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中共甘肃省委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11-1103:25:00来源:甘肃日报(兰州)跟贴0条手机看新闻2010年11月2日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甘肃实际,中共甘肃省十一届十次全委会研究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一、抢抓发展机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1、“十一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紧紧抓住难得历史机遇,不断深化对省情的认识,不断创新和完善发展思路,确定并认真组织实施“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经过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战胜各种重大风险和挑战,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许多新的重大突破。全省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不断改善;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农业结构更加合理,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传统支柱产业在改造提升中迅速扩张,新兴特色产业迅猛崛起,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取得重大成果;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体育等社会事业长足发展,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力度空前,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社会就业增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十一五”期间,是全省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五年,是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改善最为明显的五年,是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最具开创性的五年,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五年,是全省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全省上下呈现出经济发展、生态改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是:要把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贯穿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贯穿始终,在解放思想中不断深化省情认识,拓展发展思路,凝聚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实现加快发展的目标;要把抓住主要矛盾、破解发展中的关键难题贯穿始终,在解决复杂矛盾中推动发展;要把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贯穿始终,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促进社会事业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贯穿始终,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把发挥自身优势同利用外部资源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与活力;要把应对复杂局面、坚定发展信心贯穿始终,把科学态度与进取精神结合起来,在攻坚克难中提高科学发展的水平。“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实践经验,为“十二五”和今后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重要借鉴。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与条件。“十二五”期间,我省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国际环境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流,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国际形势总体上有利于我们加快发展。从全国来看,我国经济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继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力度加大,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将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从我省基础条件看,“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改善了生存发展条件,提升了产业实力,鼓舞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信心。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国家出台支持甘肃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都将进一步推动我省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所有这些,为“十二五”期间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也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自我发展能力弱与投入渠道窄、资源依赖程度高与产业结构单一等矛盾比较突出,就业压力仍然很大,社会矛盾处于多发期,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不断完善思路,切实强化措施,全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3、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求。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国家支持甘肃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推进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显著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的,围绕建设工业强省、文化大省、生态文明省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区,坚持“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锐意改革创新,不断扩大开放,努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要求,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努力探索符合甘肃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共同发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把经济建设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中心环节,以项目建设为龙头,以拓宽投资渠道为保障,以扩大消费为支撑,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牢固的物质基础。坚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途径,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动技术进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循环经济,使经济发展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轨道上来。坚持把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方法,立足发挥比较优势,推动重点产业、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率先发展,带动各地、各行业各展其长,共同发展。坚持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努力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增强利用省内外、国内外各种资源的能力,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4、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十二五”时期的主要奋斗目标是:——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全省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十一五”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定较快增长,工业万元产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低于“十一五”水平,财政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实力明显增强。现代农业体系初步形成,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第三产业层次和水平明显提升,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转变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新跨越。交通、通讯、水利、电网和城市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重点流域和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继续得到改善。——社会事业长足发展。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事业投入进一步加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就业比较充分,城乡居民收入接近或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对外交流合作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格局进一步形成。经过五年的奋斗,把我省打造成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商贸中心和人才科技高地,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有色金属新材料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努力使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二、全面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按照“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要求,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打造陇东、河西两大能源基地,突出产业优势,构建各具特色的组团式发展格局,全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5、推动兰白都市圈率先发展。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协调,优势互补,增强兰州、白银两市发展融合度。加大兰州、白银城市改造力度,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加强污染治理,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带动能力。加快兰州新区、白银工业集中区建设和发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实行合理分工,统筹产业发展,把兰白都市圈建设成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支点、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高地,在全省发挥“率先、带动、辐射、示范”的作用。6、加快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加强能源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利用,高起点规划和深度开发石油、煤炭、天然气、煤层气资源。加快实施长庆油田陇东油区千万吨产能建设规划,扩大庆阳石化加工能力,促进原油就地加工转化。建设国家大型煤炭基地和坑口电站,实施煤电联营,延伸煤炭产业链,科学有序发展煤化工产业。将庆阳、平凉、陇南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构建能源化工基地和装备制造、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区。7、打造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依托风能、太阳能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高载能等产业,培育产业集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建设以酒(泉)嘉(峪关)为中心的风能、太阳能发电基地,配套建设大型火电调峰电厂。加快大型核乏燃料后处理和核电项目建设。加强省内省际特高压交流和直流电网建设,增强电力外送能力。8、推动区域组团协调发展。按照“发挥优势、合理布局,区域联合、共同发展”的原则,打造区域功能组团,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把推动民族地区发展和扶贫攻坚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落实好中央关于藏区和革命老区的扶持政策,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力度,支持甘南、临夏、定西、陇南“两州两市”及国扶贫困县,发挥旅游资源和特色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推动金昌、武威一体化建设,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加大产业培育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河西走廊绿色经济区建设。9、加快城镇化进程。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优先发展大城市,提高聚集人口和生产要素的能力。加快扩大市州所在地城市规模,继续发展县城和中心镇。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探索建立新型城乡管理体制,制定出台有利于人口流动和农民入城就业定居的政策措施,力争使全省城市化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三、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0、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及国有农场、林区公路“通达工程”和“通畅工程”建设,基本形成农村公路网络。完善省内330千伏电网,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积极发展农村小水电,鼓励开发利用户用沼气等可再生能源。1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索和完善符合甘肃特点和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多元化的农业发展之路。继续实施马铃薯脱毒种薯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河西及沿黄灌区高效节水农业、优质林果业等“四个一千万亩”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做大做强草食畜牧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积极建设各种农业科技示范工程与科技发展支撑体系。12、千方百计提高农牧民收入。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牧民家庭经营收入。整合培训资源,开拓劳务市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
本文标题:中共甘肃省委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68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