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政治制度史主讲人王洪树第一讲导论一、中国政治制度及其分期1、政治制度什么是制度?【美】诺斯: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契约。【美】罗尔斯:我要把制度理解为一种公开的规范体系。【美】亨廷顿:制度就是稳定的、受珍重的和周期性发生的行为模式。2,政治制度的界定亚里士多德:“一个政治制度原来是全城邦(polis)居民由此分配政治权利(right)的体系”。《政治学》思考:第一,politics的词根?第二,什么是政治权利(politicalright)?政治制度是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政治实体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它寓国家本质与形式于一体,是国体与政体的结合。思考: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的关系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关系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界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国体与政体的结合,但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分配政治权力(politicalpower)的体系。对比思考:亚里士多德对政治制度的界定:“一个政治制度原来是全城邦居民由以分配政治权利(politicalright)的体系。”4、中国政治制度的分期标准:国体的差异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哪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哪个阶级处于被统治的地位。思考:什么是政体?“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具体分期(1)氏族公社:原始氏族民主制(2)部落联盟:军事民主制(3)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奴隶制政治制度(4)公元前476年-公元1840年:封建制政治制度(军事封建君主制和宗法封建君主制)(5)公元1842-1949年:半封建半殖民地政治制度(半殖民地化的封建君主制、资产阶级民主制、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二、研究对象与任务1、研究对象(总体而言)是历代的国家性质与形式问题,亦即历代国体与政体的形成及其发展规律问题。(具体而言)国家结构;政策法令;机构运行和政策法令的执行情况。2、研究任务科学地探讨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的起源、发展、衍化,阐明其规律性。三、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1、君主专制主义原则:帝王终身制、皇统世袭制、君王专制制度思考:廷议,朝议、封驳制度对君权的限制2、中央集权制:分封制——中央集权制——适度分封和中央集权制思考:大一统思想、封建专制主义原则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关系。3、官僚政治: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派生物,即“官为君设”。思考: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和文官政治的区分分封制度——贵族政治君主集权——官僚政治;民主制度——文官制度四、学习意义与方法1学习意义:第一,有利于认识到制度在政治社会当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中国契约社会的建构;第二,有利于辨证地对待中国制度文化,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在现代与传统的契合中走向深入;第三,有利于更准确完整地理解东亚的政治运作。2、学习方法第一,历史的方法。第二,辨证的方法。第三,比较的方法。第四,学以致用。中国政治思想与制度史第三讲:道家的政治思想一,道家概论汉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才开始称之为“道德家”或“道家”。作为一个思想流派,道家在先秦已经形成自我意识。第一,道家的旗帜和宗师是黄帝和老子。《庄子》一书中广泛地讨论了黄帝。其中,一派把黄帝作为贬斥的对象;另一派则充分肯定黄帝,认为黄帝深得道术,是道的体现。此外,《庄子》一书的作者们还旗帜鲜明地尊老子为本宗。《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庄周“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慎道、接子、环渊等道家代表人物“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第二,思维方式和使用的核心范畴、概念基本一致。他们基本都讲道、讲法自然等。第三,他们内部有师承关系。内部师承,强化了道家学派的自我意识。所以,先秦时期外界将道家学说视为“全生之说”《管子·立政》,道家代表人物被视之为“轻物重生之士”《韩非子·显学》2,道家的理论特点一是讲道。在道家看来,道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第一,道代表宇宙和事物的本质。第二,道有时指事物(包括天地人)的总规律。“反者,道之动”。第三,道有时又指具体规律。思考:道的方法论意义道教导人们去认知事物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律。并且,依照道的观点,任何具体的事物都处在变动之中和复杂的关系网络之中。二是讲遵循道和讲法自然。道家研究事物的规律和运动,其旨意在于引导人们的行动符合道,符合自然。《老子》曰:“法自然”,即遵循自然规则;《庄子》强调“与天合一”、“与天地为一”等思想。二,老子的无为政治思想1,老子无为政治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第一,老子为殷商后代,其政治思想尚简去烦。第二,晚周天下无道。老子生于晚周天下“无道”之际,列国侵夺篡杀,贵族奢淫辟乱,苛政猛于虎。在这种背景下,老子等提出“全生适性”的政治主张。2,无为政治思想的思想根源——道道被老子视为宇宙和事物的本质。《老子·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它的根本法则就是“自然”老子用“道”来衡量政治生活,反对“有为”政治。当人背离了无知无欲的天性原则,愈是有为,愈是争夺;愈是贪欲,也就离道愈远。老子主张“王法自然”。老子一方面认为:“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另一方面认为王也应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七十九章》。当人类以自然模式来塑造政治生活时,自应遵循以道为核心的自然法典。而这部法典的政治展现就是无为政治。3,无为政治第一,为无为。为达到此目的,首先,统治者要减少政事活动。要“去甚、去奢、去泰”《老子·二十九章》。具体而言,就是薄赋税、轻刑罚、慎用兵、尚节俭。其次,要绝圣弃智,使民无为。为此,老子主张经济上要去欲、政治上反对尚贤,精神上要绝圣弃智。所以,老子主张“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三章》思考:老子无为政治哲学思想与无政府主义之间的比较探索无政府主义反对任何政府之存在。而老子主张“无为而无不为”《老子·三十七章》。他绝非要毁弃君臣之制,而是反对不符合道德标准的政治。“无为”决不是无所作为或消极被动,它的本意是指遵循道和自然。“为无为”则是主动地、积极地遵循道和自然做事。王的职责不是“无为”,而是“为无为”。4,老子的政治理想“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徒。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接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章》老子既攻击当时的君主专制统治,也否定春秋以前的封建天下制度。这是对现实的反动。三,庄子的自然主义政治思想庄子,名周,宋人,约生活于公元前369年-前286年之间。他“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史记》,曾做过蒙国的漆园吏,是著名的隐士。他视名利为粪土。他亦认为权力是对人性的桎梏。庄子的政治思想表现1,顺从自然。因为“天而不人”《庄子·列御寇kou》,不要对天有任何的违拗行动。“物不胜天久矣”《庄子·大宗师》。所以,庄子主张:“天人之行本乎天”《庄子·秋水》的注疏:“天然之性,韫之内心;人事所顺,涉乎外迹;皆非为也。任之自然。”人的行为要以天然之性为根本。2,顺民情性庄子认为治民的要旨就在于顺性率情。《庄子·则阳》明确阐明了治民的顺性率情之术:“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予来年变齐,深其耕而熟櫌之,其禾蘩以滋,予终年厌飧”。治民如种庄稼,要顺其性而深耕细耘。3,君主无为。帝王治理天下,莫若无为。如果“君子不得已而莅临天下,莫若无为。”《庄子·在宥》“天有六极五常,帝王顺之则治,逆之则凶”。《庄子·天运》帝王之道在于运而无积。“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庄子·天道》运而无积的表现就是“静”,“静”在政策上的表现就是“无为”。4,一切人在自然面前是平等的君王不应该有超越社会之上的特权。因为“与天为徒者,知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庄子·人间世》思考:庄子的天赋平等学说与启蒙时期学说的比较圣人之治如同天地化育万物而不占有那样,应该为而不持。《应帝王》:“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持。”君主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庄子·则阳》:“古之君子者,以得为在民,以失为在己;以正为在民,以枉为在己;故一形有失其形者,退而自责。”评价:君王引退一说5,理想社会庄子在《马蹄》中进行了描绘:“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ji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知乎君子小人哉”。个人各顺其性,各行其是。虽群居共处,而毫无组织拘束。他描绘了一绝对理想自由境界。思考:1,比较庄子的理想社会思想与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思想庄子的思想是复古倒退,还是对现实的批评和理论的演绎2,比较庄子的个人自由思想与约翰·穆勒的自由思想。后者鼓吹自由,以自由推动个人智能发展;前者坚持人类天性可贵,反对一切后天的培育发展去智寡欲。第四讲:墨家的政治思想阅读书目:墨子一,墨家概说•1,墨子•墨子,名翟,鲁国人,大约生活在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376年。墨子出身下层社会,擅长器械工艺,有时被称为“贱人”。但春秋时期富有盛名。一生未仕,以平民终老。•思考:墨子的出生经历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墨子起初从学与儒。《淮南子·要略》:“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一起为礼烦扰而不悦,厚葬糜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也就是说,墨子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改造,自成一家之言。2,墨者•墨者,是墨子及其弟子所形成的一个富有组织纪律的团体。墨子在世时为其首领,去世后墨者的首领称为“钜子”。墨者有严密的组织纪律,“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墨者出仕,要由钜子派出,并且出仕者必须交出一部分俸禄供墨者集团使用。墨者集团带有经济合作的性质。3,墨家•墨家作为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学派,具有其宗师和核心思想。孟子曾说当时“杨墨之言盈天下”。墨家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墨子》一书中。该书共分五个部分。其中,第一、二、四部分是研究墨子本人思想的主要材料;第三、五部分属墨子后学之作。二,墨家的政治思想•清朝张惠言认为:“墨之本在兼爱”,“尊天、明鬼、尚同、节用者其支流也。非命、非乐、节葬、激而不得不然者也。”《书墨子经说解后》(一)核心——兼爱交利思想•1,世道混乱的根源在于人人自私•《兼爱上》:“当(尝)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而不孝君父、不慈子弟、大夫乱国、诸侯相攻,其根源都在于自爱、自利。•2,国家治理的根本之策就是去自私,兼相爱。•墨子:“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就会子孝、上慈、国治。思考:1,墨子身处乱世,他的兼爱学说能够推行吗?2,墨子之兼爱与孔子的仁爱学说有无关联(二)尚同思想——以政治制度推行兼爱交利政治思想•1,人性恶,导致人人异义、交相非和交相恶,争乱不止,是尚同的思想根源。•2,为了改变混乱局面,使人人异义归于统一,就必须立家君、政长和天子。•思考:墨子论“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是否是古之民选主张?•杨幼炯认为:墨子的天子“乃有系统有组织之民选制度而产生”。《中国政治思想史》萧公权认为这是臆想,“天子之创立殆出于天志,而非民择”。(三)天志明鬼——以宗教制裁推行其兼爱交利政治思想•1,尊天——天志不可违。•2,尊鬼(明鬼)•思考:墨子主张尊天明鬼的真实意图是什么?•3,非命主张(四)尚贤思想•1,提出用人的新原则:“有能则举”•,贫而贱之,以为徒役”。《尚贤中》•2,任贤的标准:上下调和•3,贤良之士的任务•第一,听狱政以正刑罚,建立和巩固“尚同”秩序;•第二,“实官府”、“富万民”,注意生产的管理;•第三,在前二者的基础上,推动王天下、正诸侯、统一天下的目的的实现。•4,尚贤的办法:“富之、贵之、敬之、誉之”思考:•墨子的“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尚
本文标题:中国政治制度史打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76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