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中国联通校园营销策划方案
主讲:赵雪飞电话:13832320657E-mail:xfzhao@126.com发达资本主义国家(Developedcapitalistcountries)指资本主义经济发达的国家。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称谓是“发达国家”或“工业化国家(Industrializedcountries)”。在历史文化和与冷战相联系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意义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被称作“西方国家”。在将全球地理分布与经济发达和富裕程度相联系的意义上,发达国家为“北方国家”。最主要的发达国家有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加拿大,统称为西方七国(G7)。经合组织(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OECD)成员国经合组织于1960年成立时有20个成员国,现有34个成员国,包括:美国、加拿大、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希腊、冰岛、丹麦、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土耳其、日本(1964)、芬兰(1969)、澳大利亚(1971)、新西兰(1973)、墨西哥(1994)、捷克(1995)、匈牙利、波兰、韩国(1996)、斯洛伐克(2000)、智利(2010.1)、爱沙尼亚、以色列、斯洛文尼亚(2010.5)。主要内容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与对外政策19391945195219621973198219901999战争破坏战后恢复快速增长滞胀时期调整时期转变时期1、经济发展阶段(一)战后经济发展概况一目题目(1)战后恢复时期(Recoveryperiod,1945-1950)西欧到1950年已完全恢复到战前水平。日本到1955年除对外贸易一项,主要经济指标全部恢复或超过战前最高水平。与此同时,美国、加拿大等国也顺利地将战时经济转轨为平时经济,并实现了较快增长。国民生产总值(10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相当于美国GNP的比重相当于美国人均GNP的比重美国3812536英国711393(1951年)18.654.92法国50117213.1246.21西德48100112.639.47意大利29626(1951年)7.6124.68日本323828.415.061950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的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以1964年美元的价格计算)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2)快速增长时期(Periodofrapidgrowth,1950-1973)①高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接近5%;②工业生产、对外贸易的增长创下历史最高记录;③保持了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基本稳定的物价水平和较低的失业率。联邦德国,6.70%意大利,5.60%法国,5.30%英国,2.90%日本,9.60%美国,3.50%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的比较日本GDP翻番图(亿美元)日本2505001000200040991956年1961年1966年1970年1973年1956--1973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翻了4番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率(%)4.32.322.312.12.50123451973-1984年日本美国西德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3)滞胀时期(Stagflationperiod,1973——1982年)生产停滞、失业剧增、物价飞涨、工资下降,停滞与通货膨胀(StagnationandInflation),的奇怪结合——“滞胀”——“增长性衰退”持续近十年之久。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国家1965-1973年1973-1983年西班牙6.41.8爱尔兰5.03.2意大利5.22.2新西兰3.70.8比利时5.21.8英国2.81.1奥地利5.52.8*荷兰5.51.5日本9.84.3*(续)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联邦德国4.62.1澳大利亚5.62.4丹麦3.91.8加拿大5.22.3瑞典3.61.3挪威4.03.7美国3.22.3瑞士4.20.7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总计4.72.4注:*为1973-1982年的数字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85年世界发展报告》,第177页。发达国家的失业率(%)国家1960年1970年1976年1977年1978年1979年1980年1982年美国5.54.97.77.06.05.87.19.7日本1.11.22.02.02.22.12.02.4联邦德国1.20.74.64.54.33.83.87.5法国0.71.34.65.25.36.06.4-英国1.62.65.76.26.15.77.412.0意大利4.23.26.77.27.27.27.79.1资料来源:联合国《统计年鉴》。发达国家消费物价年平均上涨率(%)国家1951-1973年1974-1981年美国2.79.4日本5.29.1联邦德国2.74.9法国5.011.4英国4.315.4意大利3.915.9发达国家总计3.49.9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家金融统计》年鉴。①长期奉行凯恩斯主义刺激经济的扩大财政支出政策,导致政府财政赤字增加,通货膨胀抬头。②石油输出国组织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造成西方国家生产成本提高,物价全面上涨。③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世界货币和金融体系不稳定。④科技革命对经济的推动效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减,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形成的新兴部门和新产品的市场已基本接近饱和,有待新科技新产品的问世。英国经济学家。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反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经济的放任自由政策,提出:当商品供给大于需求时,政府就应当通过举办公共工程、降低利率等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造成“滞胀”状况的原因是:知识储备有效需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Keynes(1883-1946)凯恩斯主义理论(Keynesiantheory)认为,一国在短期内生产技术、资本设备的质量和数量是不变的,因此国家干预和调节就是在总供给既定的前提下来调节总需求,即进行需求管理(demandmanagement)。目的是既要实现充分就业,又要实现物价稳定。总需求<总供给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紧缩失业总需求>总供给有效需求过度经济高涨通货膨胀总需求=总供给有效需求无失业和通货膨胀知识储备通常情况下,有效需求总是不足的国家通过干预和调节经济,扩大有效需求凯恩斯的两大支柱货币主义理论(Monetarytheory)和供给经济学理论(Supply-sideeconomicstheory)指导下的政策调整:(4)调整时期(Periodof,1982——1989年)①紧缩货币;②削减福利、减税;③对国有企业实行私营化;④放松对经济的管制;⑤限制工资增长等。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的日本则经历了在战后达到高峰之后的长期停滞的曲折发展,形成了“泡沫经济”。5、转变时期(Periodofchange,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①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科技迅猛发展;②产业结构变革和升级,知识密集型产业得以发展;③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④社会贫富差距扩大;⑤企业组织形式和生产经营方式发生新的变革,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更加灵活;⑥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发展迅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调解的必要性和复杂性显著加强。美日欧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GDP增长率单位:%)(1)年份:1987-1996年1997-2006年美国:2.9%3.3%日本:3.2%1.1%欧盟:2.2%2.4%(2)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美国:1.6%2.7%4.2%3.5%3.3%日本:-3%1.4%2.7%2.0%2.0%欧盟:1.3%1.3%2.5%1.6%2.1%国际组织科技进步带来新的产业,提高生产效率,促使社会生产规模扩大和质量提高,为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量。一系列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即“三个创新”。(1)科技革命的巨大推动作用新科技革命2、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与原因2025年日本15%工作由机器人完成。在日本的餐馆里,机器人可以做寿司;在大公司里,有负责接待客人并帮客人倒茶的机器人,还有负责清洁卫生的机器人;在家庭中,有能够陪老人聊天、给老人喂饭的保姆机器人……机器人甚至有望进入日本人的宗教领域,科学家正在设计可以主持神道教仪式的机器人。根据日本政府2007年制定的一份计划,日本将在2025年拥有100万个工业机器人。按照一个机器人能完成10个工人的工作量计算,届时这100万机器人相当于1000万产业工人,这一数字相当于目前日本全部劳动人口的15%。“聊天”机器人外形像个小机器人,屏幕上能显示各种不同的面部表情。看护机器人可与人交谈,可作为儿童、老人的看护,还能帮忙看家。来源:广州日报时间:2008-03-08国际组织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是经济增长的基础(2)经济体制与经济社会政策的调整和改革经济体制与经济社会政策的调整和改革不仅带来经济的较快增长,而且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面貌极大改观。调整和改革的动因要归功于社会批判的传统与监督制衡的机制。社会福利政策①战后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特别是西方大国间的矛盾极大地缓和。②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构建的国际经济机制。(3)有利的国际环境③同社会主义国家竟争的压力与动力。国际环境(二)经济体制与经济社会政策调整的内容(1)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盛行。运用预算政策刺激需求,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经济目标。1、普遍建立与发展宏观经济调节机制材料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政府采购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最高,1960、1970、1980年分别为19.8%、22.3%和20.8%,其中大部分为军事订货,为生产提供了最大的稳定市场。自朝鲜战争起,美国全球扩张和争霸进一步加强,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援助”名目繁多。这些开支在20世纪50年代平均每年53亿美元,60年代平均每年近60亿美元,70年代前三年平均达71亿美元。(2)20世纪70年代后,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经济理论大行其道。共同点是主张加强市场调节,缩小政府作用。货币学派,亦称货币主义,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货币学派在理论上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供应学派,因强调“供给创造需求”而得名,主张充分发挥自由市场对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的调节作用;政府的税收应该成为刺激供应、增加生产和实际收入的工具。(3)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政策显示出政府干预(Governmentintervention)方向的某种回摆。随着美国2007年8月开始的次贷危机演化为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乃至世界性经济问题,如何实现对金融业和全球金融体系的有效宏观调控,已成为西方国家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2、不断调整所有制形式,大大提高资本的社会化程度(1)当代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形式股权分散的“人民资本主义”、联合控股的垄断资本集体所有制、国家所有制、中小资本主义所有制以及合作制等各种经济形式。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实现形式更加灵活、多样。①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国有经济呈上升发展趋势,其中以英、法、意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发展最为突出。(2)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国有化与私有化进程多次交替感谢政府啊,我也进了国营企业,生活好过多了!②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有制的发展出现逆转。材料:2009年2月,美英两家银行巨头最终被不同程度地国有化:美国政府成为花旗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36%;英国政府成为苏格兰皇家银行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达95%。3月7日,英国政府再次出手,接手莱斯特银行集团高达2600亿英镑的有毒资产,成为该行头号股东,持股比例高达65%。国有化浪潮的实质①国有化曾被称为“社会主义实
本文标题:中国联通校园营销策划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97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