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三年级数学下册4-8教案
第四单元千克、克、吨第一课时有多重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换算。2、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3、能运用千克和克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1.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2.估算一些物品的重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让学生从桌上任拿2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二)探索新知1.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好!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2.认识秤。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确质量可以用秤来称,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生汇报: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3.简单介绍天平和盘秤的用法。4.认识克。(1)称一称。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和台秤,学习了它们的使用方法。现在我们就用台秤或天平称出桌上的苹果、盐、几粒黄豆、几个回形针„„的质量。同学们称完之后写清物品的名称和质量做好记录。看在3分内哪组同学称的物品最多,哪组就是优胜组!学生分组称物品。(2)说一说。你称的这些物品的重量。师:这些比较轻的物品,同学们都使用克作单位。很好!克用字母g来表示。(师边说边板书:克——g)(3)掂一掂。师: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把你们刚才称的1克的物品拿出来,比如一枚2分的硬币,放在手里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什么感觉?(4)找一找。师: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师:同学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物品体会1克的质量太棒了!(5)猜一猜。师:同学们不要称,猜一猜几粒黄豆的质量大约是1克?几粒大米的质量大约是1克?几个回形针的质量大约是1克?„„猜完之后再称一称看对不对?学生分组活动,并交流汇报。(6)估一估。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任选3~4件物品合在一起,先估一估它的质量,然后再验证估计得准不准。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5.认识千克。(1)教师介绍。师:刚才有的组的同学称的物品合在一起的质量达到1000多克甚至2000多克,在记录的时候是不是要写很多数,如果不注意还有可能写错,是不是不方便?怎么办呢?师:我发现我们班有的同学非常聪明。结合课前的调查知道,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表示。非常好!称较轻的物品,可以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作单位的,千克用kg表示。(师边说板书:千克——kg)师:同学们刚才称的盐一袋是500克,两袋盐就是1千克。一袋牛奶是250克,4袋牛奶也是1千克。(2)掂一掂。师:请大家掂一掂两袋盐或4袋牛奶,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3)找一找。师:1千克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1公斤,也就是2斤。那么在你周围还能找到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也是1千克?(4)拎一拎。师:请同学们想办法任意称出几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拎一拎。学生有的把几个小组的盐都收集起来拎一拎,有的把书包称一称再拎一拎(5)说一说。师:请同学们以克和千克为单位说一说生活中熟悉的物品质量。6.教学1千克=1000克。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克与千克,那么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多少克才是1千克呢?请同学们猜一猜,然后想办法验证!(三)总结师: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四)巩固练习1.出示课本第46页的图。师:说一说下面物品的质量各是多少?(1)指导学生看第一个秤面上的刻度。师:从秤面上看这个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东西?两个鸡蛋重多少?一个鸡蛋重多少呢?(2)第2小题生自己做。2.教科书第46页“练一练”的第2题。让学生直接填在教科书上,集体订正。3.教科书第46页第5题。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比较,哪个重些?4.单位用错的日记。师:老师这里有一篇日记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你能发现什么?早晨,我在2千米高的床上起来,用18分米的牙刷刷牙,洗脸后,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150厘米高的牛奶,吃了一个65千克的鸡蛋,然后背起3克的书包上学去了。板书设计有多重1千克=1000克教后反思:第二课时有多重复习课复习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换算。2、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3、能运用千克和克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复习重、难点:1.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2.估算一些物品的重量。复习过程:一、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个橘子重260()2、一条狗重10()3、一颗白菜重2()4、一袋洗衣粉重400()二、填一填3千克=()克4000克=()千克8000克=()千克三、作业板书设计:3千克=()克4000克=()千克8000克=()千克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吨有多重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设计: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看屏幕上都有什么?你能为它们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吗?这头大象的质量用什么作单位呢?(生可能回答:一定很重,会用克、千克作单位,也有可能用吨作单位。)师引导学生思考: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你认为合适吗?从而自然引出质量单位“吨”。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揭示课题:对于质量家族中的成员,克和千克我们已经很熟悉了,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质量家族的一位新成员,它就是“吨”。(板书:吨的认识。)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一)初步感知“吨”1、听“吨”的自我介绍。播放课件: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质量单位“吨”,平时你们常用千克来计量物体的质量,在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我就派上大用场了。比如:这头大象重4吨,这节火车皮装煤55吨,这座桥的承重量是20吨。2、听后交流(说说自己的收获),初步感知“吨”。师:听了“吨”的自我介绍,你都知道了什么?师:看来很多同学都对吨来有了一些了解,知道在计量比较重的物体的质量是,通常用吨来作单位。但对于1吨到底有多重?它与千克之间的又有什么关系?我们现在继续学习。(二)揭示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关系。1、出示:一桶油重100kg,10桶油重1吨。一头牛重350kg,3头牛大约重1吨。一袋面粉重50kg,20袋面粉重1吨。2、出示:40个同学,有多重?四人小组讨论计算。小朋友每人大约重25kg,照这样计算,四个同学重?再照这样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的和是()千克,也就是1吨。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吨=1000千克,并介绍用字母表示:1t=1000kg。(三)联系生活,理解新知。(1)举例说明生活中有许多物体要用到质量单位吨。(挂图或多媒体出示)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教师进行补充。(2)让学生再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师生共同进行分析。三、综合应用,巩固拓展1.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一练(重新调整练习题的顺序),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1)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吨):(2)填一填。4千克=()克()t=2000kg3吨=()千克)kg5000克=()千克()kg=6t2.学生做完后,教师实物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集体订正。3.学生先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然后与同桌说一说思考方法。(3)在○里填上“>”“<”或“=”。8000千克○8吨4500克○4千克3t○3600kg(学生独立思考再反馈交流,请几名学生汇报思考方法。)四、拓展作业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质量单位吨的内容,请同学们留心身边有关质量的信息,如果发现了,请认真观察,把它记在数学日记上。板书设计:1吨有多重教学反思:吨“t”1吨=1000千克1t=1000kg教后反思第五单元面积第一课时什么是面积【教材简析】“什么是面积”是北师大版第六册第四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他们后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整个数学几何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对物体表面大小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为了直观认识面积的含义,教材在安排上分三个层次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体会。第一层次通过比较数学课本与语文课本、硬币、手掌、树叶四个实物面积比大小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对面积的感性认识。第二层次让学生用不同方法比较一个正方形与一个长方形的面积,通过比较,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概念,又使学生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特别是感知正方形进行测量、比较的优点,更为后面学习面积单位作好铺垫。第三个层次是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图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一个数学事实,即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知道了图形的周长,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而且已经具备了初步观察、评估、验证的能力,具有摸一摸、比一比等动手操作能力。【教学目标】1.参与认知过程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3.在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师:(出示数学书和信息书)同学们熟悉这两本书吗?它们什么是一样的?学生会说到是大小一样,追问:什么大小?指的是哪里?学生会尝试说出是面一样大,或是会用手摸书的封面来解释。然后,师对全体生:我们大家都来摸一摸,再来说一说,数学书和信息书的封面一样大。生:主动去摸一摸,然后其他学生也来摸。【设计意图: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面”上来】师:那这两枚硬币呢?有什么不一样吗?谁的面大,谁的面小呢?师:这是老师的手掌面,你们的手掌面在哪?谁想和老师比比手掌面的大小?哈哈,我的手掌面大。这两片树叶有面吗?(在展台展示一名学生摸的过程)谁的面大,谁的面小呢?【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中引出对面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探究新知做铺垫】(二)探索新知1.初步感知面积概念(1)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师:我们刚才摸到的都是物体什么?(表面)比的又是什么?(物体表面的大小)【设计意图:虽然本课没有要求对物体表面的概念进行探究,但仍然在引导学生认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中,从物体的一个面开始,让学生认识到物体一个面的大小就是这个面的面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意识到物体的表面有时是由多个面组成的。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小结:通过观察、操作与比较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有大有小。师:我们就说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地摸物体的表面,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渗透了面积大小相对性的数学思想,为学生学习“面积”建立了感性认识,同时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2)结合具体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师慢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谁能把这句话完整地说说。师:课本封面的大小呢?(多指名几个人说)谁能像老师这样说说其它面的面积?并用学生举出的例子比面的大小(3)看一看、说一说。屏幕展示书上四幅图抽象成平面图形的过程。师:这些图形能通过摸来感受它们的大小吗?这些图形有大小之分吗?那也就是说这些封闭平面形也有面积,谁能说说它们的面积是指哪里呢?有什么办法能够把面积呈现出来?生:指出面积,课件演示(用单一颜色涂色)师:为什么是封闭图形呢?(课件演示将一幅图擦拭一些。)若这里种草,能种完吗?【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封闭”一词】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面积?(指出几名学生描述)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学生齐读,师板
本文标题:三年级数学下册4-8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6080 .html