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与启示
管理学(中级)作业一: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与启示管理科学与工程2007级李永康本文先回顾了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管理思想,在次基础上对中国管理思想进行了总结归纳,得出了一些启示。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廊中,拥有许多耀古烁今的“圣哲”,如道家的老子,儒家的孔子,法家的韩非子等等,他们都是精心思谋天下大治的管理思想大师,他们各自创立了一套人与社会的管理之道。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的管理思想远不仅此。本文稍做总结。1.儒家思想蕴涵的管理思想儒家文化是以张扬修身齐家、济世安民的人文之道为其核心内容的因而无论从其文化的内容特征上看,还是就其文化的价值取向上说,它实际上是一种着眼于社会管理的学说。儒家管理哲学的中心思想是“王道”,即主张实行“仁政”,一方面,提醒统治者要以良好的道德形象感染百姓,使广大民众自觉地服从统治;另一方面,号召老百姓、臣民之间要加强道德修养,通过和谐人际关系,以求天下太平。儒家以“王道”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修己安人的管理目标在儒家看来,治国管理首先是人的管理,而人的管理又可分为“修己”的自我管理和“安人”的社会管理两大部分。孔子十分强调管理者的“正己”在管理中的巨大影响作用。诸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这都是在提醒管理者一定要重视自身的品行修养,必须做到安人先正己。其二,民为邦本的管理意向孔子把是否关爱民众作为能否有效地统治民众的前提,,民心和民信是儒家管理思想的重要取向。这种“人本”管理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实践效用。其三,贵和中庸的管理方法在儒家文化那里,“和”既是管理的目的性要求,也是管理的方法论要求。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提倡中庸,是反对在处理问题时走极端、防止片面性。2.道家思想蕴涵的管理思想道家的基本思想是强调顺应自然、以柔克刚,这就决定了其管理思想的“柔道”特色。老子的《道德经》中充满了对今世人生的关爱和社会治理的关注。老子实际上是用“道”和“德”这一对哲学范畴来统领他的治国思想,主张治国者遵循“道”并依据“德”来管理民众和国家。老子处理人事关系的基本方略“处下不争”,这是老子倡导的在处理人际关系尤其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时的基本方略。“处下”是为了更好地居上,“不争”则是为了更好地争得。老子是从管理者能否让被管理者诚服以致“王天下”的视角来论述这一问题的。老子提出的自化、自正、自富、自朴中的“自”,是总览道家的管理思想,其中确有花小力而成大事的聪明智慧。3.法家思想蕴涵的管理思想法家管理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流行于战国时代,在秦王朝时期达到了顶峰,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管理体系。法家的思想从一开始就是典型的实用管理思想。对此,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言:“用现代的术语说,法家所讲的是组织和领导的理论和方法。”法家的管理思想体系,概括起来就是“法”、“术”、“势”三位一体的极端专制的中央集权制。法、术、势是其管理思想的法家之“法”,是指管理的法律制度。法家之“术”,是指管理的策略手段。韩非把统治、管理之“术”分为三大类:形名术、用人术和治奸术。法家倡导的用人之术,有三点是值得思考的。其一,用人要注意排除声誉干扰。其二,要坚持任人唯贤。其三,用人要注意扬长避短。这些用人之道,至今看来都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4.墨家思想蕴涵的管理思想墨子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兼相爱,交相利”,其他各种管理主张都围绕这一核心展开并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兼相爱,交相利墨子认为要想达到“兼相爱”,必须上自国君,下至众民,都不能只知“自爱”,而要“相爱”,即人们之间要和睦相处。“兼相爱”是墨子的基本管理准则。既要役使百姓,又不使产生抱怨;既有欲求,又不贪心;既庄重又不傲慢;既威严又不凶猛。刚柔相济、恩威并用,这就是“中庸”思想在管理中的体现。5.兵家思想蕴涵的管理思想孙子是中国最杰出的兵学大师,他的思想对现在的商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孙子的战争原理,可概括为四项,即:“慎战”、“先知”、“先胜”、“主动”。知彼知己与慎战、先知原理孙子认为,战争是国家的大事,要详加体察。不是对国家有利,就不用兵;不是非常危险,就不作战。善于用兵者,要从治道、天时、地利、将领、法制这五个方面来比较、计算各项细节,以求得其事实,即先知。孙子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最下攻城。”要想不伤丝毫,惟有使用战争以外的手段,此即“伐谋”与“伐交”。这些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先胜手段。另外,先胜态势取决于周全的准备。在战争进行中和战争的军事行动之前,谁能争取主动,谁就有操胜券的可能,这就是“主动”原理。6.《易经》和《洪范》,《管子》蕴涵的管理思想“易”为中国学术思想的根本,凝聚着中国文化在漫长的文发展过程中对自然和人生规律探索的经验成果。《易经》原理影响着国人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易道管理的核心就是把对世界的认知和自的价值,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密切结合起来,这种决策管理模式包含着许多具体的经营策略,涉及了预测、计划、决策、组织、沟通、变通、控制、用人原则等诸多现代管理学中所关注的问题。计划、决策、组织、沟通、变通、控制、用人原则等诸多现代管理中所关注的问题。《洪范》的意义,在于它第一次系统表述了以“顺五行”为核心的理天下的大法,而将整个世界纳入五行系统之中。其主要内容是:“五行”(自然的认识):水、火、木、金、土。“皇极”(政治原则):行为规范、为民造福、选任贤能、赏罚、服从王法。“三德”(治理臣民的方式):一般-正直、乱臣贼子-强硬、良民-平和。蕴涵着管理的一些思想。《管子》是一部世界上时间较早,内容非常丰富,熔各家管理思想于一炉的古代国家管理学巨著。它是一部以国家宏观管理为主要特色的管理理论著作。在它的《心术上》篇里非常明确地指出,国家管理与人体的结构存在着惊人相似的运作方式。心术论的核心是这样的三句话:以天地为心,以法治国,以德治人。7.中国古代伟大工程折射的管理思想我国古代一些著名的工程,都卓越地体现了系统思想,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带领劳动人民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把分洪、灌溉、排砂在一个工程中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便是系统思想的萌芽。万里长城是中国古老文化的历史见证。在工程上,一般分作镇城、路城、卫城、关城、堡城、城墙、放台、烟墩等不同等级、不同形式、不同用途的建筑,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在管理上,沿线设九个镇,每个镇设总兵,上受兵部指挥,每镇之下又分级设“路”、“关”及城堡、墩台。这是个典型的“金字塔式”的等级管理系统,命令自上而下层层下达,遇有敌情,信息由烽火台到关城守备,到各路军校首领、总兵,一直报到朝廷,是自下而上的反馈过程。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启示1.民本思想与人本管理儒家以人为本的伦理思想,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就是对企业进行人本主义的伦理管理,其特点是企业管理工作以做好人的工作为核心,通过伦理规范和道德教化,培养人们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实现企业和谐有序发展的目标。2.系统思想与系统管理中国古代像故宫、古运河等伟大工程,都体现了系统工程与系统管理的思想。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其一: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进行企业管理必须从企业系统的观点出发,认真研究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二:在进行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树立全局观念。也就是说必须有一个统筹的规划,全面的考虑,绝不能因局部的、暂时的利益而影响了全局,甚至破坏了整个系统的目的。其三:系统的有效运转取决于系统的层次性。如果层次不清,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以及同一层次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就会出现混乱,使整个系统不能正常运转,效率下降,达不到有效管理的目的。3.权术思想与领导理论法家所谓的“势”,从表面上看是一种权势、威势,而本质上是一种影响力,是一种影响、制约以致改变下属行为的力量。这种影响力的形成,既来之领导者的正式权力,也来自一些非权力因素,后者补充和加强着前者。如此“势”论,对于今天的领导者、管理者如何正确发挥自己对下属的影响力,仍然富有启迪。4.修己思想与领导者素质理论儒家认为修己安人领导人的思想道德素养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关键。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准则、以“和”为目标的伦理思想,是其管理思想的精髓。孔子认为,管理者得到被管理者的信任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被管理者的信心的高低,对于管理工作的成败,具有根本性的重要意义。5.人才思想与知识管理中国古代在选人、用人上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太公六韬》中的:“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谋,是谓六守。”强调的是选拔人才必须符合“六守”的标准,也就是说作为人才应具备以上六种德性。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企业之争首先是人才之争,企业领导人必须树立人才观念。选拔人才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任人唯贤。要因人施用,各尽其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重视人才的培养。总之,现代企业领导人,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求才之渴,用才之能,容才之量,护才之魄,举才之德,育才之责。企业领导人知人善任是领导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知识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人才管理。儒家人才管理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选贤与能”与“任而能信”。孔子认为,对于考查合格已被任用的人,应在工作上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这是用好人才、发挥其才干的重要条件。孟子则以“选贤与能”与“任而能信”为推行仁政的组织保证,他认为,国君选用贤能的人要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如果身边的人说贤能,不能相信;大夫们说贤能,也不能相信;全国的人都说贤能,并且考查之后发现他真的贤能,才可任用。6.赏罚思想与激励理论中国许多圣贤都重视赏罚分明。曹操采取褒亡厚往的激励手段曹操说:“势有不得已也。陷之甚过,则从计也。必殊死战,在亡地无败者。”就是说士兵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会拼死战斗,如果陷于危险的绝境,就会听从指挥。曹操认为“褒亡厚往”是激励部属士气的重要手段。他说:“褒亡为存,厚往劝来也。”就是说奖励死者是为了鼓励活人,厚赏前人是为了激励后人。曹操以严格的赏罚制度来加强部队的组织纪律性。他说:“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意思是说,赏有功的而不惩办有罪的,这是不符合国家大法的。打了败仗要按法律治罪,造成损失的要免去官职和封爵。这与现在管理思想的激励理论有相同之处。7.兼听思想与沟通理论中国古代君主很多重视纳谏。唐太宗接纳魏征“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意见,懂得“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其实这就是重视和下级的沟通。现在企业也应该重视信息的准确传递,加强建设性的沟通。8.变革思想与变革理论变革在中国古代如管仲,韩非王安石等人思想中有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与治国的根本准则。他发动新政,触及到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各个方面。在现代企业中更应该重视变革管理,组织应该随着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经营管理战略。9.谋略思想和战略管理思想对于战略思想,中国古代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司马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观点,明确告诉人们要想做成一件事,事前必须进行长远的运筹谋划。孙子说“上兵伐谋”,就是说谋略是取胜的根本。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从战略高度分析了国内形势,为刘备制定了联吴抗曹、实现三分天下、重兴汉室的战略目标。这是古代军事战略决策的一个成功典范。中国古代战略思想与战略实践给我们的启示是:现代企业领导人,必须树立战略思想。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的一切谋略以经营战略为根本。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战略意识,目光短浅,走一步算一步,就不会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21重视经营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企业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大潮中,要长期生存和发展,也必须认真研究内外环境条件,尤其是要正确估价自身的实力,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状况,认真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高瞻远瞩地定企业在较长时期内开展经营活动的战略目标;并因时因地制宜,抓住时机,讲究策略,分步实施;还要宣传和动员全体员工,齐心协力,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10.察人思想和行为理论对于人
本文标题: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与启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95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