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反思
1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反思学院:姓名:贵哥学号:20132015年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多年,距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也过去了七十多年。百年沧海桑田,世界今非昔比。然而,人们对百年之内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难以忘却,下面将是我对两次世界大战的理解,以及对两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总结与战后反思。水平有限,多有不足之处,请谅解。两次世界大战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国、奥匈、土耳其、保加利亚属同盟国阵营,英国、法国、俄国和意大利则属协约国阵营。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具有共性在对两次世界大战起源的讨论中,不少学者认为,帝国主义是两次大战的主要根源。一战的交战双方都把整个世界作为其争夺的自然边界,是一场世界霸权争夺战;2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法西斯国家来说,这种称霸世界的帝国主义目的更为明显。此外,民族主义在西方国家的恶性发展也被认为是根源性因素。20世纪西方国家的民族主义逐渐失去了维护本民族正当权利和利益的进步性,蜕变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利益的极端民族主义、民族沙文主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由此带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一战后,这种蜕变的民族主义在意大利、德国和日本进一步发展,进一步与法西斯主义、极权主义、军国主义相结合,形成了意大利法西斯极权主义、德国纳粹主义和日本法西斯国家体制,最终驱使他们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的本质都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权力的争夺20世纪留给人类最深刻的教训是战争,尤其是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权力而发动的战争;留给人类最值得珍视的价值是和平,是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英勇斗争赢得的和平。回顾一战历史,不应忘记的是,这场战争本质上是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势力范围和殖民地而发生的利益冲突。德国在19世纪70年代实现统一后,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需要通过地理扩张去转嫁。垄断集团需要获取新的原料产地、工业产品销售市场和资本投放地,以实现利润的持续增长。德皇威廉二世1888年登基后,就显露出野心勃勃的军国主义抱负,他推行具有强烈殖民扩张色彩的“世界政策”,进一步激起德国社会鼓动战争的情绪。面对已被欧洲几大老牌帝国瓜分殆尽的世界,德国加紧扩充军备,企图通过战争改变格局。垄断资本阶层更是对夺取海外权益急不可耐。一战爆发前夕,德国已攫取了29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在新帝国中获利最多。然而,当时大英帝国已拥有超过本土面积110倍、面积达335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法国也占据了106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相比之下,德国虽经济、军事实力已超越英、法,但殖民所获却小巫见大巫,对“残汤剩羹”自然不满足。帝国主义和垄断资本贪婪的本性敲打着战争的鼓点。1914年6月28日,在巴尔干小城萨拉热窝,奥匈帝国皇储被塞尔维亚青年刺杀,由此点燃一战战火。这是第一次被称为“世界大战”的战争,双方阵亡军人达900万,受伤人数可能有两倍多。此外,还有大量平民伤亡,甚至有大批人死于饥饿和病疫。在欧洲许多小镇都能看到3纪念一战亡者的石碑,上面刻着的冰冷名字记录着无数家庭失去的儿子、丈夫或者是父亲。这是历史上人类第一次自己造成如此惨重的祸害。战争的结局是发动者没有估计到的。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沙俄帝国都走向崩溃,“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得以建立。英法等战胜国虽对战败国进行了严厉制裁,但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均未对战争罪责和极端思想进行彻底清算,一战后对政治疆界的划分也埋下许多至今仍不时发酵的纷争种子。战败后的德国没有认输,也不甘心接受《凡尔赛和约》的惩罚。不到1/4世纪后,当西方遭逢经济大萧条之际,脆弱的欧亚格局再次面临挑战。诚如法国元帅福煦看到《凡尔赛和约》时所说,“这不是和平,而是20年休战”。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次世界大战是由纳粹德国发动了声称要谋求“生存空间”为借口而联合其余两轴心国发动的大战。这场被描绘为“侵略者从灰烬中爬出来”的战争更加残酷,死伤不计其数。而被侵略、占领的国家和人民则进行了更加英勇顽强的抵抗和反击。二战的结束使帝国主义国家构建的全球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欧洲列强丧失霸权地位,日本侵占亚洲国家和争夺世界权力的野心也最终破灭。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反殖反帝斗争风起云涌,获得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为谋求自身发展,开始联合自强,不结盟运动蓬勃发展起来,为世界进入和平发展的新时代奠定了重要基础。战后的雅尔塔体制,实质上仍然是基于大国实力划分势力范围。此后,美苏为争夺霸权展开激烈角逐,使世界陷入长达40余年的冷战。虽然两大集团力量的相对平衡维持了基本和平,但它们之间的竞争和对抗不断引发冲突,使世界长期面临战争的威胁。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走向终结,人类社会开始朝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方向大步迈进。中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也是帝国主义发动的不义战争中的觉醒者和奋起反抗者。正是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国际格局动荡和殖民体系瓦解,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摆脱外侮、结束内乱的重要机会。百年内发生的这两场战争,给人类留下深刻的教训和启示。帝国主义国家殖民扩张和相互争霸所造成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两次大战爆发的深层原因。一战是典型的帝国主义争霸战争,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矛盾不可调和。二战是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同人类文明的凶残敌人法西斯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在改变既有国际秩序、侵占他国、称霸世界的共同目的支配下,德意日法西斯发动了二战,一些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同战争发动者的愿望恰恰相反,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的是:第一,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是人类和平事业的真正危险;第二,战争必然引起反抗,进而也会导致革命,侵略者发动战争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第三,用战争手4段扩张领土、瓜分势力范围的时代走到了尽头。百年的历史值得我们深长思之:只有超越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旧时代,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是防止战争爆发的根本之道。两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30几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对人类的精神和物质都造成了极大的摧毁。战争给人类带来了重大损失,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四大帝国覆灭了。原来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国,在战后虽然领土有所增加,但其对领土的控制力却因战争的巨大伤亡与物资损失而大大削减,而其经济亦因战争以大受影响,出现严重衰退,从此其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让给了美国。大战期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这场大战削弱了英、法、意;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世界金融中心也由伦敦转移到纽约;日本也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并侵占了原属德国势力范围的中国胶州湾及山东半岛。为德国成为一次新的大战提供了条件。结果德国在希特勒的纳粹党的领导下,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尔塞和约条约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做法成为中国五四运动的导火线.鉴于第一次界大战的伤亡与物资损失巨大,英法等战胜国于是发起了一个用以减少武器数目、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的组织,是为国际联盟(简称国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出现的总体战、闪击战、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等各种军事理论的出现,都是从不同角度总结大战经验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反观这场浩劫,深刻检视战争爆发的根源,有益于人们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一、战争深刻植根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增长方式,当今世界加强经济相互依存的可持续发展是抑制战争的有效途径“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站在今天的历史高度来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列宁的论断仍然不失其深刻性和正确性。二战的爆发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今天,人类在设计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时无疑应深刻记取这些教训。二战结束后,人们鉴于战前各国经济分裂的教训,痛感重建国际经济秩序的必要。在1945年后,形成了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主的国际经济秩序,为经济5全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联合国、IMF、WTO等国际组织相继建立,为国际社会的制度化创造了条件。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加强合作,防止和抵御各种危机成为全世界的共同愿望和利益所在。相互依存的国际经济关系,已成为抑制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理性因素。二、法西斯主义是极端民族主义的怪胎,警惕狭隘的极端民族主义仍是当今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任务之一二战的爆发,是以极端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为特征的法西斯势力在德、意、日猖獗的结果。极端民族主义是法西斯主义的温床,法西斯主义是极端民族主义的怪胎。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潮是德、日两国成为战争策源地的直接祸首。德日两国的法西斯主义根源和特征有所不同。德国纳粹主义思潮是民族主义的一种极端表现。德国是一个有着极深民族主义情结的国家,对其民族性异常看重。一战后的《凡尔赛条约》则是这一民族主义情绪的催化剂。条约空前的苛刻性和掠夺性,引发了德国人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希特勒恰好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成功利用了德国人的民族主义心理。而日本的军国主义道路则可谓是掠夺发展资源的道路。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它要向帝国主义迈进之际,世界各大国的势力范围早已划分完毕。而日本本身又国土狭小,资源极端匮乏。因此,靠武力掠夺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和朝鲜半岛就成了日本的战略方针。德日两国法西斯主义的共同点是以种族主义为核心的极端民族主义。因此防止世界大战的再次爆发,警惕狭隘的极端民族主义也是当今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任务之一。三、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冷战思维、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二战结束不久便出现了冷战,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冲突曾一再把世界推向大战边缘。冷战结束、苏联解体至今已有十余年,然而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并没有走出冷战思维,不但保留了北约,而且不断东扩,意在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在亚洲,美国出于其战略需要,不但不敦促日本彻底反省侵略历史,反而与其结成军事同盟,纵容日本在突破和平宪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此外,近几年来,美国还利用经济和军事优势,推行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严重影响了世界的稳定。二战结束后,国际社会认识到,要维护世界的和平,就必须建立一个普遍持久的安全制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联合国于1945年应运而生。联合国的成立,成为许多国家表明立场、解决争端的场所,为维护人类正义,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在解决许多地区冲突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绕开联合国先后对南联盟和伊拉克发动了战争,联合国的权威受到严重挑战。因此,要特别注意维护联合国这个国际集体安全机制及其安理会的作用,反对“冷战”思维、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公
本文标题: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52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