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国文学基础复习题Word文档
《中国文学基础#》复习题一、填空题1.《诗经》中的讽刺性民歌有揭露卫宣公强娶儿媳的《邶风·新台》,揭露陈灵公君臣三人私通夏姬的《陈风·株林》,揭露统治阶级的“中冓之言,不可道也”的《鄘风·墙有茨》,揭露人殉制度的惨无人道的《秦风·黄鸟》等。2.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之外,还有书信《报任安书》和赋《悲士不遇赋》。3.阮籍的《咏怀诗》在运用五言诗抒情和讽喻方面有较高的成就,给处于黑暗统治下的进步作家开拓了一条写作政治抒情诗的道路。陶渊明的《饮酒》,庾信的《拟咏怀》,陈子昂的《感遇》和李白的《古风》莫不受他的影响。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川碎石大于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都是岑参的边塞诗中的名句。5.唐传奇小说对后代文学产生过明显的影响,如清代洪升的《长生殿》取材于《长恨歌传》,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取材于《莺莺传》。6.宋初的晚唐体诗人中最著名的是林逋,他的咏梅诗最为人们所称道。其中《山园小梅》二首风格清真平淡,韵味无穷。“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犹为人所称道。7.宋代以道学思想论文学的,以朱熹为代表;以禅喻诗的,数严羽最为突出。8.元杂剧一般由四折组成,四折以外所加的场次称为“楔子”。剧本最后用两句或四句对子总括全剧内容,称为“题目正名”。9.明后期文学流派竟陵派的代表人物是钟惺和谭元春。竟陵派艺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幽深孤峭”。10.继蒲松龄《聊斋志异》后出现的较有影响的文言小说集,有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袁枚的《新齐谐》,沈起凤的《谐铎》。二、名词解释1.《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所纂集的一部历史著作,已无作者主名可考,大约最初只是战国时代各国史官和一些游说之士记录下来的文稿、史料。后经汉刘向汇集整理,共33篇,因为它的内容主要是记录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策谋的,故定名为《战国策》,又简称《国策》。2.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北宋欧阳修领导的反对西昆派浮靡文风的文学运动,这一文学运动是和政治保守派的斗争相呼应的。欧阳修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要求诗歌、文章和百事相联系,反映现实生活、现实政治。在艺术上,主张平易自然,反对尚奇趋险。这一运动打击了西昆运动,开拓了诗文创作的新阶段。三、简答题1、简析山水诗产生的原因。答:①山水诗的出现与南朝世族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条件有密切关系。他们大都以隐逸为清高,又能在园林别墅里过着悠游的生活,自然为山水诗的出现准备了条件。②诗人对自然美的认识,五言诗的成熟,民歌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经验,以及南方的秀丽山水,为山水诗的出现做了文学和题材上的准备。(5分)2、简述元好问的诗歌主张。答:元好问写下了著名的《论诗绝句三十首》,评论了自汉魏至宋代的诗人和诗歌流派,发表了自己对诗歌的主张。他主张诗歌应表现真情实景,诗人应当立诚,不自欺,不伪饰,强调诗歌创作要具有真淳自然、刚健豪放的诗风。(6分)元好问的诗歌主张实际上肯定了建安以来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批评了西昆体和江西诗派,这些主张直接关系到元明文学的发展,在文学史上有着深远影响。3、简述《汉宫秋》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创作特色。答:《汉宫秋》是现存最早敷衍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的剧本。主要内容是:昭君因不肯接受毛延寿的索求而被点破面容,后事情败露,毛延寿携昭君画像逃往匈奴,并勾结匈奴武力侵边,索要王昭君。汉元帝在无人敢应敌的情况下被迫将甘愿和番的昭君送往匈奴;结果昭君未入匈奴便投江自杀,匈奴为之所动,缚还毛延寿,与汉和好如初。马致远改编了传统故事的某些情节和人物既有形象,赋予作品以新的感时伤世的影响力。该剧的主要创作特色是悲剧情调浓郁,情景交融;语言凝练、准确而能生动细致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四、论述题试述李商隐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答: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由三方面构成:一是政治诗。多借古讽今,批判统治者的荒淫、愚昧、和无能。如《贾生》。另外,对宦官专权及其残暴行为也是抨击猛烈(如《有感》)。对不聊生的广大下层民众充满关切和忧虑之情。二是爱情诗。以深情綿邈,隐晦曲折的方式典型地表现了士大夫阶级爱情的特点和弱点,如《无题》。三是寄寓身世之感的抒情诗。如《登乐游园》。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有:①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通过想象和象征手法,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②细致刻画情景,于纤细中见深厚,精巧中见浑成;③善于活用典故。这些典故丰富了诗的形象,也深化了主题。但有用典生僻,晦涩难懂之弊。中国文学基础平时作业(1)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先秦文学是指上古至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这段时期的文学。(ⅹ)2、神话的起源与人类的想象有关,现有的神话故事反映的都是人们想象的过程。(ⅹ)3、我国古代神话主要记载在《山海经》中,也有一些散见于经、史、子、集各类书中,内容十分丰富。(√)4、我国的神话粗略地分为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ⅹ)5、我国神话始终是紧紧围绕人的想象这个主题展开的。(ⅹ)6、《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ⅹ)7、《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ⅹ)8、《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文集。(ⅹ)9、《战国策》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10、《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的言行,兼记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11、《汉书·艺文志》载《庄子》书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12、“楚辞”是屈原开创的一种体式独特、抒情浓郁的新诗体。(√)13、《九歌》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ⅹ)14、《九章》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ⅹ)15、《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16、赋,是一种特殊的问题。从形式上看,它非诗非文,而又具有诗、文的不少特点,是诗、文的综合体。(√)17、汉体大赋创作的代表作家是司马迁。(ⅹ)18、从创作意图看,《子虚赋》、《上林赋》是要歌颂的。(ⅹ)19、建安时期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20、建安七子是建安文学的一个作家群体。(√)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根据诗歌所描写的内容可将《诗经》分为几类?答:①劳动农事诗。周初的统治者极为重视农业生产,春种时,要举行隆重的祈谷、藉田典礼,祈求上帝赐丰收。②社会政治诗。《诗经》中有相当多的诗篇表达着下层人民对政治的不满、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国事的批评。③战争徭役诗。《诗经》中有些战争诗,从正面描写了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④情爱婚姻诗。《诗经》中相当部分作品是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2、简要说明《左传》的文学色彩。答:①对历史事件进行文学性的剪裁,通过文学性剪裁使历史事件故事化、情节化。②《左传》刻画人物性格形神毕现,有立体感。③《左传》中有丰富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3、简要概括先秦诸子说理散文的发展阶段。答:①春秋末至战国初的《老子》、《论语》和《墨子》为第一阶段。这些散文多为语录体。②战国中期出现的《孟子》、《庄子》为第二阶段。《孟子》、《庄子》已经摆脱了语录体,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有浓厚的文学色彩。③《荀子》、《韩非子》是战国后期作品,为第三阶段。这些散文论题集中,逻辑严密,文辞富丽,为先秦说理散文的高峰。4、曹植诗歌创作的分期及特点。答:曹埴的诗歌创作,以曹丕称帝为界,明显分为前期、后期:①前期作品多抒发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②后期作品多是表现自己的壮志难酬,备受压抑的郁愤心情,抒发渴望自由,反抗迫害,蔑视庸俗的思想感情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三、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答:①抒情与写实的融合。真是率真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艺术表现的重要特点。作者从自己视觉出发,感受生活,表达爱憎。②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法的广泛应用。赋是直接叙事,直接刻画描写,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或发端,这种手法的运用只能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即所谓先言他物然后才咏所咏之物,一般起烘托氛围的作用。③在形式和语言方面,《诗经》中常见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④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构成了《诗经》语言上的又一特色。⑤《诗经》的押韵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上,这是我国后世诗歌最常见的押韵方式。2、结合作品简要概述陶渊明诗歌创作的分类及特点。答:①饮酒诗多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②咏怀诗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聘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③陶渊明的田园诗将日常生活诗意化,做到了情、景、事、理的浑然交融。3、结合时代背景论述玄言诗产生的原因。(只答出考点只给一半的分数)答:①魏晋玄说及清读之风兴盛的结果;②东晋政局形成了士人心态。四、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举例分析贾谊散文的分类。答:①专题性的政论文,如《过秦论》、《大政》等,其中《过秦论》是他政论中的名篇,分上中下三篇,中心思想是总结秦代兴亡的历史原因;②针对各种具体问题而发的牍文,如《陈政事疏》、《新书》前四卷都属这类文章,其中《论积贮疏》是这类散文中的名篇;③利用各种历史材料和故事来说理的文章,如《新书》后六卷的“连语”、“杂事”“”大部分都属于这一类,这类文章语言浅显,叙述也较生动。2、分析《史记》的地位和影响。答:(1)地位:《史记》无论在中国史学史还是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堪称一座伟大的丰碑。《史记》开创了我国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先河,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史记》是传记文学的典范,也是古代散文的楷模,而且具有诗的意蕴和魅力,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2)影响:①《史记》中的多种创作方法,如使用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的语言,通过具体事件或生活琐事现实人物性格,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加以表现等,成为后世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手法。②《史记》内容丰富,是后世许多历史小说或戏剧材料来源。③《史记》作为与骈文相对的“古文”的崇高典范对中唐以后的散文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④《史记》的纪传体形式为后代传记文学所继承,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传记。中国文学基础平时作业(2)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由北周、北齐旧臣和梁、陈入隋的文人组成。(√)2、隋朝的统一,南北文化的交流为唐代诗歌空前繁荣创造了文化氛围。(√)3、杨炯明确反对当时的“上官体”、“思革其弊”。(√)4、王勃以边塞征战诗著名,《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品。(ⅹ)5、陈子昂最擅长七言诗歌,《长安古意》是他的名作。(ⅹ)6、继四杰之后,以更坚决的态度反对齐梁诗风的诗人是卢照邻。(ⅹ)7、山水田园诗群的代表作家是孟浩然和王维。(√)8、边塞诗歌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9、李白被尊为“诗圣”。(ⅹ)10、其作品被称为“诗史”的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11、词即流行歌词,它是一种音乐文学。(√)12、温庭筠(812——870),字飞卿,江苏扬州人。(ⅹ)13、冯延已(904——960),字正中,山西人。(ⅹ)14、李煜(916——961),字重光。李煜是个帝王,而他更多的是个词人。(ⅹ)15、李璟(937——978)遗词四首,比较著名的是《摊破浣溪沙》。(ⅹ)16、陆游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ⅹ)17、黄庭坚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ⅹ)18、《西厢记》的语言自然而华美、诗意沉郁。(√)19、《西厢记》是马致远早期的作品。(ⅹ)20、郑光祖字德辉,今山西临汾人,是元杂剧后期的重要作家。(√)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白居易的生平及思
本文标题:中国文学基础复习题Word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79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