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目标导航1、理解并积累每课的生字、生词,了解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2、抓住关键语句,品味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并掌握作者细致观察与描写的方法。3、学会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不幸,培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6紫藤萝瀑布学海导航1、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3、会揣摩、品评优美语句、词语的含义与表达效果。文学常识宗璞(1928——),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主要作品:中短篇小说《知音》、《红豆》等,散文集《丁香结》。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基础夯实1、字音识记迸溅(bèngjiàn)伶仃(língdīng)盘虬(qiú)卧龙仙露琼(qióng)浆酒酿(niàng)2、多音字(shèng)茂盛(tiāo)挑选(jué)觉悟盛挑觉(chéng)盛饭(tiǎo)挑逗(jiào)睡觉3、一音多字幅条幅俊俊俏伫伫立(fú)辐辐射(jùn)竣竣工(zhù)蝠蝙蝠峻峻岭贮贮存4、词语解释迸溅:向外溅出或喷射。繁密:多而密。稀落:稀稀疏疏,出现得少。伶仃:孤独,没有依靠。酒酿;江米酒。挑逗:逗引,招惹。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忍俊:含笑。仙露琼浆:形容鲜美的酒。盘虬卧龙:回旋地绕像卧着的龙。结构·主题1、段落划分第一部分(1~6段),赏花。按花瀑、花穗、花朵的顺序来写,步步深入,写花的活泼热闹、生机勃勃。第二部分(7~9段),忆花。睹物释怀,心上的焦虑和悲痛化为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第三部分(10、11段),悟花。作者由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与永恒。2、结构图解花瀑花1、看花花穗花朵紫藤萝瀑布赏花的感受人2、忆花忆花的劫难颂花的生机3、悟花生命长河无止境生命3、主题思想文章通过描写紫藤萝花的生机勃勃,点明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人生哲理,抒发了作者对永恒生命的渴望和赞美之情。微观揣摩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用帆与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把花盛开比作笑容,写出花的美好可爱和作者喜悦的心情。2、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花香是嗅觉感受,作者把它说成“浅紫色的”,这是视觉感受,“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是幻觉感受。运用通感使语言更加清新、活泼、灵动。3、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伶仃是孤独,没有依靠之意,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开得稀落,暗含作者对紫藤萝命运的同情。疑难探究文中插入一段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观察这两幅图片,从中你能探究出作者运用了哪种手法,有何作用?探究1: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开得繁盛形成对比,突出了现在花的生机盎然。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不幸遭遇形成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探究2:这是一种对比手法,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不幸遭遇反衬眼前这片紫藤萝花的生逢其时,从中曲折地反映出时代的发展变化、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轨迹,这样写为引出作者的深入思考作了铺垫。写法借鉴1、托物言志,含蓄地表达感情。2、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素材拓展梅花,迎着寒风而绽放的花朵。它没有月季的艳丽,没有牡丹的大红大紫,没有兰花的淡雅,没有荷花的高雅……但是,它拥有不畏寒冷,独步早春,傲立雪中的精神,象征刚毅精神和崇高品格,“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更是表达了梅花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品格。习题解答一、作者从紫藤萝花瀑中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感受和联想: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花一样,以旺盛的生命力,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二、画出表现“我”心情的语句略。在看花瀑前,压在作者心上的是关于生死迷、手足情的焦虑和悲痛,当“花瀑”在心上缓缓流过,改变了作者的心情。“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由此作者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三、1、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2、细腻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显得亮丽可爱,玲珑透剔,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3、用帆与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4、运用通感的修辞,把嗅觉形象用视觉形象表现出来,把人带入一种新的境地。四、示例:1、梅花——花中名士。2、莲花——象征洁身自好的君子。3、松柏——象征坚贞。4、竹——象征气节。5、牡丹——象征富贵。17走一步再走一步学海导航1、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2、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树立学生勇于挑战困难的信心,脚踏实地的学习和生活。文学常识莫顿•亨特,美国作家(1927~1983),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他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基础夯实1、字音识记耸立(sǒng)峭壁(qiào)凸(tū)颤抖(chàn)嶙峋(línxún)晕倒(yūn)迂回(yū)目眩(xuàn)啜泣(chuò)纳罕(nà)小心翼翼(yì)屡次(lǚ)2、一字多音(cháo)朝廷(chàn)颤动(dàn)子弹朝颤弹(zhāo)朝阳(zhàn)颤栗(tán)弹琴3、辨别字形缀(zhuì)点缀疑(yí)疑问陡(dǒu)陡峭炫(xuàn)炫目徒(tú)徒弟啜(chuò)啜泣凝(níng)凝视徙(xǐ)迁徙炫(xuàn)炫耀4、词语解释耸立:高高地直立。峭壁:陡直的山崖。灌木: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如荆、玫瑰、茉莉等。颤抖:哆嗦;发抖。迂回:回旋;环绕。凝视:聚精会神地看。嘲笑:用言辞笑话对方。恐惧:惧怕。疲乏:①因体力或脑力消耗过多而需要休息。②因运动过度或刺激过强,细胞、组织、器官的机能或反应能力减弱。屡次:一次又一次。灰心丧气:(因遭到困难、失败)意志消沉。应付:①对人对事采取方法措施。②敷衍了事。③将就、凑合。课文中用的是第一种意思。结构·主题1、段落划分第一部分(1~13段),冒险。写“我”跟着小伙伴们爬上了半山腰的一块石架,上不得上,下不敢下。第二部分(14~22段),脱险。写“我”恐惧地伏在石架上,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之下,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石架。第三部分(23段),感悟。写作者由小时候爬山的事感悟出的人生道理。2、结构图解起因——别出花样,去爬悬崖分解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经过——中途被弃,进退两难结果——父亲指点,摆脱困境赢得胜利3、主题思想文章通过讲述童年时期遇险脱险的经历,说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个认真去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微观揣摩1、开头为什么突出“闷热”?开头一段是说孩子们怎么会想到爬悬崖的,写天气闷热,就写了动因,他们是想爬到悬崖上去凉爽凉爽。2、未段说“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这里“前途茫茫”的意思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抵达我要到的地方,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疑难探究文章最后说“这是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什么?探究1:是从悬崖上学到的经验使自己终生受益。探究2:再次将这“经验”归纳成:“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这一步之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这也就是告诉读者,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析困难,化解困难,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这样就可能积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写法借鉴1、巧用伏笔,记叙周密。2、自然环境,衬托心理。素材拓展溪流再走一步是江河,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走一步,再走一步,天地就将不一样;深秋走一步是寒冬,寒冬再走一步就是春天。挫折再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直击中考分析记叙的要素【考点解说】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中考的考点之一,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人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试题中大多要求找出某几个要素。【方法技巧】分析记叙文的要素,就是要明确: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因为什么(起因)、在干什么(经过)、结果怎样。一般情况下,这六要素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作为开端,往往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事件的起因、经过常作为记叙文的主体部分放在文章的中间,结果作为记叙文的结局常放在文章的末尾。习题解答一、标志事件发展的语句:“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而去”我一面应着,一面跟着他们跑”“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我顿时有了信心”“我又照着做了”“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等。复述略。二、“我”心理活动的语句:“我一时拿不定主意。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这似乎能办得到”“我的信心大增”“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等。这些心理活动描写,写出了“我”犹豫、担心、恐惧、害怕、紧张的心理。三、见中心思想。四、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还没有找到亨特。我们心里都很着急,突然,我的手电先照到了他。“下来吧,孩子,”我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我下不去!”亨特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别怕,亨特,听我说,”我尽量语气平淡,故作轻松,“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我看见亨特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好,就这样。”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我看见亨特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他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他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我强壮的手臂中。18短文两篇蝉学海导航1、积累生字词,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2、品析重点词句,学习先抑后扬、对比的写法。文学常识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祖籍广东番禺。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等。基础夯实1、字音识记收敛(liǎn)宽恕(shù)短暂(zàn)聒聒(guō)蝉(chán)声颤(chàn)动响彻(chè)2、词语解释零落:脱落。收敛:收拢,合拢聒聒:持续嘈杂,使人厌烦。宽恕:宽容饶恕。恕,饶恕。结构·主题1、段落划分第一部分(1段),写知知不休的蝉声让人心烦,为下文作铺垫。第二部分(2~6段),写作者懂得了蝉鸣,知晓了蝉的生命意义。第三部分(7段),照应开头,写作者为蝉的生命意义所感动,宽恕了蝉。2、结构图解知知不休的叫声(烦蝉)抑蝉特殊的生命历程(思蝉)积极面对生活与人生宽恕烦人的聒聒(恕蝉)扬3、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写小小的蝉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人生主题: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要积极地面对,热情地投入,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努力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更加精彩。微观揣摩1、“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颜色”给你怎样的感受?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晴朗的天空等都融进了秋风中。秋天来了,但对蝉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生命虽然短暂,蝉却执着的等待,作者对蝉的敬意油然而生。2、“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谈谈你的理解。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之处,也是由蝉引发的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写蝉的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25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