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八个题目及答案(精华版)
1.胡锦涛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有什么意义?答: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首先,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不可否认,也存在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发展不够全面,也不够协调,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如城乡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区域差距扩大、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等等。针对发展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其次,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难点在农村,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在城市里也有两三千万居民生活水平较低。怎样才能让城市和农村中生活困难的群众过上小康生活,充分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光是追求GDP的指标,它还应包括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善、文化生活和精神道德水平的提高,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全面发展。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需要我们转变过去的发展观念。再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总结了过去各种经验教训后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有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如建立社会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等,然而这些好的做法却在体制转轨过程中有所流失。与此同时,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一些新的体制、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相对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水平,社会领域的发展明显滞后,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更不能适应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改善的要求。所以,我们要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要求来做。另外,过去由于过多地注重经济增长的速度,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造成资源大量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进一步恶化。在制定九五计划时,我们提出要实现两个战略转变,一个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个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九五到十五期间,我们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取得显著成就。但是从最近两年的发展情况看,良好的局面又出现了一定的恶化。根据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一定要走降低能源消耗的路子,靠高投资、高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最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也表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水平使我们有条件解决过去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许多社会发展问题,如科技进步、教育发展、环境治理、生态改善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过去在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增加供给,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上,其他方面很难顾及到。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基本实现了小康,国家的财力和经济实力有了明显增长,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经济发展到目前这种水平,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解决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情。可以说,新的发展观既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又符合当代中国国情;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又包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对全球、对人类的负责态度。如果将这一发展观付诸实践,将对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将对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是对我们党关于发展的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2)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发展本质的新揭示、发展主体的新阐述、发展内涵的新界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发展目的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3)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4)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富民安邦的行动纲领。2.从本次金融危机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灾难,美国成为这场经济灾难的制造者,这也表明以美国为代表的垄断资本主义的弊端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经济危机的谷底,而社会主义中国却能迅速摆脱危机的影响,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甚至对世界经济危机尽快转向复苏发挥着积极的带动作用,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一、国际金融危机给社会主义中国带来的影响这次金融危机仍然使中国遭受了冲击,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冲击1.出口遭遇重创,但出口额占全球出口额的比重在增加。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美、欧、日等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衰退,消费需求明显减弱,这在宏观上导致我国经济增速的减缓。例如,2009年我国第一季度GDP下降到6.1%,为17年以来的最低;在微观上使我国外贸出口企业遭遇重创,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速下滑,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1%,同比下降10.7个百分点。2.农业遭受冲击,农民增收难度加大。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的实体经济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对农业和农村发展产生了一些冲击,如国际农产品市场需求减少,从而使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难度加大;一些中小企业发生困难或倒闭,企业减薪或裁员,严重影响了农民工就业和增收;国际农产品价格下滑,给我国保持合理农产品价格水平带来了下行压力。3.中国外汇储备资产价值大量缩水。由于目前中国外汇储备中有相当部分是美元资产,全球金融危机会对中国外汇储备收益带来一定影响。此外,美国政府救市,也会增加美元投放量,带来美元的进一步贬值,这肯定会使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缩水,加大中国输入性通胀的压力。4.进一步加大了我国业已严峻的就业压力。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外贸订单减少,相当多的中小企业生产减少,外商直接投资大规模缩减,不少境外投资企业清算撤资等,加剧了就业压力。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是农民工群体。从区域的视角来看,遭受就业冲击最大的是东部沿海城市出口企业和产业部门。5.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美联储通过美元贬值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导致国际粮食、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持续走高,并且大幅上涨的进口商品价格使得国内相关行业生产产品的成本提高很多,我国为了克服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不断提高利率,这使得国内外利差变大,会吸引更多投机资本流入我国,给人民币的升值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二)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1.有利于扩大我国在国际经济运行体系中的话语权。2.充分利用全球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促进发展。3.有利于中国面向全球招揽人才。4.为海外并购创造机会。二、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尽管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我们经历了极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中国顶住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在全球一片乱局中呈现出一枝独秀,在2008年仍然能够保持了9%的经济增长,2009年实现了8.7%的经济增长。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相比,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和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一)走出了一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成功地应对多次国际或区域性金融危机,这决不是偶然的。拥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实现国强民富文明和谐的根本保证。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党和政府能够面对金融危机迅速做出反应,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科学决策,及时部署,标本兼治,推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计划和产业振兴规划,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机遇,把解决民生放在突出的位置,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和制度优势,在全国上下形成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强大合力,引领和凝聚亿万人民群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全面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显示出抵御风险的巨大能力。(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战胜金融危机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自觉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建设党,始终保持其先进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具的优势。中国共产党面对执政环境、执政方位、执政条件发生的深刻变化,自觉提高其执政能力,特别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面前,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果断部署,及时制定了一揽子应对计划,各级党组织与人民群众一起应对风险,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思想优势迅速转化为战胜金融危机的信心、决心、勇气、智慧和力量,使中国迅速摆脱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正确处理现代市场经济与政府监管的关系。我国在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坚持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联系在一起,将市场经济与政府宏观调控紧密地联系起来,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不仅仅局限在维护市场秩序,也不限于单纯的供求总量调控,而是针对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换、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着眼长远利益等,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不同时期的科学发展规划,不断增强了市场经济运行的可调控性。特别是国家控制着货币发行权,可避免出现金融衍生品泡沫被无限吹大的风险,尤其是能够避免实体经济虚拟化趋势,而且社会主义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奠定了体制、机制和制度基础。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仍面临新挑战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采用集中调控的模式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优势性,因而对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吸引力,也引发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高度评价。但应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仍面临新挑战。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的影响还远没有结束,危机可能驱使美国为应对危机致使财政赤字急剧扩大而利用美元霸权滥发货币向全世界转嫁危机,以及美国金融财团还在制造金融衍生品泡沫,其银行业存在潜在的更大的金融风险,甚至也存在采取金融袭击的办法来延缓中国的崛起,对此我国是否有充足的准备给予应对。二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美、欧占据国际产业结构高端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变,中国如何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有选择地移位国际产业结构高端,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是一个重大考验。三是进入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体系将更加关注培育新能源产业、气候产业和环境产业等,引导资源配置转向新兴产业,而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机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培育出核心竞争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仍面临新挑战。3.为什么说“分裂无稳定,台独无和平”?温家宝总理2003年12月访美时曾感慨万千地说:浅浅的海峡,是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他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台湾问题关乎我国国土得失,关乎我国安全与发展全局,关乎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基础,关乎海峡两岸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福祉。台独分子罔顾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台独分裂活动贻害无穷。第一,台独分裂危害国家安全。如果听任台独得逞将严重损害中国的国家主权、尊严和领土完整,动摇国家的根本,境内外其他分裂势力必将群起效尤,我国安全稳
本文标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八个题目及答案(精华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84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