涝、盐碱、风沙等的能力;林区要以营林和更新造林为中心,加强护林防火,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玉米、高粱在粮食总产量中占的比重很大,加上甜菜、大豆加工的副产品等,本区有极其丰富的饲料资源,但肉类却不能自给,应该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建设城郊型副食品基地2、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自然环境:本区处于东部平原向蒙古高原、由半湿润向半干旱和干旱地区过渡的地带,雨量少而变率大,年降雨量从东量向西北递减,春旱严重,无霜期100-150天,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水热条件不够充足,而草原辽阔,农牧兼营。北部为牧区,中部为半农半牧区,南部为农区。本区年降雨量200-500毫米,大部分处于半干旱地带,冬春少雨,风大且多,地面受风蚀造成沙漠化,是全国生态平衡严重失调地区之一。农业生产特点:(1)农区大都耕作粗放,单产在各农业区中最低。农业主要种植各种旱杂粮(春小麦、米米、高粱、谷子、燕麦、马铃薯等)、耐寒油料(胡麻等)及甜菜。(2)草原畜牧业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呼伦贝尔和锡盟东部是我国优良的草甸草原,•进一步发展农牧业生产,必须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草场资源,制止土地沙漠化的扩展,正确处理农牧矛盾,改变粗放经营和多灾低产状况。因地制宜地调整农牧业结构和布局,牧区实行以牧为主的方针,严格控制开荒;严格执行草原法,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实行以草定畜和划区轮牧;选择水土条件较好地段,建立人工饲草饲料基地和各种良种牲畜(肉牛、肉乳兼用牛、细毛半细毛羊、肉用羊、良种马等)生产基地,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半农半牧区实行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方针。稳定农区耕地,着力提高单产3、黄淮海区:本区位于长城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和豫西山地以东,包括京、津、冀、鲁、豫、皖、苏的375个县(市)自然环境:全区土地3/4为平原,上层深厚,无霜期175-220天,年降雨量500-800毫米,年≥10℃活动积温4000-5000℃。农业生产特点:是全国最大的小麦、棉花、花生、芝麻、烤烟生产基地。耕地面积居各农区之首,垦殖指数达50%。春旱、夏涝常常在年内交替出现,而土壤盐碱化又广泛出现于低平洼地,旱涝碱是影响本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为了充分发挥本区的巨大增产潜力,必须进一步综合治理旱涝碱:提高防洪标准,加强排灌工程配套,调整机井布局,控制地下漏斗发展,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坚持用地养地相结合,培肥改土,大力提高单产。巩固提高粮食生产,合理布局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畜牧、林业和副业,改善农业生产结构。4、黄土高原区:本区位于太行山以西、青海日月山以东、伏牛山和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包括冀、晋、豫、陕、甘、青、宁的227
本文标题:中国地理复习45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70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