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编写人:吕乐梅审核人:刘培学王汝华编号:0131专题十三区域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班级姓名学号使用时间:4.3限时:45分钟★课前预习案★【考纲要求】1.理解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掌握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3.掌握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4.掌握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考情分析】1.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该知识点在山东近四年高考中考查了3次,2010年考查了1道4分的选择题和11分的综合题,2011年考查了4分的综合题,2012年考查了8分的综合题,侧重考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流域综合治理对策与措施。难度中等。2.区域经济发展:该知识点在山东近四年高考中考查了2次,2009年考查了8分的综合题,2010年考查了4分的综合题,侧重考查鲁尔区的转型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农业。难度中等。【自主预习】1.山西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面临的问题及采取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课本40~47页、一轮178~179页)2.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综合开发及治理。(课本49~55页、二轮82~83页)3.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课本60~68页、二轮79页)4.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课本70~77页)【自我检测】A层读我国某地区略图,完成1~3题。1、甲、乙两河段河道整治的共同任务为()。①预防凌汛②发展航运③防治“地上河”④预防洪涝灾害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2、①②两平原地区共同的优势资源为()。①土地资源②水能、水电资源③煤炭资源④石油资源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3、解决①平原地区水资源供给紧张的主要措施为()。①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②南水北调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工业和农业④海水淡化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编写人:吕乐梅审核人:刘培学王汝华编号:0132(2011年潍坊一模)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回答4~5题:4、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是()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C.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D.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5、黄河三角洲与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的区位优势是()A.资源B.交通C.政策D.技术★课内探究案★探究点一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1.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一个地区内的资源状况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而对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则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不同,其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也不同,因而其开发利用的方式和方向也不相同。项目德国鲁尔区山西能源基地开发条件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煤炭资源丰富,离铁矿区近,水源丰富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位置适中,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生产结构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其主导产业煤炭是其主导产业,正在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存在问题煤炭开采成本提高,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传统产业衰落,环境问题明显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运力不足,环境问题突出综合整治措施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扩大煤炭开采量,发展交通,提高外运能力,加强煤炭加工转换,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治理环境污染2.流域的开发、建设与综合治理的分析思路1、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一般要考虑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和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地理条件。2、分析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时要综合考虑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得出流域开发的有利条件,从而制定出其开发方向。3、分析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时,首先根据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确定制约流域发展的不利因素,然后根据制约因素探索综合治理的对策。总体分析思路如下图所示: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编写人:吕乐梅审核人:刘培学王汝华编号:0133【特别提示】1.河流水能资源分析: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能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二是河流的落差。2.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影响因素:3.内河航运价值分析:(1)自然条件:主要考虑流量大小、流速快慢、有无结冰期、地形状况。(2)社会经济条件:主要考虑经济腹地的面积,经济腹地内人口、城市的多少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4.河流的治理措施: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编写人:吕乐梅审核人:刘培学王汝华编号:0134【典例1】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该区域城镇位于省境内,该省煤炭资源具有哪些优越的开发条件?(2)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区域能源基地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3)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当地收入,该地加强了对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如下图:试分析该生产模式与向外输出煤炭相比,主要优势有哪些?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编写人:吕乐梅审核人:刘培学王汝华编号:0135(4)如果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示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规划调整产业结构。请你就这一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典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下游流经波河大平原,沉积旺盛,河道高出河床6米。材料二淮河流域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冷暖和旱涝转变率较大。(1)试分析两流域丰水期的不同点及原因。(2)波河流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园艺业的比重较大,而淮河流域则以种植业为主,试分析两者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3)两流域内人口都比较稠密,归纳两流域城市分布的异同点。(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两流域共同的综合开发与整治措施。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编写人:吕乐梅审核人:刘培学王汝华编号:0136探究点二区域经济发展1.区域农业开发问题(如东北农业开发)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先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然后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如下图所示: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一个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条件,一般可从国家政策、资源和能源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区位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工业化、城市化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等,因此各区域应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积极发展科技、努力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美化环境等方面入手,促使该区域的工业化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典例3】(2012福建文综)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1)~(3)题。(1)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地形因素D.海陆分布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编写人:吕乐梅审核人:刘培学王汝华编号:0137(2)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A.≥10℃积温B.日照时数C.太阳辐射量D.年降水量(3)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分布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A.计算机网络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遥感【典例4】(2012·石家庄一模)设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I,用I/U的比值和0.5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完成(1)~(2)题。指标1980198419881992199620002004I/%50.0241.1444.4845.4947.1649.6956.32U/%9.4712.2616.3228.234.9436.2543.5I/U5.283.352.721.611.351.371.29IU-0.54.782.852.221.110.850.870.79(1)关于山东省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B.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逐渐缩小,到2004年可基本协调C.城市化一直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D.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2)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有()。A.造成了城市建设步伐的超前B.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C.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D.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当堂检测】B层下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地区以干旱严重而闻名,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被称为“旱腰带”。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扶贫开发重点区。读图回答1~3题。1、与渭河平原相比,“旱腰带”地区干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低山丘陵地形,地表水难存留B.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C.地表荒漠广布,水分下渗严重D.人口密集,工农业用水量大2、“旱腰带”地区不合理的农业开发导致的恶性循环是()。A.水土流失加剧→垦荒→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产量降低→扩大垦荒面积B.土地荒漠化→产量降低→扩大垦荒面积→荒漠化加剧→垦荒→植被破坏C.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产量降低→扩大垦荒面积→荒漠化加剧→垦荒D.垦荒→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产量降低→扩大垦荒面积→水土流失加剧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编写人:吕乐梅审核人:刘培学王汝华编号:0138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旱腰带”地区应()。A.利用草场资源优势发展牧业B.封山育林,发展旅游业C.发挥气候资源优势发展林果业D.修筑梯田,发展粮食生产★课后拓展案★C层辽宁省风能资源比较丰富,风速春季最大,夏季最小。该省的太阳能资源也比较丰富。读“辽宁省年平均风速分布和太阳能资源区划示意图”,回答1~3题。1.图中M点的风速数值可能是()A.3.2B.3.5C.3.8D.4.12.下列对该省风速的叙述,正确的是()A.B.C.D.由沿海向内陆风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有关该省能源分布及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能丰富程度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B.太阳能水平分布与风速水平变化呈负相关C.D.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4.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5.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编写人:吕乐梅审核人:刘培学王汝华编号:0139专题十三区域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参考答案【预习检测】1.D2、D3、B[1、根据纬度及河湖位置可判断,甲、乙两河段分别位于黄河下游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黄河和长江分别在甲、乙河段形成“地上河”。河道整治的首要任务是防治“地上河”、预防洪涝灾害。2、据图判断①为华北平原,②为江汉平原。华北平原土地资源丰富,多石油资源,但水能缺乏;江汉平原土地资源丰富,有石油资源,但煤炭资源缺乏。3、①为华北平原,解决该地区水资源供给紧张的措施为南水北调、海水淡化。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工业、节水农业,属于节流方面的措施。]4、B5、A【第4题,以长三角为切入点考查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知识。图中阴影地区为我国长三角地区,其城市化发展模式是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工业化,从而促进城市化。故选B。A是珠三角的发展模式、C是浙江的发展模式、D是东北地区的发展模式。第5题,以黄三角与长三角的对比为例考查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关键是明确我国资源分布状况。黄河三角洲地区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如石油等,但
本文标题:专题十三可持续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01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