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中国社会政治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1中国社会政治分析第一讲当代中国政治权力结构与过程研究一、政治权力及其结构(一)权力的含义和特征含义:权力是指主体凭借某种后盾,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使客体接受其意志,并按这一意志去行动以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支配能力。特征:指向性、支配性、工具性。(二)政治权力的含义与主客体1、政治权力的含义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能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2、政治权力的主客体(选择)(1)政治权力的主体:国家;政府;政党;社团;个人。(2)政治权力的客体:受权力作用的群体;受权力作用的个人。3、政治权力结构(1)政治权力结构的含义指特定社会中各种政治权力之间以及各个权力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总体构成。1、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2、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3、政治权力的中心。(2)政治权力结构的特征1、网络性;2、方向性;3、边界变动性;4、内部动态性。二、当代中国政治权力结构形式(一)理论上的政治权力结构中国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国政体,即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从纵向看,全国人大在全国整个国家机关权力系统中居于最高层;从横向看,在中央一级的国家机构中处于最高地位。三权分立与议行合一根本区别: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关系是同一的,还是多元的。三权分立体现为立法、行政和司法分权制衡;议行合一不存在权力互动关系,人大不可制衡。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和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二)实践中的政治权力结构(选择)1、党的一元化领导2、党对国家权力机关的领导3、党对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4、党对司法机关的领导5、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P49)(1)政党产生的环境条件和由此而衍生的组织特征不同;(2)政党取得执政地位的方式不同;(3)政党的权力运作范围不同;(4)政党同国家武装力量的关系不同。三、当代中国政治权力结构的特征(选择)(一)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性1、纵向:主要集中于中央国家机关。人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党委。2、横向:主要集中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2(二)政治权力的非制衡性1、政治权力缺乏必需的分立和平列“监督”以权力的从属为前提;“制约”以权力的分立、平列为前提。2、政治权力之间缺乏双向的张力关系监督:单向性;制约:双向性。3、政治权力之间缺乏权力的对等与平衡“制约”以权力的对等与平衡为基础。(三)政治权力的“一头多元”制党的主要领导掌握对各个方面的领导权力;党的常委会成员在自己分工负责的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决策权和执行权。例如: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湖南省委领导分工。四、当代中国政治权力运行机制涵义:主要是指政治系统在一定的静态结构和形式之下,各种权力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所产生政治功能的动态模式。(一)四权的横向互动机制1、★立法权与行政权的互动直接互动:提出议案;间接互动:以党委为中介。2、立法权与司法权的互动:一定的直接互动;间接互动。3、行政权与司法权的互动:行政机关对司法机关的经济制约;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4、领导权与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权之间的互动:领导权与立法、司法权;领导权与行政权。(二)当代中国政治权力运行机制的特征1、政治权力运行机制的高效性一是各种权力之间运行程序的简单化;二是领导权的至上性。2、政治权力运行机制的自上而下性3、政治权力运行机制的内在复杂性(1)国家权力机关双重负责的问题:对人民;对党。(2)国家行政机关双重负责的问题:对人大负责;对党委负责。(3)有法定授权的权力和无法定授权的权力在地位和作用方面的非一致性:人大;党委。(4)法的权威、机构权威和人格权威地位的特殊性四、当代中国政治权力演变的趋势两个时间节点:1、改革开放;2、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党政权力的再融合1、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需要2、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3、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二)领导权对立法权领导的深化1、确保党的主张转变为国家意志2、保证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三)领导权与司法权的再分立1、党对司法机关干部管理的进一步加强2、党对具体司法工作干预的减弱,例:政法委3(四)领导权内部的分权与监督制约观点分析:党内权力三分论。1、决策权,中共中央委员会,全国党代会产生,闭会期间行使决策权;2、执行权,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全国党代会产生,闭会期间行使执行权;3、监督权,中共中央纪委,全国党代会产生,闭会期间行使监督权。观点认为三全集中统一于全国党代会,可以加强党内监督制约。1)党内决策权力的民主化2)党内监督制约权力的强化(五)立法权地位的上升主要表现:国家层面,排名靠前一位;省级,由省委书记兼任。第二讲当代中国政治监督制约分析一、寻租理论寻租理论是以研究非生产性竞争活动为主的经济理论。人类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行为:1、生产性的增进社会福利的活动;2、非生产性的有损于社会福利的活动。寻租理论的历史沿革:寻租理论产生于美国,最早萌芽于60年代,确立于70年代。1967年图洛克所写的论文,《关于税、垄断和偷窃的福利成本》。观点: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对偏离竞争所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估计不足,人们竞相通过各种疏通活动争取收入即寻租会影响社会福利。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1、市场上有无数个购买者和生产者;2、每一项产品或服务是同质的;3、厂商和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4、市场交易自由公开,没有人为的限制;5、购买者和生产者对市场信息了解完全。克鲁格在1974年公开发表的《寻租的政治经济学》一文中深入研究了由于政府对外贸的管制而产生的对租金的争夺,并设计了数学模型对其进行计算和讨论,后来这篇被经济学界视为寻租理论的一个里程碑,克鲁格也被视为寻租理论的鼻祖。寻租的定义:指个人或组织耗费稀缺资源,通过控制或影响资源分配的管治者,攫取一种额外的利益或好处的行为,这种额外的利益或好处是一种人为创造的财产的转移。布坎南关于寻租的观点寻租的本质是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浪费资源的活动。寻租与寻利区别:寻利有助于企业家进行创新活动获得利润,但是这种利润是动态的,会通过市场竞争而消失。寻租意义上的租金,则不是动态的。这实际上也说明了寻租产生的制度条件。寻租的层次(选择)1、对政府活动所产生的额外收益的寻租;2、对政府肥缺的寻租;3、对政府活动所获得的公共收入的寻租。出租汽车数量限制。政府创租的类型(选择):1、政府无意创租;与政府官员制定政策时知识不足是有关系的。案例:“禁批令”炒热网吧许可证。2、政府被动创租;因为政府能力不足。一旦寻租者拥有了政府所创设的租金,寻租者就组成了政府创租政策的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竭力反对进行政策变更,减少或者取消租金。案例:网吧老板也支持“禁批令”网吧证已炒到20万元。3、★政府主动创租因为政府官员本身动机不纯,其自己本身就已经成为分利集团。案例:解读:中央处决原国家药监局长郑筱萸深意。4二、政治监督制约理论1、以权力制约权力基本思路;主要目标;代表人物;理论特征;理论评价。孟德斯鸠: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阿克顿:权力倾向于滥用和腐败,绝对权力倾向于绝对的滥用和腐败。2、以道德制约权力3、以法律制约权力4、以权利制约权力三、当代中国政治监督制约的体系体制内监督:人大监督;执政党监督;司法监督;行政内部监督。体制外监督:社会监督。(一)人大监督1、法律监督(1)宪法监督(2)★立法监督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立法权的主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立法权的主体: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及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可制定地方性法规。(3)执法监督2、工作监督3、人事监督:提名;任命;罢免。略(二)执政党监督(三)司法监督1、人民法院的司法监督:审理行政案件;审理刑事案件;审理民事案件;审理经济案件;司法建议。2、人民检察院的司法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执行监督。★思考:政府、法院、检察院监督制约关系?(P89)1、政府对法院、检察院:1)委任立法;2)部门(公安、监狱、劳教)制约;3)预算。2、法院对政府、检察院:审判监督3、检察院对政府、法院:1)侦查监督;2)执行监督;3)部门。(四)行政内部监督(选择)1、一般监督2、行政监察:监察部3、审计监督:审计署略(五)社会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公民的权利监督、传媒的舆论监督四、当代中国政治监督制约的特征1、建基于民主集中制之上2、中国共产党居于政治监督的领导地位3、内外结合的政治监督制约体系:体制内监督制约机制;体制外监督制约机制。五、当代中国政治监督制约的功能1、民主政治的保障功能52、主体利益的维护功能3、有效治理的推进功能4、权力腐败的防治功能六、当代中国政治监督制约的问题(P100)1、民主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材料:刑法再次修订,加大反腐败力度2、监督制约主体受制于监督制约的客体体制外监督体制内监督执政党的监督制约国家机关的监督制约纪委的监督人大的监督纪委对党委监督受限;人大对党委监督受限3、现行政治权力监督体系的协同性较差(1)职责分工不明(2)配合性不够(3)系统性不强,监督缺位现象严重七、加强当代中国政治监督制约的路径选择1、推进民主法治建设2、理顺监督制约主客体之间的关系(1)处理好执政党和国家机关之间的监督制约关系(2)提高纪委的独立地位(3)加强行政系统内设监督机构的独立地位3、强化各监督制约主体间的协调互动(1)明确各政治监督制约主体的职责分工(2)发挥执政党和人大的综合协调作用(3)加强全过程政治监督制约,防止监督制约缺位和空档★案例分析:香港廉政公署成功经验的原因1、机构的独立性和透明性强(人事、经费)2、法定权能大3、队伍精干、严格的招录程序、各方面的专业人才、高薪4、全过程反腐:执法、预防和教育5、市民认同与积极支持6、严密的监督制约1)行政长官与行政会议;2)立法会监督3)独立监控权;4)司法监督;5)传媒监督6)咨询委员会:贪污问题咨询委员会;审查贪污举报咨询委员会;防止贪污咨询委员会;社区关系市民咨询委员会。7)廉署事宜投诉委员会;8)内部监督7、专业流程设计8、国际合作第三讲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分析一、民主(一)民主的几层含义(选择)1、民主是一种价值理念:权力来源;权力控制。2、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民主制是作为类概念的国家制度。君主制则只是国家制度的一种,并且是不好的一种。”——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而且在这一点上民主共和国并不亚于君主国。”——恩格斯民主的两个方面——本质与形式6国体:专政;享有民主政体:专制;享有民主的阶级如何实现民主3、民主是一种权力运行机制多数原则:少数服从多数程序原则:讲程序、讲规则达尔在《论民主》中给出了理想民主的五项标准:(1)有效的参与;(2)投票的平等;(3)充分的知情;(4)对议程的最终控制;(5)成年人的公民资格。如果任何一项标准遭到违反,成员就失去了政治上的平等。符合这种标准的民主,可以达到政治平等的理想状态。★思考:民主是否是一种普世价值?普世价值就是指人类共同的价值。我认为民主是一种普世价值。正如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重申:“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等等,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全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因此,主权在民的原则,以及保证这一原则得以实现的自由、平等、人权、法制、监督和制衡机制,就成为民主的最本质的特征和基本要素。这些本质特征、基本要素,就是民主的共性、普遍性。这种共性、普遍性就是民主作为普世价值的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不仅成为人们群众,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强烈诉求,而且也成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执政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于1997年通过的《世界民主宣言》指出“民主是一项公认的理想和目
本文标题:中国社会政治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93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