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与对策
1湘潭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与对策专业:工商企业管理考籍号:姓名:黄指导教师:通讯地址:邮编:410100电话:邮箱:完成时间:2011年3月18日2目录摘要.............................................................3一、前言.........................................................41.1背景........................................................4二、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现状.................................42.1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4(一)内源融资有限..........................................4(二)外源融资困难..........................................42.2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6(一)企业自身方面:........................................6(二)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角度看................................7(三)从政府角度看..........................................8三、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融资难的解决对策.............................83.1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融资难的解决对策..........................8(一)加强自身发展,增强其内在融资能力......................8(二)加强金融体制和金融政策的改革和创新....................9(三)制定相应的政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10四、结束语........................................................114.1个人体会...................................................11参考文献:........................................................113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与解决对策摘要:在目前较发达的市场经济中,民营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一样为社会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小企业在加快经济发展,在提高经济增长效率、提高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存在为我国就业、税收等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却遭遇了几大难题:用地难、融资难----本文就中小企业在发展中融资难的原因,现状及解决的对策做一小探,试图提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关键字: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解决对策4一、前言1.1背景中小、民营企业是指政府没有所有权或不被政府控股的营利性经济组织,这种经济组织在经济管理上不受政府控制、能自主经营、有较完整的财产权、投资权、剩余权和人事权。由于中小民营业的独特的优势,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日渐突出,民营企业正逐步取代国有企业成为拉动投资和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如增加就业机会、吸收劳动力、发展地方经济、成为新的市场竞争点。而中小型民营企业作为民营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其发展面临着许多企业自身难以克服的经济、制度以及法律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在这些难题中,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融资问题更是首当其冲。快速发展的中小民营企业面临融资困难,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抑制其活力的瓶颈。中国的中小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更有作为,就必须解决好融资的问题。二、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现状2.1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是中国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少数民营企业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而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创业后的成长期,有待于在竞争中壮大和发展,融资渠道不畅已经成为有前景的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不论哪种融资方式,都有一定的困难摆在中小企业面前。(一)内源融资有限内源融资是指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储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由于企业在开办初期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所以大多数中小企业采用职工集资的方式筹集资金。在后期企业将自己的利润转化为投资,但由于中小企业传统的家族式管理的弊端、缺乏长期经营的思想以及其积累意识的不足导致了分配过程中的留利不足,所以企业内源融资极其有限。(二)外源融资困难外源融资是指企业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闲置资金,使之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外源融资又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中小企业外源融资中出现的困难有:1、间接融资渠道的问题5从间接融资方面来看,企业融资渠道有商业银行贷款、政策性银行贷款、信用社贷款和非金融机构贷。商业银行贷款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政策性银行贷款偏向于政府扶持性项目和国有大企业,信用社贷款和非金融机构贷款所提供的资金也只是杯水车薪。因此,现阶段企业在这方面的主要融资困难有:1、银行认为借钱给中小民营企业风险大。中小民营企业的不确定性及其高倒闭率,加上它在市场变动和经济波动中显现的脆弱性,使得银行不敢向其放款。2、许多中小民营企业本身也认为向银行借钱手续麻烦、费用高,交易成本太高,非万不得已,不愿向银行借钱。3、银行与企业之间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双方在信息上的不对称,导致企业和银行在贷款决策上出现较大的差距。4、向中小民营企业放贷的运作费用较高。在发放贷款前银行要收集企业的有关信息,经分析研究后才能决策。在放贷以后,银行还要监控企业是否按照合同办事。由于前述信息的不对称,使银行增加了开支,降低了盈利率。5、企业通常不能按规定提供担保或其他抵押资产,而且业主也缺乏理财观念。6、银行内部缺乏竞争,愿意将资金放给风险小、成本低、金额大的贷款对象,缺乏积极性。7、政府对银行向小企业发放贷款缺乏鼓励措施。2、直接融资渠道的问题从直接融资方面来看,中小企业要从资本市场筹集到资金是相当困难的。由于国家对企业利用证券市场融资的约束十分严格,且只有那些大型重点企业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才有可能获批发行债券。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主要有发行债券、股票。企业进入股票市场一直受到所有制形式限制。从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看,满足这些条件的企业,绝大部分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其中支柱行业中的骨干企业。过高的门槛阻碍了中小企业进入证券市场,如企业要上市或者公开发行债券,必须接受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批,柜台交易是不允许存在的。并且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得少于5000万元;还6要求提供通过审计机关严格审查的财务记录等等。而由于中国中小民营企业大多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公司规模小、持续经营能力弱,并且信用等级不高,因此以上硬性要求是很难达到的,即企业自身素质的薄弱和国家的强约束力限制了其在股票市场的融资能力。与股票市场类似,债券市场也基本上未向中小型民营企业开放。2.2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从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融资难已经成了制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严重“瓶颈”之一:而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是中小企业自身与金融体系特点相冲突和源自中国体制转轨时期经济与金融发展不相适应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造成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企业自身方面:1、中小企业的体制不健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银企关系中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给银行造成严重的损失风险,影响银行给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很多中小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仍然沿用的是经验式和家庭式的管理方式,缺乏科学决策机制,且内部管理混乱,财务制度不健全,更无法为银行提供完整的财务表和信息资料。为避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的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审查格外严格。在严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必然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采取严格的审查标准。这样,很多中小企业不能获得银行提供的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就在情理之中了。2、企业信用观念淡薄,失去了银行支持的信心。企业法人个人信用程度低,造成企业信用行为扭曲,存在着逃债、赖债、甩债等观念;企业历史客观原因,表现为企业信用观念差,一些企业负债大,包袱重,还贷难度大,企业主观不存在逃债意识,企业法人一直对无力还贷深表对金融部门的歉意。这种情况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越来越成为一个影响银行在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时考虑的因素。在信用环境比较好的地区,那些效益好的中小企业纷纷成为银行竞争的重点,中小企业融资并非难事,浙江省的情况就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3、担保融资能力不足。当企业出现资金困难时,超过70%的企业选择通过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贷款来解决资金问题。抵押贷款是银行贷款的主要形式,但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存在个体经营,私营经营模式的规模小,负债大,固定资产不多等情况,而且信誉普遍不高,这就使银行在给中小企业贷款时产生了很多顾虑。4、担保成本高。从一些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中发现,目前担保机构融资担保能力不足,企业普遍反映担保费用和融资成本较高,多数要提供抵押物甚至反7担保措施,实际操作难度大。在中小企业取得贷款的成本中不仅要支付银行的利息,还要支付各种抵押登记,办证,评估资产所花的费用,还有按银行要求参加的财产保险费用以及风险保证金的利息等。5、贷款时间效率低。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多为临时性资金需要,时效性比较强,对其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但是现在的金融机构为了加强风险控制,强化了贷款的审批程序,程序繁杂,往往是贷款批准后已经错失了商机。(二)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角度看1、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是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不平衡,没有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通。现阶段中国金融市场还是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比较发达的间接融资体系。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金余缺问题通过银行来调剂解决,银行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建设刚起步不久,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的完善尚在过程中,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的“大金融”很难满足“数量少,批次多”的中小企业的需求。2、随着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商业化、股份化的改造和市场化的运作,银行开始回归企业的市场地位,把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在企业服务的过程中越来越树立市场意识,逐渐摆脱在经营过程中的行政干预,经营决策越来越自主化。这就必然使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越来越重视风险意识,在发放贷款等金融服务中产生了强烈的自主选择性,各家银行都把追求质优的、有发展潜力前景动力的大企业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而忽视了大量中小企业的正常融资需求。同时,银行从成本、风险收益的角度考虑时,也往往把贷款成本高、风险大、收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竞争激烈、发展前景不明、各项管理制度不健全的中小企业排斥在服务范围之外。3、企业可能会经常面临这样一种情况,在自身发展比较好的时候,银行可能会主动上门提供贷款,但当企业真正急需资金的时候,银行却用种种条款把企业拒之门外,有人把这一现象形象地称为“银行傍大款”。虽然对银行这种行为表示愤怒,但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银行也是盈利机构,银行宁可让别人说自己“傍大款”,也要计算自己的贷款风险和收益。银行傍大款是正常现象,不傍大款才不正常。所以银行更愿意“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4、随着各家国有商业银行在股改剥离不良贷款后,全国资金市场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资金流动性过剩加剧,上存资金收益与定期存款付息成本倒挂,为此,各家银行千方百计挖潜信贷资源,努力拓宽增效渠道,陆续制定了一系列信贷营销激励机制,旨在通过信贷投放实现效益最大化。但各家银行
本文标题: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与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24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