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岳麓版
用心爱心专心1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课:开运河创科举1、隋朝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建立以长安为都城的隋朝,年号为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灭陈朝,统一全国。隋文帝统治期间,出现了“开皇之治”的局面。2、运河的开凿: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凿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千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组成:由北往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作用: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第二课:“贞观之治1、唐朝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不久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李世明就是唐太宗,627-649唐太宗统治期间,年号贞观。2、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轻徭薄赋;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任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为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和能征善战的李靖、李勣(jì)等。当政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贞观之治”3、三省六部制:唐朝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合并州县,大力精简机构,以节省财政开支,提高行政效力。中书省(起草政令)吏部户部皇帝尚书省(行政实施)礼部兵部门下省(负责审核)刑部工部第三课:“开元盛世1、武则天的政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重用有才能的人,创立“自荐”求官制度(如:狄仁杰),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2、“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期间,“励精图治”,重视地方吏制,勤俭持国。他选拔德才兼备的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为相。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盛世”3、农业工具:曲辕犁和筒车。4、手工业:纺织业,北方善织绢,南方盛产锦和布;陶瓷业,刑州的白瓷和越州的青瓷,巩县的“唐三彩”都负有盛名。唐朝都城长安繁荣,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5、科举制度:创立:①隋文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开科举制先河②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完善:③唐太宗时设明经科(考儒家经典)和进士科(诗赋和政论)④武则天时开始殿试和武举⑤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作用:①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②选拔官吏的权利从地方集中到中央,为统治者吸收、笼络人才拓宽的道路③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调动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了官吏的素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第四课:唐朝的民族关系1、唐太宗开明的明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称为:“天可汗”;唐太宗在天山以南设立安西都护符,武则天的天山以北设立北庭都护府。2、和亲政策:唐太宗时期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杰出的首领松赞干布;唐中宗派金城公主入藏与吐蕃首领尺带珠丹和亲,“和同为一家”。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3、唐蕃会盟碑:公元821年,吐蕃与唐朝会盟。唐蕃会盟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前,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第五课:唐代的中外交往1、市舶司的设立:唐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2、对外友好往来:遣唐使:日本政府先后13次派遣使者到唐朝进行交流,推动了日本的社会改革,促进了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第六次才成功,鉴真在日本传播佛教,还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知识、绘画等传给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作《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用心爱心专心2第六课:隋唐的科学技术1、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设计主持建造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2、雕版印刷术:成都、洛阳等地成为著名的印刷中心,大量刻印佛经、日历、诗集和医术。晚唐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3、僧一行测自午线:是世界上首次实测,他根据实测数据修订了历法中的一些错误,制定出《大衍历》,形成了我国古代成熟的历法体系;他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恒星移动现象,比英国早1000年左右。4、药王孙思邈:他总结经验,纠正古代医术的错误,编成了《千金方》。第七课:隋唐1、诗歌的黄金时代: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白居易《秦中吟》、《新乐府》2、书法与绘画:楷书:颜真卿、柳公权;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创立“颜体”;柳公权博采众长,别出新意,自成“柳体”。草书:张旭创造了“狂草书”;怀素将张旭的狂草发扬光大,写得更加流畅挥洒。绘画: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代表作《步辇图》;吴道子人物画和山水画的造诣很高,被后人尊为“画圣”,代表作《天王送子图吴》。3、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有千多个佛洞,又称千佛洞,坐落在今天甘肃敦煌,隋唐时期开凿,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彩塑等,及大量极为珍贵的佛经、文书等。是我国最大的艺术宝库群,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第九课:辽、夏与北宋的和战1、辽、宋、西夏政权的建立辽(契丹):916年契丹耶律阿保机上京宋(北宋):960年宋太祖赵匡胤东京西夏:1038年党项元昊兴庆2、澶渊之盟:宋辽之间100多年保持和平往来,经济文化交流得到加强。3、宋夏和战:1044年,宋夏订立合议,双方在边境地区进行贸易,经济文化交流十分密切。第十课:宋金对峙1、金的建立:1115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定都会宁2、“靖康之变”:1127年金兵北撤,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3、南宋的建立:1127年,宋钦宗的弟弟宋高宗赵构即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4、岳飞抗金:1140年,金朝派兀朮(wùzhú)为主帅,率军攻宋,岳家军在郾城打败兀朮主力骑兵。5、宋金和议:1141年,南宋和金达成和议,宋向金称臣,形成了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第十一课: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1、经济重心的南移原因: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得到开发南北经济差距缩小。②唐末、五代以来,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③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表现:①宋初,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②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南以南地区③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可见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2、农工商业的发展: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秧马”,还出现了牛转翻车;原产越南的占城稻由福建推广到江淮一带;南方已普遍种植小麦,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淮河流域。宋代丝织业在民间出现了经营专业户,苏州、杭州、成都的官营织锦院各有工匠几千人。陶瓷业的制作更加精美,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采煤技术领先世界,许多地方煤已大量用于居民生活。河南鹤壁发现一座北宋晚期的煤矿遗址。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海船上已装有指南针。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白兔商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商标。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南宋都城临安(杭州)均有上百万人口,是闻名世界的大都市。当时海外贸易兴盛,泉州、广州、明州(宁波)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3、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宋代城市中已打破居民区和商业区的界限,出现了众多的服务性行业,有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肆”;喝茶、饮酒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第十二课: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都城为和林,结束长期混战的局面。2忽必烈建立元朝:1271年,忽必烈即汗位,定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1276年灭亡南宋,抗元斗争中涌现文天祥等著名将领。用心爱心专心3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全国。3、加强统治:建立行省制度,并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吐蕃,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元朝还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4、重视农业生产,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把新增田地和人口的多少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条件。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5、元朝时,用棉花纺纱织布已成为江南地区的主要家庭副业。松江农家妇女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6、元大都(北京)是闻名世界的国际性大都市。泉州是对外贸易的最大港口。7、元朝民族的发展:不少汉族人外迁,边疆各族大量内迁,加上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彼此长期生活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元朝民族融合的特点:吸收前代基础,在更广的范围内,更高程度的融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推动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第十三课:宋元的科学技术1、指南针的发明与使用:战国时期,发明“司南”,世界上最早的定向工具。宋朝时,人们发明了人工磁化法,制成了指南针,用于海上交通。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2、火药的发明与使用:唐代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末开始用火药制造武器。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出现了火箭、突火枪、火炮和火铳(chōng)等火药武器。同时,人们也用火药制成各种焰火和鞭炮。我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3、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11世纪中期,北宋平民毕昇用黏土制成陶活字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的活字印刷早了约400年。元代又发明了木活字、锡活字。元人王祯发明元转轮排字盘。第十四课: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1、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全书近300卷,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资治通鉴》取材广泛,考证严密,叙事明晰,文笔生动,是我国古代史书中的典范。2、宋词:北宋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其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李清照是两宋之际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代表作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南宋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轼的词风,代表作有《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3、元曲: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绘画: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梁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元朝的赵孟頫(fǔ)名作《秋郊饮马图》。第十六课: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1、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2、废丞相设三司:明朝建立后,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六部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在地方,废行省,分权于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司),三司地位平等、互补统属,分别归中央有关部分管辖。3、厂卫制度:明太祖为监视官吏,镇压人民,设立锦衣卫。后来,明朝又先后设东厂和西厂,厂卫都由皇帝直接控制。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皇权空前加强的重要表现。4、八股取士:明朝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第十七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1、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间,明成祖派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时间早,规模大,次数和人数多,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2、戚继光抗倭:元末明初,日本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被称为“倭寇”。16世纪中期,明朝派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荡平了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俞大猷(yóu)共同作战,取得了抗倭斗争的最后胜利。第十八课: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1、清朝建立: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辽宁新宾西老城)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改族名为满洲。1644年,清统治者联合吴三桂进入关内,大败李自成,占领了北京。2、八旗制度:旗兵平时耕猎为民,战时则披甲当兵。只是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本文标题: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岳麓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96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