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8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朴资茅斯和约1905年9月5日,日俄双方代表在美国朴次茅斯市签订了《朴次茅斯和约》(《日本和俄国和平条约》),宣告日俄战争的结束。俄国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把在中国旅大(旅顺、大连)地区和中东铁路南支线的租借权转让给日本。日俄战争中俄军伤亡27万人(其中战死5万余人),日军伤亡27万人(其中战死8.6万人)。日俄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沙俄的远东政策失败,俄国的实力遭到重大削弱,加速了俄国革命的到来。日俄战争不仅仅给两国造成了重大损失,更给中国东北人民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无数中国平民在战争中伤亡。和平法令《和平法令》:由列宁起草的苏维埃俄国政府公布的第一个重要对外政策法令。1917年11月8日,全俄工农兵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并颁布。法令向一切交战国政府和人民建议“立即缔结停战规定”、“立即就公正的民主的和约开始谈判”,立即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还向各交战国人民建议,和平法令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公布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反对并退出正在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号召各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支持被压迫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表明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区别。威尔逊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1856年12月28日-1924年2月3日),美国政治家、总统(1913年-1921年)。1912年获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取代罗斯福为进步主义改革旗手。任内主要的事件有:民主改革、自由女神像照明系统的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十四点协议、禁酒令的颁布与实施等。1921年他试图连任但失败,下野後的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威尔逊是美国“学术地位最高的”一位总统,曾在一些大学任教,并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八年,写有不少著作。他在离开学界后不久就进入白宫,是出任总统前在政界活动时间最短的美国总统。租借法案1941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向反法西斯国家提供援助的重要法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美国日益受到纳粹德国侵略扩张的威胁。德国入侵西欧后,罗斯福政府为了美国自身的安全和防御,并扩大势力范围,确立战后世界中美国的领导地位,决定加强对处境困难、财政拮据的英国的援助。1940年12月17日,罗斯福总统发表讲话,提出美国可以借出军火.1941年3月11日,参、众两院通过的《租借法案》经罗斯福签署后正式生效。法案授权总统可以以出售、交换、转让和租借的形式向被认为其防御对美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家提供武器、军用物资、粮食等任何军需品。该法案的通过埋葬了中立法,是美国由孤立主义走向参战的决定性重要步骤。据此,美国共向英、苏、法、中等几十个反法西斯国家提供500多亿美元的物资,英帝国约占60%,苏联约占20%,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停止执行。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又称太平洋会议。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参加。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其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和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会议标榜废除秘密外交,实际上所有重大问题都由美、英、法、日四国代表团团长会议先行讨论决定,有时法国也被排斥在外。会议期间签订3项条约:鲁尔危机德国与法比等协约国围绕赔款问题而发生的矛盾与冲突。协约国在巴黎和会上确定了德国的战争赔款原则,并于1921年1月由赔款委员会确定了德国赔款的总额。围绕赔款问题,德国与协约国之间产生了严重冲突。1923年1月23日,法国与比利时借口德国不履行赔款协定,出兵占领了德国重工业区鲁尔。鲁尔被占领这一事件,引发了德国严重的经济危机以及社会动荡,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在英美的调停下,最终鲁尔危机以法比军队的撤退而结束。鲁尔危机给德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也使法国丧失了其对德事务的主动权。巴黎和平公约1928年8月27日,德、美、比、法、英、意、日、波、捷等15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作为创始国签订了《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非战公约》,又称《白里安—凯洛格公约》或《巴黎公约》。主要内容是:缔结各方“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各方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公诸于世的《非战公约》的条文是冠冕堂皇的,在当时的国际政治现实中,《非战公约》只是一纸原则声明。但是作为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签字的一项国际条约,《非战公约》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文件。它第一次正式宣布在国家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从而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互不侵犯原则的法律基础,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开罗宣言1943年11月22日开罗会议召开,主要讨论了缅旬战役问题和战后处理日本问题,发表了开罗宣言。开罗会议决定坚持作战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在处理战后日本问题上,作出了公正合理的决议。1943年12月1日正式发表的“开罗宣言”郑重宣布将把“日本所窃取的一切中国领土,例如满洲、台湾和澎湖群岛”归还中国。开罗宣言还决定战后让朝鲜独立。开罗宣言的发表,鼓舞了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它是盟军战胜日本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道威斯计划道威斯计划: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于1924年制定的德国赔款支付计划。由于德国财力枯竭,加上战胜国争夺德国赔款的矛盾,德国按《凡尔赛和约》支付赔款问题成为难以解决的纠纷。1923年12月由法、比、意、英、美5国代表组成的国际专家委员会赴德调查,研究德国赔款问题。1924年4月9日道威斯拟定一项解决赔款问题的计划,史称道威斯计划。该计划企图用恢复德国经济的办法来保证德国偿付赔款。根据道威斯计划,大大削减了德国的赔款额。法比立即从鲁尔撤兵,德国财政经济应接受由美国人任职的赔偿事务总管的监督,取消原由法人任主席的赔偿委员会的监督权。道威斯计划地通过标志着法国政策的失败,同时也使英美之间的矛盾暴露出来,标志着凡尔赛体系已经开始动摇了。由于1928年德国声称财政濒于破产,无力执行该计划。1930年为扬格计划所取代。中途岛海战二战中著名海战。1942年6月4日至5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集结了200多艘军舰,力图消灭残存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中途岛海战开始。此战中,日本损失了4艘航空母舰,1艘重巡洋舰,飞机322架,海军官兵3500人。此后,日本丧失了在太平洋中的主动权。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争的战略转折点。五、简答题:(每题10分)斯托雷平改革及其效果[俄]领导实施斯托雷平土地改革。1906年法令规定农民有权退出村社,随时可将份地确定为私产,通过农民银行扶持“殷实”农民建立独立田庄和独家农场;1911年法令公布土地规划条例,规定凡进行土地规划的地方,村社份地均自动变为私产;推行向西伯利亚等边疆的移民政策。旨在摧毁村社,扶植富农阶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斯托雷平的第二项改革内容针对的是当时俄罗斯社会的第二个焦点矛盾:政治体制改革。斯托雷平希望通过对地方管理和自治机关的改革来消除或至少弱化阶层和等级色彩,建立更加有效地中央集权化管理机构,他希望通过建立各阶层的地方自治机构和村社的方案,让农民机构打破封闭性和狭隘性。这一改革的思路符合俄罗斯现代化进步的需要,但是通过杨贵族大地主、宫廷利益集团都强烈的抵制,改革依旧是失败的。苏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苏俄在1921年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在流通方面,1921年5月,苏维埃政权通过关于交换的法令,宣布实行产品交换。国家通过合作社组织工业品同农民手中余粮直接交换。同时,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在工业方面,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而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则允许私人经营。1920年11月,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新经济政策的实行,重新建立了工业与农业之间正常的经济联系,巩固了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使1921年的危机迅速得到克服。美国陆海军在太平洋战区实施的5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战役的基本信息(战役名称、时间范围、主要战果等)(1)珊瑚海海战(1942年5月4日-1942年5月8日)是太平洋战争中1942年5月,美、日航空母舰编队在珊瑚海进行的海战。珊瑚海海战是战争史上航空母舰编队在远距离以舰载机首次实施交战,也是日本海军在太平洋第一次受挫。日本海军由于损失的飞机和飞行员无法立即得到补充,被迫中止对莫尔兹比港的进攻。(2)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3日-6月7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重要战役。这是一次航母战斗群对航母战斗群的战争。也是美国海军以少胜多的一个著名战例。美国海军不仅在此战役中成功地击退了日本海军对中途岛环礁的攻击,还得到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因此成为二战太平洋战区的转折点。(3)瓜岛战役是同盟国部队(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中,于1942年8月7日和1943年2月9日期间在瓜达尔卡纳尔和周围的岛屿进行的战役。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是以美军小型登陆战为开始,随后日军为夺回岛屿而逐次增兵,并在海上、陆地、空中展开了空前的争夺,从而演化成了日本与盟军的决战。双方历时半年多的争夺,均损耗了大量的战舰、飞机,而日本的人员伤亡也远超美军。最终日本选择撤军,美军最终完全占据瓜岛,夺取整个南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瓜达尔卡纳尔是中途岛之后日本的再次失败,也是日本从战略优势走向劣势的转折点,从世界范围来看,1942年底盟军在瓜岛的反攻和胜利,与同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会战、阿拉曼战役一起,成为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开始。(4)硫磺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与美国间爆发的一场战役,自1945年2月19日战斗至3月26日。硫磺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中最激烈的战斗之一,其间日本坚守硫磺岛,但美军最终还是将其攻破。战役中美军共牺牲6821人,而日本的23388名士兵之中除了1083人被俘之外,其余全部阵亡。(5)冲绳岛战役(1945年4月1日-6月21日)是在琉球群岛中冲绳本岛进行的一场战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中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行动。冲绳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日本方面共有超过10万名士兵战死或被俘虏,盟军遭受的人员伤亡亦超过8万人。同时,数万名当地平民丧生、受伤或被迫自杀。而在冲绳的战斗结束数星期后,美军得以使用原子弹轰炸广岛及长崎,最后导致日本投降。4.大西洋宪章的主要精神及其深远影响追求自由民主,爱好和平,反对法西斯大西洋宪章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于动员世界人民,加强反法西斯联盟,打败德、意、日侵略者,无疑起着积极的作用。美国作为一个尚未参战的国家,与英国一起发表如此明确的声明,对德、意、日法西斯是个沉重的打击.同时标志英、美两国在反法西斯基础上的政治联盟,而且也是后来联合国宪章的基础。5.威尔逊14点和平建议的主要内容(1)公开订立和平条约,无秘密外交。(2)无论战时与和平时期,公海航行绝对自由;(3)取消国家间的经济障碍并建立贸易平等条约;(4)充分互相保证,各国军备必须减少至保证本国内部安全的最低水平;(5)调整对殖民地的要求,平等对待殖民地人民;(6)德国撤出俄国,调整俄国问题;(7)德军撤出比利时,恢复比利时之独立性;(8)德军撤出法国,阿尔萨斯一洛林也还法国;(9)根据民族性原则,重新调整意大利边界;(10)奥匈各族自治,允许独立;(11)同盟国撤出罗马尼亚、塞尔维
本文标题:世界史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11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