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中建史一.名词解释1.四水贯都:指开封城内和四周有四条河道——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都通过护城河互相沟通。2.三横四直:南宋平江府中城内的河道和街道一样都是南北东西朝向,东西向有三条,南北向有四条较大的河道,人们称为三横四直。3.关厢:中国古代的时候由于城区不断扩大,城桓用地不够,往往在城门外形成新的地区,称“关厢”。4.藩坊:南宋时期外国人集中居住的地方。5.九边重镇:明朝的时候为了加强对长城的防守在长城沿线划分了九个防守区—镇这就是“九边重镇”——辽东、蓟、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宁夏、固原、甘肃。6.邑:泛指所有居民点。7.都:奴隶主居住地。8.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用以借指国家)。9.城与郭:三里之城,七里之廓,内为之城,外为之廓。10.租借:条约中被迫同意开放“外人居留地”。二.填空题1.夏代对后世城市发展最大的贡献是完成了对国土的第一次全面勘测。2.对外通商最早的城市是广州。3.清朝时期城市建设反面的、停滞不前,但园林和民居取得了更大的发展。4.唐洛阳和元大都的作者分别是宇文恺和刘秉忠。5、唐代最大的商业城市有三个分别是广州、扬州、汴州。6.宋东京城并非严格的坊里制度,整个城市共80个坊,设八厢来管理。7.北京地区曾多次被不同少数民族政权定都,分别是辽、金、元、清。8.南朝都城是建康。9.佛教是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10.南北朝时期非常崇尚佛教,我国三个著名的石窟在此时期被建造的分别是,我国三个著名的石窟在此时期被建造的分别是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11、“形胜”的含义地势优越便利,风景优美。12.夏商周是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的萌芽阶段,发展了相土规划的方法。13、明初定都南京,明成祖(朱棣)时迁都北京。14.秦代城市建设主要受到象天法地影响。15.中国古代城市中被多次定都的有长安、洛阳、开封、北京、南京。16近代南通是由民族资本家张謇规划的。17、中国古代最早的大型公共园林是曲江。18.战国时期按照《管子》思想修建的主要有哪三个城市齐临淄、楚郢、吴阖闾。19、《周易》主要阐述了象数形意等四个方面同城市规划的关系。20、大运河沿线有多个商业都会,其中同长江交界处是扬州三.简答题1、夏代哪些建筑活动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1)作为部落(或氏族)活动的大广场发展成为一种封闭的城市广场。2)供开会、祭祀台坛的形成。3)墓地与祭神、祭祖、祭祀建筑的演变—”左祖右舍,面朝后市“的基础。2、《周礼》与《管子》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影响《周易》对城市规划的影响:1)创造了“象天法地”的象征主义规划方法2)“形胜”环境规划观念的形成。“形胜”—“形势之胜便也”——地势优越便利,风景优美3)“象”“数”关系重要性的确立4)城市规划追求精神境界思想的创立“象”、“数”、“形”、“意”《周礼》对城市规划的主要影响:1)等级制思想全部贯穿其中2)礼乐思想观念的建立《管子》的影响:1)最早阐述生产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提出开垦土地、发展农业、发展上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以农立国”土地进行区分“相地而衰其政”;2)提倡“因天材,就地利”的因地制宜思想。成为同《周礼》的礼制等级思想并驾齐驱的两种规划体系。“凡立国都者,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3)创立较全面的古代城市功能分区理论首先是城乡的分工,其次是城市中的分区3、商代城市的基本特征城市发展史上正式形成雏形的年代。崇尚占朴商代城市的基本特点:①城为长方形,但不大规则,是原始状②正南北向,朝向明确,而且“背山面水”,是原始的城与山水的关系;③街道均南北、东西向直角交叉,与城门的关系有的对准,有的不对准,也反映原始状;④宫殿区设小城,而且在一个台上建设.是一种筑城中城的方法。⑤墓地在城外,分区明确⑤手工作坊分布在城外周围,反映分区商贸的发展规律。4、近代帝国主义独占城市的特点城市规划与建设体现了明确的侵略意图;城市中的主要矛盾是名族矛盾,殖民地的建筑风格(早期古典主义、后期世界主义);表现出明显的资本主义城市特征;规划图是西方古典主义及早期资本主义规划特征模仿,与中国传统的规划手法完全不同,早期较多表现形式主义的构图,后期较多注意功能及交通问题5、翻译“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天。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匠人营建都城,九里见方,都城中有九条南北大道、九条东西大道,每条大道可容九辆车并行前面是朝后面是市集每市和每朝各百步见方王宫门屋屋脊的建制高五雉,宫墙四角高七雉,城墙四角高九雉。城内南北大道宽九轨,环城大道宽七轨,野地大道宽五轨。用王宫门阿建制的高度,作为大都之城四角高度的标准。用王宫宫墙四角的高度,作为诸侯都城四角高度的标准。用王都环城大道的宽度,作为诸侯都城中南北大道宽度的标准;用王畿野地大道的宽度,作为大都城中南北大道宽度的标准。6、翻译“凡立国都者,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凡营造国都,不建在大山之下,也一定要建在大河的近旁。筑城向上不要靠近高地,就可以有充足的水源,向下不要靠近潮湿低洼的地方就可以省去排水的沟渠。。一定要依靠自然资源,凭借地势之利建设城市。因此,城市的形态不用十分规整,道路也不一定十分规则。8、元大都的主要特点①继承和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反映了儒家“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的传统观点,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用环境加以烘托达到为政治服务的目的。②规则的宫殿与不规则的园囿相结合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效果。③完善的上下水道。既满足人民的生活用水,同时便利了商旅及城市供应,还丰富了城市景色。④城市的建筑工程有统一的指挥,规划设计意图得到执行与贯彻。9、明北京城特点城市布局:恢复传统的宗教礼制思想,继承了历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城市布局艺术: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运用了强调中轴线的方法,造成宏伟壮丽的景象城市街道:沿用元大都的基础市肆:行会制度发展,同类商业相对集中,城市内有些地区形成集中交易或定期交易的市。居住区:以胡同划分为长条形的居住地段水系:沿袭元大都10、古代苏州城在原址不断被重建的原因这是由于平江城的城市骨架——河道的重要作用。城市建筑物虽然屡毁于兵火,但河道基础犹存,只需稍加修整又可使用。在南方水网地区,河道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主要命脉,因此,就不会像统治中心城市,由于统治、军事原因而随意迁址。7、曹魏邺城简图及特点城市有明确的功能分区,统治阶级与一般居民严格分开,继承了古代城与廓的划分,也直接继承了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分。整个城市的布局,将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这样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从一般的建筑群,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对以后的都城布局有很大影响。11、中国古代都城选址考虑的因素都城位置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到政治及军事原因如汉初定都长安,主要理由就是长安位于关中便于防守,又便于东出潼关控制中原,明永乐迁都北京也有明显军事目的。唐宋以来由于都城人口多,因此也重视经济交通因素如唐代东迁洛阳。有些朝代的都城选址,还与当时统治集团的势力范围及根据地有很大的关系。有些朝代随着势力范围的扩大,曾数次迁都如北魏、金、元。有些都城选定某地区,但并不在原来城址上建都,而是在其旁另建。原因一是原来城市在战争中破坏严重。其次是观念的影响“鼎新革故”如在长安地区。有少数都城是原来交通便利的商业都会,往往在原地改建扩建,而不另建新城如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宫城部分往往新建。12、古代市集演化过程渔猎时期少剩余产品,无交换市场,农牧业的出现,产生物物交换,日中为市,剩余产品增加,交换加强,出现固定市场,城市中设集中的市,唐代集中管理的坊里式的封闭市场,宋代沿街开放性的商业街四,论述题1.近代中国城市变化发展的特点?1)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叶,鸦片战争后,中国土地上开始出现“租界”,使一些城市中的某些地区畸形发展起来。洋务运动对部分城市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2)19世纪末叶至20世纪20年代,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一些租界城市由于大量设厂,发展更为迅速。八国联军侵略,产生一批帝国主义独占的城市。沿海、沿江,甚至内地一些城市,开辟为商埠,有的还设为租界。辛亥革命失败,封建军阀、失意政客、封建大地主,纷纷向租界集中,造成租界的畸形繁荣。3)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民族资本有较大发展,1922年制定商埠建设计划。上海民族工业发展,租界和非租界地区以及周边地区都有较大发展。以青岛为例,商业贸易也有较大发展,随着人口的增加,市区有所扩大。4)20世纪20年代末叶至抗日战争以前,1972年建立国民党政权,政治中心南京经济中心上海,均有较大发展,并制定过规划。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一些城市变为典型的殖民地城市。5)抗日战争期间至全国解放前夕,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占华北、华中、华南广大地区的大中城市,不少城市受到严重破坏。国民党政府向内地撤退,将沿海部分工业内迁。军事工业及资源的开发,也使一些城市扩建或新建。道路的新建使沿线一些城市繁荣起来。重庆在抗站期间有很大发展。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有些城市又衰落。延安自力更生地进行建设。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内一些解放较早的城市,着手改变一些旧城市的不合理状。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中国共产党提出“为工业生产,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城市建设方针,开始了城市恢复工作。2.唐长安城简图并论述其规划的主要特点和影响?特点:总体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上的王成制度,”官民不相与参”的意图明显;以道路突出宫殿;有一定的数字概念。影响:(1)对古代都城的规划有很大影响。后建的东都洛阳在许多方面类似长安,宋代的东京汴梁也受其影响。金的中都是仿效汴梁的,元大都模仿金中都,所以它们都间接受长安影响。(2)长安的规划也是当时国内外一些城市的学习榜样,如:中朝边境渤海国上京龙泉府,日本的古都平京城、平安京。长安城对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有很大影响,成为国内外效仿的对象,唐长安城是世界古代规模最大的都市,规划整齐,布局合理,建筑独具特色,里坊制度堪称典范,其影响远播朝鲜半岛和日本.在这座气度恢弘的大唐帝都中蕴含着丰富的城市选址思想、城市规划思想、建筑设计思想和环境保护思想.这些思想是唐长安城的灵魂,研究、继承其强烈的城市安全意识、城市文化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及建筑节俭意识,不仅对于建构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建筑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理解、保护西安市的盛唐建筑文脉和建设人文化、生态化、国际化、现代化的西安市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3.试论述中国古代文明与城市规划概括?中国古代文明产生于距今6000--7000年前,黄河、长江、珠江、辽河等流域广大地域范围内广泛发生的新石器时代,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彩陶文化。夏、商、周,进人青铜文化时代。青铜的使用,使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产生了伟大的青铜文化。古代城市规划思想萌芽阶段“相土规划”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儒家学说。管子规划的思想。(中山王陵)秦汉大同一时代。伦理。王莽时代的礼制建筑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第二次大分裂。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交融。文人规划。宗教形态。隋唐文化上很开放,城市规划气派很大。两宋科学技术很发达,城市生活丰富活跃,政治不稳固城市规划的局限性很明显元:疆域广大;科学技术的发展;少数民族统治政权明:汉文化底蕴深厚,恢复汉礼制。清:各民族的融合,对西方产业革命成果的吸收。中国古代文明的特殊个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巧妙结合以理性规划为最高原则。城市形象争取天时、地利、人和4.试论述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布局艺术与规划思想?1.中轴线的对称布局。早在周代的时候一些大型的建筑群已经开始使用这种方法。春秋战国的城址中,大型建筑遗址的土台也按
本文标题: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72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