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七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汇总
1《8.1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一节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课堂练习,四个方面向大家汇报我对这节课的认识与理解。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二元一次方程组是最简单的多元(未知数的个数不止一个)方程组,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了解的多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的基本思路。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是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本节课是在七年级上册已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方程(组),为学生初中阶段学好必备的代数,几何的基础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同时提高学生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独特的意义,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它们的解。重点、难点重点: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一对数必须同时满足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才是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掌握检验一对数是否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书写格式。难点: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教法和学法教法,启发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知识。学法,“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活动是数学教学中的灵魂。所以我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设置并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参与度,力求学生在“双基”数学能力和理性精神方面得到一定发展。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一、从学生原有的认识提出问题1、我们在初一时学习了一元一次的有关概念及其解法,谁能写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并指出它的解是多少?2、为什么它叫一元一次方程。3、方程中“元”是指什么?“次”是什么含义。二、引导学生讨论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等概念问题:(投影)一个农民有若干只鸡和兔子,他们共有50个头和140只脚,问鸡和兔子各有多少?教师提:这是一个非常有意识的问题,它曾在好几个世纪里引起过人们的兴趣,我想这个问题也有一定会使在坐的每一个个同学感兴趣。那么,现在我们怎样来解答这个问题(先让学生思考一下,然后做出解答,教师巡视。最后,在学生动手动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给出各种解答)解法一,在分析时,可提出如下问:1、50只动物都是鸡,对吗?2、50只动物都是兔子,对吗?3、一半是鸡,一半是兔子,对吗?4、若增加一只鸡,减少一只兔子对吗?(在学生思考后很容易得出,第一种脚数少了,第二种脚数多了,第三种脚数也多了一点点,第四种是当增加一只鸡减少一只兔子时动物的总数不变脚数比原来少了两只接着提出第五个问题)现在是否知道有几只鸡几只兔子经过同学生计算,思考,容易得出30只鸡20只兔子同时我提出这个问题是解决了,但是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依赖于50140比较小,简单。若相当大时问题就复杂了,提出是否还有其它的解法有的学生利用一元一次方程也能解答解法二、设鸡为x只则有(50-x)只兔子,根据提议得出2x+(50-x)=140解出答案再次追问是否还有其它方法可以解决?并引导学生能否设两个未知数例方程求解?让学生自己设未知数,列方程然后请一名学生黑板演解所列的方程解法三、设有x只鸡,y只兔子依题意得x+y=502x+4y=140针对学生列出的这两种方程,提出如下问题:1、结合前面的复习提问,这两两个方程应该叫几元几次方程呢?2、为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3、什么样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的含义结合学生的回答我会板书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具未知项次数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X+y=50和2x+4y=140是一对数xy必须同时满足的2两个方程我们结合在一起写成x+y并称之为二元一次方程组。2x+4y=140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强调二元一次方程租的解成立的条件提出学了上面的三种解法,你有那些想法呢?四、课堂练习1、造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掌握程度)2、填表,使上、下没对x,y的值满足方程3x+y=5(投影)3、给出几对x,y的值,判断是否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五、师生小结我会提出如下问题1、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2、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3、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组?4、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六、教学反思生命在活动中丰富,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定基础,是活动教学的终极价值追求;课堂在活动中精彩,强调通过师生之间丰富多彩的主体活动“唤醒”沉睡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建;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教师在活动中成长。由于我能力有限,还请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第二节的第四课时,它是在学习了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能够灵活熟练地掌握加减消元法,在解方程组时会更简便准确,也是为以后学习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关系式打下了基础,特别是在联系实际,应用方程组解决问题方面,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加减消元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这种方法解较为复杂的二元一次方程组。(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3)情感目标:在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利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消元法的灵活应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二、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初一(2)班学生基础比较好,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能力,也初步养成了合作交流的习惯。大多数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性格比较活泼,他们希望有展现自我才华的机会,但是对于七年级的乡镇中学的学生来说,他们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灵活应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很多时候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因此,我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适时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适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借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三、教法与学法分析说教法:启发引导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演示法。说学法:合作探究法,观察比较法。四.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消元)2、前面我们学过了哪些消元方法?(“单身”代入法、“朋友”加减法)下列两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求解?2x+3y=16①X-y=3②3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然后口述解题方法。教师:肯定、鼓励、板书。[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了相关的旧知识,同时也为本节课做了铺垫](二)探究新知1、情境导入师:我们用代入法来解题第一步是找“单身”,用加减法来解题第一步是找“朋友”,再用同减异加的法则进行解答,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道题目:问:这题能否用“单身”代入法或“朋友”加减法来求解?为什么?导入课题,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利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促进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和获取新的知识]2、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主动探索出解法,教师巡视指导并肯定和鼓励他们。)总结解题方法:如果一个方程组中x或y的系数不相同时,也就是说它们不是“朋友”时,先要想办法把“陌生人”变成“朋友”。(1)(2){3x+5y=5①x-4y=23②2x+9y=15①4x+3y=42②3方法一:将方程①变形后消去x。方法二:将方程②变形后消去y。让学生尝试着写出解题过程,请两位同学上台展示结果,集体订正。请做对的同学举手,全班同学都为自己鼓鼓掌,做对的表示给自己一次祝贺,暂时还没做对的表示给自己一次鼓励。[设计意图:让学生探索这道过渡性的题目,是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为学习下面这道例题做好准备,同时通过变“陌生人”为“朋友”这一设想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3、例题探索例5、解方程组:3x-4y=10①5x+6y=42②师:这道题的x与y的系数有何特点?如何变成“朋友”?(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并板书解题过程。)[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探讨,逐步发现可以用加减消元法去解较为复杂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也让他们再次体会了消元化归的数学思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探讨的过程中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学生有了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后,会产生一种想表现自己的欲望。]4、试一试学生完成课本第30页的试一试,让学生用本节课的加减消元法和前面例2的代入消元法进行比较,看一看哪种方法更简便?(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写出解答过程,并请一些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展示两种解题方法让学生们进行比较。)[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两种方法,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知识,当学生发现本节课的方法比例2的方法更简便时,学生会产生一种用本节课的知识去解题的冲动。](三)反馈矫正解方程组:(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才华的机会,以前后两桌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此时可轻声播放一首钢琴曲,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两个同学上台解题,教师巡视,并每一个组选两名代表检查本组同学的完成情况和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待全班同学完成后,让台上这两位同学试着当一下小老师,为全班同学讲解自己所做的题目,教师为评委,进行点评并总结,全班同学为他们鼓掌。[设计意图: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不能兼顾每个学生,所以让学生自做自讲,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选代表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这样就能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四)课堂小结:学完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请同学们谈谈对这节课的体会。[设计意图: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五)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第31页的练习。选做题:6173y22x①(2)1231643yx②[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知识的同时,也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和空间,学生是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现在又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板书设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四)找“朋友”——变“陌生人”为“朋友”——同减异加例题分析习题分析[设计意图: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让学生更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五章第二节平行线的判定,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法和练习设计这五个部分来讲。本课是平行线的后续部分,是研究后面平移以及几何推理等内容基础,也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分析在本节课前要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和学习条件,这节课之前,刚学过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辨别能力,作图能力,简单推理能力。本科导入通过回顾平行的由来以及平行线的画法来引出本节课新内容,在上课前,应通知学生准备好尺子,我呢,则准备好教具。三、教学目标分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有这样几点。1.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能运用所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力计算。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推理和应用。教学难点问题的思考和推理过程四、教学内容及教法1.回顾平行线的{{(2)(1)7x+4y=2①3x-6y=24②{5a+2b=-1①3a+4b-7=0②(1)2x+2y=4①x+y=2②4由来及其做法。2、平行线判定第一条。3判定2和3.基于七年级学生基本掌握初步推理能力,本节课我见带领学生先回忆刚接触平行线时使用教具的情景,并再次演示,以期达到通过探索三个状态下角度的关系来得到同位角相等,俩直线平行这一判定结果,然后通过复习平行线的画法来观察出同位角与平行之间的关系。第一条判定的得出为下面的判定做了铺垫,利用已经得出的结论得出内错角相等,俩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俩直线平行。其中第二条判
本文标题:七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86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