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七年级立方根说课稿2
《6.2立方根》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6.2立方根》。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及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效果分析”五方面进行本节课的说课。一、教材分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一节课是依据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的6.2立方根的内容设计的,本节共两课时,这节课的内容为第一课时。本章可以看成其后的代数内容的起始章,是学习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以及解三角形的基础,因此在中学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对数的范围的认识就由有理数扩大到实数,而无理数的概念正是由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引入的。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数的平方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无理数,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3、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立方根的概念,并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理解并掌握立方根的性质。2、依据开立方与立方运算的互逆关系,求某些数的立方根。3、正确区分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性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立方根概念建立,获得使用类比法研究相近概念的经验;2、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提高自主合作,交流思考,归纳总结,实践应用这一探究学习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2、发展学生的求同存异思维,使他们能在复杂的环境中明辨是非,并做出正确的处理。4、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立方根的意义和性质,会求并记住一些特殊数的立方根。教学难点是:通过探究获得知识,掌握立方根的概念,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性质的区别与联系。二、学情教法分析针对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探究能力较差的这种情况及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猜想-类比-验证-归纳-应用”为主线的教学程序。考虑到如何更直观、形象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增大课堂容量,创设高效课堂,手段上采用了电脑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1、利用直观的情景问题,引导学生在猜想、归纳、验证应用等数学活动掌握立方根的性质及求法。2、坚持“三主”方针,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始至终处于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同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三主”就是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以“鼓励”为主,不钳制学生。3、在例题的选择上由易到难,有笔算的也有口算的,发挥能动性,积极探索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表达的示范性,让全班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上来,让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定义推导上采用引导探索法;定义应用上采用递进练习法。用类比及引导探索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立方根的定义,将定义的应用融入到探究活动中,力争在课堂上做到三精讲。三、学法指导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由表象到本质,从特殊例子到发现一般规律,从而总结出这个等式,然后应用,这样认识新事物的方式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的。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学法上主要采用观察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类比法等形式。四、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本节课设计了“探究、合作、创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程序上包含六个数学活动:活动一:创设情境,复旧导新;活动二:启发诱导,探索新知;活动三:引导探究,延伸知识;活动四:应用新知,形成技能;活动五:归纳小结,深化新知;活动六:布置作业,提升能力。具体教学过程如下:活动一:创设情境,复旧导新1.复习,想一想(1)16的平方根是______;(2)-9的平方根________;(3)0的平方根是________.思考问题:平方根是如何定义的?平方根有哪些性质?(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为本节内容作辅垫)2.做一做问题:要制作一种容积为27m3的正方体形状的包装箱,这种包装箱的边长应该是多少?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解决问题,拿出方案全班交流。思考:如果问题中正方体的体积为125cm3,正方体的边长又该是多少?(设计意图: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同时为学习立方根提供实际背景和生活素材。)3.试一试仿照平方根的定义,你能给数的立方根下个定义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即:如果x3=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我们可以根据这种关系求一个数的立方根。(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在小组的类比、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立方根的概念,主动生成知识,获取知识,并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活动二启发诱导,探索新知1.探究(1)因为23=8,所以8的立方根是();(2)因为()3=0.125,所以0.125的立方根是();(3)因为()3=0,所以0的立方根是();(4)因为()3=-8,所以-8的立方根是();(5)因为()3=-27/8,所以-27/8的立方根是()以小组为单位探究题中正数、0和负数的立方根各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通过计算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求一个数的立方,与求一个数的立方根是互为逆运算,感受一个数的立方根的唯一性,计算中对a的取值分别选为正数、负数、0,进一步巩固立方根的概念,突出本节重点,这样设计,在此过程中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2.说一说你能说说正数、0和负数的立方根各有什么特点吗?正数的立方根是;负数的立方根是;0的立方根是;每个数都有立方根,而且只有个指名学生完成填空,并能分别举例验证总结的结论。(设计意图:通过自己所得结果归纳总结立方根的性质特点,探索出规律,加深对立方根概念的认识与理解。)3.自主探究如何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每个数a都只有一个立方根,记为“3a”,读作“三次根号a”.例如x3=7时,x是7的立方根,即37=x;与数的平方根的表示比较,数的立方根中根号前没有“±”符号,但根指数3不能省略.4、对照平方根的性质,你能分清立方根与平立根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设计意图:经过与平方根的比较准确把握概念,区分相近知识,使知识网络更清晰、更系统,从而提高辨别能力。)5.学以致用例1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1)1;(2)(3)-0.064.(4)06、跟踪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的立方根是1/3。(2)负数没有立方根。(3)4的平方根是2。(4)-8的立方根是-2。(5)立方根是它本身的数只有0(6)互为相反数的数的立方根也互为相反数活动三引导探究,延伸知识1.探究填空38=,38=,38-38327=,327=,327-327小组汇报探究的结论,全班交流。2、观察所得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那么当a0时,3a与-3a有何关系?(设计意图:通过探讨一个数的立方根与它的相反数的立方根的关系,使学生认识为数学中的转化思想。感受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和数学思考方法,并感受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活动四应用新知,形成技能1、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2、求下列各式的值(口答):(1)(2)(3)(4)3、拓展练习:你能求出下列各式中的未知数x吗?(1)8x3+27=0;(2)(x-1)3-0.343=0;意图:拓展练习,使得教学环节更完整,同时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安设计有梯度的练习,了解学习效果,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活动五归纳小结,深化新知310003001.031364271;271;271、立方根的定义,表示方法?2、说说数的平方根与数的立方根的异同.3、立方根是它本身的数有哪些?平方根是它本身的数呢?(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总结反馈学习效果,查漏补缺。)活动六布置作业,提升能力1.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1)(2)(3)2.求下列各式的值.3.如果3x+16的立方根是4,求2x+4的算术平方根.五、教学效果分析:通过教学,从课堂学习效果的反馈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较好,能灵活的求出数的立方根,能熟练应用立方根的性质,理解了立方与开立方的互逆性,注重了知识的生成与应用。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教学中没能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探索并总结生成知识,学生很多活动只落实到形式上。在实际授课时,由于时间的关系,一些学生的想法没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在以后的教学中,力争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机会。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初浅的认识和想法,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导。谢谢大家!333317111-82-2733-4312.2724();();();()1;1000343;0.216.
本文标题:七年级立方根说课稿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18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