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30给予树-鲁教版
xiaoxue.xuekeedu.com教学基本信息课题25、给予树学科语文学段:年级相关领域阅读教材是否已实施是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的设计重在凸现语文课的“文”味。“语文教学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习得语文。让学生在“听说”实践中锻炼听说能力,在默读、朗读中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具体词语语句的“画外之音、言外之意”。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北京课改实验教材第七册学生情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对文本中金吉娅的爱心和善良品质,学生基本能理解。而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理解金吉娅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中,充分感受到了母爱和手足之情。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技术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内容框架)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xiaoxue.xuekeedu.com2、能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比较,想象画面,揣摩人物心理等手段,抓住描写金吉娅的语句进行品读,使学生了解小女孩“如愿以偿”的原因,母亲心情变化的原因,从而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2、学会积累好词佳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课文中体会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懂得如何去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教学过程(文字描述)一、导入,回顾课文内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给予树”。(齐读课题。)1、“给予”是什么意思?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在这件事中,妈妈的心情不断发生变化,请你用直线画出描写妈妈心情的词句。(指名回答,板书:担心,生气,激动。)【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力求达到三个目的:1、初步理解“给予”质疑,引起思考;3、引出课文的主要内容;3、找出妈妈心情变化的语句,为下一环节进行铺垫。】二、抓住妈妈心情变化的句子,体会金吉娅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一)品读“担心”1、妈妈为什么担心?请你读一读课文,说说你的理解。课件出示:“我只攒了100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2、你能把自己的理解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吗?自由读。3、指名读、齐读。(二)品读“生气”1.后来,妈妈为什么又生气了呢?(自由答)2.课件出示:透过塑料口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50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20美元做了什么?3.引导理解: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想她用这20美元做了什么?xiaoxue.xuekeedu.com4.指导朗读:妈妈想到这些,当然很生气,毕竟这是她辛苦攒的钱呀。你能读出妈妈的心情吗?(自由、指名、……)过渡:我听出你们在强调“到底用这20美元做了什么”。你们知道金吉娅到底了做什么吗?(给陌生的小女孩买礼物)(三)品读“激动”师:是呀,这50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让妈妈生气了。但是,当听完金吉娅的叙述之后,妈妈竟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1、引导学生初步感悟课文最后一段课件出示:我激动地紧紧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它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1)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如愿以偿”什么意思?(小女孩想要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2)你是从哪知道的?(第四自然段)课件出示: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指导朗读)(3)金吉娅看到这张卡片会想到什么?(小组交流)2.集体交流:(1)出示:“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A、感受到了什么?B、小女孩却什么也没有。想想她没有什么?C、是啊,她就是这么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小女孩!读一读体会。(2)课件出示:我的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A、感受到了什么?B、引导学生体会金吉娅矛盾、愧疚、难过的心情。C、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金吉娅说的话。(我的钱只够……却什么都没有。)3.现在你就是“金吉娅”,看了小女孩的这个心愿,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我xiaoxue.xuekeedu.com一定要帮她实现这个愿望。)(多有同情心的孩子呀。)4.多么善良的孩子。带着对小女孩的同情和要帮助她的决心,读读金吉娅话。师:于是,金吉娅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此时,金吉娅为什么给家人买棒棒糖,而给陌生小女孩买洋娃娃,我们全明白了。【设计意图:教师给学生自己阅读、体验、感悟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划出“妈妈感情变化的句子”。划出句子后,让学生练习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妈妈的感情变化。汇报的时候,让学生朗读这些句子,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这些设计就是让学生体会阅读的方法,默读感受,划下重点句子,然后用朗读体会人物情感,同时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四、回读课题,重点体会“给予”的深刻含义。1、创设情景:圣诞节的钟声敲响了,金吉娅来到了圣诞树下,她看到了那个小女孩和妈妈写给她的圣诞卡片,你想想卡片上会写些什么呢,此时,你就是小女孩,你就是金吉娅的妈妈,拿起笔,用一两句话,在书中圣诞树旁边的空白处写一写。——我想金吉娅在你的感谢与祝福中一定得到了快乐。2、指向课题《给予树》让我们再看这棵给予树,它传递着什么?那“给予”还仅仅是给吗?我想它包含着很多很多,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现对“给予”的理解——读课题。【设计意图:本课中的“给予”不仅仅是给,这其中还包含着“放弃”和“得到”。但学生年龄还比较小,不可能对此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本环节的读写结合就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在表达中渗透金吉娅在“给予”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感谢、快乐,体会到这是一棵传递着温暖与爱的“给予树”。本课从“给予树”入手又回到这棵“给予树”,让学生在这来回之中对“给予”的认识逐渐深入、广泛。】3、结束语:一个只有八岁的小女孩金吉娅,用她最朴实的行为告诉我们,只有扎根在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土壤里,这棵给予树才会长得更加枝繁叶茂!才会把更多的快乐传递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xiaoxue.xuekeedu.com本课抓住“妈妈”情感的变化展开教学,通过品词品句、想象画面,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了如下特点:一、抓住文本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我以“妈妈的情感有哪些变化”为主线,让学生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二、力求课堂教学扎实,注重读写结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讨论、交流。如在读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练习上下文说说“如愿以偿”的意思,明确谁如愿以偿,她的愿望是什么?让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小女孩对得到这份礼物的渴望心情之前,从理解“盼望”入手,什么叫‘一直盼望’?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盼望得到这份礼物的急切心情。为使他们轻而易举地理解金吉娅为什么会这样做,并深刻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仁爱、体贴和同情。
本文标题: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30给予树-鲁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50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