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讲美从何处寻西方美学观点“美学”1735年,[德]鲍姆嘉通,《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第一次使用“美学”:希腊词语“埃斯特惕卡”鲍姆嘉通情:美学美1750年,以“埃斯特惕卡”命名《美学》第一——“美学”这一术美学对象美、美感和艺术“近代美学所侧重的问题是:‘在美感经验中我们的心理活动是什么样?’至于一般人所喜欢问的‘什么样的事物才能算美‘的问题还在其次。”——《朱光潜全集》第1卷审美关系:1客观方面:美,2主观方面:美感3主客观的结合(最高形式):艺术。审美活动:欣赏美、创造美一、毕达哥拉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哲学家和美学家:1音乐的和谐是由数的比例造成的2天体的运动是和谐的3具体可感的宇宙是最高的美。意义和影响:1“人类历史上的一个真正重大的发现”——[德]海森堡2天文学研究:托勒密——地心说哥白尼——日心说开普勒——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运动的和谐法则)3数当作世界的本源,在空间几何关系、数的结构关系上把握世界希腊雕塑、希腊美学乃至希腊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造型性或形体性‘中西艺术的区别)波利克里托的雕塑《持矛者》——形体性特别明显,身体的各个部位、各个部位和整体的关系,都体现了毕达哥拉斯学派数的比例。二、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5世纪,雅典苏格拉底和毕达哥拉斯的最大区别:1事物本身的美和事物对使用者的美2自在之美和自为之美人本主义的美学观三、柏拉图西方美学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美的著作《大希庇阿斯篇》书中柏拉图本人始终没有出场,担任主角的大部分是苏格拉底。他通过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说明自己的观点。希庇阿斯是一位智者。智者指公元前5世纪希腊一位以传授知识和修辞学为业的哲学家。智者又被成为诡辩者,诡辩者当然是一个贬义词。不过,早期智者是备受尊敬的人。《大希庇阿斯篇》对美学的最大贡献就是区分了“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这两个问题。柏拉图对美本身的追问被称作为天才的追问,正是有了这个追问,西方才产生了美学。柏拉图思想的意义:柏拉图的理式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重大发现。但是,柏拉图夸大了理式的作用,导致理式世界与现实世界分离。试图寻找一种普遍因素,由于它各种美的现象才成为美的。“柏拉图路线”贯穿于整个西方美学史。波普尔说:“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可是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的。”(小结:什么是理式,(自在之美,自为之美的区别)2三、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67年,亚里士多德出生在希腊北部的卡尔西乃西半岛。其父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宫廷御医。17岁开始,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他在柏拉图学园生活了二十年,直到柏拉图去世。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美学观点:1.美产生于大小和秩序。2.美产生于一定的尺度,不能不及,也不能过。不论它的各部分应有一定的安排,而且它的体积也应有一定的大小;因为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一个非常小的活东西不能美;因为我们的观察处于不可感知的时间内,以致模糊不清;一个非常大的活东西,例如一个一千里长的活东西,也不能美,因为不能一览而尽,看不出它的整一性。“--亚里士多德《诗学》五、美是一种价值我们认为“美是价值”的观点更接近真理。唐朝人为什么崇尚丰满的美人型呢?唐朝是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壁画和雕塑以生活安定殷实的统治阶级人物为标本,自然是体肥脸胖。魏晋人为什么以纤瘦为美呢?魏晋时代政治十分混乱,人民生活极其痛苦,连绵不断的战争动乱造成一片荒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对生命短促、人生坎坷的慨叹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魏晋的壁画和雕塑所表现的长脸细颈、寿削病弱的身躯,思辨、高深的笑容,完全体现了清谈名士的审美观。(美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是一种价值判断,价值与否与人有关)花是红的“和“花是美的”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判断。“花红”是认识判断,花的“红”不取决于人而存在;“花美”是价值判断,离开人花就无所谓美丑。第二讲我见青山多妩媚一、从致用、比德到畅神“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现实中的美,社会美—人的美,艺术美—艺术作品的美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一从致用、比德到畅神(一)致用内涵:人类从实用的、功利的观点看待自然的一种审美观。形成时期:人类社会发展初期。适用地域:中国、欧洲。(二)比德内涵:以自然景物的某些特征来比附、象征人的道德情操的自然审美观。形成时期:春秋时代(儒家)意义:表明人对自然景物的欣赏,已经同功利相脱离。3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茞。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橘颂》是著名的比德篇章,也是中国文人写的第一首咏物诗。三)畅神内涵:指自然景物本身的美可以使欣赏者心旷神怡,精神为之一畅的审美观。盛行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点:专注于对审美对象本身的欣赏,不要求用自然景物来比附道德情操,而是让自然景物来触动空明的心境,较“比德”更进一步。表现:清谈佛老,纵情山水,归隐山林。(四)《兰亭集序》和《画山水序》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后迁居山阴,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雅俗:东晋时在每年阴历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称“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兰亭的河边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王羲之兴之所致,挥就千古名作《兰亭集序》。游目骋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钟繇每点多异,羲之万字不同。”书法平和自然,秾纤得体,遒丽天成,委婉含蓄,纵横自如,极尽和畅变化之美,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世说新语》这几句话不是后来五代北宋荆、关、董、巨等山水画境界的绝妙写照么?中国伟大的山水画的意境,已包具于晋人对自然美的发现中了!—宗白华洛神赋贴王献之:(344一386年),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东晋书法家。他的书法兼精诸体,尤以行草擅名,体势秀逸,笔致洒脱,运笔英俊豪迈,饶有气势,在书法史上与其父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从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王羲之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忘怀!—王献之心情的朗澄,使山川影映在光明净体中。—宗白华4《画山水序》宗炳,字少文,南朝宋画家,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人。他首先是一位高明的山水画家,然后才是一位山水画理论家,也是我国的神游山水第一人。1主张“畅神”说,强调山水画创作是画家借助自然形象抒写意境的一个过程,使中国画“以形写神”的理论,又前进了一步。力求将“万趣”与神志融合达到物我一体的境界。与陶潜《饮酒》诗中的得意“忘言”、谢灵运《游名山志》中的“意得”有相通之处。2“澄怀”—审美主体,在自然美的欣赏中审美主体应该具有澄清、空明的胸怀,无杂念。同于康德所说的审美不涉利害。3“味象”—审美客体,指既要欣赏山水的形象,又要体味它们的灵趣。序曰:“峰岫峣嶷,云林森渺,贤圣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序曰:“坚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这种远近法中形体透视的基本原理和验证方法,比意大利画家勃吕奈莱斯克创立的远近法的年代约早一千年。地位:标志着山水画已经从对人物画的依附中解脱了出来。它涉及到了山水画美学的本体、创作、鉴赏、技法、传达等一系列问题,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意义:作为我国绘画理论史上第一篇山水画论,为中国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科奠定了基础,对我国山水画的创作和美学特征的形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柳宗元:“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古人:“赤壁,断岸也,苏子再赋而秀发江山。岘首,瘴岭也,羊公一登而名重宇宙。”萨特说,世界万物只是因为有人的存在,有人的见证,有人的唤醒,才显示为一个统一的风景。这个风景,如果我们弃之不顾,它就失去见证者,停滞在永恒的默默无闻之中。自然美欣赏的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怎样做到“澄怀”?第二,怎样做到“味象”?自然美---人与自然的契合中国:“雪后寻梅,霜前访菊”,“与竹同清,与燕同语,与桃李同笑”。西方:“自然美只是为其他对象而美,这就是说,为我们,为审美的意识而美。”-----黑格尔自然美的欣赏需要两种契合一、人和宇宙生命的契合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云烟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云烟而秀媚------郭熙《林泉高致二、自然现象和人的情调的契合“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澄怀”是审美欣赏的前提,要做到“味象”,主体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能力。5第三讲人物的品藻人物的品藻内涵:对人的风采、风姿和风韵的审美评价。美学上的人物品藻发生在魏晋时代。一、晋人的美晋人的美是魏晋时代美的高峰。渊源:早于晋代“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述而》相术:面相之术,通过人物的体貌特征判断人的祸福贫富、荣辱盛衰。“尧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三漏”。------王充《论衡》《骨相篇》晋人的美:追慕光明鲜洁、晶莹发亮的形象。“面如凝脂,眼如点漆。”-----《容止》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岩下电。”-----《容止》《世说新语》通行本为6卷,36篇。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等36门。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如《容止》2、美是不可抗拒的3、“肤清”和“神清”“肤清”:人的外在的姿容“神清”:人的内在的才情人物品藻要形神结合与晋人优美自由的心灵最为契合的艺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人物品藻在玄谈中进行,浸润着晋人空灵的精神、幽深的哲学意味和宇宙的深情。人物品藻以审美的语言,对人物的外貌和内心进行审美评价。二、«体相学»«体相学»出自«亚里士多德全集»第六卷“我们不能不强烈的感受到亚里士多德爱智慧、尚思辩,重探索的思想遗风,不能不被古人热情、真诚的求知欲望和踏实细致的求知作风所折服”«体相学»研究灵魂和身体、内部心性和外部面貌相互关系亚里士多德通过人的运动、外形、肤色、面部的习惯、毛发、皮肤的光滑度、声音、肌肉以及身体的各个部位和总体特征,来分析人的性情动作缓慢表示性情温顺动作快速表示性情热烈,身体忸怩作态是媚俗的,短步幅与慢步态者是软弱者,眼睛下面有垂突是嗜酒者,眼睛上面垂突的是嗜睡者亚里士多德对人的体相分析,包含着对人体美的欣赏,并且将秩序、匀称、确定性作为美的性质体相表征和内存性情的对应关系也不是绝对的,眼睛是最重要的表征之一三、人体美学人体美和人体美学的认识和发展1,从猿到人2,古希腊时期“人是小宇宙,模仿大宇宙”——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造就了古希腊6人对数、人体各个部位和身体整体比例以及美的普遍观念1),美是客观数量比例的和谐2)黄金分割1:7/1:83)人是“神”创造最完美的“作品”4)以裸体为美3,中世纪——中世纪哲学家奥古斯丁女性肉体是危险的,但更是美的人体中的许多美是非效用的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性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行动是多么象天使!了解多么象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对人体美的研究要有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5,文艺复兴以后人的头长是身高的八分之一肩宽为身高的四分之一平伸双臂等于身高的长度叉开双腿是身高降低十四分之一,分举两手使中指指端与头顶齐平,这时候肚脐眼是伸展四肢端点的外接圆的圆心而两腿当中的空间恰好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人平伸双臂可沿人体做一个正方形,人伸展四肢可以可以沿人体做一个圆
本文标题:《美学十五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20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