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6第五章、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1程编号:教案、讲稿总学时:30学时食品卫生检验第五章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检测(2学时)第一节禽流感病毒第二节布鲁氏杆菌第三节疯牛病病毒第四节炭疽杆菌适用专业:食品工程与科学授课班级:食工2003(3)授课教师:王长远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2005年2月22日2教学进度计划周次学时教学内容备注1绪论1微生物检验基本知识、常规鉴定技术1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食品微生物检验指标8食品中毒性微生物的检验2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检验2肉与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验2乳与乳制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验2罐头食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验2其它食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验3第五章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第一节禽流感病毒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AvianInfluenza,AI)的简称,这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征,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不仅是鸡,其它一些家禽和野鸟都能感染禽流感。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最近国内外由H5N1血清型引起的禽流感称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没”。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巨大。最早的禽流感记录在1878年,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死亡,当时被称为鸡瘟。到1955年,科学家证实其致病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此后,这种流行性疾病被更名为禽流感。就最近5年的记录,1999年3月至11月,英国伦巴第地区暴发禽流感,到次年3月1300万只病禽被捕杀。2002年10月,美国加州暴发禽流感,当年12月疫情扩散到内华达州和亚利桑那州。到2003年3月,仅加州就销毁326多万只鸡;4月,荷兰发生禽流感,人类感染者达8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自2003年12月以来,禽流感在亚洲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肆虐,造成数千万只家禽被宰杀销毁,染病死亡者已达数十人。禽流感被发现100多年来,人类并没有掌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仅能以消毒、隔离、大量宰杀禽畜的方法防止其蔓延。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的地区,往往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学特点禽流感病毒是正粘病毒,流感病毒属的一个成员。禽流感病毒具有A型抗原,属于A型流感毒,列为禽流感病毒类。本病毒颗粒呈球形、杆状或长丝状,为多形性。其直径为80-120nm,表面有一层棒状和蘑菇状的纤突,有囊膜,囊膜下面有一层膜蛋白,紧紧地包裹着呈螺旋状对称的核衣壳。2、禽流感病毒的分型流感病毒分为三个不同的抗原型,即A、B、C三型。其中B、C两型仅能对人致病,A4型可对人、猪、马和禽致病。依据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可将A型流感病毒分成若干亚型。目前已有15种HA和9种NA。A型禽流感各亚型毒株对禽类的致病力是不同的。历史上高致病性的禽流感都是由H5和H7引起的,但并非H5和H7都是强毒。A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不断发生变异,这种变异是由HA和NA引起的,尤其是HA的变异最为常见。来自不同宿主的病毒也易发生基因置换。病毒的这一特征,加之感染动物复杂,使本病的防治难度加大,这也是流行了一个世纪的禽流感至今仍无良好的治疗和防治措施的主要原因.3、抵抗力对热的抵抗力较低,60℃10分钟,70℃2分钟即可致弱,普通消毒剂能很快将它杀死。低温冻干或甘油保存可使病毒存活多年。4、流行病学禽流感在家禽中以鸡和火鸡及某些野禽的易感性最高,并呈急性致死性传染病。鸭、鹅及其它水禽类的易感性较差,多为隐性感染或带毒,有时也能大批死亡。鸽子可带毒,但很少自然发病。迄今对本病的流行病学知识了解得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是带毒的候鸟将其作世界性传播。已证明在野鸭的肠道中可存在病毒。我国学者韩冲与徐为燕等〈1980〉在南京鸡鸭加工厂的外观健康的鸭群随机取86只鸭泄殖腔棉拭子进行检查,以接种鸡胚和血清学方法,证实其中15例分离出了A型流感病毒;这些结果均说明在自然界中存大有大量的禽流感病毒,带毒的野禽能将病毒大量排出于体外,通过不同途径将其传播给鸡和火鸡。强毒可使易感家禽直接发病,弱毒可在家禽体内反复传代增殖,发生变异为强毒。1992年以来世界发生禽流感的状况:从1991年10月至1997年3月间公开报导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国家有澳大利亚〈H7N3〉,巴基斯坦〈H7N3〉和墨西哥(H5N2〉,此外其它在东半球分离到的毒株,均为低致病性的。意大利、德国在分别从鸡体分离出H9N2型,其它来自鸡的毒株分别是南非1992年H7N1型,1994年H5N9型,法国1995年H6N5型,意大利1995年-H3N2型,西半球的加拿大分别于1991、1992、1995、1996年报导火鸡和平胸鸟发生禽流感,而H6亚型最为普遍。美国从国内的家禽中尚未分离到高致病性流感病毒,H1N1亚型最为普遍,至少以9个州分离到这个毒株。51993年,禽流感病毒又袭击了笼养鸟。法国、英国、南非、赛浦路斯、意大利相继报导从笼养鸟中分离到H4N6亚型禽流感病毒.5、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禽流感的症状极为复杂.根据禽类的种类〈鸡、火鸡、鸭、鹅及野鸟等〉以及病毒的亚型类别的不同,表现各种各样的变化:有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及隐性感染等。潜伏期一般较短,通常为4-5天,体温急剧上升至43.3-44.4.c,精神沉郁、拒食、病鸡很快陷于昏睡状态,有些颈部出现向后扭转的神经症状。病鸡多呈急性死亡,有的也可能出现呼吸道症状,咳嗽、打喷嗖,气管出现咯音,流泪等症状,羽毛蓬松,产蛋率下降,死亡率高低不等。二、诊断1、病原的分离病原的分离和鉴定可以从活体或尸体分离病毒。用棉拭子法常可从活体的气管和泄殖腔中分离到病毒,可用不同大小的棉拭子擦取气管或泄殖腔,然后将拭子放入灭菌的保存液〈25-50%甘油盐水、肉汤或1000u/ml青霉素和10mg/mL链霉素的细胞维持液〉中。病料的采取时间很重要,一般在感染初期或发病急性期采取。如转为后期则因机体已形成足够的抗体而不易分离到病毒.2、病毒分离通常用鸡胚来进行。接种9-10日龄鸡胚尿囊腔,继续孵育48-72h。如材料中含有病毒时,则接种48h鸡胚死亡,但在多数情况下初代分离时鸡胚多不死,为此需将经72h未死的鸡胚置冰箱内冻死后,收集尿囊液作第二代接种。如第二代接种的鸡胚仍不死亡,即可判定分离病毒为阴性。3、血清学试验三、介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其他知识鉴定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标准:最近国际上评价禽流感病毒致病力的经典方法是接种易感鸡。按照国际标准,能引起接种鸡死亡75%以上的分离株,是高致病性毒株。尽管接种鸡是确定致病的“黄金标准”,但它不能反应致死率小于75%的H5或H7亚型病毒的潜在致病力。因此0IE(国际兽疫局〉根据科学家的建议,推出新鉴定标准。61任何分离到A型流感病毒,用0.2mL1:10稀释的无菌尿囊液静脉或肌肉注射8只4-8周龄易感鸡,10天内的死亡率不低于75%。2.对所有低致病的H5、H7毒株,血凝素切割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一致。3.H5、H7以外的A型流感病毒,可以致死1-5只鸡,在缺乏胰蛋白酶的情况下,能在CEF细胞上生长形成蚀斑。本病的防治根据世界各国对禽流感的防治经验,由于病毒抗原的多变性,因此目前用疫苗进行预防,其免疫效果尚存在一定问题。本病在某些国家的局部地区虽仍有发生,但由于采取严格的防治措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因此在怀疑有本病发生时,应尽快作出确证,采取严格的隔离封锁和同群扑杀等综合措施,方能达到有效的控制。禽流感的传播途径是什么?禽流感的传播有病禽和健康禽直接接触和病毒污染物间接接触两种。禽流感病毒存在于病禽和感染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禽体脏器组织中。因此病毒可随眼、鼻、口腔分泌物及粪便排出体外,含禽病毒的分泌物、粪便、死禽尸体污染的任何物体,如饲料、饮水、鸡舍、空气、笼具、饲养管理用具,运输车辆、昆虫以及各种携带病毒的鸟类等均可机械性传播。健康禽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引起发病。如何防范禽流感禽流感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且变异后的病毒能威胁人类健康,但各国专家们说,及时、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使人类避免感染。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发表的报告说,与病禽接触是禽流感病毒可能入侵人体的最主要途径之一,鲜活家禽市场可能是病毒传播的重要场所。因此,避免直接接触病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等能有效防止感染病毒。世卫组织还建议,饲养员、屠宰工人等经常与活禽密切接触的人,必须做好保护工作,包括穿防护服、佩戴防护用具、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工作前后彻底消毒等。注重自身健康、保持良好的免疫力也是避免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有效措施。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流感易暴发的季节,人们应注意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和药物,并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7韩国、日本等出现疫情的国家规定,一旦发现禽流感疫情,有关部门要对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进行封锁。对疫点周围3公里范围内的所有禽类全部扑杀并安全掩埋,对疫区周围5公里范围内所有禽类按规定标准进行强制免疫,并做好消毒工作。越南和日本等国专家还建议宰杀疫区内的全部家禽。各国的权威专家已认定,食用烹熟的家禽肉、蛋不会传染禽流感。禽流感与其他流感有什么关系?除禽流感以外,常见的流感还有人流感、马流感和猪流感等。禽流感与人流感和人类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由于猪与人的种间差异较小,禽流感病毒可以在中间宿主(猪)体内与人流感病毒杂交,并产生能感染人的新的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为何消灭不了?流感病毒为了生存而不断发生变异,以逃脱动物产生的特异性抵抗力。人们为了预防禽流感也研制出了各种疫苗。但机体在产生特异性抗体后,病毒为逃脱机体的扑杀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异,这样原有的抗体即失去作用,病毒就可使动物重新发病。因此就目前的防疫技术和手段而言,禽流感病毒是消灭不了的。第二节疯牛病病毒今年71岁的美国得克萨斯州妇女伯内尔·贝兹上月去世,而医生怀疑她可能感染了疯牛病病毒。据美联社报道,贝兹因患罕见的“克雅氏症”于10月16日去世。这种病有两种形式。第一种被称为变异型克雅氏症,与疯牛病有关,是由人食用了患有牛海绵状脑病的牛的神经组织引起的,这种病能在人际间传染。另一种较普遍的被称为普通克雅氏症,每年全美大约有1万人死于这种疾病,其中85%原因不明。贝兹的家人也不清楚她是否食用了患疯牛病的牛肉,因此非常担心。据她的家人说,贝兹是今年夏末患病的,在生命最后时刻,她一直处于昏迷状态。据悉,美国国家普里昂疾病病理监测中心将对贝兹的脑部进行解剖,确定她是得了变异型还是普通克雅氏症,结果将于2周内公布。今年6月,佛罗里达州一名妇女因患变异型克雅氏症去世,这也是美国目前唯一一例已知的变异型克雅氏症致人死亡的病例,其家人认为她是十多年前在英国吃了疯牛病牛肉而感染此病的。8一、认识疯牛病牛海绵状脑病(Bovinespongiformencephalopathy,BSE),又称疯牛病,是一种侵犯牛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的致命性疾病,由一种非常规的病毒——朊病毒(Prion)引起的一种亚急性海绵状脑病,这类病还包括绵羊的痒病、人的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Syndrome,CJD)(又称早老痴呆症)以及最近发现的致死性家庭性失眠症等等。共同特征是:生物体的认知和运动功能严重衰退直至死亡。其中人的克-雅氏病是一种罕见的主要发生在50-70岁的可传播的脑病,产生的危害极大。1996年3月20日,英国政府宣布,英国20余名克-雅氏病患者与疯牛病传染有关,引起世界的震惊。为此,英国将疯牛病疫区的1100多万头牛屠宰处理,造成了约300亿美元的损失,并引起了全球对英国牛肉的恐慌。据英国《泰晤士报》2000年3月5日报道出生的一名婴儿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例通过母体感染疯牛病的患者。这名婴儿一出生医生就发现他患有疯牛病。事实上,生产这名婴儿的孕妇已是疯牛病患者。扫描显示,这名妇女大脑纤维组织出现疯牛病患者的典型损坏症状。这一消息证实,疯牛病可通过孕妇胎盘垂直传播,是典型的遗传二、认识朊
本文标题:6第五章、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8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