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中共山东省第九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坚强纪律保证——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次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2012年5月28日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次代表大会报告五年来工作情况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请予审议。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省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五年,也是反腐倡廉建设扎实推进、不断取得进展的五年。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抓发展、旗帜鲜明反腐败,在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有力、成效更加显著。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一起部署落实、一起检查考核。省纪委和各级纪委在中央纪委和省委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坚持反腐倡廉战略方针,严明党的纪律,加强作风建设,坚决惩治腐败,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构建山东特色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全省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圆满完成了省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了有力保证。(一)强化监督检查,保证了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对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重大活动及时跟进、积极参与,加强监督检查,保证政令畅通。把严肃政治纪律放在首位,加强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重要职责,对扩内需促增长政策落实情况开展集中检查,确保项目按时开工建设、配套资金足额到位、发现问题认真整改;加强对转方式调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好“三农”工作、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房地产市场调控、管理通胀预期、水利改革发展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和处理违纪违规问题。对支援北川、玉树灾后重建和援疆援藏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保证援建工作廉洁高效。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情况开展监督检查,推进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实施。加强换届纪律监督检查,开展换届风气专项巡视,严肃查处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行为,营造了风清气正换届环境。(二)加强作风建设,营造了干事创业良好氛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省委《关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坚持抓领导带头、抓作风养成、抓机制建设,督促党员干部严格落实厉行节约有关规定,改进文风会风,坚持领导干部集中下访、定期接访制度,大兴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加大作风整顿力度,认真解决“冷、浮、庸、奢、散”问题。坚持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优化发展环境,对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进行专项整治,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加大效能监察力度,全省受理行政效能投诉22038件,6887名公务人员因不作为、乱作为受到追究。扎实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工作,全省创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9080个,98%的村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反腐倡廉建设稳步推进,城市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三)严肃查处案件,保持了惩治腐败强劲势头。坚持把查处案件作为惩治腐败的重要手段,加大办案力度,严肃党纪政纪,坚决惩处腐败分子。2007年6月至2012年4月,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297003件(次);立案51508件,其中大案要案10774件;结案51613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51124人,其中市厅级及以上干部78人,县处级干部743人;移送司法机关1239人。通过办案挽回经济损失20.8亿元。严肃查处了段义和、张锐、郭作贵、陈延河、郭伟时、马厚亮、郎庆田等一批大案要案。查办商业贿赂案件6750件,涉案金额6.8亿元。查处了一大批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在办案工作中,正确掌握政策,宽严相济,教育挽救了一批党员干部。坚持实事求是,为一些党员干部核实澄清问题,保护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严格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加强案件监督管理,完善办案工作制度,办案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案件审理和申诉复查工作,切实维护被调查人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办案治本功能,针对办案中发现的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警示教育、改进监督管理,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法纪效果和社会效果。(四)开展纠风治乱,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反腐倡廉工作重点,不断加大纠风和专项治理工作力度,一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认真治理教育乱收费,80%的县实现教育乱收费零举报。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开展以省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中标价格下降18%。开展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检查,累计纠正违规资金13.2亿元。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检查,查处问题1.8万个。在全国首批一次性全部撤销44个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治理公路“三乱”成果得到巩固。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参与安全事故调查779件。加强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资金和救灾救济资金以及其他政府专项资金的监管,查处违规资金30.6亿元。开展征地拆迁、保障房建设情况专项检查,查办了一批违规违法征地拆迁案件。深化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全省民主评议范围扩大到61个部门和行业,政风行风热线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动和多种媒体联动。开展公款出国(境)旅游问题专项治理,全省党政机关和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因公出国(境)团组、人数和费用持续下降。开展“小金库”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清理“小金库”涉及金额4.8亿元;排查工程建设项目1.3万个,整改问题2万多个,查处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案件430件。开展评比达标表彰项目专项治理,撤销各类评比达标表彰项目6879项,占总数的98%。治理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和公务用车问题,取得阶段性成果。做好全省反腐倡廉新闻发布工作,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回应、妥善处理。(五)严格教育监督,促进了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坚持每年一个主题,在全省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教育活动。建立了一批廉政教育基地,树立了一批勤政廉政典型,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通过剖析案例、党内通报、走进警示教育基地等多种形式开展警示教育,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建立示范点4237个,扎实开展廉政文化“六进”等活动,营造廉荣贪耻良好氛围。着眼加强监督,关口前移,全省任前廉政谈话9.8万人次,述职述廉48.3万人次,各级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廉政谈话8.4万人次。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认真把好干部廉政关。加强巡视监督,对各市、县进行两轮巡视,开展对省直部门和省属企业、高等院校巡视,注重巡视成果运用,及时发现和解决领导班子建设、廉政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全面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制定了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意见,市、县和省直部门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扎实推进。落实各项公开制度,95%以上的基层党组织实行党务公开,政务、村(居)务、厂务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不断深化,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取得进展。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开展学习宣传、自查自纠和专项检查,全省8.9万名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加强了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国家工作人员的管理,查处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涉及金额977万元,清理纠正领导干部违规住房4897套,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六)推进改革创新,深化了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和我省《实施办法》,着力构建“6+1”惩防体系工作格局,完善案件查处、廉政教育、廉政风险防控、权力公开运行、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群众权益保障六项机制,建立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科技防腐网络,统筹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三年规划,开展“制度创新年”活动和制度廉洁性评估试点,健全完善反腐倡廉教育、监督、预防、惩治制度,通过宣传、检查、问责等措施,狠抓制度执行,促进了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有效机制进一步形成。着力用改革、开放、市场、公开、科技的办法防治腐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会同有关部门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干部人事、司法、财税、投资、国有资产管理等体制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72.4%,承诺审批时限平均缩短30%以上;按照统一综合监管机构、统一交易平台、统一管理制度、统一评标专家库、统一行业自律组织的要求,稳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规范管理。积极探索“制度+科技”预防腐败的路子,落实《关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预防腐败的意见》,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整合省、市和省直部门网络资源,实现联网运行;建成省电子监察中心,并与市、县联网,对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便民服务等实时监控,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预防腐败工作实现新突破。(七)注重自身建设,提高了履职能力和水平。省纪委常委会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健全完善并坚持领导班子理论学习、民主决策、调查研究、联系群众、接受监督等制度,以创新的精神谋划思路,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靠务实的作风狠抓落实。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争做齐鲁先锋”活动,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组织学习培训和挂职锻炼,纪检监察干部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开展“纪委书记在线访谈”等活动,增强了纪检监察工作的开放性。深化纪检监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力度,增强了干部队伍活力。加强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本着“整合力量、归口派驻”的原则,全面完成市、县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体制改革;落实中央纪委有关文件规定,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建设明显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力量进一步充实,省管企业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积极推进。加强纪检监察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严守纪律,弘扬优良作风,树立良好形象。过去的五年,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提高。领导机关和党员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框架初步形成,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有所遏制,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满意度逐步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央纪委和省委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的结果,是广大人民群众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的结果,是全省纪检监察干部认真履职、努力工作的结果。过去的五年,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规律的认识。主要是: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党委、政府工作全局中来谋划和部署,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实现同频共振、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加快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做到惩治更有力、预防更有效;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推进理念思路、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以重点工作带动全局工作开展,以关键环节突破带动整体工作推进;必须坚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党风廉
本文标题:中共山东省第九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65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