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周练
1会昌中学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周练1、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深受的酸辛,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这段话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是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③每个人的意识,要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取决于他们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A.①②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④2、2015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6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多处引用古语古训。下列习近平所引用的古语古训与其哲理相一致的是()A.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矛盾具有普遍性B.“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整体处于主导地位C.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D.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央把民生问题置于突出位置,其哲学依据是()①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方向,并决定次要矛盾的存在与发展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③民生问题等次要矛盾的解决有利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④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则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4、2016年3月通过的“十三五”规划与“十二五”之前的规划最大不同在于过去追求“国富民强”,“十二五”规划则强调“民富国强”。从追求“国富民强”到追求“民富国强”的转变体现的哲学思路是()①我国现阶段社会主次矛盾的转化②事物在量的基础上的飞跃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路线④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5、中国经济不再刻意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而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增长的质量在于:第一,增加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利润;第二,增加人民的实际收入,真正实现藏富于民。而效益则在于对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产业附加值的不断提高,当然还包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材料体现了()①新出现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对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具有指导作用②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③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关键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6、漫画《关注民生》体现了()①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劳动群众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主体③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④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7、2016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下列观点与上述材料的哲学寓意具有一致性的是()A.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破除一切旧观念B.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相结合C.坚持辩证的否定和革命的批判精神,敢于否定传统D.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制约了经济体制的改革8、2015年2月24日,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这是国务院根据我国居民养老保险现状做出的一项重要政策,主要是解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两大制度的衔接问题。《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的出台表明()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③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要求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漫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①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②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行使国家职能③不断增强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自觉性④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保持先进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①属于经济基础方面的改革②属于上层建筑方面的改革③能够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④能够使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1、2015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反映了一年来网上的热点话题,“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你们城里人真会玩;为国护盘;我想静静;主要看气质”等当选。从哲学角度看,这体现了()①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③杜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④社会生活有其自身发展规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212、“群众是一串‘零’,再多也是零;杰出人物则是这串‘零’前的非零实数,一加到零前,就成了一个天文数字。”此观点()A.肯定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告诫杰出人物一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D.正确反映了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3、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这主要是因为()A.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B.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D.改革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4.2015年11月7日,经双方商定,习近平、马英九以两岸领导人身份和名义在新加坡进行历史性会面,共同描绘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宏伟蓝图。两岸领导人会面是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这表明①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③人的有目的有意识活动引领社会历史发展④建立在事物的联系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有发言权。习近平主席这一观点的哲学依据是:()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人们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6.在我国灿烂的文化宝库中,有许多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谚语俗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对下列俗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①众人是圣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②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③天地和气,万物自生——人类社会是客观存在的④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说明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17、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为民办实事成于务实》中曾引用《孟子·梁惠王下》中的名言:“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下列典故与该句名言蕴含哲理相同的是()①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②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③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史记·殷本纪》④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8.2015年7月16日,李克强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时表示:中国经济拥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通过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从哲学上看,总理的自信是因为①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②改革能消除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③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④改革能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班级:姓名:座号:得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CDBCBBACBC题号1112131415161718答案CBAADABB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9、习近平指出,此时此刻,我们距离“中国梦”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比任何时候都更坚定。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是需要依靠人民群众,越是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在新的征程上,无论经历什么样的考验,我们都应当始终保持“中国信心”。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中蕴含的哲学道理。①实现“中国梦”需要依靠人民群众,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保持“中国信心”实现“中国梦”要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实际,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③始终保持“中国信心”将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体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20、材料一:“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上海团审议时强调,我们的干部只有同广大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共患难,才能赢得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从而形成无艰不克、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在集中力量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关键时刻,中央领导在“两会”上向官员们发出了“依靠人民群众共渡难关”的呼声。有专家认为,这是中国克服当前危机的主要着眼点。材料二:改善民生是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国际经济衰退持续蔓延、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改善民生更加引人关注。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办好教育、医疗改革、保障住房、农民增收、灾后重建……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及的一项项详尽的惠民政策和措施,显现出一个个引人注目的“民生亮点”。请简述上述材料中“依靠人民群众共渡难关”和“民生亮点”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1)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因此,改善民生是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样,战胜全球金融危机,也需要依靠人民群众。(3)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民生亮点”体现了我们党群众观点的要求。3会昌中学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周练班级:姓名:座号:得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CDBCBBACBC题号1112131415161718答案CBAADABB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9、习近平指出,此时此刻,我们距离“中国梦”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比任何时候都更坚定。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是需要依靠人民群众,越是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在新的征程上,无论经历什么样的考验,我们都应当始终保持“中国信心”。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中蕴含的哲学道理。①实现“中国梦”需要依靠人民群众,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保持“中国信心”实现“中国梦”要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实际,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③始终保持“中国信心”将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体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20、材料一:“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上海团审议时强调,我们的干部只有同广大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共患难,才能赢得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从而形成无艰不克、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在集中力量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关键时刻,中央领导在“两会”上向官员们发出了“依靠人民群众共渡难关”的呼声。有专家认为,这是中国克服当前危机的主要着眼点。材料二:改善民生是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国际经济衰退持续蔓延、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改善民生更加引人关注。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办好教育、医疗改革、保障住房、农民增收、灾后重建……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及的一项项详尽的惠民政策和措施,显现出一个个引人注目的“民生亮点”。请简述上述材料中“依靠人民群众共渡难关”和“民生亮点”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1)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
本文标题:《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周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94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