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邓成花
1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测量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2、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1)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2)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的“估计”一栏中。(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2)交流测量的结果,引出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二、探究体验1、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1)提问:“从尺中,你发现毫米与其他单位间的关系吗?”。(2)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2、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2(1)在尺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三、实践应用1、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2、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3、师生共同小结: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四、课堂练习1.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3、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五、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2、师总结。毫米的认识3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方法、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以解分米与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选择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一、学习分米产生的意义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先估计一下你们的课桌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然后四人一小组的来测量课桌的长。2、说一说你们在测量过程中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吗?老师找一至三名学生回答他们的测量方法及结果。老师根据学生口述的方法进行评价。如用尺子的最大刻度连续量,量的次数少,但计算比较麻烦,也可以用10厘米为一份连续量,量的次数多,但计算起来较简单。3、10厘米的这一份可以用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10厘米这一份的长度就是1分米。)二、学习分米与米、厘米间的关系1、通过我们刚才的操作,再请同学们看看分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观察尺子,1分米中有10个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手对准尺子来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是多少。2、你们还能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学生的长度单位有什么关系吗?(1米=10分米)你是怎样想到的?三、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1、在数学书上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同桌用尺来量一量看看你的比划是否准确。42、举出生活中长或宽或高大约是1分米的物品。3、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出来。四、巩固练习1、填写上适当的单位1把米尺长1()1把米尺长10()1把米尺长100()2、书本第4、5题填写在练习本上,老师提醒学生看清单位名称。3、练习6,7题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讨论完成。五、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2、师总结。千米的认识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用手势表示1毫米、1分米的长度。2、口答:550毫米=()厘米5米=()分米60厘米=()分米9厘米=()毫米3、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铅笔的长15()门高2()橡皮长40()课桌长60()二、探究新知1、通过投影出示书本第7页的例3图,“图中的情境大家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找二至三名学生回答。对,图上说的是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2、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情境大家见过吗?找二名学生说说身边的类似问题。你知道千米是个怎样的长度单位吗?(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3、出示例3的图,如果我们用毫米、厘米、米来作单位好不好?为什么?找一至二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原因。(很不方便)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方便呢?(明确计量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4、你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哪个同学能说说?老师:其实昨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跑完了一千米的路程,很多同学都说跑完了很累,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昨天我们跑步时的情境,想想跑完这一千米我们用了多长时间。我们的操作一圈是200米,跑5圈正好是1000米,看来1千米还是很长的。板书:1千米=1000米6三、巩固练习做练习二第1、2题第一题: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反馈。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五、教学反思这节课,最主要的教学难点就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1千米的概念。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学生都可以用手比划出来,也可以用眼去看,而1千米的长度既不可能用手去比划,也不能用眼去目测,只有借助学生的生活实际去感受。在课前设计时,考虑到了两个方面:一是要结合学生课前走操场跑道(环形)来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二是要结合生活中比较熟悉的路段(直线型)来感受1千米的概念。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对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会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测7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1千米=()米3米=()分米7分米=()厘米60毫米=()厘米300厘米=()米1000米=()千米并让学生说说7分米=70厘米,60毫米=6厘米是怎么想的。二、探究新知1、出示题目:3千米=()米2、小组协作共同完成。3、汇报讨论结果。3千米=3000米,因为1千米是1000米,3千米就是3个一千米,就是3000米。4、出示题目:5000米=()千米5、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口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6、引导观察:两个小题中等号两边的长度单位起了什么变化?数字是怎么样变化的?7、反馈练习:完成课本第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三、巩固应用1、完成练习二第3题:提醒学生看清单位名称2、完成练习二第4题,先让学生认真看图,然后小组讨论,对学生提出的出行方式及所需的时间的不同答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83、作业:练习二第5题,这题可以有不同的路线,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课后交流。4、第6题为完成作业的同学准备,提示学生早上8时出发到中午12点一共有几个小时,汽车就行驶了几个小时(共行驶了4个小时)汽车一小时行80千米,四个80千米是320千米,所以中午12点可以到达。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吨的认识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测1000克=()千克5千克=()克说说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二、探究新知1、导入,引出课题。回答:谁能告诉大家这个情景里告诉我们了一件什么事情?限重一吨是什么意思?引出课题,板书。92、认识“吨”:老师问“吨是个什么单位?你们知道1吨有多重吗?”1吨=1000千克,请同学们和教师一起读二次。我们知道了1吨=1000千克,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小动物能不能一起过桥?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将四个小动物的体重加起来,与1吨作比较。400+300+500+100=1300千克,1300千克比1000千克要重,也就是比一吨要重,所以这些小动物不能一起过桥。3、那它们应该怎么才能完全的通过桥到达对岸呢?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的讨论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最多。4、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这些小动物终于顺利的过河了,再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见过用吨作计量单位的标志。5、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1)引导学生看情境图,“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如两头牛大约重1吨,两只马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等。(2)同桌之间互相背一背说说自己的体重,互相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少。几个同学的体重加起来大约是1吨重。(3)千克与吨的换算出示例题:3吨=千克6000千克=吨让学生独立填写指名口答,你是怎样想的?(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三、实践应用1、完成例7下面“做一做”中的第1题,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品还有哪些。102、完成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口述想法。3、练习三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连线,再全班交流,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生活中的数学教学目的:通过练习及应用,巩固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及其简单的换算,加深学生对千米和吨的认识。一、整理和复习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请分别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想象一下1千米大约有多长?说出相邻长度单位的进率。2、我们学过哪些质量单位?说出相邻单位的进率。3、1吨=()千克1千米=()米7000米=()千米3000千克=()吨9吨=()千克5千米=()米4、写在黑板上指名写出,其余学生独立完成。(1)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下面各数6厘米6分米6千米6米6毫米(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112千克2500克1吨1500千克1500克二、巩固应用出示情境图“生活中的数”。“我们学过的这些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谁能说一说测量在生活中的运用?”鼓励学生不仅说书上的例子,还可举出生活中一些其它的例子。三、练习1、练习三第3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找到不同的装车方案。2、作业:练习三第4题,课后同学互相交流。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加法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计算法则,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4+3+17+4+18+9+18+7+1129+7+16+4+17+6+16+5+18+3+12、用竖式计算:36+5748+3456+2948+37找四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二、探究新知1、出示课本第15页的主题图。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2、出示“中国部分动物种类统计表”进行简单介绍。3、引导学生看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你能看着这张统计表,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4、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该怎样解答呢?引导学生列出算式:98+25。”5、你会算吗?试试看,让学生独立试算,再指名板演,并口述计算过程。6、教师小结:像这样连续进位的加法在计算时要特别注意,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三、实践应用1、完成课本第16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指名说一说进位的过程。2、完成练习四第1题。让学生看清题意,独立连线后,再集体讲评。3、第2题,先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解答。134、第3题,先引导学生看图,解答书本的第1问,再引导学生独立提出不同的问题。5、作业:练习四第2、3题做在练习本上。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2、师总结。加法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一、复习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364287+72+88+49
本文标题: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邓成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60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