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七年级下语文阶段试卷
111/12七年级下语文阶段测试卷(满分100分)姓名学号得分一、积累运用(共27分)(一)积累和运用(21分)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3分)海上巨浪翻滚,空中雪粒横飞,整个乔治岛hùndùn一片。他们抬着器材、建筑材料,穿suō似的飞跑着……bàonuè的狂风像是一头妖怪,咬牙切齿,要把长城站、乔治岛撕碎、吞shì。2.默写(8分)(1)足蒸暑土气,。(2),乾坤日夜浮。(3)万里赴戎机,。(4),她在丛中笑。(5),飞鸣声念群。(6)群山高原在毛泽东的眼里都是有生命的,它们如同中华民族一样不屈不挠,充满豪情壮志。《沁园春雪》中那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3.有人说中学生看些《时文选萃》《智慧背囊》挺好,帮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有人说中学生选择《读者》不错,文辞兼美的文章可以学习。如果需要你向同龄人推荐好书,你会同意哪一种说法?或者你可以推荐自己认为最合适同龄人读的书。(4分)4.下面是一则新闻,其中有多处不当之处,请用规定的符号加以修改。(6分)(1)换用号:(2)增补号:(3)删除号:1988年4月十七日,美国阿诺哈公司的243号航班在将近7000多米的高空飞行时,飞机瞬间处于失压状态,头等舱顶部突然爆裂,随时都会被空气撕成两半。经验丰富的机长凭借高超的驾驶技能和绝不放弃的信念,在和气流、高山、海洋搏斗了13分钟后,成功迫降在毛里岛机场……(二)、综合性学习(6分)5.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材料一:“留守儿童”被定义为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中国留守儿童的实际数字已远远超过2000万。材料二:一些“留守儿童”给父母的话:有时候,我只是一个会吃饭、会运动的机器;家里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听得见,我好害怕;爸爸,伤心时,我最想要您得安慰;爸爸妈妈,你们是我最恨得亲人;只要你们在家里,天天骂我、打我都行。材料三:2006年7月,安徽省怀远县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抢劫案,被告人一个14岁,一个15岁。这两个少年的父母均在上海打工,把他们留在家中让祖父母来监护。因为祖父母年事已高,缺少对他们的管教,所以他们经常上网打游戏。钱花光来,他们想到平时在网上常打的一个叫“暴力警察”的游戏,于是便模仿里面歹徒抢银行的场面,到学校去抢学生的钱,从而走上来犯罪的道路。据记者所调查的17个看守所显示,农村留守孩子犯罪占到了当地少年犯罪的78%以上。二、阅读理解(共33分)(一)、阅读《心灯如月》,完成12-16题(共19分)①晚饭后散步回来,我、儿子和妻一如既往地达成默契:我写作、儿看书、妻弹琴。我们各自关严了门,沉浸在各自所钟情的天地里去。电就是在这时停的,房间里顿时漆黑如罩,琴声戛然而止。也不过片刻,妻摸索出了那只陈旧的蜡烛,“嚓”的一声响,客厅里先亮起一束毛笔尖似的烛光。②蜡烛燃烧得静极,火苗儿纹丝不动,柔柔的光款款地投向四壁,屋里多起隐隐约约的黑影。妻和独生子不习惯这样的暗淡,轻掩房门到院中纳凉去了。我无奈地搁下笔,借此点了支烟,静坐桌前,目光落在了烛焰上。屋里是少有的静,烛光下青翠文竹和墙上的字画条幅被罩上了一层朦胧;烛光的芳香淡淡弥漫。烛,营造出满屋的馨香和温情。③我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那静如处子的烛焰。凝望它,它就幻化成了一盏油灯,蓦地点燃凝固于我心头已有十数个年头的思绪。油灯对于我来说记忆尤为深刻。抑或,我所有智慧的开启,无不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约是在上小学五年级时,因为要升初中,我们晚上开始上自习课。那时,故乡偏僻尚未通电,30多位同学端着油灯汇集到教室里来,一俟点燃亮光如柱,立即四壁生辉。第一次处在几十盏灯同时点燃的辉泽2里,我们原本就十分活泼的童心越发地激动不安,素来宁静的教室搬桌挪椅,呼应嬉笑,难得安宁。有调皮者趁人不备,扑地吹灭同桌亮着的灯,那正在看书的同学先是一愣,继而就要动手揪人,揪不着便扑地也将对方的灯吹灭……④这个晚上正值隆冬,有米粒大的雪花飘然摇落。间或就有一股北风透过窗棂缺了玻璃的豁口吹进教室来,齐刷刷一片的火苗儿先是被吹得卷缩了身子倾向一边,陡然变暗,未待挺直恢复先前的亮,便纷纷地熄灭,大家就又一阵惊呼。惟角落里剩下一二盏孤灯,成了“火源”。众人一窝蜂拥去,争着要先点亮自己这盏,接着就听到油灯坠地的脆响。整个冬季,每晚自习总会有十几、二十分钟这样的嬉戏,简陋窄小的教室里温馨平添,多了份浪漫,少了份凝重,我们负重的童心因此而变得轻松、愉悦。⑤初中大家都考上了,或许是年长了,或许是课程骤然增多,或许是有了两年之后要考高中的压力,我们从入学这天起便开始上晚自习。灯还是过去的灯,人还是过去的人,而教室里却是再也看不到先前众人笑闹的情景了,个个面孔紧绷,神无旁及,火苗儿袅袅而燃。肃穆的教室里更加沉寂,心里泯灭已久的那种压抑和负重感又悄悄地萌发……⑥上高中是在十几里地外的公社,没有想到晚上会是在电灯下看书的。虽然吊在屋梁上的只是普通白炽灯,但与过去的油灯相比,那就是一个是太阳一个是月亮了。电是校办工厂发的,尽管一到夜晚柴油发电机的响声会打破校园的宁静,却丝毫不会使人觉得嘈杂,仿佛那突突的响声是夜的伴奏曲,夜因为有这样节奏分明的轰鸣而变得富有活力,充满生机。⑦不过,油灯是未敢抛弃的,那时柴油价贱,供不应求,学校常因缺油而停电,所以,从初中带来的油灯始终在抽屉里占有它的位置。而1978年的夏天,每个晚上的自习我们几乎无一不是在油灯下熬过的。⑧这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初夏,数以百计的补习生、插班生涌入校园,同我们应届生一起迎接高考。教室里异常闷热,能静下心来复习是不可能的事。每到夜晚,所有的课桌都被我们各自搬到教室旁一溜儿排开的几个篮球场上,或三五合并,或独处一隅,然后点亮油灯。这是一个庞大的灯阵,数百盏油灯,灿然的火焰,在夜的空间跳动,星点相连,忽闪摇曳,若星河般绚烂,圣火降临般壮丽……⑨晶亮的月升起来,能够看到月光下油灯淡蓝色的烟雾随夜的气息飘逸缭绕,翻动书页的响声窸窸窣窣,笔尖与纸的磨擦声窸窸窣窣,隐伏着繁忙与竞争。桌左前方那盏油灯是在我目光里跳动数次之后熄灭的,接着听到灯下传出无奈的叹息声。我注视着那片暗淡,久久地,那盏灯却是再也没有亮起来。我忍不住走过去。⑩“没油了,买不起油,我用的是爹娘吃的棉籽油,他们一个多月没吃油了。”那是个补习生,他说。⑾我知道他是初中毕业后因父母双双患病而辍学的。恢复高考,他被浇灭的继续求学的希望得以复苏。他曾是全公社所有的初中生中的尖子,所以他想创造初中生考大学的奇迹。我把我的油灯连同桌子移过去,我知道他缺少的不是智慧,而是缺少点燃智慧的光亮。他瞪着惊奇的眼睛盯着我,嘴唇翕动不语。感激是不需要语言的。月升到了中天的位置,清辉如许,月光下的油灯的火焰更妩媚、洒脱、灵光鼓荡。⑿这年的秋天他创造了想要创造的奇迹,而我却落榜了。他在大学里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月放清辉的晚上,你是我心中的灯。”我回信说“你也是我心中灯。你创造的奇迹,使我们这些以黄土地为生的人看到了希望。”选自《当代散文精品》6、在文中作者回忆了几件事,请各用一句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4分)7、文章开头先写停电,对此,妻和儿子有怎样的感觉?这样写的目的何在?(4分)8、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你在文中找出描写恢复高考第一年,莘莘学子们秉烛夜读壮观场面的语句,从写作和你的阅读感受两个方面加以恰当的批注。(3分)语句:批注:9、仔细琢磨文章结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4分)(1)怎样理解“他”在大学里给我的来信中所说的“你是我心中的灯?”(2)我为什么又在回信中说“你也是我心中的灯”?10、文中的“我”和“他”都有着极为可贵的品质,那么你认为“我”或“他”身上最3值得学习的一点是什么?说明理由。(4分)(四)、阅读古文《黔之驴》,完成17—19题。(共14分)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6分)(1)稍.出近之()(2)以为且噬.己也()(3)益.习其声()(4)荡倚.冲冒()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句话的意思。(4分)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13.寓言中的虎可谓是有勇有谋,你能结合文章细节说说老虎在智谋或勇气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4分)三、作文(40分)14.时光飞逝,七年级的学习生活很快就将结束了。在这一年之间,每个人都经历了快乐与痛苦,成功与失败。在此过程中,老师帮助过我们,家长支持过我们,同学安慰过我们,朋友激励过我们。不论,今天我们是否取得满意的成就,都应该对这些帮助过我们的人、这些给我们经验教训的事说声“谢谢”。请以“谢谢你(您),”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④不少于4000字;⑤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谢谢你(您),4400500560
本文标题:七年级下语文阶段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92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