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世界古代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萨利克法典:5世纪时,萨利克人的习惯法汇编。墨洛温王朝的创始人克洛维统治后期(约507-511)颁布的。它在克洛维的后继人统治时期曾两度被重新颁布。而在加洛林王朝统治时期又经反复修改和系统化。《萨利克法典》主要是一部刑法典和程序法典,列举了各种违法犯罪应科处的赔偿金。但它也包括一些民法的法令,其中有一章宣布女儿不得继承土地。16世纪时,这一章被错误地引来作为妇女不能继承王位这一现行法律推定的权威依据。(书130页)委身式(投托、庇护):是西欧封建化过程中,农民依附于贵族的一种形式。由于战乱、社会动荡以及官府的勒索,使众多民众无法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同时,军事制度由轻装发展到重装,农民不堪费用,便把自己的土地交给贵族,依附于贵族,从而减轻自己的负担,这种形式叫做委身式。查理大帝: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的祭奠人。他建立了囊括西欧大部分地区的庞大帝国。公元800年,由罗马教皇加冕神圣罗马帝国开国皇帝,号为罗马人皇帝。他在行政、司法、军事制度及经济生产等方面都有杰出的建树,并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是他引入了欧洲文明,他被后世尊称为“欧洲之父”。丕平献土:矮子丕平在751年建立加洛林王朝时得到教皇支持,教皇又于754年为丕平加冕。为了报答教皇,丕平率兵进攻伦巴第人,于756年确立了教皇对罗马附近及拉文那总督区的统治,奠定了教皇国2的基础。教皇不仅是精神领袖还有大片自己的领土。这一事件称为“丕平献土”。凡尔登条约:分割法兰克人的查理曼帝国条约。843年,路易一世的三个儿子罗退尔、日耳曼路易和秃头查理在凡尔登缔结条约。日耳曼路易得莱茵河右岸地区和巴伐利亚,地理上称日耳曼。查理所得地区大致与今天的法国相合,地理上称法兰西。罗退尔保留皇帝称号,得到意大利中部、北部及路易、查理所占地区之间的狭长地带,后来得名为洛林。这一条约是查理曼帝国瓦解的第一阶段,预示近代西欧国家的形成。行会:几乎与中世纪城市同时产生,分手工业行会和商人行会。为了反对贵族剥削、保证自身利益、防止内部竞争,同一城市的手工业者结成联盟,称为“手工业行会”。手工业行会成立初期,对维护手工业者的利益、团结手工业者与封建主斗争,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它的宗旨在于维护小生产者的利益,反对竞争甚至拒绝改进生产工具,日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14世纪以后,手工业行会逐渐衰落。在手工业行会建立的同时,一些城市的大商人为了保障自身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在一些地区的贸易独占权,结成商人贸易行会。随经济贸易的发展,许多城市的商人行会又结盟,形成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商人行会。阿维农之囚:法王权势扩大以后,对法国教会逐步实行政治上控制、经济上剥夺的政策。法王腓力四世在位时开始向教会征税,并派人到意大利囚禁为此同法王发生激烈冲突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1305年3选出的新教皇为法国人,1308年将教廷迁居到靠近法国边界的阿维农,以后七任教皇均为法国人,都受法王控制。1377年教廷迁回罗马,但阿维农教皇继续存在并和罗马教廷对立。这一段历史史称“阿维农之囚”。十字军东征:是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的宗教性战争,是西欧封建主规模最大的对外扩张活动,时间从1096-1291年,前后共八次东征,结果均以失败告终。第四次东征时占领君士坦丁堡灭了拜占庭帝国,第四次十字军充分暴露了为讨伐异教徒而组织的东征具有侵略和掠夺的性质。1291年丧失了最后一个据点阿克城,十字军东征结束。十字军东征虽然对被侵略国家造成巨大的灾难,但对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产生了巨大影响。诺曼底征服:以诺曼底公爵威廉为首的法国封建主对英国的征服。在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丹麦一带的诺曼人的一支,10世纪时定居法国北部,形成诺曼底公国。1066年,威廉在教皇支持下,以武力进攻英国。12月25日,威廉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为英国国王,即威廉一世,建立诺曼王朝(1066-1135),史称诺曼底征服。诺曼底征服是英国社会发展的一次重大转折,它使英国政治、经济、阶级结构、民族关系和文化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封建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步入了中世纪西欧的最前列,并对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威廉一世:法国诺曼底公爵,英格兰第一位诺曼人国王。生于1028年,是罗伯特唯一的儿子。8岁继承父亲的公爵位,15岁被封骑士,4开始在领地执政。1046-1055年间多次平息贵族的叛乱。1054-1060年间反对国王亨利与安茹的马特的同盟。1063年征服曼恩。1066年以武力进攻英国,10月14日进驻伦敦,12月25日威廉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加冕为英格兰国王。威廉为人严厉、残忍,而且精力旺盛。1087年死于诺曼底。自由大宪章:英国限制王权的封建文件。英王约翰不得不答应男爵和高级教士的各项要求,于1215年6月19日认可了他们所起草的“大宪章”,共63条。这一文件的主要精神是维护封君封臣制度的既定原则,维护教速封建贵族的特权。主要内容是限制王权,保障贵族骑士和市民的权益。因为封臣制的瓦解、王权的强化和专制王权的建立,“大宪章”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已变得微不足道。大宪章把王权放在封建契约约束之下,充分反映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到17世纪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利用这一古老的文件为武器同专制王权作斗争。模范国会:1265年,西门召集国会讨论国事,出席的除教俗大贵族外,还有各钧郡守选派两名骑士,各城市选派两名市民参加。这次会议开了以后英国国会有骑士、市民参加的先例。1272年长腿爱德华一世继位为英国国王。1295年,为解决各项重大问题他召集国会。这次国会和西门所召开的类似,不但有大贵族参加,而且有城市和骑士代表参加。这次国会后来被称为“模范国会”,并被认为是英国国会的开始。百年战争:1337-1453年,英法两国发生了长达一百多年的战争,史称“百年战争”。战争有其复杂的原因,包括王位继承问题、领土争5端以及对佛兰德尔的争夺。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死后,腓力六世即位。英王爱德华以腓力四世的外孙身份要求继承法国王位并向法国发动战争。战争初期英军获胜,继而从1369年开始的几年内,法国大部分失地,但接着发生了封建主内讧,国力削弱。英军于1415年再度入侵,以后占领法国北部。法国人民激于爱国热情,奋起反抗,终于收复除加来以外的全部土地,取得最后的胜利。加洛林文艺复兴:公元8世纪前后欧洲中世纪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也被称为“欧洲的一次觉醒”。随着基督教的传播和深入,8世纪中-9世纪末,西欧形成了加洛林王朝艺术。这是日耳曼人对基督教、拜占廷和古希腊罗马分割的大规模地模仿和学习,其推动人是查理曼大帝。他大兴宫殿和教堂建筑,成立宫廷学院,要求教会和修道院办起学校,开设了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课程。在此基础上11-13世纪基督教文化兴起。查士丁尼:527-565年在位,拜占廷帝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查士丁尼统皇帝统治时期被认为是拜占庭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他对内政策的核心是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对外政策的基本点是扩张领土。532年镇压君士坦丁堡的尼卡起义,编纂称《罗马民法大全》,对外大肆用兵,先后灭掉汪达尔王国、东哥特王国、占领北非、意大利、科西嘉、西西里和伊比利亚半岛的南部。另外,他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重修君士坦丁堡并修建了圣索菲亚大教堂。《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律》的总称。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于528年下令编纂,由法学家特里尼安6主持。巩固帝位、突出君权是这部法学文献的基本宗旨,宣扬皇帝意志、承认阶级差别、保护私有财产。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欧洲各国法律产生巨大影响。军区制改革:七世纪中期拜占廷帝国希拉克略王朝开始实行的一项改革。具体内容有:1、把北非、意大利实行的军区制移植到东方,设若干军区,以军区代替行省,军政合一,由主管军事的将军统治,实际是对全国实行军事管制;2、建立军屯制度,自由农民被编入军队,并分配以世袭份地,亦兵亦农,缴纳赋税但不服劳役;3、对军队上层则进行土地分封,形成军事封建贵族,既作为帝国阶级支柱,又加强帝国军事力量。军区制改革大大加强了帝国的经济、军事力理,使帝国得以继续存在。破坏圣像运动:8-9世纪在拜占庭帝国发生的破坏基督教会供奉圣像、圣物的运动,其实质是反对正统教会统治势力和教会修道院占有土地的政治斗争。基督教内长期存在圣像崇拜,土地大部分掌握在教会和修道院之手,它们还享有免税和免徭役特权,从而严重影响国家的税收和军队的巩固。于是立奥从726年宣布反对圣像崇拜,掀起一个全社会破坏圣像运动。君士坦丁五世时期(741-775)圣像破坏运动达到最高峰。787年召开尼西亚宗教会议,宣布恢复圣像崇拜。813年立奥五世继位。圣像破坏运动重新兴起,进入第二阶段。843年狄奥多拉重新宣布恢复圣像崇拜,历时117年的圣像破坏运动至此终止。普洛尼亚制:拜占庭帝国的监领地制度,又称“恩准制”,与法兰克7的采邑制相似。科穆宁(1081-1185)王朝时期确立。即政府将国家的和农村公社的土地分给公职贵族监领。监领主必须为国家服役,并按监领地的大小提供相应的兵员为国家服军役。监领主同时也拥有对监领土地上的农民的支配权。农民必须向监领主缴纳租税,并服劳役。因此,在监领地制形成的同时,自由农民也成为了依附农,拜占庭的封建化也宣告完成。后来监领主又取得领地的行政和司法权。监领地变成封建型的封建大地产,普洛尼亚制的实施加强了国家和军队的实力,但也潜伏着离心的倾向,导致分裂割据的加剧。《往年纪事》:是基辅罗斯历史上很重要的一部历史著作,又是一部优美流畅地位文学作品。成书于12世纪,作者涅斯托尔是基辅洞穴修道院的修道士。它是罗斯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通史,它的重大价值在于这是东斯拉夫人自己完成的首部历史著作,是罗斯早期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的百科全书。《罗斯法典》:它是在东斯拉夫人习惯法的基础上,结合罗斯历代大公颁布的法令,在11-12世纪编成的法令汇编。法典中反映了罗斯封建关系的形成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封建所有制,巩固封建制度。《罗斯法典》的简本和详本两种版本,是研究基辅罗斯历史的珍贵资料。索贡巡行:基辅罗斯国对居民征收贡物的方法。对邻近地区进行武力征服是基辅罗斯的最重要政策。通过武力征服一方面掠夺财物和奴隶,另方面强迫当地居民称臣纳贡。被征服者必须履行纳贡的义务。每年冬初大公率领亲兵队到各地挨家挨户征收贡物,索取毛皮、蜂蜜、8蜂蜡等,后来也索取粮食和奴隶。这就是“索贡巡行”,是占有东斯拉夫人财富的基本方式。伊凡一世:莫斯科公伊凡一世1325-1340年在位,绰号“钱袋”(卡利达)。他经常用金钱收买蒙古王公和自己的政敌,同时也采用暴力来消灭竞争对手。1327年他自告奋勇率军镇压特维尔人民掀起反抗蒙古统治的起义。1328年,金帐汗册封伊凡为“弗拉基米尔即全罗斯大公”,替蒙古人征收赋税。他大力扩展领地,增强国力。还通过种种手段,动员罗斯大主教把主教驻节地由弗拉基米尔迁至莫斯科,事莫斯科具备了政治中心和宗教中心这两大优势。王权与教权的结合不仅加强了他的政治、经济力量,而且也建立起强大的精神支柱。伊凡四世:即俄罗斯历史上的伊凡雷帝,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1533年即位,1547年在克里姆林宫加冕为俄国第一任沙皇。1547年至1584年为沙皇。为了加强皇权,他开始推行政治、经济、司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限制大贵族的专横。改革加强了沙皇和中央的权利。他对外还风行侵略扩张政策,扩大了俄国的版图。徙志:公元613年,穆罕默德开始公开传教。麦加贵族坚决反对伊斯兰教并将它们驱逐出麦加。公元633年9月穆罕默德被迫出走,迁往麦地那。伊斯兰教将这一历史事件称为“希吉拉”即(徙志)。徙志是阿拉伯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对伊斯兰教的胜利和阿拉伯统一国家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五功:是伊斯兰教的宗教教义之一,包括念功、拜功、斋功、课功、朝功。念功,即背诵“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9拜功,每天朝麦加方向拜5次(破晓,中午,下午,日落
本文标题:世界古代史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08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