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专题八西方资本主义冲击下的近代思想
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思想考向例析·考力提升从四大方面深刻认识中国近代化的内涵1.经济近代化(1)鸦片战争后,各通商口岸受外国商品的冲击,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中国经济呈现出半封建化趋势。(2)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中国出现采用大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企业。(3)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4)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5)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考向例析·考力提升2.政治近代化维新变法运动倡导君主立宪制,迈出了近代政治民主化的第一步;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中国近代的政治民主化历程艰难、曲折、复杂。3.思想近代化(1)“西学东渐”贯穿始终,以救亡图存为主旋律。(2)在发展阶段上,经历了由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观念,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3)在内容上,经历了由学习资产阶级学说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转变。(4)在对待方式和实践效果上,经历了由照抄照搬导致失败到与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相结合而取得胜利的转变。考向例析·考力提升4.社会生活近代化在西方思想影响和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中国的社会生活由沿海到内地、由通商口岸到农村城镇逐渐发生变化。近代水陆交通从无到有;文化载体、通讯和信息传播手段不断丰富;风俗礼仪逐渐西化;结辫、缠足陋习逐渐革除。主干整合·考点排查考点一地主阶级的探索——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核心词:师夷长技、“中体西用”、抵抗派、洋务派1.新思潮的萌发——开眼看世界(1)代表人物①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仿制西方战舰。②魏源:代表作《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2)核心内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3)目的: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4)影响: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环球,探索救国之路。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内涵:“中学”,是指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技。(2)实践:洋务运动。(3)影响:为中国近代工业奠定了初步基础,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洋务派“自强”的迷梦彻底破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主干整合·考点排查考题预测·原创设计押题2(立意:主干知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阶段性主题)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的过程,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级观念。”确切而论,句中省略处应是()A.始而言政,继而言技,进而言教B.始而言技,继而言教,进而言政C.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D.始而言教,继而言政,进而言技解析“言技”——“言政”——“言教”这一进程即近代学习西方由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文化思想层面,反映了由浅入深、逐步扩展的学习历程。C考点二维新派、革命派的探索——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核心词:君主立宪、民主共和、进化论、三民主义1.早期维新思想(1)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2)局限性: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主干整合·考点排查2.维新思想(1)背景①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②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③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传播。④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先进人士认识到改革制度的必要性。(2)主要的代表人物及主张①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②梁启超: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主干整合·考点排查③谭嗣同:用资产阶级自由平等观念,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④严复:翻译《天演论》,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实行维新变法的必要性。(3)与顽固派的论战: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4)影响: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主干整合·考点排查考向例析·考力提升考向一从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审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典例1(2013·北京高考)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知识定位东西方文明的融合——维新思想特点关键点解答本题要注意两点:一是时间“秦汉以来”,二是“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考向例析·考力提升辨析选项①是董仲舒的著作,没有吸收外来文化,排除;②是朱熹的著作,它吸收了外来的佛教思想,符合题意;③是吴敬梓的讽刺小说,不符合题意,排除;④是康有为的著作,在此著作中他将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符合题意。答案B3.民主共和思想——新旧三民主义(1)旧三民主义内容①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推翻清政府统治。②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③民生主义:土地国有,平均地权。(2)旧三民主义评价①性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②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③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主干整合·考点排查考向例析·考力提升考向三深度理解三民主义典例5(2013·安徽高考)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知识定位三民主义——民生、福利设想考向例析·考力提升判断题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孙中山言论的主旨。孙中山认为社会问题(民生主义)与种族政治两大问题(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同等重要,故排除B项。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平均地权不是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C考向例析·考力提升关注三民主义常见的五个命题角度(1)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2)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推翻满清统治。(3)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4)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三权分立式的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5)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考点三资产阶级激进派——民主、科学,学习思想文化核心词: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1.背景(1)帝国主义进一步侵略;袁世凯专制、复古。(2)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3)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2.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干整合·考点排查3.影响(1)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2)宣传了民主与科学,起到了思想启蒙、文化革新的作用。(3)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开展。(4)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主干整合·考点排查考题预测·原创设计押题1(立意:历史意识——近代知识分子追求中国梦的方向)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等。其中“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的实践活动主要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考题预测·原创设计解析本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学习西方的梦想的层次。从物质层次到制度层次,最后上升到思想层次。由此可推理题干中的“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是指新文化运动。从新文化运动的特点也可得出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D考点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发表文章,翻译著作,如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2.与反马克思主义阵营论战,如问题与主义之争。3.创建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主干整合·考点排查考向例析·考力提升典例2(2013·四川高考)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知识定位近代中国的变化——争取独立、民主、自由、富强的抗争主题考向例析·考力提升调动所学19世纪40年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60年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19世纪90年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反抗西方侵略的斗争,同时,先进的中国人掀起了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潮流,故D项符合题意。“建立君主立宪”“建立民主共和”“全面引进西方文化”与题干“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不符,故排除A、B、C三项。答案D考向例析·考力提升考向二从民族觉醒、顺应时代潮流视角审视向西方学习历程典例3(2013·安徽高考)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知识定位戊戌变法思想——目的关键点正确把握材料主旨,明确材料信息题眼。考向例析·考力提升辨析选项题干材料是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主要阐述唤醒民众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借鉴外国经验的问题,排除B项。戊戌变法依靠的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故C项错误。戊戌变法缺乏群众基础,故D项错误。答案A考题预测·原创设计押题3(立意:主干知识——近代中国人探索抗争的时代主题)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发展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发展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解析近代前期是指1840~1919年。这一时期,中国外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封建势力的压迫。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主要任务有两个: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独立;反对封建统治,实现社会近代化。D
本文标题:专题八西方资本主义冲击下的近代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00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