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世界历史上文字载体分布及其地理意义
世界历史上文字载体分布及其地理意义文字是人类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是文明社会产生的标志。文字记录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演变,是人类文明最忠实的见证者与记录者。而文字载体则承载着这些人类文明,世界上不同文明文字载体的发展演变,不仅仅是不同文明的体现,亦是当地地理特异之处的体现。在此对人类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的文字载体进行分析讨论。1.两河流域两河流域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Mesopotamiaculture),或两河文明。是指在两河流域间的新月沃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所发展出来的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这一带远古时期居住着许多种族,是干旱区域,但下游土地肥沃,很早就发展了灌溉网络,形成以许多城市为中心的农业社会。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为世界发明了第一种文字——楔形文字,编制了第一种法律,发明了第一个制陶器的陶轮,制定了第一个七天的周期,第一个阐述了创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话。至今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远古文字记载材料——泥版。大约在公元前3300年,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今伊拉克境内)苏美尔人用两河流域沼泽地盛产的粘土制成泥版,用芦苇杆削成切面呈三角形的笔,在泥版上印刻成文字。由于这种文字呈楔形,被称为“楔形文字”。泥版制作为最初的文字载体,具有取用方便、造价低廉、坚固耐用、保存持久的特点。泥版在两河流域使用时间长达3000余年,为两河流域古代文明留下了大量见证。在地里位置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广义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中下游地区,东抵扎格罗斯山,西到叙利亚沙漠,南迄波斯湾,北及托罗斯山。北部为山地,向南经过于草原和平原到南部沼泽性的两河三角洲。狭义的仅指两河之间的地区。该平原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击而成,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光照充足,降水不太多,因为这儿是热带沙漠气候,不利于形成以树木植物或动物皮毛为材料的文字载体,而两条河流涨潮退潮及适宜的水热条件等导致粘土资源丰富,利于泥版这一材料的形成,这也是导致楔形文字产生的条件之一。2.古埃及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是典型的水力帝国,受宗教影响极大,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对永恒观念的一种崇拜产物,也是法老的陵墓。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今中东地区),起初在尼罗河流域,直到国力强盛时候,才达到当今的埃及领土。它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南邻努比亚(今埃塞俄比亚和苏丹),西接利比亚。从地理上看,埃及的东西两面均为沙漠,南边有几个大险滩,同同外界交往甚难,只有通过东北端的西奈半岛与西亚来往较为方便。所以,古代埃及具有较大的孤立性。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的沼泽地生长一种植物“纸莎草”,古埃及人用它的纤维杆制成“草纸”作为书写材料。在古埃及,草纸的生产由国家垄断。从公元前3000年起,埃及的草纸就出口到全地中海地区。而古埃及除了草纸作为书写材料之外,石碑也是主要的书写材料之一。古埃及书写材料的出现与当地的地理条件有着很大的关联,当地处于沙漠荒漠地带居多,石料丰富,石碑的出现是合理的,而当地沼泽生长的植物纸莎草也为草纸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3.古希腊古希腊是西方历史的开源,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古希腊紧邻地中海和爱琴海,是海洋文明(西方文明)的源头,所以古希腊文明又称海洋文明。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他的地理范围大致以希腊半岛为中心,包括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部沿海,爱奥尼亚群岛以及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的殖民地。在希腊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平原,连绵不绝的山岭河川将陆地隔成小块。但是,浩瀚的海域却赋予希腊先民以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里海岸曲折,绿岛相连,港湾众多,地中海气候温和宜人,海洋资源得天独厚。山岭沟壑,耕地缺乏,土地贫瘠,限制了粮食的生产,人地矛盾突出。迫使希腊从事海外贸易,海外殖民和经济文化交流。而曲折的海岸线,众多的优良港湾尤为这些活动提供了条件。特殊的地中海气候使得希腊盛产葡萄酒和橄榄油,为海外贸易提供了商品。正是这些原因,促成了古希腊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互利互惠的思想观念,开放探索的民族精神。埃及的宗教,波斯的哲学,腓尼基的文字,巴比伦的天文和“野蛮民族”的艺术,数不清的远古文明和几千年的文化成果都迅速通过这些根系传播到伯罗奔尼撒起伏的丘陵,传播到阿提卡丰收的果园,传播到比阿提亚贫瘠的山岭。南希腊阿哥利斯地区的弗朗克提洞穴,有大约公元前7000年的中石器时代遗址,居民用黑曜石制作的石器捕捉海鱼。新石器时代的居住地分布于希腊本土和爱琴海各岛,最早可推至公元前6000年。克诺索斯新石器时代各处居民的生活方式大致相同,公元前3000年,爱琴海地区进入青铜时代,出现了奴隶制国家。青铜器的使用使当时的克里特文明出现了宏伟的建筑物,19世纪出土的克诺索斯王宫遗址是当时的典型建筑。克里特人的文字一般称之为Eteocretan(“原克里特文”),它可能是用仍未被破解的线性文字A书写。后期文化中,由于迈锡尼文明的入侵,他们转用线性文字B,一种早期希腊语字母来记事。古希腊作为人类文明的一大发源地,有着其独特的文字载体——羊皮。公元前2世纪,埃及拒绝供应草纸给敌对的柏佳马(今土耳其境内),小亚细亚的抄写员只好以羊皮制成羊皮纸用于书写。羊皮纸在中世纪的欧洲广为流行。它的出现带来了两项文明的进步:第一,人们可以用鹅毛笔来写字。与芦苇笔相比,鹅毛笔使用更方便,可以发挥的书写功能更大。第二,羊皮纸可以按照罗马典籍(折叠记事板)的方式折叠缝定,装订成册,使之成为现代书籍的前身。4.古印度印度的远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发现的。由于它的遗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的,所以通常称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这类遗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印度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这个国家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从远古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亚洲到欧洲等多种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一个由五大民族构成的国家,本身就像一个大大的文化博物馆。首都新德里西岸的孟买是文化的中心。古印度虽然是一个多种姓的、历史包袱较沉重的国家,但依然为世界文化留下了独特风格的遗产。古印度主要以石料树皮和树叶作为文字载体,古代使用石料作为文字载体的民族部落比较多,而最具特色的是聚落在印度河流域最早发明印度河铭文的人们和美洲大陆上最早在石柱上刻写文字的玛雅人。采用树皮、树叶做文字书写材料的民族部落则更为广泛,在拉丁语中的Liber这一单词,具有“树皮”与“书籍”两种含义。印度的贝多罗就是梵语中的Pattre,意为“树叶”。而玛雅文明中至今仍幸存于世的四部文学作品就是用树皮纸写成的。5.中国古中国(AncientChina)即华夏文明,属大河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四大文明古国)。中国,这个历经五千年文明的东方巨龙,在频繁的外族入侵中愈来愈强,无论是蒙古的征服还是满族的入关,文明最终被征服被汉化的却是他们,共同属于了悠久伟大的中华民族。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中国的文字载体尤为发达,从有记载起,由甲骨逐渐发展到青铜,竹木,
本文标题:世界历史上文字载体分布及其地理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07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