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AI人工智能 > 世界各国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
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theGrammarTranslationMethod)是“用母语翻译教授外语书面语的一种传统外语教学法,即用语法讲解加翻译练习的方式来教学外语的方法”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古典法,旧式法(OldMethod)、阅读法、普鲁士法(thePrussianMethod)等。其代表人物为奥朗多弗(H.Ollendorff)和雅科托(Jacotot)等。外语教学法源于拉丁语教学法,盛行于15—17世纪的欧洲,当时称“语法模仿法”,是翻译法的雏形。到了18—19世纪,西欧一些国家确定了翻译法的教学地位,因此法重视语法教学而被称为语法法或语法翻译法,因继承了拉丁语的传统又称传统法。中文名:语法翻译法外文名:OldMethod意义:传统外语教学法特点:继承了拉丁语的传统教学流程[1]复习:默写单词;背诵课文段落。[2]教授新词:在黑板上列出本课新词的单词、音标及母语解释,并逐字讲解。学生跟教师朗读单词。教师说出母语意思,学生说了英语单词。[3]讲授语法:讲解语法意义及相关规则,在黑板上列出课文中的相关词汇,学生按语法规则进行转换等。[4]讲解课文:教师逐句念课文,学生分析语法与译成母语。教师随时纠正错误。[5]巩固新课:学生跟教师逐句朗读课文。教师依课文提问,学生按课文回答。[6]布置作业:拼写单词;语法填空;背诵课文。典型特点[1]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外语范文(特别是古典文学作品)和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的能力,以应试为目的。[2]以传统语法作为教授外语的基础。语法被当作语言的核心,是外语学习的主要内容。语法讲解采用演绎法,先讲解语法规则,例句,然后在练习中运用、巩固规则。主要的教学方法为讲解与分析句子成分和语音、词汇变化与语法规则。词汇教学多采用同义词与反义词对比和例句示范法;讲解与分析语法基本上采用演绎法,即教师给出规则或结论,要求学生记忆和用规则解释课文。[3]语法材料的安排是先语法后课文。课文是由艰深的片断文学作品组成,并附有用母语详细注释的词汇表和详细解释的语法规则。课本中语法规则和课文分两部分安排。先呈现孤立的语法规则,单词、例句,后安排摘自名著的课文。教学采用先学完语法后再阅读课文。[4]翻译是教学的基本手段。外语翻译成母语,母语译成外语的逐词翻译是教学的基本手段。外语知识的讲解、练习、巩固和阅读技能的培养都采用翻译方法。[5]课堂管理采取教师权威模式,教学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单向行为。教师系统传授、学生全盘接受外语语言知识。强调对词汇和语法规则的记忆,认为背诵语法规则是学习外语的捷径。学生很少提问,学生之间交流更少。[6]文学语言优于口语;重读写,轻听说。口语教学局限于使学生掌握词汇的发音。不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只强调书面语的阅读能力.经常采取书面回答问题的形式,答案可直接引自原文。[7]课堂用语大部分是母语。通过翻译检查教学质量。练习方式有单句填空、造句、背诵课文和作文等。用母语组织教学。把母语当作释义、讲解、练习和检查的重要手段,很少积极使用目的语。[优点][1]通过母语的翻译和比较,能使学生比较深刻地理解外语的抽象词义和复杂的句子结构。系统讲授语法知识,注意利用学生的理解力,有利于启发思维,训练智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学生语法概念清晰,词义理解较确切,翻译能力得到培养。[2]学生学习掌握语法规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外语和运用外语的能力。[3]重视通过大量阅读、背诵原著培养阅读能力。语法翻译法能配合其他阅读与写作教学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4]便利易行。不需要什么教具和设备,教师只要掌握了外语基础知识,就可以拿着教科书教学。[5]容易测试学生,班级易于管理。[缺点][1]没有抓住语言的本质,只重视书面语,而忽视口语教学,忽视语音和语调教学,学生口语能力得不到培养,长期使用语法翻译法会使学生患上外语聋哑病。[2]过分强调翻译的作用,使学生容易养成使用外语时依赖翻译的习惯,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过多地利用翻译还占用了大量教学时间,直接影响运用外语进行外语教学的实践机会。[3]过于强调语法在教学中的作用。语法讲解从定义出发,根据定义给例句,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语言水平。语法与课文脱节,脱离现实生活实际的例句和课文。这种方法呆板,气氛沉闷,[4]过分偏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学习的语言材料都是一些文学作品片断,词汇很深,脱离学生生活实际。[5]强调死记硬背,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不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难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6]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有碍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学习被动,学习困难的学生常缺乏学好外语的信心。**由于语法翻译法具有上述缺点,左焕琪(2002)认为,青少年初学外语时,不宜经常使用这一教学法。理论基础RichardsandRodgers(2000:5)认为语法翻译法没有理论基础。而左焕琪(2002,p.38)则认为,其语言学基础是历史比较语言学。也有人主张官能心理学是语法翻译法的心理学基础,还有人甚至认为翻译法是以心理学上的机械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在18世纪以前,拉丁语是西欧等国的国际语言。拉丁语教学以背诵语法和范文为其特点。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文主义者开始针对拉丁语教学弊端进行改革。十七世纪德国教育家WolfgangRatichius提出外语教学应依靠本族语,上课时先用本族语讲解,然后进行词汇、语法分析和母语对比。捷克教育家JohannAmosComenius提出要用归纳教语法,要重视系统知识和翻译对比,外语教科书要列出本族语课文。十八世纪后随着资本主义发展,拉丁语逐渐为一些现代语言所取代。这一时期的历史比较比较语言学研究确认了印欧诸种语言的亲属关系,形成语言的机械原子观,即一切语言都起源于一种语言,各种语言基本都是相同的,语言和思维是统一的。该观念在外语教学实践中体现是,本族语被逐词译成外语,或者外语被逐词译成本族语,其重点放在了外语书面语的阅读和理解上,忽略口语教学。历史地位语法翻译法是“外语教学中历史最长与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左焕琪,2002);该教学法在替代了改变了拉丁语的统治地位之后几乎统治了欧洲外语教学长达数百年之久,于十九世纪达到全盛时期,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之间“统治了整个欧洲”(Richards&Rodgers,2000);语法翻译法“创建了在外语教学中利用母语的理论,成为外语教学史上最早的一个教学法体系。它的出现为建立外语教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体系奠定了基础”(鲁宗干,2001)。发展趋势翻译法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口语教学,为了完善翻译法,便产生了自觉对比法。自觉对比法产生发展于20世纪30—50年代的苏联。所谓自觉是通过语言分析以理解所学材料的内容含义,是指学生把注意力集中于语言形式本身,而不是这些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对比,就是把外语同母语进行对比。自觉对比法继承了翻译法的“语法为纲”而发展了对比。20世纪6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美国又出现了一种现代语法翻译法——认知法(CognitiveApproach),又叫认知符号法(Cognitive-codeApproach)。认知法注意发挥学生的智力作用,强调学外语应先掌握以句子结构为重点的语言知识。认知法来源于翻译法,但又不是翻译法的复制品,它克服了翻译法的极端化、片面性,吸取了其他教学法学派的长处,发展了翻译法。因此,有人又叫它新的语法翻译法(《外语教育学》)。语法翻译法历经修整,以各种各样的面貌仍旧在现代的社会里广泛流传着(Richards&Rodgers,2000,p.4)。在世纪之交语言教学的改革浪潮中,语法翻译法奇迹般地挺了过来。直至今天,在许多学校里,它仍然是一种标准的语言教学方法(Brown,H.D.,1994)。尽管翻译法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指责,但直到今天。在某些学校外语课上使用翻译法仍然相当普遍。特别是在教师英语水平不高,缺乏专业训练的一些学校更是这样(《中学英语教学法》)。直接法直接法也叫自然法(NaturalMethod)、心理法(PsychologicalMethod)、口语法(OralMethod)、改良法(ReformedMethod)。中文名:直接法别称:自然法定义:针对翻译法不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缺点:排斥母语,使学生对一些抽象和复定义针对翻译法不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缺点,直接法于19世纪末在欧洲产生。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直接学习、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其主要特点是:不允许使用母语,用动作和图画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直接法流行甚广,其优点是:1.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用外语思维的能力;2.强调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注重语言实践练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3.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其缺点是:1.排斥母语,使学生对一些抽象和复杂的概念难以理解;2.没有明晰的语法解释,导致学生说出的话语法错误较多。听说法听说法(audiolingualmethod),又称口语法,句型法,结构法,军队教学法.这是一种强调通过反复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的教学法·中文名:听说法外文名:audiolingualmethod产生时间:20世纪40年代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理论基础产生时间,背景听说法于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军队为在短期内培养大批掌握外语口语能力的军人,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强化训练士兵的听说能力,听说法便应运而生.战后,该法被推广应用到学校外语教学中,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风行美国和西方各国.理论基础①语言学理论基础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该法强调第二语言教学要从口语开始,从说话开始,通过掌握语言结构学会目的语言.代表人物有: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弗里斯(C.Fries)。结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学的任务就是严格地按照科学原则去观察和描写人类的语言,并弄清楚这些语言在结构上的特征。他们认为语言首先是说的话(speech),所有的人在学会阅读之前都是先学会说话的,文字是话语的表现形式。[1]②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论.认为言语行为是通过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并加以强化而形成习惯,强调第二语言教学要通过大量的模仿和反复操练养成新的语言习惯.教学过程美国布朗大学特瓦德尔教授在1958年把听说法的教学过程归纳为认知,模仿,重复,变换,选择五个阶段.基本原则听说法的基本原则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⑴听说领先.注重口语,听说领先,听说是一切言语活动的基础.口语是第一位的,读写是在听说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初级阶段先练口语,以培养口语能力为主,读写为辅.⑵反复操练,用模仿,重复,记忆的方法去反复实践,形成自动化的习惯.⑶以句型为中心.句型是语言教学的基础,也是外语教学的中心,通过句型操练能自动化地运用每一个句型,掌握目的语.⑷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和翻译,尽量用直观手段或借助于情景,语境,直接用目的语理解和表达.⑸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把外语教学的主要力量放在攻克难点上.语言结构对比包括母语同目的语结构的对比分析和目的语结构内部的对比分析.⑹能及时,严格地纠正学习者出现的错误,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⑺广泛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如幻灯,录音,电影,电视等,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强化刺激.相关评价1.优点:以口语为中心,以培养听说能力为主;强调句型的训练,创造了一套通过句型操练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方法;限制使用母语但不排斥母语的作用;通过母语和外语对比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运用现代化视听手段进行教学.2.缺点:强调听说,忽视读写;听说是枯燥的机械性操作,句型操练脱离语境,不利于培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历史意义在第二语言教学史上,听说法是一种理论基础非常雄厚的教学法流派,它把结构主义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应用到外语教学中,使外语教学建立在当代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听说法的出现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促进了第
本文标题:世界各国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09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