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名词解释:1,营造学社:中国私人兴办的研究中国传统营造学的学术团体。创建于1929年北京,朱启钤任社长,梁思成,刘敦帧分担法式文献组的主任。学社从事古代建筑实例的调查研究和测绘以及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编辑出版《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46年停止活动。营造学社为古代建筑史研究做出巨大贡献,标志着学科成立。2,在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区分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其区别为:①间架,大式建筑开间可到九间,特例用到11间,通进深可到11架,特例到13架.小式建筑开间只能做到三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架,一般以3,4,5架居多.②出廊,大式建筑可用各种出廊方式,而小式建筑只能用到前后廊,不许做周围廊.③屋顶,大式建筑可以用各种屋顶形式和琉璃瓦件.小式建筑只能用硬山,悬山及其卷棚做法-,不许用庑殿,歇山,不许做重檐,不许用筒瓦和琉璃瓦件.④大木构件,大式建筑可以用斗拱,也可以不用.小式建筑不许用斗拱.在梁架构件中,大式建筑增添了飞椽,随梁枋,角脊,伏脊木等构件.3,伏脊木;被脊固定于脊桁上,截面为六角形,在伏脊木两侧朝下的斜面上开椽窝以插脑椽.伏脊木仅在明清才出现的(唐宋时期没有),且仅用于大式建筑中.4,垂带踏跺:高等级建筑的台阶做法,其正面轴线上称正阶踏跺,两旁称垂手踏跺,侧面称抄手踏跺.5,须弥座:高级建筑的台基.源于佛座,由多层砖石构件叠埋而成,一般多用于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物上.6,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缝梁架之间的空间(多为后者)。7,面阔:建筑正面相邻两檐之间的水平距离。8,覆盆:柱础的露明部分加工成外凸的束线线脚,如盆覆盖.9,垂带踏跺:高等级建筑的台阶做法,其正面轴线上称正阶踏跺,两旁称垂手踏跺,侧面称抄手踏跺.角柱石:立在台基角部,其间砌陡板石与角柱齐平,上盖阶条石,下部为土衬石.10,柱顶石:下衬磉墩,上附柱础,长为两倍的柱径,厚为柱径.11,垂带石:在垂带踏跺两旁,其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尺寸同阶条石,清代不砌象眼.12,象眼石:清代用三角石砌成的垂带石侧面.13,砚窝石:埋在台阶底下,用以抵抗台阶推力.14,须弥座:高级建筑的台基.源于佛座,由多层砖石构件叠埋而成,一般多用于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物上.15,抱鼓石:用于石栏结束处,阻住栏杆不使它掉下来.另为优美形象,作为栏杆尽端处理.16,步架:檩与檩之间的距离称为步架,一般情况下一步架为22斗口.17,檐不过步:指从挑檐檩到檐端的距离小于一步架(22斗口).18,举折法:宋代建筑屋顶构架的做法,求得的屋面由若干折线构成.19,举架法:清代大屋顶的构架做法,其举高通过步架求得.殿.有单檐,重檐两种,单檐又称五脊殿20,通面阔:各开间宽度的总和。21,明间:建筑中各开间因位置不同而异,正中一间称为明间(宋称当心间)明间最宽。22,抬梁式木构架:基本构件有柱,梁,檩,椽,枋,垫板。柱上放梁,梁上房檩,檩上在放矮柱,矮柱上再支梁,如此层叠而上,用料多,柱网疏,空间跨度大,适于大型宫殿式建筑。23,穿斗式木构架:基本构件有:柱,檩,穿,挑。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用料少,柱网密,空间跨度小,适于民间小型建筑。24,角柱:位于外围四角的柱子。25,抱头梁:建筑无斗拱时,前端落在檐柱上支撑挑檐檩,后端插在金柱上的梁。26,挑尖梁:建筑有斗拱时,前端落在柱头科斗拱上支撑挑檐檩,后端插在金柱上的梁。27,步架:檩与檩之间的水平距离,每个步架均等(宋代)。28,额枋:宋称阑额,是柱上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它有时两根叠用,清代上面的叫大额枋(宋称阑额)下面叫小额枋(宋称由额)二者间填以垫板。使用于内柱间的叫内额,位于柱脚处的称为地栿。29,穿插枋:明清木构件(横向)之一,位于两柱之间,起联络作用。30,随梁枋:最长的梁下的枋,起稳固梁的作用,是个联系构件。31,斗拱:是我国木构架结构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有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一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栱传递到柱上。它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过渡,此外,它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32,三才升:位于里跳和外跳横栱上的叫三才升。相当于宋代的散斗。33,栌斗:斗拱的最下层,重量集中处最大的拱.34,华拱:宋式的一种拱的名称,垂直于立面,向内外挑出的拱.35,下昂: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华拱以下,向外斜下方伸出者,出栌斗左右的第一层横拱.36,泥道拱:栌斗口内与华拱相交者,最下方的横拱(宋称).最外跳在挑檐檩下,最内跳的单层横拱.37,令拱:每一跳的跳头,单层横拱.38,双层斗拱:分别叫瓜子拱(下方短粗),慢拱(上方细长).(宋)39,交互斗:为于横拱与华拱相交处,承托横拱和华拱传来的双向合力的拱.40,齐心斗:在华拱或横拱正中承托上一层拱正中的斗.在令拱上方中心,承托枋传来的力的斗.一般有两个.41,耍头:最上一层拱或昂之上,与令拱相交而向外伸出如蚂蚱头状者.42,柱头枋:在各跳横拱上均施横枋,在柱心中心上的枋.(正心枋――清)43,撩檐枋:在令拱上的枋,最外部.(宋)(挑檐枋)44,平棊枋:最内部令拱上的枋.(井口枋――清)45,罗汉枋:在内外跳慢拱上者.(拽枋――清)宋用来表示斗拱出跳.46,铺作:斗拱的出跳,1跳=4铺作.47,计心造:在一跳上置横拱的做法.48,偷心造:在一跳上不置横拱的做法.49,插拱:全部都是偷心造的做法.50,槽升子:位于坐斗正上方横栱两端上的叫槽升子,相当于宋代的散斗51,出跳:宋代斗拱每出一华栱或昂称为一跳。52,铺作:出一跳谓之回铺作,出两跳谓之五铺作,三跳谓之八铺作,依此类推。53,出踩:清代斗拱正心为一踩,每向里或向外出一拽架谓之一踩。54,重栱单栱:瓜子栱上有慢栱即为重栱,反之为单栱。55,计心造,偷心造:每出一跳都有横栱即为计心造,反之为偷心造。56,柱头铺作,清称柱头科:在柱头上的斗拱是承托屋檐重量的主体。57,补间铺作,清称平身科:在两柱之间置于额枋上的斗拱,起辅助支撑作用。58,转角铺作,清称角科:在角柱上的斗拱起承托角梁及屋面的作用,也是主要结构部件。59,斗口制:清代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以平身科大斗的迎面开口宽度为一斗口,斗口分十一等,最大六寸,最小一寸,从大至小依次递减半寸。60,才分制:材作为宋代建筑尺度的衡量标准,材的高度分为15分,宽度分为10分,上下栱间距离称为栔断面规格与单材相同,高分为6分,宽4分,单材上加栔谓之足材,高21分,材分八等。61,斗拱的出跳:出跳的轴线到中轴线的距离为一跳,一般前后各出一跳.62,出一跳――四铺作出两跳――五铺作出三跳――六铺作出四跳――七铺作出五跳――八铺作(据宋<<营造法式>>=五铺作作重拱单杪(音邈miao)单下昂,里转五铺重拱出双杪并计心.(注:重拱――指瓜子拱,慢拱重叠布置.一杪――出一个华拱<垂直于立面的拱叫华拱.并计心――用计心作法,每一跳都有横拱.偷心作法――每出一跳缺少横拱.清代每一轴线为一"跴",例宋代出两跳的,清代为五跴<跴即踩,足践也>=63,雀替:宋称绰幕枋,是置于梁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作用:增加挤压面和受剪断面的,减少净距,改善节点构件,艺术上的过渡。64,月台:在建筑上,正房正殿突出连着前阶的平台。是该建筑的基础也是它的组成部分。65,抱鼓石:用于石栏结束处,阻住栏杆不使它掉下来,另为形象优美,作为栏杆尽端的处理。66,硬山顶:两坡顶,左右是山墙,屋面不挑出山墙外,与山墙凭其,有卷棚形式。67,悬山顶:两坡顶,有正脊和垂脊,屋檐两端悬伸在山墙以外,保护山墙防水。有卷棚的形式。68,歇山顶:宋称九脊殿,由两坡顶和周围廊形成的屋面形式。由一根正脊和四根垂脊,四根戗脊组成。有单檐重檐和卷棚等形式。69,庑殿顶:宋称四阿顶,又称五脊殿,四坡顶,一根正脊,四根垂脊,有单檐重檐等形式。70,举折法:宋代建筑屋顶结构的做法,求得的屋面由若干折线组成。71,举架法:清代带屋顶的构架做法,其举高通过步架求得。72,翼角:中国古代建筑屋檐的转角部分,因向上翘起,舒展如鸟翼而得名,主要用在屋面相邻两坡的屋檐之间。73,推山:是庑殿建筑处理尾顶的一种特殊手法,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步架距离都不一致。74,收山:是歇山宋称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沿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目的是使屋顶不至于庞大,但引起了结构上的某些变化75,草栿:在平闇,平棊(音其qi)上看不见的栿,由于看不见,所以制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栿.76,平闇:为了不露出建筑梁架,常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且小的方格。另一种是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图案的纸,这种形式在宋代叫平棊,后代应用较广。77,叉手: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槫(脊檩)间斜置的木件,叫叉手,是用来扶持脊槫的斜撑。明清被拆掉了,改用脊瓜柱。(平梁:抬梁式构架中最上一层的梁)78,斗拱:中国古建筑中用以连结柱,梁,桁,枋的一种独特构件.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传到柱上.79,斗拱的作用:①增加承托的作用.②增加挤压面(原始作用).③撑跳檐檩.以上两点是斗拱的最基本的功能.④防雨,早期用夯土墙,怕雨水,但挑檐长度有限,只好再置一檩,以增其长.⑤抗震,纯靠榫(音损sun)卯结构,在外力不大时是刚性的,外力大时是可活动的,抵消了地震所产生的能量。⑥装饰作用。⑦等级标志,明清结构作用已渐消失,成了纯粹的装饰,等级的标志。⑧模数作用。斗拱一般使用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上,大体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两类.从具体部位分为柱头斗拱,柱间斗拱,转角斗拱.80,和玺彩画:以龙为母题用于宫殿,坛庙。陵墓族群中的主要建筑等级最高81,旋子彩画:以旋子为装饰母题用于帝王系统中的次要建筑。及衙署族群中的主要建筑82,苏式彩画:用于苑囿园林住宅建筑,83,一整两破:旋子彩画中藻头部分的图案的一种形式.具体表现为一个整圆和两个半圆,以抽象的牡丹花――旋子为母题.是旋子彩画的基本形式,藻头由短至长形式为①勾丝绕(3份)②喜相逢(4份)③一整两破(6份)④一整两破加一路(7份)⑤一整两破加金道冠(7.5份)⑥一整两破加二路(8份)⑦一整两破加勾丝绕(9份)⑧一整两破加喜相逢(10份)84,赵州桥:隋代时由李春建筑。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37米,这种空腹拱桥不仅减轻桥的自重,而且有泄洪作用,技术上,造型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85,《营造法式》:一本讲设计施工技术的规范,作者李诫,出现在安史之乱期间,反映了当时建筑艺术水平,是我过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主要内容1确立了模数制—材分八斗的由来。2严密的施工制度,在结构上达到一定的科学性,体现了古代美学特点。86,故宫的布局:东西760米,南北960米,择城河环绕,南面是午门,北面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四角有角楼,宫内分为外朝河内廷两部分,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87,庭院式建筑组群的布局特点:突出内向性布局,突出建筑外部空间的艺术表现,突出了建筑艺术的时空性,突出了单体门的作用,突出了室内室外的组合空间,有助于快速施工88,庭院式的功能:空间聚合的功能,气候调节功能,场所调试功能,防卫戒备功能,伦理礼仪功能,审美怡乐功能。89,木构架的评析:木构架是梁柱框架体系,墙倒屋不塌。构架系统具有严格的模数制。达到高度成熟水平。费工费料。木构架具有技术局限性。构架的耐久性差。90,台基的作用与功能:防水避潮。稳固屋基。调试构图。扩大
本文标题:中国建筑史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75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