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关于模具制造公司技术管理的探讨(10)(1)
关于模具制造公司技术管理的探讨本文主要分析对比了中国模具制造企业目前通用的技术管理模式和作者倡导的以分门别类的积累为基础的技术管理模式。强调指出:若从公司的技术体系着眼进行管理,对模具制造企业的发展极为有益。一、模具制造企业技术管理模式概述近20年来,中国的模具制造企业在模具设计方面有了巨大进步,但技术管理相对还是比较落后和被动。对于模具制造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曾提到:“设计经验的系统积累是要花大力气和时间的,距离整体的成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走向技术系统成熟是成为强大模具制造企业的必由之路。对于模具制造企业来说,技术工作的管理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其重要性不低于业务工作的管理。各单位都很重视技术文件流动性和正确性的管理。可是,由于观念的陈旧,往往忽视了自己的技术资料具有的其它功能。这也影响了设计经验的系统积累和设计人员的进步速度。由于模具制造企业的高速发展和社会教育培训相对的滞后,模具制造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近20年来始终处于紧缺状态。尤其是中高级人员更是难觅,这也是造成模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流动性大的根本原因之一。而工程技术人员的大规模流动,对企业造成的最大困难包括:新进工程技术人员知识面的差异;新进人员工作习惯的不一致;公司制造的模具品质不稳定。这三个缺陷会产生大量不应有的设计和工艺上的差错。企业每年都必须为了使新进人员与企业合拍,花费大量时间和经济代价。这些差错不仅给企业造成经济和时间的损失,更增加了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量。许多模具制造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都是每天加班工作,长期如此,也增加了差错的产生。其实,只要模具制造企业的经营者能够调整一下自己对技术管理的观念,用不了多少时间,就可以改变这种局面。即从“要求”改为通过以分门别类的积累为基础的“要求加引导”来解决这两个问题。模具制造企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很少有企业是什么模具都做的了。就是说,各单位都具有自己的巿场定位和制造特长或特点,也就是我们说的特殊性。有些干脆就搞单一加工,这也是模具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这里不展开讨论)。目前模具制造企业内部的技术管理模式,与我要和大家探讨的、以分门别类的积累为基础的“要求加引导”的管理模式以流程形式列于表1。表1两种技术管理模式的工作流程注:这两个流程图自始至终都应该包含因设计变更而带来的设计修改甚至重新设计接下来,我把两个流程图的含义介绍一下,请大家体会其中的差异。二、目前通用技术管理模式流程释义目前一般通用的模具制造技术管理模式的流程是:·接受技术文件:指项目开始时接受从客户或指定部门发来的各种技术文件,并消化其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1.明确本公司是否能够承担该项目;2.有否因加工需要,请求客户改变原设计;3.如果可以承担,需要多长时间;4.是否需要特殊加工;5.对制造风险的评估等工作。然后将有关问题提交业务部门与客户或有关部门协商。·编制设计指导书:明确项目要求后,根据本公司实际能力,编制结构设计的要求、整体设计的要求、采购要求、工艺设计的要求、加工过程中必达指标的要求、质量控制的总体要求、外协加工的要求、制造完成后调试前必须达到的状况要求、另行配置附件及易损件要求、外观及包装要求及各项目正常开展所需时间的建议。·三维造型:这个项目一般是在编制设计指导书时已经开始进行。目的是为了验证客户或有关部门提供的技术文件的正确程度和满足接下来的设计、加工、检测的需要。·模具结构设计:根据客户或有关部门的要求和制造过程的要求,以及成型设备参数,选择合理的模具结构并将设计的模具结构图以最明确、最短的时间提交评审。提交的设计必须标明版号,同时提交采购周期最长的需采购的主要物品的清单。·结构评审:由评审组人员对提交的模具结构图和需采购的主要物品的清单的合理性、安全性、模具使用寿命(稳定可靠性)、经济性及加工能力、交货周期、是否符合客户或有关部门的要求进行评审。根据评审意见汇总书面反馈给设计部门供修改设计用;如评审通过,则由设计部门将模具结构设计图提交业务部门请客户或有关部门进行书面认可。·客户认可:客户或有关部门收到模具结构设计后,对结构设计提出否定、修改或接受的书面文件并对否定、修改提出具体理由。·结构调整评审:如果客户提出否定、修改结构设计的要求后,设计部门将调整或重新设计的方案和采购清单再次提交评审。评审的要求基本上与第一次相同,但侧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是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寿命和经济性及客户要求的满足程度。评审通过后再次由设计部门提交业务部门,直至客户认可。整体设计:以客户认可的模具结构设计为基础,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模具的整套设计并对采购清单进行补充或调整。对于影响模具品质的部位的关键尺寸必须标明。最后是校对。工艺设计:往往是与整体设计并进。对模具的零部件进行加工工艺的设计和使用刃具的确定,确保达到设计要求。原则上其编程在模具提供给客户或有关部门后一段时间仍需保存,书面的加工工艺则不做长期保留。投入使用:凡投入使用的图纸、工艺、程序必须标明版号,书面的必须盖上有关印鉴。使用过程中对图纸、工艺和程序做局部变更的,必须在使用的、技术部门暂时存档的技术文件上由变更的设计人员署记并做简要备忘录。文件归档:项目完成后,由设计部门将完整的客户或有关部门提供的外来技术文件和设计文件移交技术档案室办理永久归档手续。调档查阅:项目完成后,必要时可以通过办理手续,从技术档案室调阅技术文件。设计变更:这是目前模具制造企业里最常见的现象。原因不外两个:客户要求变更和企业内部需要变更。我在流程图里没有反映,因为设计变更可能会出现在所有阶段。客户提出的变更,我们这里不讨论。企业内部的变更往往是在制造时发现了设计出现的错误或疏漏,或者制造时有零件做的不合格而改动图纸。这个技术管理模式也是许多企业和专家多年努力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它最大的弱点是就事论事——只是因为技术工作需要管理而管理。应该再进一步,通过对已有技术资料的分门别类,有意识地系统化积累,使这些积累的资料充分发挥多重功能:技术资料的积累、模具设计的标准化、模具设计的快速培训等。三、以分门别类的积累为基础的技术管理模式按照中国模协过去的分类,模具可以分为:冲压模具(含拉伸模具,刀模等)、塑料模具(含热塑,热固成型模具,吹、吸塑模,滚、搪塑模等)、锻造模具(含挤压模具)、压铸模具、橡胶模具、粉末冶金模具、拉丝模具、非金属模具、玻璃模具(含陶瓷模具)和模具标准件这十大类。我认为各模具制造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现状,对愿意承揽的模具做分门别类的规定并给予编号。例如:汽车冲压模具属于汽车门类,用字母标号“Q”,其次是冲压模具的类别,用字母编号“CY”,再次是属种编号如内饰件种类的,用字母编号“N”,然后就是跟上我们目前各公司正在使用的编号、图号、版号、具体名称等。每一件都做其实并不难,这是很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很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二:要求设计人员开发一个设计数据库。这个设计数据库的功能如下:1.模具标准件常用数据和图形(有些设计软件本身就已有此功能,有些标准件公司可以提供标准件数据和图形)。2.常用模具结构图库。这是需要各自自行开发的,因为大家做的模具基本上是不一样的。例如常用的注塑模具结构示意图库,据我所知,无锡东南大学开发了一个版本。3.常用模具零件库。这也是需要各自自行开发的。但各自的常用零件是可以系列化的(能够开发模具基本结构库的,就有能力开发常用零件库)。据我所知,这类数据库软件有现成可用的,但内容只能自己随时放进去。在具备这些基础以后,设计工作的管理新模式就是:接受技术文件:指项目开始时接受从客户或指定部门发来的各种类技术文件,并消化其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本公司是否能够承担该项目;有否因加工需要,请求客户改变原设计;如果可以承担,需要多长时间;是否需要特殊加工;对制造风险的评估等工作。然后将有关问题提交业务部门与客户或有关部门协商。编制设计指导书:明确项目要求后,根据本公司实际能力,编制结构设计的要求、整体设计的要求、采购要求、工艺设计的要求、加工过程中必达指标的要求、质量控制的总体要求、外协加工的要求、制造完成后调试前必须达到的状况要求、另行配置附件及易损件要求、外观及包装要求及各项目正常开展所需时间的建议。其中很多内容可以调用已归档的资料。三维造型:这个项目一般是在编制设计指导书时已经开始进行。目的是为了验证客户或有关部门提供的技术文件的正确程度和满足接下来的设计、加工、检测的需要。模具结构设计:首先对该项目进行正确分类,然后在数据库中查找有否合适的类似结构。如果有,看哪些地方不符合客户要求需要变动的,一一记下并逐项改动直至符合客户要求也适合加工为止。然后报评审,同时提交采购周期最长的需采购的主要物品的清单,不过这也可以借鉴。这样做的好处是:1.可缩短结构设计周期;2.采用已有经验也会减少根本性错误;3.降低了设计难度,减少对中高级设计人员的需求;4.加速初级设计人员的进步;5.减少因工作习惯不一致造成的差错;6.易形成标准化设计。如果没有可借鉴的结构,就只能按部就班地设计。但设计成功后,可借鉴的内容也就不断增加了,模具结构数据库就这样不断地完善。结构评审:首先是评价设计者选择的门类和案例是否合适。然后由评审组人员对提交的模具结构图和需采购的主要物品的清单的合理性、安全性、模具使用寿命(稳定可靠性)、经济性及加工能力、交货周期、是否符合客户或有关部门的要求进行评审。根据评审意见汇总书面反馈给设计部门供修改设计用;如评审通过,则由设计部门将模具结构设计图提交业务部门请客户或有关部门进行书面认可。客户认可:与传统的程序一样进行。结构调整评审:如果客户提出否定、修改结构设计的要求后,设计部门调整或重新设计的方案和采购清单需再次提交评审。评审的要求基本上与第一次相同,但侧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是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寿命和经济性及客户要求的满足程度。评审通过后再次由设计部门提交业务部门,直至客户认可。对于类似的产品却要求不同的结构设计的客户,应在模具结构数据库中分别予以注明,以免以后产生引用错误。由评审组议定,若该设计具有典型意义,设计部门必须在完成项目设计后对该设计进行标准化处理,并作为典型案例输入模具结构数据库的典型案例区或常用结构案例区,供以后借鉴、引用。这是很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三。整体设计:也是先按门类寻找可借鉴、引用的案例。如果有,注意选择对标准件要求一致的案例。看哪些地方不符合现结构设计要求需要变动的,一一记下并逐项改动直至符合结构设计要求也适合加工为止,并对采购清单进行补充或调整。对于影响模具品质的部位的关键尺寸必须标明。如没有现成案例,则按常规进行设计。大量引用数据库内的现成资料,可减少设计周期和大量的错标、漏标等差错。最后是校对。工艺设计:如整体设计有现成案例可借鉴、引用,那么工艺设计也同样可以不同程度地借鉴、引用。否则,只能按部就班的设计了。但是其中的程序编制和刃具选择应该是重新设计的。投入使用:凡投入使用的图纸、工艺、程序必须标明版号,书面的必须盖上有关印鉴。使用过程中对图纸、工艺和程序做局部变更的,必须在使用的、技术部门暂时存档的技术文件上由变更的人员署记并做简要备忘录。项目小结和确定终设计:一个项目完成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小结。把各阶段发生的设计变更毫无遗漏地汇总。汇总有两个内容:1.汇总结果。将汇总的设计变更由专人在规定时间内输入整体设计并标明版号,由专人负责校对,使之成为终设计归档。2.汇总设计变更的原因。如果其中包含有技术认识上的人为原因或经常容易疏忽犯错的部位,应责成责任人写成案例,由专人负责案例规范化以后,输入按工作岗位分类的学习案例汇总,供新进人员借鉴。3.对有创意的设计,可以提出归档要求并做相应工作。整套文件归档:应该归档的内容是:1.客户或有关部门提供的外来技术文件和资料规范化后归档。2.终设计与原始设计分别标明后归档,将其中的设计变更分类说明。设计包括图形设计和工艺设计。3.标准化后的典型设计归档。包括整体典型设计或局部典型设计两种情况,建议对典型设计应标明创意人以资鼓励。4.小结时确定要归档的各类案例的归档。这是很重要的基础工作之四。调档查阅:项目完成
本文标题:关于模具制造公司技术管理的探讨(10)(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2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