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说课稿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说课稿湖北省恩施实验中学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以及说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课。本课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的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说教材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域进行的,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使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空前紧密。而自然资源的分布却是很不均匀,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很大。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而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丰富的能源资源却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针对上述情况,我国实施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本节内容以西气东输为案例,说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于区域发展的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本案例来拓展视野,探讨南水北调、北煤南运和西电东送的原因和现实意义,以进一步了解我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来实现资源优化组合的重要举措,将有助于我国自然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分布不协调问题的解决,是实现东西或南北经济社会双赢的战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2)通过创设自主和合作相结合的探究氛围,使学生掌握运用地理信息进行案例分析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2)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分层次、有步骤的进行国土整治,变区域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教学重点1.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2.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影响的分析方法二说学情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要求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可以联系人文地理中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思路,从而准确的把握本节内容的重难点。本校学生基础较差,兴趣不高导致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所以我在讲授新课的时候会创设情境,留疑问,多启发,让学生的思维紧紧围绕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展开,让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兴趣,和老师产生共鸣。三说教法和学法本节介绍的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理论性较强。涉及区域的相关内容,学习时要联系区域的相关知识及西气东输工程。此工程跨越的东西部在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准备在学习本节前,让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先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自主的探讨问题,通过观察图像、收集资料、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过程,让学生亲自感受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与规律,更加深入的理解和领悟知识的内涵。必修三最大的特色是利用大量的案例,根据新课标要求以及具体的学情,本节内容主要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以情入境,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和典型化,使学生从“个”推知“类”由特许归纳一般,通过案例理解普遍的规律性原理。首先,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自主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解决问题。其次,学生分几组,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发表各自的观点,引导他们学会合作交流,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最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一起通过对比分析、延伸分析等方法,对整个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最终得到分析资源夸区域调配的一般方法及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规律原理,达到课标要求。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设计【导入】自然资源的分布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差异,往往出现区域资源赋存量和需求量之间的矛盾,人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协调好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本节我们学习资源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设计意图】开篇点题,让学生在本节内容的开始阶段就思考到区域资源状况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2.创设情境,导入正题。【展示图片】“我国天然气资源和煤炭资源的分布图”以及“我国城市分布图”【提问】①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有什么特点?②我国城市人口的分布有什么特点?③这种资源和人口的分布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对此你有何建议?【设计意图】利用图片让学生结合初中地理知识来一步步分析我国资源的分布现状,得出结论,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部协调从而来引出我国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必要性。3展示案例“我国跨区域资源调配案例——西气东输”,让学生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获得感性认识。【提问】①西气东输工程的气源地在哪?②西气东输工程的目标市场是哪里?③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终点分别在哪里,沿途经过哪些省区,分别属于哪个经济地带?④西气东输工程的依次经过哪些地形区?【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获得基础知识的了解,让学生明白西气东输工程的可行性以及技术难度。复习了有关区域地理的知识,让学生对区域经济联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到资源的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4提出疑问,自主探究,得出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以及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提问】为什么我国要进行西气东输工程?【展示图片】“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矿物能源生产量和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比例图”【讨论】我国能源生产地与能源消费地有何差别?利用讨论法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派代表阐述观点,老师做点评让学生切实了解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得出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第一个原因: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展示图片】“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提问】①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比例最大的是什么?②与世界能源消费比例有什么不同?③这种能源的使用会带来哪些问题?紧扣主题让学生认识到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式以煤炭为主。这种能源消费结构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①排入大气大量粉尘——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②排入大气大量SO2——酸雨范围大、危害严重③煤炭堆放,燃烧废渣——环境污染④北煤南运——给我国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巨大压力【讲述】这种能源消费结构不符合我们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提问】那我们国家为什么又要以大量使用煤炭这种能源呢?结合课本图5.3得出结论①煤炭价格便宜,②煤炭开采成本低,③煤炭的储存、运输方便。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这是由于我国的历史国情造成的:经济和技术水平的落后。【展示图片】“天然气简介”【讲述】天然气作为高效清洁能源,要提高其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从而得出西气东输的原因之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展示图片】“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图”【提问】①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现状是怎么样的?(西多东少,北多南少)②我国四大气区分别是哪?(新疆气区、青海气区、鄂尔多斯气区、川渝气区)【讲述】我国油气开发在20世纪60年代以华北、东北为主要基地,现在这些地区已经处于油气开发的中后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西部地区成为油气资源来发的战略重点。从而得出西气东输的原因之三:我国油气资源按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活动】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西部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勘探、开发的原因。①.西部天然气主要分布地区的自然条件②.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③.西部地区的技术力量④.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需求【设计意图】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在课前也要求学生收集了相关资料,在教学的时候我尽量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再帮学生梳理总结,加深理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我又给时间他们讨论,总结,可以加强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还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组讨论,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①西气东输工程对国家有什么意义?②西气东输工程对西部和东部的经济发展和地理环境方面有什么影响?③通过西气东输工程,我国是怎么样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让学生掌握分析跨区域资源调配的思路。同时,让学生明白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和看问题看主流的思想,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的矛盾双方,要明白西气东输工程有利有弊,但是还是利大于弊。5.小结,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方法【讨论】通过对西气东输工程的分析和学习,总结下如果以后遇到这种跨区域的资源调配该如何来对它进行分析?源地目的地原因——为什么要调措施——怎么调意义——调出地和调入地的影响问题——调前的影响问题——调中(或后)可能遇到(或存在)的问题【作业】请结合西气东输的原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西电东送程的原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跨区域资源调配的方法总结,让学生从案例中学会对我国其它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学习研究,由“一”知“三”,总结出学习的规律性原理。6.板书设计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型案例——西气东输工程(1)基础(2)目标市场(3)主干管道(4)经过的地形区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国家意义2.从具体意义分析(1)对西部地区经济和地理环境发展的影响(2)对东部地区经济和地理环境发展的影响(3)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本文标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41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