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专题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专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温州实验中学宋晓捷阅读是从文字系统中提取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将看到的书面语言感悟、体验、内化,继而转换成自己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我们知道文学描写性语言具有模糊性的特点,这使得作品带有许多“不确定性”与“空白”。当读者置身于作品之中,以自己生命之躯的各种感官去触摸、品味、体验时,他的“独特的心理感受、情感意志、想象理解都将打上鲜明个性的印痕”。这种独特的体验和解读,使作品形象在读者脑海中呈现出丰富的、立体的、多维的特点。由此可见,读者在作品中感悟到的是他自己才能感悟到的东西,绝不是依赖他人的诉说,读者通过作品与作者的对话是富于个性化的,这为个性化阅读提供了可能,因而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应该是必要的。阅读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要靠学生的自我领悟体会,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化阅读思维活动。个性化阅读就是指在一定的阶段内,因个性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特点,使他们形成适合自身情况的阅读风格并逐渐养成富有个性的自觉的健康的阅读行为习惯。世纪之初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就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显然,《标准》中的这段阅读教学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倡导语文阅读教学走个性化阅读教学改革之路。下面结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实施个性化解读的策略与方法。一、单元目标1.知识和能力:美读课文,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题,对文章能发表自己的见解。继续练习朗读和默读,培养想象和联想的能力,提高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2.过程和方法:调动已有的阅读积累,熟读课文,掌握阅读这类文章基本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基础上,仔细品读课文中含蓄语句的深层含义,揣摩精彩语句的巧妙。用课内习得的方法和获得的体验扩展课外阅读,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这类文章对自己的启发意义。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激发向往真善美的情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注意思考这类文章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培养高尚的情操。二、单元说明本册书是按板块建构教材体系的,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方面组织单元。本单元和第五单元同属于“人与社会”这一板块,以“幻想世界”为主题,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都是以社会现实为基础经过丰富的想像创作而成的作品。作者以种种奇思妙想,描绘出一个个亦真亦幻的世界,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的真情,想象丰富奇特,令人惊叹,引人遐思,有所感悟。《皇帝的新装》是童话大师安徒生最著名的童话之一,它流行于世界各地,每天都有人在读它。全文围绕“新装”这个中心,“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逐步把故事推向高潮;文章全面而成功地运用了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具体描述了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深刻发掘的则是一幅骗者行骗,被骗者自欺欺人甘心被骗的现实群丑图。《郭沫若诗两首》都是郭沫若早期的诗作。《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助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将神话传说与实际景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似幻似真,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美好情怀。《静夜》诗人描绘了一幅极其宁静、美好的月夜晚景图,将读者引入到一个“平和洁净”的美好世界。这一描绘,既是诗人眼中的实景,更是诗人所向往的人间美好的生活。在艺术形式上,也是匠心卓异,如诗歌表现出的音韵美。八行两节诗,节奏匀称、韵脚间隔回环,诗句错落有致;句式间隔对应,参差中又有齐整美,其宁静、典雅,很有古典诗词的风味。这两首诗大胆的想象,奇特的构思,正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女娲造人》根据《风俗通》里有关“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改编而成。《风俗通》里的记载极其简单,只交代了最基本的事实。课文作者袁珂在尊重基本事实的基础上,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阅读本文,相信我们会喜欢女娲这个充满生命活力和母性的大神形象。《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以“关爱”为主题,作者带着写诗的激情,带着写诗的语感,以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以细腻真实的描写、逼真丰富的想象,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盲孩子在他的影子及大家的帮助下重见光明的故事,整个境界充满诗情画意,不愧为一篇美丽而抒情的童话。《寓言四则》:寓言是带有讽刺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篇幅一般不长,其主题多借此喻彼或借古喻今,在简短通俗的故事中寄寓深奥的哲理,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生动地刻画了盲目自高自大的赫耳墨斯,以希望和结果的矛盾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蚊子和狮子》讲述的是一只经过深思熟虑的蚊子勇敢地向狮子挑战,然而战胜狮子之后却撞在了蜘蛛网上最终被消灭的故事。阅读本文,我们更应注意思考:蚊子最终的厄运是意外事件吗?文言寓言《智子疑邻》讲述的是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与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竟遭到不同对待,《塞翁失马》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来自这个故事。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知道这个单元以“主题单元”的方式编排,在“幻想世界”这一主题下安排了不同作者、不同内容、不同文学样式的作品,这一编排体现了课标“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的思想,让我们看到了实验教材的价值取向,也为我们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即树立大单元教学意识和实施单元整合阅读方法。大单元教学意识就是从整个单元的全局角度,居高临下设置每一课的教学策略,如果没有这种宏观意识,则容易造成教学上的高耗低能,比如某些知识点,老是翻来覆去的一再讨论,到最后也会味同嚼蜡,不仅造成课堂教学效果的低能,也会造成学生思维上的疲劳,失去阅读兴趣,更使得教学缺乏层进性,这些都不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单元整合阅读就是指在对一个单元的课文进行整体的、综合性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活动或媒介来提高阅读质量,并借助阅读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多种信息的综合处理而生成新的理解或发现。它可以有单篇课文深入研究型,也可以有多篇课文比较研究型、课文扩展延伸研究型、中外名著专题研究型和联系社会生活研究型等等,凡是与主题相同或相似的材料都精选来为学生所用,便于教师用各种方法创造学习的蓝天碧海,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这种方法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了个性化阅读的巨大空间,是使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的有效策略。三、课文的教学建议(一)单元整合阅读不仅仅强调整个单元的整体构思,合理编排,做到高效低耗,也注重单篇课文的整体思路和个性化阅读,注重知识的有序性、能力培养的层进性、过程方法的有效性。同时根据课文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确定课文教学的主次和课型,核心课文导读,次要课文仿读或自读,“导-扶-走”的三个过程,真正培养学生养成富有个性的自觉的健康的阅读行为,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根据课文的特点及单元教学目标,制定第六单元单元整合阅读策略,列表如下:课文教学目标《皇帝的新装》(童话)《郭沫若诗两首》(诗歌)《女娲造人》(神话)《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童话)《寓言四则》(寓言)知识和能力理清故事情节,了解联想和想象的特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方面的知识,学会赏了解神话特点,品析女娲形象,进一步进一步了解童话特点和自觉养成个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寓意,多角度概点,养成个性化探究习惯析诗歌,培养想像力培养想像能力性化探究习惯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力过程和方法用“微型话题”方式,进行多元解读和多视角阅读感悟。比较赏析两首诗歌,寻找文章美点。继续练习朗读和默读,进行个性化“美读”训练。以“主问题”带动对全文的个性化研读,分析人物形象,感悟母爱,评价神话。采用自主式阅读方法,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选点切入,聚点成面,自主阅读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在熟读成诵中感受联想事物的美感和诗人美好情怀激发学生关注亲情,珍视母爱和探究生命的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良好品质从寓言中体会一些人生哲理,吸取一些经验教训课型导读课仿读课仿读课自读课自读课为了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自主探究、个性化阅读的平台,在课文教学的最后又设置了大单元整合教学探究活动课。(二)教学设计:二十六、皇帝的新装教学创意说明1.用“微型话题”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由课内到课外的探究性学习活动。2.多视角阅读,个性化感悟。教学设计㈠猜读想像,呈现内容指导学生猜读,一个新的情节开头,不要急于往下读,可以先把书合上,自己先试着想像,看看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是否有差别,体会作者安徒生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多么精妙,自己哪些想像也很好。㈡梳理情节这篇课文的情节围绕一个“骗”字展开,那么文中的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这个“骗”字进行活动的呢?骗子——行骗皇帝——受骗两位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子——揭骗㈢确立话题,开放探究猜读想像这一环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想像力,通过梳理情节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了课文内容,以此为契机,我适时提出了寻找话题、探究阅读的要求:“现在我们将由课文内容生发开去,组织大家进行探究性学习。学习的方法是先由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适合探究的‘点’,每一个点都是一个‘话题’,然后我们对这些‘点’进行探究,展开这个话题。”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讨论中,他们再次仔细阅读课文,有的独立思考,在文中圈点勾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有的加入小组的热烈讨论中,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有的学生主动与我交流。交流中我发现学生最关注的人物是皇帝和骗子,最感兴趣的情节是展新装和揭穿骗局。待学生充分讨论之后,我让学生把自己的话题都写到黑板上。经过讨论,我们一起删除了一些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修改了部分话题。此时铃声响起,第一课时结束,于是我布置了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从黑板上的话题中自由选定一个话题,课后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查找资料,对自己所选定的“点”进行探究,做好发言准备。另外我又补充了一个课外材料,让学生比较阅读:参照注释疏通句义,比较它在题材、主题、结构上与《皇帝的新装》的异同点。〖话题精选〗1.人物方面⑴这是“一个的皇帝”“一群的大臣”“一个的孩子”⑵发挥你的想象力,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一下皇帝穿着新衣游行时装模作样的丑态。⑶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你如何评价骗子?2.情节方面⑴在文章的结尾,在喧闹的人群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孩子的形象。作者为什么要让一个小孩子来揭穿皇帝新装的奥秘,戳穿游行大典的骗局?⑵课文中有的情节是荒唐可笑的,并非生活实有,但又能令人信服,为什么?换另一种写法效果如何?⑶皇帝光着身子试穿新衣,赤身露体地在大街上游行都是极度夸张的,你认为现实中有没有这种情况?⑷文中的大臣、老百姓不敢说真话,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情况?孩子敢于说真话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⑸想象皇帝在游行结束后会怎么样?给文章续写结局。3.扩读材料狂人之细布昔狂人,令绩师绩锦,极令细好。绩师加意,细若微尘,狂人犹恨其粗。绩师大怒,乃指空示曰:“此是细缕。”狂人曰:“何以不见?”师曰:“此缕极细,我工之良匠,犹且不见,况他人耶?”狂人大喜,以付绩师。(注释:绩师:纺织师加意:特别用心地织恨:不满意,嫌)㈣讨论话题,定点探究第二节课伊始,我就引出了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并提出要求:“今天我们是用“微型话题”的方式来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希望在活动中同学们能积极展示成果,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媒体再次展示“话题”,学生先进行小组活动,展示自己的探究
本文标题: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专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77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