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形势与政策作业----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感想院系:经济管理学院班级:工商104班姓名:杜楠学号:2010211001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日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工商104班杜楠)我认为,通过这样学习,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大、终生受益,尤其是使自己对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有了新认识。一是加深了对十七届三中全会重大意义的理解。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中央适时召开全会,专题研究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其作用和影响不亚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它的意义在于,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部署,而且是克服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举措,更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任务。二是全面掌握了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政策思想。主要包括: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关键是赋予农民充分、长久、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重点是确保农业稳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落实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关键是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重点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及重视和支持粮食生产、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加强农村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政策思想和战略要求。三是明确了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思路和目标。这就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协调配合、整体推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我们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四是增强了新形势下当好县委书记的本领。李源潮同志关于新形势下怎样当好县委书记的重要讲话,使我对县委书记的重大职责有了新认识,对县委书记该干什么有了新理解,对县委书记怎么干得更好有了新方法。越听越感到责任重大,越听越感到信心倍增。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的平台,加强学习、增强本领,恪尽职守、勤奋敬业,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励精图治、奋发进取,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稳定新局面,为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积极贡献。下面我就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谈谈自己的感想。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2人,候补中央委员166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七大代表中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部分基层同志和研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部分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从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三个方面全面部署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从会议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作用来看,其意义非常重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的三中全会都是作出重大决策的全会,不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届、十四届、十六届三中全会等都在改革开放历史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相比之下,十一届、十七届三中全会则更加重要。如果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史上的转折点、开辟了新的历史发展道路的话,那么此后的几次三中全会都只是沿着这条道路前进的几个里程碑。此前也曾经有几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农村问题的,比如十三届八中全会有《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十五届三中全会有《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但它们也只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的道路上前进了一些。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形成大包干体制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解决了农村问题,恰恰相反,它只是为城乡二元体制找到了一个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最合理有效的实现形式,以至于让中国现代化的领导者能够把农村这个包袱暂且放下,而集中精力去解决以城市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问题,从而为国家安全奠定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今天,中国持续了100多年的“强国”主题终于可以宣告初步完成。因而,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有一个评价:这一改革“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由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性贡献,十七届三中全会认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如果说十一届三中全会让中国现代化的决策者放下农村的“包袱”的话,那么,十七届三中全会则是拿起并且解开了这个“包袱”:这一次是真的要解决中国农村的问题了。就此而言,十七届三中全会将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性会议,它将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一个新的转折点,成为开辟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的一个新起点。2003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2007年,中共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这次三中全会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一次展开和深化,也可以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重要的一次尝试。按照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上的阐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此次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正是体现了这样的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改革的目的是加快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这是不言而喻的。而这一次农村改革基本的着眼点是解决农民问题,可以说指导思想是“以农民为本”。中国农民虽然占总人口的大多数,但长期以来国家政策的着眼点、着力点很少是为他们服务的,所以过去的发展都不完全是“科学发展”。从方法和要求来看,这次农村改革的决策所追求的发展就是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十七届三中全会从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三个方面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部署,其根本点,就是“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强农村制度建设,比如,此次会议提出的“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允许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不仅有利于实现农民的利益,而且一旦“农民”可以自由选择从事农业还是其他行业,原有“农民”身份将得以改变,城乡关系将由此发生重大改变,从而成为城乡二元体制根本改变的重要条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则要使农业在真正成为农业,不再像过去把农业作为失业人口的蓄水池,同时不断提升农业经济质量,使农业不仅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让公共财政覆盖农村,不仅将实现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平等权利,农村居民也要分享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从而在中国城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由此而来,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村社会将不再游离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之外,农村和城市将形成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这是此次三中全会所展示的科学发展的前景,也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性的超越。
本文标题: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63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