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东莞历代编修县志简介
东莞汉时隶南海郡博罗县(《读史方舆纪要》作番禺县),晋咸和六年析置宝安县,又分南海郡置东官郡治焉。梁天监中,改东官郡为东莞郡。隋平陈废郡为县,改隶广州,大业初,仍属南海郡。唐复属广州。乾元元年(《读史方舆纪要》作至德三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五代因之。宋开宝五年,省入增城县,六年复置东莞县,于今治,属广州。元属广州路。明属广州府。清因之。《宝安志》(元)郭应木修陈庚纂元皇庆壬子(1312年)佚见《阮通志.艺文略》郭应木,资州人,判官。庚,东莞人。咸淳甲子乡贡进士。是志既佚,存皇庆癸丑正月郭应木序。宋元东莞县,旧为宝安县地,此用古县名。明正统陈琏序云:“元皇庆壬子,摄事资中郭居仁嘱邑儒陈庚纂辑成编,曰宝安志,简核而当。后板毁于兵燹。”《宝安续志》(明)庄恭陈义纂明永乐初佚见《阮通志.艺文略》《周志》:恭,字克敬。洪武丙子举人,官丰城教谕。恭、义皆邑人。正统陈琏序云:“永乐初,邑人上林教谕庄恭,与邑人陈义访得旧本,续而修之。第纪载疏略,览者病焉。”《东莞县志》(明)周式修陈琏纂明正统7年壬戍佚见《阮通志.艺文略》周式,江西人,正统三年任县丞。正统四年,陈琏致仕归,邑丞周式延聘纂修县志。于是询之耆老,搜诸遗佚,一本元皇庆壬子旧志,增入明代制度,文武、公署、事迹,与夫晋绅诗文,萃而成编。适罹兵革,而未镘梓。是志只存正统七年壬戍夏六月陈琏序。《东莞旧志》12卷(明)吴中修卢祥纂明天顺八年甲申(1464年)刻本北京图书馆藏残存卷1-3,书中“国朝”两字剜改为“明朝”,当是明刻清印,《中国地方志综录》著为“重刊天顺八年本”。《阮通志.艺文略》:佚吴中,江西平乐人,进士,天顺五年任知县。卢祥,邑人。此志是以正统陈琏所纂旧稿为蓝本,厘正重修之,稿凡三易,五阅月而后成。《东莞县志》15卷(明)刘存业纂修,明宏治十七年甲子(1504年)佚见《阮通志.艺文略》存业,宏治三年进士,邑人。存宏治十七年甲子七月刘存业序,略谓:天顺志修后至宏治甲子,又历四十余年,板刻散亡,篇帙残落,晋江陈宁以进士来宰是邑,延存业纂修邑志,记山川、道里、户口、顷亩、物产、吏治、风俗、人才等。《东莞县志》(明)乔诰修谢邦信纂嘉靖四十一年壬戍(1562年)佚见《阮通志.艺文略》存嘉靖四十一年黄佐序是志是在修《广东通志》时,檄各县上缴邑乘重修的。《增修东莞县志》(明)孙学古修陈士俊纂佚见民国《东莞县志》,存陈士俊序《阮通志.艺文略》未载《东莞县志》8卷(明)汪运光修张二果纂曾起萃重修明崇祯十二年己卯(1639年)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清抄本汪运光,江南歙县人,进士,崇祯七年任知县。二果,邑孝廉。是志纂修,历时五年,张二果为总裁,曾起萃订证。其凡例云:其事纪始自帝尧,仿万历《广东通志》例,其地舆、学校、赋税则较旧志为略,而官师、名宦则较前志为详,外志亦仿《通志》例新增贪酷一项。是志之特点,记载了东莞明代少数民族瑶族资料,此资料后志失载,直至民国陈伯陶修邑志,始将此资料补入。为海内孤本。《东莞县志》14卷(清)郭文炳修李作楫张朝绅纂清康熙二十八年己巳(1689年)日本内阁文库藏郭文炳,直隶蠡县人,进士,康熙二十六年任。郭文炳序略云:“文炳下车,会逢圣天子特别史馆纂修大一统全书,诏徵天下郡国新志,炳仰承宪檄。”以崇祯己卯志为基础,补以五十余年事迹,自地图、沿革以及人物、艺文、称名取类、皆所以志。是志修道光《广东通志》时见存。《东莞县志》14卷(清)周天成修邓廷喆陈之遇纂清雍正八年庚戍(1730年)修成、刻本,雍正十年序,天津图书馆藏故宫博物院藏本为雍正刻乾隆印本周天成,江南上元人,举人,雍正四年任知县。雍正八年清廷诏修一统志,令直省郡邑增修邑乘。知县周天成奉檄、发凡起例,廷邑人邓廷喆等九人开局纂辑县志,自康熙己巳迄于雍正庚戍,增补四十余年史事,四阅月而告竣。其卷帙品目,悉仍前志。取材于旧志、补缺芟芜、补其所未逮,事核而词雅,视旧本增十之四。《东莞县志》46卷附续志2卷(清)彭人杰修黄时沛纂嘉庆二年丁巳(1797年)东莞县署刻本省城存古堂承刊叙事至嘉庆二年续志2卷(清)范文安修嘉庆四年巳未续修,仅及人物、艺文两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中国地方志综录》作:彭人杰范文安修黄时沛纂嘉庆三年刊本东莞县续志2卷嘉庆三年后近代印本彭人杰,江西庐陵人,监生,乾隆五十九年任知县。嘉庆二年,邑令彭人杰聘黄时沛为总纂,设局重修邑志,“乃取前志,芟其冗蔓,订其讹阙,于事为因,于义为创,属草于仲夏,七阅月而告成,事增于前者十之四,文省于旧者十之二。”续志之体例,一依“彭志”。此志是乾隆修《四库全书》以后纂修的,因此将前志中的人物及著作有属禁毁者,悉抽出,其志例云:“向查办遗碍书籍时,府县志皆奉文铲削。今于列传、选举中删除净尽,遵功令也。”东莞南明抗清人物及清初具有反清思想的著作家不少,此志汰删之不收,其志例云:“人物细为增删,凡所厘正,悉以明史。”修成后,邑人意见很大,因作续志,专补人物,艺文2册,请邑令范文安的剞劂并行。此志与他志不同点,物产一门听收之品类,皆以本县之特产,或他县亦有,而属较珍贵者,一般常见,又属各县所共有者,概不录,只录其瑰异者,故物产只记鱼冻布、盐、荔枝、鲥鱼、紫石英、密香纸等共二十种。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本为报纸本,字迹漫漶,并有缺页,系民国重修邑志时,将原版重印。《东莞志草》50卷(清)邓淳纂见《茶山乡志》《东莞县志稿》(清)何仁山纂见《陈志.采访册》《东莞县志》(清)邓蓉镜纂见《陈志.采访册》《东莞县志》102卷首1卷(民)陈伯陶纂修民十年辛酉(1921年)修成民十六年丁卯(1927年)东莞养和书局铅印本叙事至宣统三年七月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陈伯陶,邑人,清光绪十八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南书房行走、国史馆总纂,擢江宁提学署江宁布政使。辛亥革命后,隐居九龙,以著述终身。乙卯(民四年)邑人议修志,从沙田公产拨出经费,以陈伯陶为总纂,迁志局于九龙,仿阮元《广东通志》及南、番诸志例,重为纂辑,历六载方成。前志体例未尽善。乃博行采访,详加徵引,典核详赡,远胜旧志。因《彭志》过于简,因此,有关嘉庆以前史事,徵引了明本《卢志》残本、《张志》旧本、及《古今图书集成》所刊广州府志内纪东莞事,明以前事,悉行采录。而《周志》整饬详赡,故援引独多,并参考了《阮通志》、《戴府志》及他省方志中有载东莞人物治绩者。以三种志稿为蓝本:一、邓淳《东莞志草》(是道光修《阮通志》时纂修上缴的稿本,《阮通志》称为《东莞志草》);二、何仁山纂《东莞志稿》(是同治修《戴府志》时,辑呈志局的);三、邓蓉镜纂《东莞县志稿》(即邓蓉镜光绪末致仕后所纂者)。此志较前志(即《彭志》)不同之处:1、参考图书及采访资料(采访费时三年)丰富,广为徵引,注明出处,其有差错者,则加考订,予以按语。2、采用陆军测量局新图。3、人物传,特别是明代东莞人物,博考群书,证以状、志、家传,人物比旧志增多,而且详细,且可订正史之误。4、艺文处理较好,专载书目,分经史子集,并录序语附注于后,其诗文分归各类。其记载清末兴学堂,废科举,设铁路,办实业及其他新政,均甚详明。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处理明代东莞人物方面,敢于打破框框,针对《彭志》“明代人物,悉依《明史》。”这一义例,提出不同见解,认为《明史》列传撰修人万季野有局限性,一是受当时统治阶级文网的影响,时事多忌讳;二是广东边远,上送的志书、状、志、家传不多、参考材料不足,致使明代东莞人物不少未收入《明史》列传,如袁督师(崇焕)诸人并未及之。因此,对明代人物传,作了考证与补充。《东莞县志擬目》(民国)李仁荪编著,散见于民国三十五年至三十八年(1946-1949年)东莞《民国报》、《平报》连载,时值莞邑解放,书未成。李仁荪,东莞人,广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曾任东莞私立明生中学校、香港知行中学校教员,东莞翰香小学校校长,广东省文献委员会顾问,东莞县文献委员会主任委员,东莞县修志局主任专员,东莞县参议会参议员等职。《东莞新志》由东莞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写,得到中山大学历史系杨荣国教授及十多位师生的协助编成,1958年脱稿。该志是第二次修订稿,是编纂委员会根据初稿和征集各方面的意见后修订的。
本文标题:东莞历代编修县志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40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