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世界中世纪史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1、阿维农之囚:随着法国国王权势的扩大,法王对法国教会开始逐步实行政治上控制,经济上剥夺的政策。法王腓力四世时期开始向教会征税,为此受到教皇的激烈反对。公元1303年他派兵到意大利囚禁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公元1305年新当选的教皇克莱门五世是法国人,他宣布取消卜尼法斯加于法王的一切罪名,并移居法王控制下的阿维农。包括他在内的连续7任教皇都是法王控制下的傀儡,都驻在阿维农,史称“阿维农之囚”。阿维农之囚是罗马教廷神权由盛转衰的标志。2、凡尔登条约:分割法兰克人的加洛林帝国的条约。这一条约是加洛林帝国瓦解的第一阶段,预示近代西欧国家的形成。840年路易死后,爆发了公开的战争。路易第三子日耳曼路易联合秃头查理攻击长兄皇帝洛塔尔,洛塔尔败北求和。843年8月,在凡尔登达成协议,日耳曼路易获得莱茵河以东地区及西岸的沃姆斯、美因兹和斯拜伊尔。秃头查理获得高卢和些尔德河、默兹河以西地区,是为西法兰克王国。介于东、西法兰克之间,北起北海南至意大利中部为洛塔尔所有,他仍袭帝号。此条约大致奠定了法、德、意三国之间的疆界。3、黄金诏书: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于1356年颁布的帝国基本法。规定:当时权势最大的7个选帝侯享有选举皇帝的特权,承认选帝侯在其领地内政治独立,拥有征税、铸币、盐、铁矿开采等国家主权,以及独立的、不准臣民上诉的最高司法裁判权,拥有监督帝国的职权。诏书还规定城市间缔结的同盟或条约,不经领主许可无效;领主的附庸逃往城市,限期一月送还,否则罚款。黄金诏书从法律上肯定了大贵族分裂割据的合理性,标志着封建诸侯政治的合法化,皇帝完全丧失政治集权的可能性,封建诸侯有力扼制王权,加剧了德意志的政治分裂。4、萨利克法典:6世纪初由臣服于法兰克王国的罗马文化人(法学家、基督教僧侣)负责编纂的,相传是墨洛温王朝的创始人克洛维统治时期颁布的。其内容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把法兰克人的习惯法吸收、汇编为法典条文,其二是王国颁布的法令。该法典是法兰克国家早期习惯法的汇编,是研究墨洛温王朝时期法兰克人社会变迁与封建化起点的珍贵史料。从中可以大致看到法兰克社会封建化最初的基本情况。在加洛林王朝统治时期又经反复修改和系统化。该法典用拉丁文写成,共65章。包括对各种违法行为的审判和惩罚的规定,反映了法兰克人氏族制度解体和阶级分化的情况,是研究欧洲中世纪早期和法兰克人历史的重要史料。5、汉萨同盟:14世纪成立的德意志北部沿海城市为保护贸易利益而结成的城市同盟。最重要的城市有吕贝克、汉堡等城市。14世纪同盟达到鼎盛时期有70-80个城市加盟。同盟大会每3年举行一次,拥有武装和金库。加盟的任何城市享有商业特权和经商的便利条件,商业诉讼不受封建法庭管辖。任何逮捕同盟成员、对同盟失信等的城市将受到贸易抵制。1370年汉萨同盟战胜丹麦,迫使其签订《斯特拉尔松德条约》,扩大了同盟对波罗的海和北海的贸易的控制。自15世纪起,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欧洲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以及民族国家和专制王权的形成,汉萨同盟日益衰落。6、托马斯·阿奎那:中世纪百科全书式的著名神学家、经院哲学理论体系的最终构建者。他所创立出的神学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对基督教神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主要著作《神学大全》是对基督教神学理论进行全面系统总结和阐发的经典性著作,是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百科全书。他主张一切知识都是为了论证上帝的伟大,提出了“宇宙等级秩序”论,对教会权威和封建社会等级秩序作了充分的神学论证,为封建等级秩序蒙上了神圣的宗教光环。他的经院哲学思想直到今天仍在西方有着重要影响。7、尼卡起义:532年爆发于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一次起义。当时帝国政治腐败,贪赃枉法成风,阶级矛盾激化。起义原因比较复杂,大致与首都基层组织“德莫”之间的分歧有关。最初是代表工商业者和富裕居民的绿党率先抗议皇帝偏袒代表元老贵族和上层居民的蓝党,之后引发两党冲突;在查士丁尼一世镇压之后,两党联合起来掀起了反政府起义。起义者以“尼卡”(胜利)为口号,反对专制、苛税和贪污等暴政,焚烧官署,捣毁贵族邸宅并攻打监狱和袭击皇宫,要求罢免特立波尼安等权贵,重新推举新皇帝。起义最终被查士丁尼大帝派兵残酷地镇压下去。8、徙志: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秘密传教,其传播将使麦加的克尔白古庙失去宗教中心的地位,直接威胁麦加贵族、商人的特权和利益。因此遭到以阿布·苏非扬为首的麦加贵族的反对。他们禁止伊斯兰教传播并欲杀害默罕默德及其信徒。622年7月16日深夜,穆罕默德和艾布·伯克尔被迫率领一部分信徒掏出麦加城,直奔雅特里布,伊斯兰教将这一历史事件称为“徙志”,这是穆罕默德一生中的转折点。徙志对伊斯兰教的勃兴和阿拉伯统一国家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9、查理曼大帝:查理于公元742年出生于法兰克王国的贵族家庭,其父矮子丕平原为法兰克王国宫相,废黜了墨洛温王朝的末代国君,取而代之,开创了加洛林王朝。查理自幼跟随父亲参与征战,精于武艺,具备军事才干。768年,其父去世后,查理与其弟卡洛曼按传统“裂土而治”平分国土。查理阴谋害死其弟后重新统一法兰克而独揽大权。他在位时期,加洛林王朝因其扩张而臻于极盛,他本人被称为“查理大帝”。他在位四十六年中先后发动了五十多次对外战争。查理的业绩不仅限于军事征服,在法律、经济、文化教育方面均有建树。但查理死后不久,帝国就出现了分裂,他的三个孙子瓜分了帝国。查理是虔诚的基督徒,在他一生的征战过程中,也把基督教推广到了所有被征服的土地上。查理曼是新兴封建主阶级的杰出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所推行的一系列统治措施不仅巩固了对帝国的统治,而且对后来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0、扎克雷起义:法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之所以被称为“扎克雷起义”,是因为法国封建主对农民常蔑称为“呆扎克”,意即“乡下佬”。发生在英法百年战争的第一阶段,起义的原因是兵祸和黑死病的流行,大量人口死亡,农民陷入了绝望境地;战争加重了人民负担;封建领主的盘剥引起人民的不满。1358年5月,法国北部博韦地区的农民首先举行起义。起义很快席卷了法国北部绝大部分地区。在农民吉约姆·卡尔的领导下,起义者提出“消灭一切贵族,一个不留”的战斗口号。6月8日,国王“恶人”查理以谈判为名,诱捕了卡尔,群龙无首的起义军被击败。农民遭到血腥镇压,卡尔也被处死,巴黎市民的起义也在8月为太子查理率军队所镇压。这次起义有力地扫荡了法国北部农村的封建秩序,沉重打击了封建主阶级,使不少农民暂时摆脱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促使庄园农奴制走向衰落。11、阿尔弗雷德:英格兰威塞克斯王国国王。年轻时受过军事训练。868年从军,随兄艾特尔雷德国王率军支援麦西亚王国抗击丹麦人入侵。871年丹麦人入侵威塞克斯时即位。在危难之际,他重整军队,遏止住丹麦人的进攻,并迫使其媾和,撤至伦敦到彻斯特以北地区(史称丹麦法区)。阿尔弗雷德大帝不仅遏制了诺曼人的入侵,并且在政治上、文化上也都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一生为英格兰做了四件大事:第一,他颁布了《阿尔弗雷德法典》,这部法典将历代盎格鲁-撒克逊王国法律加以整理汇编,其后来成为英国习惯法的基础。第二,他奖励学术创立贵族子弟学校,同时组织编纂《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并亲自安排将英国文学之父比德的《英格兰民族教会史》等著作译成英文,从而为英语和英国本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三,他废除义务兵役制,改用土地封赐的办法加强对军队的控制,这是后来封建骑士的雏形。当然,阿尔弗雷德大帝最主要的还是他抗击丹麦人的军功。他是欧洲中世纪最杰出的君主之一,被后世尊称为“英国国父”。12、诺曼征服:公元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对英国的征服运动。1066年1月英王爱德华死,威廉率兵入侵英国,要求继承英国王位。10月,威廉在英国东南部的哈斯丁斯战役对英军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刚继位的英王哈罗德战死。同年12月,威廉在伦敦西敏寺加冕为英国国王,即威廉一世。随后又经过5年的战争,彻底征服了英格兰。“诺曼征服”将大陆的封君封臣制导入不列颠,加速了英国的封建化进程。威廉一世没收盎格鲁—撒克逊贵族土地,分封给随他而来的法国封建主,建立了封君封臣的政治结构,确立了比较强大的王权统治。13、末日审判书:英王威廉一世下令进行的全国土地调查情况的汇编。为了加强对领主的控制,确定其所承担的土地税额和封臣义务,威廉于1086年组成一个专门委员会,在全英范围内详细地核对与查证各级封臣及自由人的土地财产、收入数额以及农奴数量、庄园生产等的情况,并将调查结果载案入册,于第二年编成《土地赋役调查手册》。由于调查过程十分严格,清查项目细致无遗,该调查册又被称为“末日审判书”(意指它所记录的情况不容否认,犹如末日审判一样)。从这一文件显示的调查情况看,绝大部分土地为封建主所占有,他们推行庄园农奴制经济。各种依附者构成农奴阶级的主要成分,从领主处分得份地,负担各种苛捐杂税。封建生产关系在英国得以最终确立。14、瓦特·泰勒起义:十四世纪的英国农民起义。1381年5月英国各地爆发了反对增税的农民起义。起义农民推举瓦特·泰勒为领袖,于6月13日占领伦敦。起义者要求废除农奴制,消除市场垄断,大赦起义者,没收教会和寺院土地并分给农民,消灭一切领主特权等。国王理查二世以含混的回答敷衍起义者,引起泰勒的不满。伦敦市长沃尔沃思和国王的随从发动突然袭击,杀死泰勒,起义者溃散,各地起义相继被镇压。瓦特·泰勒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给予开始没落的农奴制以沉重打击,封建领主的权势被严重削弱,加深了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15、阿尔比异端:中世纪西欧宗教异端教派。主要活动在法国南部和意大利北部。他们以法国南部的阿尔比城为主要活动中心,盛行于12—13世纪,包括华尔多派和纯洁派两大派别。华尔多派反对官方教会的礼仪和正统教义,否认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抨击教会聚敛财富,提倡平均财富;纯洁派认为封建秩序和教会都是罪恶的化身,教皇是魔鬼的代理人,主张信徒必须信守独身,它吸收了摩尼教的善恶二元论;反对天主教会的仪式和教阶制度,要求废除什一制。阿尔比派思想在人民中传播迅速,引起了教会的极大恐慌,教皇英诺森三世于1208年组织十字军前往镇压。1213年,阿尔比异端惨遭镇压。罗马教廷组建僧侣团体到各地侦探和督察,并设立“异端法庭”用火刑等加以迫害。16、罗兰之歌:中世纪法国英雄史诗的代表作,是以帝王将相武功为内容的叙事诗,在欧洲称为纪功歌,起初都是吟游诗人在深宅大院、通衢大道吟唱的歌谣,后来才编写成书。它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约于12世纪用地方语言罗曼语写成。史诗长4000余行,以简朴流畅的笔调描述了查理曼的侄子罗兰伯爵在整套西班牙的伊斯兰异教徒的战争中英勇阵亡的悲壮故事。它歌颂了“忠君爱国”的情操与勇敢无畏的精神,刻画出封建骑士的崇高形象。史诗的创作年代不详,故事内容与史实颇不一致,作者身份也很难弄清楚。17、克吕尼运动:10世纪至11世纪西欧基督教会修道院的一次重大改革运动,得名于运动发源地法国克吕尼修道院,后逐渐在西欧大陆展开。它反对教会的世俗化,反对神职人员结婚和神职人员的家族世袭教职,提倡整顿教规、严守戒条,进而从道德的层面转向政治的层面,鼓吹整个教会应当听命于罗马教廷,反对世俗权力控制教会神权。该运动得到西欧修道院的普遍响应。运动后期要求教皇权力至上,主张教皇有权独揽主教授职权,甚至有权废黜世俗君主,一些该派修士如格里高利七世担任教皇后实践了这些理论,从而引起了教皇与世俗君主的长期斗争。罗马教皇建立起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18、普罗可比:6世纪时拜占廷帝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出生于巴勒斯坦的该撒利亚的一个贵族之家,早年曾受过古典教育,熟悉古代历史学家的著作,以学识渊博闻名。527年左右来到君士坦丁堡,教授修辞学,不久被查士丁尼的大将贝利撒留聘为记室。在以后的15年间,普罗科匹阿斯跟随贝利撒留向外远征,东抗波斯帝国,西侵汪达尔王国和东哥特王国,力图实现查士丁尼的对外扩张目标。542年当查士丁尼政府对西方的侵略战争远未结束时,他已回到君士坦丁堡,直至去世时止,在帝国政府内担任高级官吏和元老院议员,同时著书修史,把自己所经历和熟悉的查士丁尼时代的内外政事详细地记载下
本文标题:世界中世纪史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05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