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中国近代现代史复习资料上册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鸦片战争1、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的禁烟运动(1)鸦片走私:①目的:扭转对华贸易逆差;②危害: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2)禁烟运动:林则徐、虎门销烟2、鸦片战争的经过两个阶段:1840、1841—1842各阶层在战争中的表现:(1)爱国将领:(2)人民:三元里(3)清政府:组织抵抗不力,导致战败。结果:清政府战败求和,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①主观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军事落后;统治者在战争中举棋不定。②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③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不可能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3、《南京条约》、《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1)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白银2100万元;③开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④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2)《南京条约》的附件:①领事裁判权;②片面最惠国待遇;③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权。(3)中美《望厦条约》:①享有英国除割地、赔款外的所有特权;②美国增加在通商口岸兵船出入、开医院、建教堂特权。2(4)中法《黄埔条约》:在美国的基础上增加通商口岸自由传教、建坟地等特权。二、鸦片战争的影响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社会性质的变化:大量主权开始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矛盾的变化: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最主要。革命任务的变化:由单纯的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变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中国由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阶段: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新思潮的萌发目的: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代表人物: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设译馆、编译书籍、仿制战舰。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影响: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寰球,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原因)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为什么?)(1)19世纪中期,西方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扩大海外市场,掠夺殖民地成为当时列强的共同愿望。(2)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停滞(原因—自然经济的抵制;口岸太少;鸦片贸易使国内购买力下降。)直接原因:“修约”要求被拒绝(清政府对列强心存疑虑,列强的主要目标是打击清政府)借口: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客观条件:国内太平天国运动;国外克里米亚战争结束。(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经过)爆发:1856年。3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占领委员会、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天津条约》的签订:背景:1858年英法联军沿海北上,在俄美“调停”掩护下,夺大沽、占天津。时间、国家:1858年,俄、美、英、法。内容:①公使驻京;②增开商埠(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③长江航行;④内地游历、经商、传教;⑤赔款:英法军费各200百万两,英商损失费200万两。《北京条约》的签订:背景:1960年,英法联军再占天津,攻占北京,洗劫、焚毁圆明园。时间、国家:1860年,英法。内容:①《天津条约》继续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给英国;④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3)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p15页表格太平天国运动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金田起义和定都天京原因:(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尖锐。(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人民带来新的灾难,加剧了阶级矛盾。(3)洪秀全的准备:创立拜上帝教发动群众。理论著作:《三原道》;根据地建设:冯云山、紫荆山。组织发展:起义核心的形成。(4)两广地区灾害不断,人民陷入困境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851—1853)----太平天国兴起和发展时期:主要发展线索:金田起义(爆发)→东乡称王→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突围北上→夺取武汉三镇→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2、颁布《天朝田亩制度》①时间:1853年;4②主要内容: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平均分配土地(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关于产品的分配,实行圣库制度(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③目的: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④评价:a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B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C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⑤实施情况:没有真正实施过。原因:客观方面: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田方案;主观方面: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3、太平天国的北伐、西征、东征北伐:(1)时间:1853年。(2)目的:推翻清政府统治。(3)将领:林凤祥、李开芳。(4)意义:牵制了敌人的兵力,打乱了敌人围攻天京的计划;为西征、东征创造了有利的战场条件。(5)失败原因:①孤军深入,给养和武器供应不足;②清朝统治者用重兵围剿;③自然条件恶劣。西征:①时间:1853年。②目的:巩固天京革命的大本营。③将领:赖汉英、石达开。④作战地区:安徽、湖南、湖北、江西。⑤战役:石达开指挥湖口战役。⑥结果:攻占了天京上游许多地区,巩固了天京革命大本营。东征:①时间:1856年;②目的:断绝清政府财源,充实自己经济力量;③将领:秦日纲、石达开;④结果:秦日纲东征夺扬州破江北大营;秦日纲、石达开破江南大营,解除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二、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1、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的转折①原因:定都天京后,领导集团政治腐败,内部矛盾尖锐。5②经过:杨逼封万岁、韦杀杨、洪处死韦、石达开出走。③影响: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的局面;清军重建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再次围攻天京。2、颁布《资政新篇》;目的:振兴太平天国,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主要内容:(1)政治:(2)经济:(3)文教:(4)外交:评价:(1)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2)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3)迫于形势,没能实施。(没有实施的社会基础)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1)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观方面: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①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不明革命目的;②定都天京后,领导集团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③战略上的失误。客观方面:中外发动势力勾结,联合绞杀。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3)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4)历史功绩;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坚持了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在反封建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一些领导人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5)新特点: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新旧交替的年代里,时代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意义。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加剧,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一、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1、时间:1861年。2、办事大臣:奕訢。3、主管事物:外交、通商、洋务等。64、影响:(1)加强了中外联系,有利于列强控制清朝的内政外交。(2)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3)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二、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洋务运动洋务派和顽固派:(1)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倭仁。(2)主张分歧:对西方科学技术和先进技术的态度。主要内容:(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①时间:19世纪60—70年代。②旗号:“自强”。③主要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天津机器局(崇厚)。(2)创办近代民用工业:①时间:19世纪70——90年代。②旗号:“求富”。③原因: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方面的困难。④主要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3)建立近代海军:①19世纪中期,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到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②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4)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1862京师同文馆评价:(1)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2)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人员,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兴起的条件(1)、鸦片战争前,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2)、外商企业的刺激。7(3)、洋务企业的诱导。兴起的标志:19世纪六七十年代,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兴办近代工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早期著名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继昌隆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特点:①布局:东南沿海地区;②行业:集中于轻工业部门;③规模: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④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3、早期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及特点: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两面性(革命性和妥协性)中国无产阶级产生及特点:19世纪四五十年代、集中、来源于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革命性。三、甲午中日战争1、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从日本方面看:①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国力逐渐增强;②统治集团早就制订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2)从清政府看:腐败无能刺激了日本侵略野心。(3)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农民起义,中日共同出兵朝鲜,日本借机扩大事端,发动战争。2、经过(1)爆发标志:1894、丰岛海战(2)四大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3)结果:清政府战败求和,与日本签定《马关条约》失败原因:清政府妥协退让、避战自保、军队腐败。3《马关条约》及其影响(1)1895、内容:①清政府承认“独立自主”;②割辽东半岛、台湾、澎8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③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④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⑤开辟内河新航线;⑥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2)危害: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①使日本进一步控制朝鲜,有利于日本向东北扩张势力;②严重破坏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③大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财政、经济;④开埠通商,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内地;⑤工厂,便利了资本输出,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原因: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时间:19世纪末。作用: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一场具有一定群众性的、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2、康、梁的维新思想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1)背景:①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②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3)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1)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讲学,阐发维新思想。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的传统道德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道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奠定变法的理论基础。(2)梁启超:在上海任《时务报》主笔,发表《变法通义》等论文,阐发变法图存道理。3、维新思想的传播和强学会的成立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9办报刊《中外纪闻》;成立维新团体强学会;办学堂。从1895年到1897年间,国内设立的学会、学堂、报馆共50多所,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4、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1)内容: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
本文标题:中国近代现代史复习资料上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00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