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七年级上下册人教版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古代史部分)第一课:我们的远古祖先一、人类的起源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在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二、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在云南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使用天然火,有语言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河姆渡人的生活在长江下游,浙江余姚河姆渡镇浪墅村,发现了稻谷和稻壳,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二、半坡人的社会状况在黄河中游陕西西安半坡村,出土了粟粒和蔬菜籽,表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的国家。第三课:神奇的远古传说一、炎帝、黄帝和蚩尤黄帝、炎帝部落联盟、加上九黎族一部分经过发展形成华夏族,后人尊奉炎帝和黄帝为华夏族祖先,认为黄帝时中华文明的创造者,称他是“人文初祖”。二、尧舜的禅让尧舜禹之间的这种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传位方式称为“禅让”。第四课:夏传子家天下一、禹建立夏朝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国家的产生二、王位世袭制禹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标志父子、兄弟相承的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三、商汤灭夏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桀,建立上朝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到殷第六课:西周的分封一、武王伐纣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牧野决战,商朝灭亡;二、分封诸侯三、平王东迁前770年,平王东迁至洛邑,东周开始第七课:甲骨文与青铜器一、甲骨文殷墟出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商朝文字,与现在的汉字一脉相承,记录商王的活动,反映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二、青铜工艺司母戊鼎(图)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商王权力的象征。三、金文第八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春秋五霸:齐桓公,管仲为相进行改革晋文公,退避三舍城濮之战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二、战国七雄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七雄(图)第九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二、商鞅变法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使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主要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影响: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第十课: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化一、科学技术都江堰:战国时秦国李冰父子主持修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二、文学《诗经》屈原和“楚辞”《离骚》三、艺术《韶乐》编钟《妇女凤鸟图》《御龙图》第十一课:百家争鸣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名丘,春秋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核心思想“仁”。孔子像。二、百家争鸣儒家代表:孟子墨家代表:墨子到家代表:庄子法家代表:韩非他们的主张见教材的第五十页第十三课:六王毕四海一一、秦王扫六合秦统一的时间:公元前221年,定都咸阳,起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长期的分裂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1、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下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将中央到地方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修筑驰道,统一车轨;促进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3、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4、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低于北方民族的进攻。秦始皇像和秦朝疆域图第十四课:伐无道诛暴秦一、秦的暴政二、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陈胜吴广发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三、西汉的建立楚汉之争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休养生息的政策第十五课:汉武帝“大一统”一、王国问题的解决二、独尊儒术三、与匈奴的战争四、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1、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剥夺列侯的爵位,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2、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兴儒家教育,确立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统治地位。3、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第十六课:丝绸之路的开辟一、张骞通西域西域前138年张骞第一次通西域前119年第二次促使西域,建立了西域各国与西汉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府,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二、丝绸之路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再转运至大秦(古罗马)。促进了东西方经济交流。第十八课:秦汉的科学技术一、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对人类的文化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二、《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三、地动仪四、名医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东汉《伤寒杂病论》“医圣”华佗:东汉精通针灸和外科手术,创制“麻沸散”,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外科鼻祖。编成了“五禽戏”锻炼身体。第十九课: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佛教源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由中亚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兴起于东汉,是我国本土宗教二、司马迁和《史记》西汉从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体例。三、秦兵马俑和帛画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长沙马王堆的帛画第二十课: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200年,曹操和袁绍的决战,曹操以少胜多,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二、赤壁之战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的决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打下基础。三、魏、蜀、吴三分天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定都成都222年孙权称吴王三国鼎立形势图第二十二课:北方民族大融合一、北方少数民族内迁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有利于民族融合。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合趋势加强,孝文帝改革:主要内容: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颁布均田令;迁都洛阳;各处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后两点有利于民族融合)意义: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的进程。第二十三课:江南地区的开发一、北方人口的南迁东汉末年由于战乱,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方人口南迁趋于低潮。二、江南经济的发展南朝宋齐梁陈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1、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民族的经济交流;南朝时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生产得到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见教材第106和107页。第二十四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和艺术一、祖冲之和圆周率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比欧洲早1100年年。二、《齐民要术》和《水经注》《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内容完整的农书。《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综合性地理著作。三、王羲之和顾恺之王羲之:东晋“书圣”,代表作《兰亭序》顾恺之:东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四、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古代史部分)第一课:开运河创科举一、隋朝统一南北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灭南方的陈,统一全国,结束分裂局面。二、大运河的开凿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作用。三、科举制的创立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开科举制的先河,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1905年被废除)第二课:贞观之治一、玄武门之变“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二、轻徭薄赋,提倡节俭三、知人善任,重视纳谏“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魏征四、加强中央权力,精简机构五、完善科举制度常设明经科(考儒家经典)和进士科(考诗赋、政论)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第三课:开元盛世一、女皇武则天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重用有才能的人,重视农业发展,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二、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任人唯贤,整顿吏治,严格执法,政绩卓著,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农业:曲辕犁、筒车耕地和人口大量增加超过前代。唐都长安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杜甫有《忆昔》称颂。第四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一、天可汗二、唐蕃和亲与会盟吐蕃藏族的祖先,松赞干布统一各部,向唐求婚,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与其成亲,促进藏汉的友好关系;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唐朝“和同为一家”。821年,吐蕃和唐朝会盟,立会盟碑。第五课:唐代的对外交往一、遣唐使唐的对外交通,长安为陆路中心,广州为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日本的遣唐使,先后13次,使团庞大居各国之首,学习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推动日本社会改革,促进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二、鉴真东渡日本唐朝赴日本的僧侣。促进中日文化的交流。三、玄奘西游西游天竺(古印度)《大唐西域记》第六课:隋唐的科学技术一、赵州桥隋朝李春设计,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二、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发明,《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三、僧一行测量子午线四、药王孙思邈《千金方》第七课:隋唐的文学艺术一、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仙李白:《蜀道难》《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诗圣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二、书法和艺术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张旭、怀素的草书阎立本人物故事画画圣吴道子人物山水画三、敦煌莫高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艺术群,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四、音乐和舞蹈隋唐的音乐家《秦王破阵舞》《霓裳羽衣舞》第九课:辽、夏与北宋的和战一、契丹的兴起耶律阿保机916年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辽二、陈桥兵变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三、澶渊之盟四、宋夏和战1038年,党项族元昊建立夏第十课:宋金对峙一、靖康之变女真族阿骨打1115年,建立金国。创制女真文字。东京保卫战,李纲。1127年,金灭北宋,俘虏徽宗钦宗,“靖康之变”。二、岳飞抗金三、宋金议和第十一课: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一、经济重心南移两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二、农工商业的发展农业:“秧马”,牛转翻车,越南的占城稻推广到江淮一带;南方普遍种植小麦,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淮河流域;手工业:景德镇。采煤技术领先世界。造船业先进,海船上装有指南针。商业:北宋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百万大城市东京、临安。泉州、广州、明州外贸港口。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第十二课:元代民族关系的发展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族,蒙古高原,铁木真13世纪初统一蒙古草原,1206年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二、元朝大统一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元,1279年,灭南宋最后一支反抗队伍,统一全国(结束自唐朝以来的分裂局面)。建立行省制度;设宣政院管辖吐蕃,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今台湾)和澎湖。元世祖重视农业的发展,元朝的经济发展状况(书中57面)三、民族关系的发展(58面)回族的形成第十三课:宋元的科学技术一、指南针的发明与使用战国时的“司南”最早的定向工具。宋朝制成指南针用于海上交通。二、火药的发明与使用唐末,已有火药制的武器。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三、毕生发明活字印刷术北宋人比雕版印刷更灵活、经济、省时。四、四大发明的传播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经由阿拉伯人传入西方,对欧洲及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第十四课: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一、《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二、宋词苏轼豪放词风《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委婉真挚淡雅《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辛
本文标题:七年级上下册人教版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74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