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开始时间2015年11月28日星期六11:51状态完成完成于2015年11月28日星期六11:56耗时5分钟24秒成绩仍未评分题目1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标记题目题干联合国每隔()召开一次专门会议,商讨犯罪控制问题,此即“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处遇大会”。选择一项:a.两年b.一年c.五年d.三年反馈Youransweriscorrect.正确答案是:五年题目2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标记题目题干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选择一项:a.复杂性b.技术性c.单一性d.综合性反馈Youransweriscorrect.正确答案是:综合性题目3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标记题目题干为了促进犯罪学学科的发展,需要全面准确地研究选择一项:a.犯罪原因b.犯罪工具c.犯罪方法d.犯罪手段反馈Youransweriscorrect.正确答案是:犯罪原因题目4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标记题目题干20世纪60年代以后,诸如染色体、()等生理因素与犯罪关系的研究,都对认知犯罪的个体原因有了新的发展。选择一项:a.基因b.荷尔蒙c.性别d.年龄反馈Youransweriscorrect.正确答案是:荷尔蒙题目5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标记题目题干犯罪现象的核心是选择一项:a.犯罪行为b.犯罪黑数c.犯罪率d.犯罪方法反馈Youransweriscorrect.正确答案是:犯罪行为题目6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标记题目题干在我国古代思想家中,春秋时期()提出贫困是犯罪的原因。选择一项:a.庄子b.韩非子c.老子d.管仲反馈Youransweriscorrect.正确答案是:管仲题目7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标记题目题干智能犯罪,主要指运用现代高技术手段进行的犯罪,其中最常见的是选择一项:a.经济犯罪b.暴力犯罪c.计算机犯罪d.女性犯罪反馈Youransweriscorrect.正确答案是:计算机犯罪题目8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标记题目题干全部犯罪学研究说到底最终就在于认识、掌握(),从而设定有的放矢的预防犯罪对策。选择一项:a.犯罪规律b.犯罪行为c.犯罪黑数d.犯罪原因反馈Youransweriscorrect.正确答案是:犯罪规律题目9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标记题目题干新中国犯罪学研究始于对()的研究选择一项:a.经济犯罪b.计算机犯罪c.青少年犯罪d.暴力犯罪反馈Youransweriscorrect.正确答案是:青少年犯罪题目10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标记题目题干新中国社会治安最好的时期是选择一项:a.1950—1955年b.1956—1965年c.改革开放之后d.1966—1976年反馈Youransweriscorrect.正确答案是:1956—1965年题目11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标记题目题干根据犯罪行为所侵害的法益,犯罪类型可以分为选择一项或多项:a.对个人法益的犯罪b.对家庭法益的犯罪c.对个人法益的犯罪d.对国家法益的犯罪反馈正确答案是:对个人法益的犯罪,对个人法益的犯罪,对国家法益的犯罪题目12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标记题目题干对于“犯罪”的概念,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界定,对犯罪学影响较大的学科是选择一项:a.法学b.心理学c.医学d.社会学反馈Youransweriscorrect.正确答案是:法学题目13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标记题目题干按照犯罪形成的特点,对罪行为的的分类包括选择一项或多项:a.蓄谋性犯罪行为b.突发性犯罪行为c.连带性犯罪行为d.暴力性犯罪行为反馈正确答案是:暴力性犯罪行为,蓄谋性犯罪行为,突发性犯罪行为,连带性犯罪行为题目14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标记题目题干犯罪现象的特性有选择一项或多项:a.相关性b.因果性c.综合性d.直观性反馈正确答案是:直观性,综合性,因果性,相关性题目15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标记题目题干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关系是选择一项或多项:a.互相对立的b.互相依存的c.互相包容的d.互相认同的反馈正确答案是:互相对立的,互相依存的题目16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标记题目题干犯罪的基本特征是选择一项或多项:a.具有刑事违法性b.具有特殊复杂性c.具有社会危害性d.具有刑罚当罚性反馈正确答案是:具有社会危害性,具有刑事违法性,具有刑罚当罚性题目17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标记题目题干成瘾性犯罪行为主要由以下特征选择一项或多项:a.犯罪人的动机不合常情常理b.犯罪人有明确的犯罪动机c.犯罪行为有连续性d.行为人并没有处心积虑的反侦查手段反馈正确答案是:犯罪人的动机不合常情常理,犯罪行为有连续性,行为人并没有处心积虑的反侦查手段题目18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标记题目题干被害人的被害性表现为选择一项或多项:a.被害的受容性b.被害的易感性c.被害的可猎性d.被害的诱发性反馈正确答案是:被害的可猎性,被害的诱发性,被害的易感性,被害的受容性题目19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标记题目题干犯罪行为的特征可概括为选择一项或多项:a.客观规律性b.主观罪过性c.产生危害性d.广义处罚性反馈正确答案是:主观罪过性,广义处罚性,产生危害性题目20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标记题目题干犯罪动机的特点有选择一项或多项:a.隐蔽性b.复杂性c.主动性d.动态性反馈正确答案是:复杂性,动态性,隐蔽性题目21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标记题目题干犯罪准备,是指为犯罪行为的实施准备条件。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题目22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标记题目题干犯罪实施,是指犯罪人的行为将要指向犯罪所要侵犯的目标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错”。题目23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标记题目题干根据犯罪现象的显隐程度,犯罪现象可分为常规犯罪现象和随机犯罪现象。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错”。题目24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标记题目题干有罪过犯罪行为是指行为实施时,行为人既无故意也无过失。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错”。题目25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标记题目题干犯罪与引起犯罪发生变动的社会事物(即犯罪原因)在价值评定上总是一致的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错”。题目26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标记题目题干被害人,是指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或损害即危害结果的加害者。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错”。题目27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标记题目题干犯罪学是前犯罪学科,这一定位集中表明了犯罪学的价值基础。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题目28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标记题目题干犯罪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控制和预防的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题目29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标记题目题干犯罪现象的不可避免性和某些积极功能构成对犯罪预防必要性的否定。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错”。题目30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标记题目题干吸毒是一种无被害人犯罪。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题目31完成满分20.00标记题目题干袁某在前夫死后,带着3个孩子生活,经人介绍,于1993年与某乡人贺某结婚,婚后贺某性情暴戾,经常对袁和3个孩子殴打虐待。2005年1月4日,因袁某长女在外打工期间谈了一个男朋友,想和家里经人介绍的未婚夫退婚。贺某非常恼怒,再次对袁某及其长女打骂,并于当晚将其长女赶出家门。多年的辛酸一齐涌上袁某的心头,产生了绝望的情绪,遂起杀人之心。2005年1月5日凌晨4时许,绝望的袁某用斧头朝熟睡中的贺某头部猛击数下,致使贺某头骨骨折,当场死亡。之后,袁某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试从案例出发,结合犯罪人、被害人特征,论述犯罪人与被害人关系答:犯罪与被害现象是被害人与犯罪人互动的结果,以被害现象的发生过程为依据,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表现为被害前、被害中和被害后的关系。被害前的关系又包括二者是否相识、相识的程度、时间和关系性质。被害中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犯罪行为发生过程中被害人对犯罪的反应,以及犯罪人的行为基于被害人的反应而发生的变化。被害后的关系,是指在犯罪行为发生后被害人所采取的与犯罪人相关的态度与措施,以及犯罪人对之的反应。(一)被害前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被害前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可以表现为二者存在人际交往关系和不存在人际交往关系两种。许多犯罪的被害人与犯罪人有一定的交往关系。二者的交往关系从相识程度而言,他们可能仅互相认识,但并不相知;也可能既相识,又相知。从关系性质来看,可以表现为多种多样,如近亲属、恋爱、朋友、同学、雇佣、上下级、邻里、经营的竞争对手或合作者等等。以相识时间划分,交往关系可以分为初次见面和长期相识两类。(二)被害中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被害中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是指犯罪行为发生过程中被害人与犯罪人相互联系的性质状况。有两种,一是侵害与被侵害的关系;二是对立关系。在这两种关系中,被害人的反映模式有三种类型,第一、激烈反抗。当被害人遭受犯罪侵害时,可能基于紧张、恐惧、愤怒、勇敢等原因,以激烈的方式积极反抗犯罪行为。第二、顺应。顺应又分为主动顺应、被动顺从和表面顺应三种类型。主动顺应是指被害人主动配合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主动顺应主要有两种状况,一是被害人不知道犯罪人实施的行为是在伤害自身利益,有的甚至以为是对自己有利的,并加以积极配合。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诈骗犯罪中,被害人的愚昧、无知或贪婪,使其主动与犯罪人配合,并且在不知情的情形下,主动将自己的财物交给犯罪人。二是具有特殊属性的被害人,比如同性恋、受虐狂。被动顺从,是指被害人明知自己的利益正在遭受犯罪侵害,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服从犯罪人的意志。被动服从的原因各种各样,主要有犯罪人的力量或势力过于强大、被害人的胆怯、被害人有把柄握在犯罪人手中、被害人为了得到其他利益等等。表面顺应是指被害人表面顺从犯罪人或乔装已经进入犯罪人的圈套,实际通过采取另一个犯罪行为来制服犯罪人。显然,这是另外一种被害人向犯罪人转化的形式。第三、应对。应对是指被害人以机智的方式与犯罪人周旋,以避免犯罪侵害。被害人积极的应对方式有许多种,在此仅以通过唤醒犯罪人的“人”的意识避免被害为例。(三)被害后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被害后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是指在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被害人与犯罪人形成的特定联系。如被害人追究犯罪人的责任,犯罪人应承担责任。在这种关系中,责任显然是特定联系的因素。
本文标题:《犯罪学》任务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89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