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中小学教育管理制度改革
标题姓名摘要: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如何应对教师管理改革?如何发展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本文拟从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教师专业化的认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内容及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要求等诸方面加以论述。关键词: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教师管理教师专业化内容要求一、我国中小学教育管理制度改革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管理制度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制度保障,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可以说,教师管理制度的改革不但事关教育体制改革的成败,而且事关整个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从一般意义上讲,教师管理制度建设的价值取向有两种。一是工具性价值,主要指教师管理制度所要达到的首要事实。学校之所以要利用制度来约束和限制教师,其根本出发点应当是为了让教师的身心的需求能得到更好的满足,目的是保障学校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即人们常说的“秩序”,这是管理制度被学校教师认可接受并自愿遵守的一个重要前提。二是目的性价值,是和教师管理制度自身所追求的秩序必须体现学校教师所追求和理解的自由的价值理想,它应该由客观真实的反映教育本质、教育规律和顺应新时代要求的价值观等构成,它既是制度建设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目标,体现了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对教育活动中个体独立性和生命的尊重理解之上。因此,教师管理制度应当产生于教师自身的人性需求。一、何为教师专业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新课改要求把教师的职业看成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应成为更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那种专业素质的过程。其实,教师这种职业并不是人人都可胜任的。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诸方面的素质,才符合从教的整体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普通的文化知识、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学科知识三方面,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教师的专业态度也可称为专业道德、专业精神或专业情意。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教师专业化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首先,教师应具有厚重的德性、丰富的人性。德性,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作为教师的人和作为人的教师,德性的本质是丰富的人性。如果离开了人性而单独强调德性,人就成了仅有躯壳没有人味、没有血肉、没有感情的道德标本。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本,这就带着对人性的尊重、对学生的关爱,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走进了学生、走进了教师的生命历程。教师应首先教学生做人,怎样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那他本身必须是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教师应充满丰富的情感和人性的色彩,使课堂充满着激情和诗意,从而发挥着以崇高的品德塑造人的榜样示范作用。其次,教师应具备亲近社会、施利他人的素质。这种亲近社会的素质就是用向善的心态看待社会,教育学生如何适应社会、建设社会、亲近社会、有利社会,而不是教学生如何否定社会、抱怨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价值观从单一性走向多元化,这必然会带来多元化的价值观冲突。在价值冲突中,教师必须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宣传社会的积极主流思想,尽量减少对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此外,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还应把自己放在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考察,从多方面、多层次的提升自己的理念和素质,以发挥自己的潜质。而这也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所在。(二)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除了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门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外,还包括更高层次的主体知识和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在知识更新的步伐加快、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现在,教材、学生、教学过程都充满着变数,这必然要求教师应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汲取各个方面的文化知识,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知识涵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越精深,讲课时越能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传播知识,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一)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教师应具有敏感的忧患意识。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教育也在发生着变化。教师应在这种变化中把握时机,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强忧患意识,防止心态疲劳,追求创新;同时应具有强烈的沟通与合作意识,时代呼唤合作,呼唤沟通,这包括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以创造教育的辉煌(二)终身学习的能力21世纪是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应把学习作为一种是生活方式,要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学习不仅能提升智慧,更能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读书学习的过程就是吸收、成长的过程。不读书则会影响到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提高,影响到知识水平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影响到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及与学生的沟通。只有学习,才能增强的自身的文化底蕴,才能学会抢抓教学的有效资源,从而确立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育教学的资源观。面对新课程,教师更应树立全新的学习观,学会终身学习,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需要。要变“一桶水”为“长流水”,必须在慷慨给予的同时努力汲取,变“教”为“学”,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要抓住机遇,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加强学习,在教学中坚持理论探索,与时俱进,打破学科界限,增强教育智慧,提高教师素质,促进自己专业技能的提高。三实践反思———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教学反思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反思能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还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为教师提供再创造的沃土和新型的学习方式,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及学习新方式,使教师的教学艺术永葆青春。教师应当如何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呢?1.写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教研组成员共同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缺点。写反思日记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教学的改进计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四、同事互助———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方法新的课程计划的颁布,新教材的推行,新的课程理念的逐步渗入,不同学科的相互融合,及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等这些都要求教师之间要进行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成功的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活动中的同事互助可以通过“一课三议”的方式进行。所谓“一课三议”,就是指同样教学内容,由学科组内的每位教师依次试教,之后由教研组长组织评课、议课,修改教学设计,教师再进行试讲……在这样一个不断打磨的教学流程中,不同的教师在某一环节上会有不同的亮点、创新点。课堂不是静止的空间,而是动态的时空,在课堂中演绎的是学生成长的精彩。在这样一个体现集体智慧的教研活动中,青年教师拥有了真诚的热情,课堂就成了一个有魅力、有情趣的地方。五、校本教研———教师主动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校本教研的本质是以校为本,就是指将教学研究的重心放在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力军,以提高课程实施和教学实践水平为目的。它摈弃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研究方法,注重学科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统一,注重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和修正。六、专家引领———教师主动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专家的引领是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没有专家的引领,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和带动,身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则难以突破多年教学经验累筑起来的藩篱,专业发展的预期往往落空。只有引入专家培训,才能开阔我们的理论视野,使我们能够及时地了解到当前教育理论前沿的基本情况,强化我们的理论素养,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保证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的实践中不至于走偏方向;才能让教师了解全国各地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从而对自身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价,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自己目前需要研究和突破的关键问题。知识给予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底气,智慧赋予教师灵气,一个同时拥有底气和灵气的教师才会大气,才会表现出高度的教育机智。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可以通过终身学习、实践反思、同伴互助、校本教研和专家引领等使自己渐渐进入教学的真境界,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专业化教师。参考文献2.张莉向青草更青处漫溯[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1[1]赵敏.论教师管理制度的双重合理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1).[2]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陈永明,等.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心理学习问题初中生教育问题报告调查时间调查对象本文拟以目前中学生学校问题表现原因解决措施一、问题表现及原因二、考试焦虑问题1.考试焦虑的表现考试焦虑是中学生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性适应障碍,它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认识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它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其症状主要表现为:(1)情绪激动、慌张、不能自制。有的伴随手足发冷、心跳加速、肌肉紧张、甚至头昏。(2)感知障碍,如视听困难,感受性降低,甚至把试题要求看错等。(3)注意障碍。即注意力集中不起来。(4)记忆障碍。平时熟悉的东西回忆不出,但一出考场又能想起。(5)思维迟钝、混乱,不能正常分析、归纳、判断、推理,本来能做的题也做不出。2.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影响个体考试焦虑水平的因素很多,既有自身的,也有外部的。(1)个体的自身因素对考试焦虑水平的影响①遗传素质。现代遗传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的特点决定着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酶系统和生物化学变化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决定着大脑皮层分析与综合的特点,从而制约着个体心理活动的进行和发展。由于每个受父母遗传基因的影响而在神经类型的强弱上有所不同,所以,每个人对刺激产生的紧张程度有所区别。神经系统比较脆弱的人,对刺激环境极易产生紧张反应,而神经系统较强的人即便对较强的刺激,也许只产生微弱的反应。②认知评价能力。考试能否引起中学生的焦虑,以及焦虑的程度如何,与个体的认知评价能力有直接关系。认知评价能力包括个体对刺激情境性质的认识程度,与自身的利害关系及自身对应付刺激情境能力的估价。一个高中生如果把高考看作是决定自己前途、命运的唯一出路,并且对自己应付高考的能力估价过低,其考试焦虑水平必然过高。如果一个高中生将高考只看作一种升学就业的途径之一,并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其焦虑水平便不会很高。③知识准备。一般来说,平时学习刻苦努力,基本功扎实,复习全面,准备充分的学生,自然会信心十足,考场上也会情绪稳定,精神饱满,自控力强。否则,便可能会信心不足,情绪紧张,坐卧不安,焦虑加剧。(2)外部因素对考试焦虑水平的影响影响个体考试焦虑水平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现在的中学生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水平普遍过高,有位重点中学的高中生说:“我害怕看到父母期待的目光,我怕考不出理想的成绩,使他们失望”。还有些家长不仅期望过高,对孩子的要求更高,使孩子因达不到家长的要求而对学习和考试产生厌烦和焦虑情绪。另外,一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几天一大考,每天一小考,一味地重分数,排名次,使一些中学生终日陷于考试焦虑的苦恼之中。此外,由于社会的竞争压力,因而拥挤在升高中、上大学的羊肠小道上,这也给学生参加重要的考试带来了严重的精神压力三、对于考前焦虑的学生的建议考前适度的焦虑有助于发挥考生的心理潜能,但过度的焦虑则会抑制大脑,不利于考生复习的临场发挥。因此,应该如何调整考前心理状态,是所有考生和家长普遍重视的问题。在此对考生提出如下建议:1、调整期望值,培养良好的个性期望值是自我确立的结果能达到的预期值和目标,它是影响学生考试焦虑的重要因素。期望值是否适度,直接影响考生的动机程度,情绪状态和品质,也直接影响考生的动机程度,情绪状态和品质,也直接影响考生临场水平的发挥。研
本文标题:中小学教育管理制度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31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